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子女不知父母,父母也不瞭解子女

一、子女不知父母。

年關近了,又大一歲了,全家聚會的歡樂也少不了一道“催”菜,催戀催婚催生子。

委託七大姑八大姨給兒女找對象的;親自上陣,假裝親戚或者老同學聚會,讓對方帶上成年子女的;過年沒見孩子的對象來玩,就擔心是不是又吹了,或者乾脆懷疑去年孩子帶回家的對象是不是傳說中“租來”的。

都結婚幾年還不見兒媳婦肚子有動靜,拐彎抹角問的;或者乾脆

懷疑是不是不孕不育,準備帶去見老中醫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這擔心那擔心。

催婚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子女不知父母,父母也不瞭解子女

1、孩子,年齡大了,你可挑選的就越來越少;

2、不婚不生,等年老了,你會知道孤獨有多麼痛苦;

3、人生無後,你還努力什麼。年過半百,人生開始進入下半場,會有強烈的死亡和生存焦慮,最能緩解焦慮的是後代傳承。

可是,人沒活到五十、六十歲的,是很難體驗的這樣感受。以孔夫子之智慧,也要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才能知天命。

人生走到什麼路段,才能品到什麼滋味,這也許就是人生必然經歷。

年輕人不理解父母心情是正常情況,所以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跑得越遠。不說、少說、該介紹對象還介紹、該分享人生經驗還分享。但要以孩子願意為前提,不以自己的面子或者自己的意見為根據,也許哪天孩子就可能突然明白:我老爸老媽說的還真對。

催婚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子女不知父母,父母也不瞭解子女

二、父母不知子女

如果跟80後、90後,現在正適婚年齡的年輕人深入溝通,會發現他們不戀、恐婚、生兒遲疑、育兒糾結、身心疲憊,每人都有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說法。年輕人看起來不慌不忙,其實是蠻無奈的。

1、年輕人的焦慮。

“浩瀚的宇宙只有一個地球適合生命生存、全世界人口都70多億了,科學家統計,地球能養活人最多不超過100億,你看人類的過多活動,已經使北極南極冰冰雪融化,溫室效應明顯,你看我們南方都多少久不下雨啦------”

這是居住福建福州一個30多歲男生,在回應父母催婚時候給出洋洋灑灑的理由。他父親倒也不乏幽默,在微信上回了一句:“把稿子修改一下,可以到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去演講,說不定你能成為比瑞典“環保女孩”更出名,能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環保老男孩”。

這種玩笑式、避開核心問題的親子溝通還好;有的年輕人被催急了,很難聽的話都敢跑出來,比如“就我們家這樣的條件,還催什麼催?”讓父母憤怒或者內疚;也有安慰式的應對,“爸媽,我哥都結婚生兩孩子了,您就不用著急催我。”連哥哥已經結婚都成為自己不結婚的理由。

不管藉口是好聽的難聽的還是安慰的,其實那些都是一種心理防禦方式,通過打岔式溝通、攻擊父母或者合理化方式。其本意都是用來緩解自己內心焦慮,並不是故意針對父母的。

催婚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子女不知父母,父母也不瞭解子女

2、羞澀的財力。就在人們為中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而歡呼同時,很多年輕人一聽說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就非常感慨自己拖後腿了。再看看房價、物價、醫療費用,於是決定繼續過“一個人吃飽,全家人不餓”生活。父母要認真一想,會認為這說法不對,想當年我們結婚的錢,基本全是借來的,但不也照樣生了你們,養了你們,供你們上學嗎。

時代不同,年輕人不再願意過父輩那樣僅僅活下來,結婚成家生孩子。年輕人會說這樣沒質量,父輩會覺你連結婚生孩子勇氣都沒有,別跟我談什麼生活質量。這好像都有些道理。

3、育兒的壓力。近10幾年,社會教育資源投入很多,兒童、青少年無校可入、無書可讀的情況極少。但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也是事實,單單看一下如日中天的學區房房價便可知一斑。更不用說孩子需要各類補習班。依然有“月入3萬,不夠孩子一個暑假”的感慨。老年人會覺你們年輕人想多了,只要你們給孩子一家,一個照顧的環境,孩子自己能活好好的,你們年輕人太折騰了。

說到這,我不得不亮一下我個人觀點,我個人更偏向老年人說法,現在孩子不是學太少,而是學太多,很“問題孩子”是父母用錢把他們折騰出來的,聽了這句請三思後再批判我的觀點,我們在工作中見了太多這樣案例。

4、擔憂婆媳關係。有一個女孩談了個男友,男方家庭條件挺好,居住一處複式房,上下實用面積超過200平。當這女孩跟男朋友提出,是否有可能結婚後搬出去自己住時候,男朋友表示很難。一是家庭再支持買房好像也有些困難,二是作為獨生子,如果搬出去,父母有看法,三是你看我們兩就這些工資,自己能否買得起。就這樣一拖3年,男朋友變成前男友。她知道自己碰到個很不錯男人了,可就是害怕婆媳一起自己會很難過,就錯過機會。

催婚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子女不知父母,父母也不瞭解子女

就這一點,這女孩想法有些道理的。在中國傳統的家庭裡,婆婆過多介入小夫妻家庭生活是社會文化級別的普遍現象。婆婆會認為這理所當然,千百年來從來就這樣,同時她也委屈,我都做那麼多,反被指責;兒子往往可以不管家務和孩子教育,抽身所謂工作和自己社交,或者乾脆玩手機,並美其名說是減壓;兒媳婦不得不在第一線面對婆婆,管教她自己毫無經驗,人格還不成熟。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有這樣情況不等每個家庭都這樣;就算出現這情況,也應該相辦法應對,而不是退縮和逃避。年輕人心理沒成熟到能足以應付才是主要原因。

總之,從個人角度來說,年輕人進不進入婚姻是自己的自由,但也要覺察自己是否在逃避和無所事事;做父母的,以其豐富人生體驗,希望孩子結婚生子,有著人性本能的意義。但不可催之過急。更多溝通和討論才解決之到。

- END -

傳播心理知識,我知我心,幸福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