张飞死后,刘备淡定说几个字,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何痛哭到吐血?

赵哲婷


张飞死后,刘备只说“噫!飞死矣。”然后追谥为“桓侯”,这是正史里记载的事,显得刘备并没有什么情绪起伏,有些不近人情。其实这误会刘备了,首先,史书一贯记载简略,不代表刘备就不伤心或者没有伤心的行为。其次,当刘备得知张飞遇害时,也不适合表现出剧烈的悲伤情绪,盖因此时正要伐吴,大军未出已经损了一位顶级大将,这对蜀汉士气影响深重。而且,刘备伐吴除了为关羽报仇,还想着夺回失去的土地,也不可能因张飞去世而停止讨伐,因此作为主帅更不能流露太多悲伤,影响了士气。

好了,正史说完,再说演义,因为诸葛亮哭张苞是演义的故事。而且,小说中刘备在得知张飞遇害之前,已经心惊肉跳,似乎有所预感,后听说张飞部将吴班来觐见,果然印证了刘备的担心,得知确切消息后,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何来的淡定?再说诸葛亮哭张苞到吐血一事,为何诸葛亮会如此悲伤呢?仅仅是因为蜀汉将才稀少吗?远远没有如此简单,众所周知,诸葛亮和刘备属于知遇,千古的君臣榜样,那诸葛亮和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关系就那么简单吗?



答案当然是不简单,诚然关羽和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是拒绝的,三顾茅庐时张飞还想着一把火把诸葛亮的草庐给烧了,让你睡觉。后来,一次火烧大败曹魏大军之后,关羽和张飞都服气了,所以他们也是一场从陌生到相知的过程。特别是张飞,自从对诸葛亮服气之后,在智商上简直判若两人,怎么说?遇到诸葛亮前,张飞不仅鞭打邮督,又在下邳暴打曹豹,导致刘备失去了徐州。这还不算,吕布“辕门射戟”后,张飞又抢了吕布军的一百五十匹马,给脆弱的刘吕联盟致命一击,也导致了刘备连小沛都不能待了,这才投奔了曹操,这表现简直就是个“惹祸精”。



但是,遇到诸葛亮后,先是在长坂坡一战中,选择守长坂桥,而且还派了二十骑兵制造烟灰,布下“疑兵之计”。当然,此时张飞毕竟刚学会用智计,随后拆掉长坂桥,被曹操识破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到了入蜀之战,张飞确实让刘备和诸葛亮刮目相看了,源于张飞用计智擒老将严颜,又义释收腹,这让张飞先一步到达成都外,连诸葛亮都说“这是主公之福”呀。随后,张飞又大战马超,逼得马超诈败,使出了流星锤,张飞早有防备,所以只是插耳而过。然后,张飞也依样画葫芦,用箭射马超,只是没射中。到了张飞大战张郃,还是诸葛亮看出张飞的“计谋”,劝刘备送酒给张飞,结果张飞果然大破张郃。



从这些迹象来看,张飞其实脑子好用,只是之前懒得用,之后感觉被诸葛亮激活了,而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契合。所以,以诸葛亮和关,张的关系,关兴,张苞犹如自己的晚辈侄子一样,却英年早逝,诸葛亮怎么能不痛心疾首呢?关羽,张飞已经去世多年了,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还有意无意安排了一场“两枪一刀”跨时空的相会。就是赵云被围,关兴张苞来援救,于是两枪一刀大破了敌军,这犹如当年关羽,张飞,赵云一起纵横驰骋的情景,不禁让人热血澎湃,这里也凸显了早年跟随刘备的核心人物,关系都是很融洽的,这就包括了诸葛亮和张飞。



更何况,关兴和张苞虽然年纪轻,武艺却不低,比如夷陵之战中,二人都替父辈报了仇,还顺便吓得东吴猛将周泰,宿将韩当躲入阵中。所以,诸葛亮一直是把关兴和张苞作为重点储备人才来培养,日后还可以辅佐姜维。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时期,赵云年老又是代表,不可轻用,正面作战通常都是用魏延,马岱,马忠,王平,吴班,张翼,张嶷等等这些正当壮年,又经验丰富的将领来担当。而关兴和张苞,诸葛亮大部分是让他们担任自己的护卫或者负责救援以及埋伏之用,比如:

*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九十三回》。

*马岱为先锋,关兴、张苞为前后救应使。《第九十七回》

*乃令关兴、张苞,各引一军接应。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九十八回》

*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枝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孙、郭二人见之,大惊。《九十九回》



张苞就是在追杀郭淮,孙礼时,不小心掉入山涧,摔破头颅,才不治身亡的。所以,显而易见,人算不如天算,张苞的意外让诸葛亮十分痛心,不单单是张苞犹如张飞的替身,还为蜀汉日后失去一员优秀的大将而悲伤,两种情感夹击之下,诸葛亮又如何不会痛哭到吐血?


