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今年70了,是一位退休的優秀教師。母親,也69了,是一位善良、勤勞的農民。他們生活在魯西南的一個貧窮小鄉村,父母一生養育了我和哥哥兩個孩子,現在我們也都已在外地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和事業。平時由於工作忙很少回家,只有春節一家人才難得聚在一起。
平時父母兩個老人獨自在家,我實在不放心,便經常給他們打電話。離2020的春節尚早,我便電話告訴父母,今年早回家,等孩子一放寒假就回。父母聽了並不是很樂意,說他們身體都很好,電話不是也看的見嗎?(父母喜歡時時看到孫子,我便把自己淘汰的手機給他們用)明年再回吧!父親接電話時,母親在旁邊還一直吩咐父親別忘了告訴我,我知道母親心痛錢(我在新疆工作,她認為路途太遠,一家人回去不方便,路費也太貴),不過在她心中還是希望過年的時候孩子都在身邊,能像其他老人一樣享受一下子孫繞膝,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
1月11日,由於愛人銀行還未放假,我便帶著兒子坐飛機先回了。上飛機,下飛機,乘巴士……害怕他們擔心,每換一種交通工具,我便告知他們到哪了,一切都好,讓他們放心。還未到家,我就看到一位老人,戴著一頂由於經過上千次地摘戴帽沿都已經磨掉毛的棉帽,穿著一件還算整潔的舊棉祅,獨自站在風中翹首張望,我知道那是我的父親。母親是自然來不了的,十六年前母親得了腦梗,救治不及時留下了後遺症,雖然生活能自理,但腿腳卻十分不便。父親迎了上來,接過孫子的揹包,撫摸著孫子的頭問累不累,接著又過來搶我的手提箱,問咋那麼重,當我告訴父親是羊肉時,免不了又是一頓報怨。
推開門,聽到孫子“奶奶”的叫聲,一直張望門口,盼我們平安回家的母親,激動地再也抑制不住眼淚,拄著柺杖一瘸一拐地迎了上來,邊走邊呼喚著孫子的名字,“杭杭,來,到奶奶這裡來。”不由分說把孫子一把摟在懷裡。接著父母便是一陣忙乎,倒水、洗水果,在孫子的要求下翻找往年的玩具,做飯,生怕怠慢了孫子,只要孫子提出來,他們都極力滿足。我把給父母帶的東西拿出來,兒子一一介紹,這是爺爺的,那是奶奶的,像中國的其他父母一樣,免不了的又是一頓報怨。按照老家當地的風俗“迎人餃子,送人的面”,父母早已包好了餃子。餃子上桌了,兒子不吃,說不好吃,皮太厚。我勸兒子少吃幾個,兒子不依,要吃米飯菜,於是父母又是一陣子忙乎。
冷,魯西南的鄉下,沒有暖氣,也很少有人家生火,對剛從暖氣房走出來的兒子來說有點不適應,穿的像個大狗熊,還凍的 瑟瑟發抖。這可心疼壞了父母,把多少年沒用的爐子、煤球都翻找了出來,生起了火。接下來母親每每聽到街上的叫賣聲,便回頭問我,是不是賣煤球的?當我告訴母親不是時,母親便黯然神傷,接著低下頭自言自語,快過年了,也不知道賣煤球的來不來?千萬別凍壞我的孫子。後來,賣煤球的終於來了,母親高興的像個孩子,叫父親趕緊去買,並一再叮囑父親多買點,這就是我的母親。
今年回來的早,兒子作業還沒做完,按照老師的要求還要預習新課,回來之前我便告訴父親看能不能幫兒子借到書。父親滿村去打聽,去借,又去了他曾經任教的學校,總算把兒子所要的書都借到了。借到的當天還專門打電話,興奮的像個孩子似的告訴我,不用帶書了,書都借到了,這就是我的父親。有一天,兒子寫完作業,我要幫他預習新課,站在身後一直盯著孫子寫作業的父親說他來講,父親雖然是特級小學教師,在我們家鄉講課好可是出了名的,可畢竟十多年沒教了,教材變化又大,我真擔心他講不好,出於好奇,兒子卻欣然同意。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父親講的很好,就像當年一樣,由淺入深,條理清晰,知識點歸納完整、準確。只有講課時,他才對孫子恢復了少許的威嚴。母親告訴我,書借到後,父親每天都看書到半夜,說書變化大,還怕給孫子講不好,你能想象的到,一位老人為了給孫子講好課,在魯西南寒冷的夜裡每天背課到深夜嗎?我鼻子一酸,背轉身擦乾眼淚,這就是我的父親。
兒子從小生活在新疆,不習慣於山東的飲食, 儘管父母每次都在問孫子吃什麼,並按照孫子的要求極力做到最好,但孫子經常要不就不吃,要不就吃的很少,總說不好吃,父母一臉的歉意,其實飯做的挺好吃的,花樣比平時也豐富了許多。我勸兒子不要挑食,好好吃飯,十歲了,該懂事了,不要讓爺爺、奶奶為難,可兒子不依,非鬧著要吃漢堡、炸雞腿,我剛想發火,父母便說,吃飯時不要訓孩子,影響孩子成長。父親在母親的催促下便匆匆扒拉了兩口飯,騎著電動車去鎮上買漢堡、炸雞腿去了。後來便改成我做飯,本來一到家我就要做飯的,父母嫌都是油煙,怕弄髒我的衣服,不讓我做。我做飯可兒子又抱怨,沒這調料,沒那調料,沒味!於是父親便又急匆匆的去買。父親買來的零食,孫子嫌不是牌子,不好吃,父親便帶上孫子去買。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用電動車載上孫子去鎮上好幾趟,買這買那。有時剛回來,發現什麼東西忘買了,孫子報怨爺爺記性不好,父親一臉歉意,便再折回去,似乎還樂此不彼。
過年前幾天哥哥回來了,他一個人回來的,嫂子和兩個侄子都沒回來,兩個侄子一個5歲,另一個還不到2歲,孩子太小,家裡太冷,害怕孩子不適應,所以沒帶回來。可是一到吃飯母親總會說州州(大侄子)太瘦,要叫他多吃點肉,小孩貪玩,給小崔(嫂子)說,吃飯時多管管州州。兒子挑食是從小慣下的毛病,愛吃的就多吃,不愛吃的就不吃。每次吃飯,只要那個菜兒子愛吃,母親就不吃,我和哥勸她吃,她就說我都快70了,什麼沒吃過,留給大孫子吃吧。不光她不吃,還不叫父親吃,父親如果吃總是會被說的,所以父親也不吃。
那段日子,父母總覺得農村條件差,孫子吃不好,睡不好,又冷,總是一臉的歉意。所以每次過年離開時,母親就會給每個孫子一大筆壓歲錢。母親總會說,奶奶身體不好,也無法照看孫子,這點壓歲錢給孩子買點吃的、穿的,學習用的紙和筆,不要總是不行的。
父母,其實你們真的沒必要這樣,在農村在那個年代你們能把我和哥哥供成大學生已實屬不易,你們不欠我們的,相反是我和哥哥欠你們的,你們更不欠孫子的,你們沒有義務再去培養和照顧孫子,更不要有愧疚之情,我和哥哥回家看你們,或將來有一天你們有病我們照顧你們,那都是應該的,那是我們的義務。
父母,你們已經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不要因為孫子的挑剔,說一句吃的不好,睡的不舒服而滿懷歉意。我和哥哥更希望你們放下你們的卑微,享受你們的天倫之樂!
閱讀更多 遊走新疆的山東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