大飞熊骑士


张飞之死。

当阳桥上救赵云,

吓退曹操百万军,

姓张名飞字翼德,

万古流芳莽撞人。

这首打油诗说的就是万人敌张飞,话说那张飞身下乌云踏雪,手中丈八蛇矛,曾单挑吕布,也曾约战马超,当阳桥上一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乃不可多得之一员虎将也。

自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后忠心侍主,取西川,义释严颜,兵不血刃取西川四十州郡,劳苦功高。

关公走麦城,被孙权所害,飞得知后锥心气血,怒提精兵万余为关公报仇雪恨。下令范强张达三日内,置办万套白衣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范强,张达起了叛心,于半夜刺杀张飞,可叹一世枭雄,55岁而终!

先主刘备得信后失声大喊:三弟死了?!!放声大哭,昏厥于地。

张苞之死

悍勇张包欲建功,

可怜天不助英雄。

武侯泪向西风洒,

为念无人佐鞠躬

那张苞为张飞长子,有其父其勇,却无其父之莽。丞相诸葛亮甚爱之,授其行军布阵奇门遁甲。每战必带张苞。谁知天不假年。二出祁连山时,张苞追杀魏将郭怀,孙礼,不料想连人带马跌入山涧…丞相闻之,口吐鲜血,放声大哭,昏绝于地,自此卧病不起。

我们现在说真实的历史:

张飞死后,刘备就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唉,张飞死了)

而张飞的长子张苞,早夭(就是小时候就夭折了),根本不存在诸葛亮北伐以及死后诸葛亮痛哭到吐血的事,

演义的传播永远比正史要快,要广。于是三人成虎。

张飞死后,刘备的反应,验证了一个词语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张飞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喝酒后鞭打士兵(这一点和关羽的爱兵如子正好相反),刘备曾经提醒过张飞要爱护士兵,否则早晚会吃亏,张飞不听,最后被手下范强,张达杀死。所以刘备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

历史上,张飞的次子张绍,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曾任恃中,尚书仆射等职。最后跟随刘禅投降魏国,封列侯。善终。


少校柳下惠


张苞这个人在《三国志》里的记载就几个字“长子苞,早夭”。换言之,张苞的确是张飞的长子,或许还是嫡长子,但是他并没能活到成年,很早便夭折了。古人一般称几岁、甚至十几岁去世为早殇,早夭比早殇还要早,大概其就是在襁褓之中便死掉了!提问者想必是拿《三国演义》当真实历史了……真实历史上承袭张飞爵位的是次子张绍,而不是张苞!一个襁褓之中的小娃儿死了,诸葛亮哭到吐血,您觉得可能吗?



张飞是刘备最初的班底,一直跟随刘备鞍前马后,战功卓著。而且,张飞与关羽相比还有三个优势:一、关羽曾经降过曹操,无论是否出于真心,这个污点是很难洗白的!虽然关羽后来主动离开了曹操,回归了刘备怀抱,刘备对他也是重用有加。但是,刘备心中多少还是心存芥蒂的,这也是刘备后来更加重视张飞而不是关羽的原因所在。二、关羽这个人一直以汉王朝的忠臣自居,一直守着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给他的汉寿亭侯爵位,给个乡侯、县侯也不换!刘备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可实际上他就是第二个曹操,他惦记的就是汉王朝的皇位!关羽的理念明显与之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关羽之与刘备就像荀彧之与曹操,刘备、曹操可以重用他们,却并不信任他们,因为他们依然心向汉室!这或许也是刘备更加亲近张飞的原因之一,因为张飞心里没有汉,只有刘,而且这个刘不是汉献帝的刘,是刘备的刘!三、关羽的性格非常清高,甚至有些桀骜不驯,与同僚关系都不是太融洽,尤其是文臣,史籍记载关羽“素轻文士”。张飞虽然酗酒,喝大了还喜欢撒撒酒疯,但是他对文臣还是比较尊重的,和同僚的关系也相对比较融洽,这一点关羽也无法相比,刘备重用张飞更加有利于内部团结。



刘备在章武元年正式称帝之后,三媒六证、大红花轿把张飞的女儿抬进了门作儿媳妇儿,而且是时任皇太子刘禅的正室!刘备此举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用张飞制衡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集团,同时又以张飞、诸葛亮制衡新加盟的土著——益州系。有人说是因为关羽死了,所以才轮到了张飞。个人觉得未必,如果关羽没死,恐怕也轮不上他,在刘备心里,重用关羽是出于公心,重用张飞则是公私兼备!史籍记载,张飞死后,刘备仅说了几个字“噫!飞死矣。”有人就此认为,刘备对张飞并不上心。个人却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张飞与刘备关系最亲近,他没有必要搞那套政治作秀的东西!一句“噫!飞死矣”,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而且又不做作。相反,如果刘备这个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反倒是显得与张飞不亲近了。张飞已经死了,做什么都是给活人看的,不是吗?



张飞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张绍承袭了张飞西乡侯的爵位。因为是后主刘禅的小舅子,张绍颇受姐夫重用,后来官拜侍中、尚书仆射,成为了刘禅制衡诸葛亮和益州系的重要力量。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张绍依然还保持了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刘禅平衡旧班底与益州系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敬哀张皇后去世后,刘禅又娶了小姨子为继后,张氏家族一直荣宠不衰!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对于老刘家而言,老张家才是最亲近的“自己人”!当然,毕竟是帝王之家,刘禅对小舅子张绍也不可能完全放心,这也是为什么刘禅始终不让张绍染指军职的原因所在。刘禅更需要的是利用张绍和张氏家族的影响力维持朝堂权力平衡,他并不想张氏外戚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邓艾灭蜀之后,张绍和姐夫刘禅一同降魏,被司马昭借魏帝之名封为了列侯,张氏家族虽然失去了往日的权力,但依然不失荣华富贵。但是,这一切与张苞无关……


农民工歪说历史


讲道理,张苞死后诸葛亮痛哭到吐血是《三国演义》里的场景,而《三国演义》里张飞死后刘备也哭晕了好吧。我们首先看下《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的原文描述:

忽侍臣奏曰:“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差人赍表至。”先主顿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众官救醒。

刘备和张飞是结义兄弟,情深意重,一听张飞出事,立刻哭晕过去,这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而诸葛亮是心痛张苞年轻去世,蜀汉本来就人才匮乏,因此伤心吐血,就《三国演义》来说,两个人虽然原因不同,但是都非常悲伤,表现的差不多,不存在刘备淡定的事。

而在正史里,张飞的长子张苞很早就去世了,次子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是文官,都没有战死在疆场,只有张苞的儿子张遵,与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一起在绵竹战死。并没有诸葛亮因为张苞去世吐血的记载。

而刘备听到张飞部下有表奏时,说“噫!飞死矣。”有“噫”这个词,应该说这不能算是淡定,而是惊叹,说明刘备情绪还是出现了很大的波动。而史书记载都比较简略,之后刘备什么反应没有记载,但是关羽死后刘备什么表现同样也没有记述。

没有记载并不是说刘备对他们的去世反应冷淡,毕竟史书记载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写下来。正史里虽然没有说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义,但是说他们“恩若兄弟”,这个感情肯定也是很好的,刘备听到他们遇害的消息,肯定也是非常悲伤的。这也可以从他后来起兵为关张报仇得到验证。


不沉的经远


当时蜀国已无将可用,张苞死了,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哭呗


小马哥214357256


当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可以说每一次都不顺,第一次马谡失街亭,第二次赵云故去,第三次李严粮草没供上,第四次刘禅听信谗言出师未功而返,第五次惊闻张苞离逝,第六次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总的来说蜀国缺将,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因为种种原因未功而返,又闻张苞英年早逝痛失一员大将,雪上加霜,北伐前途渺茫不禁忧从中来悲痛不已。


唯飞狮峰


由此可以断定人是有缘份的,也就是性格有差异的。人只有合得来与合不来两种,不会有中间夹层的。中意者错还怜之,不中者对也错之,上文是一例,马谡魏延更是一例。对不起现代也一样,大到国政,小到出司,层出不穷,无力回天。


萧湘居士__


人在中年与风烛残年抗打击能力不一样


南山南46213


张飞醉酒不是一天两天喏,刘备深知,但却无奈。张苞没了,诸葛亮事业、夙愿则缺乏一先锋,逐鹿中原无望,这辈子算完了,想起年轻时,夸夸其谈,“隆中对”、“出师表”将自己困在巴山蜀水,用兵每每受挫,一股自艾自怨、悔恨交加心情急攻心肝,心经火升,肝风内动,风火相扇,耗血动血,血随气湧直上咽喉,吐血作矣。


手机用户55982484247


主要蜀汉后继无人,兴复汉室遥遥无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