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孚威上將軍-吳佩孚

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孚威上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吳佩孚為人的信條是:“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0。”大量史實證明,吳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吳佩孚上馬作詩,下馬讀書寫字畫畫,熟讀《易經》、《春秋》,在軍閥中很特別。有日本政要探詢他有無東遊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連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給他信用借款,不須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此前當他雄踞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之主,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出生,山東省蓬萊縣城內人。  吳佩孚的父親吳可成依靠祖上傳下的“安香”雜貨店維持生活,其母張氏有娠時,吳可成夢見戚繼光到家,乃以戚繼光字佩玉名之。  1880年,吳佩孚被送到私塾就讀,置身喧鬧中仍靜心背誦功課,格外受先生器重。他1883年開篇做文章,1886年唸完四書五經。14歲時父親病死,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家境漸寒,便到蓬萊水師營當學兵。  1891年春,吳佩孚到登州府從宿儒李丕森學習,成績平平。  1896年,吳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  1897年秋,由於掀翻鴉片臺指責男女同臺演戲,吳佩孚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禍外逃,同年冬到北京,以寫春聯、卜卦為生。  1898年春,淮軍聶士成部因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奉命招兵,吳佩孚應募入帳。在天津武衛軍中當管帶的勤務兵,正式開始其行伍生涯。  1901年2月,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學習。9月,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將開平武備學堂遷到保定,成立“北洋武備學堂”,吳佩孚放棄進學堂繼續學習的機會,投天津陸-察隊任正目(班長),旋升額外初等官(排長),先後被授予准尉、少尉、中尉軍銜。  1903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使館副武官青木宣純(曾任北洋軍教官)與袁世凱面商日中聯合組織情報機構和招募東北“馬賊”等事宜,袁從北洋軍中挑選數十名精幹士官,與其組成了聯合偵探隊。這些北洋軍官大多畢業於測繪學堂等軍事學校,故工作頗有成效,其中就有吳佩孚。吳佩孚原是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後,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後跳車逃生,戰後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勳以資表彰。  1907年,吳佩孚升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第三鎮管帶(營長),駐紮在長春。  1911年,在曹錕的提拔下,吳佩孚繼任第三標標統(團長)。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9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曹錕第三鎮假造兵變,嚇走四位迎接袁世凱南下的專使,吳佩孚隨同行動。9月,北洋軍的鎮改為師,標改稱團,吳佩孚擔任第3師炮兵第3團團長,駐紮南苑。  1914年4月,曹錕以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的身份,率第3師進駐岳陽,扼守湖南咽喉,監視南方革命力量。曹錕將吳佩孚提為師部副官長。  1915年,吳佩孚被提為第6旅少將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後,吳佩孚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雲南護國軍。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段祺瑞組織“討逆軍”討伐。曹錕起而響應,被任命為“西路討逆軍”總司令,吳佩孚為先鋒,率全旅進駐盧溝橋、宛平。6月,吳佩孚帶領隊伍對駐守豐臺的張勳的“辮子軍”發起進攻。吳佩孚一馬當先,領兵由彰儀門進攻天壇,駐守天壇的三千“辮子軍”一觸即潰,大部投降。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段祺瑞派曹錕、張懷芝帶兵南下討伐。吳任第3師代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因湖南督軍席位為皖系張敬堯所得,吳僅獲空銜,十分氣憤。遂發出罷戰主和通電。  1918年1月14日,吳佩孚率部向襄陽的黎天才靖國軍進攻。24日,黎天才、劉公戰敗自襄陽西走。25日,吳佩孚進佔襄陽。30日,任第一路(總司令曹錕)前敵總司令,進攻湖南。  1919年“五四”運動時,吳佩孚曾表態反對簽訂有損於中國利益的巴黎和約,支持-,頗得輿論的好評。  1919年11月,吳佩孚與西南地方當局結成反段(祺瑞)軍事同盟。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吳佩孚繼承了直係軍閥首領的地位。  1920年5月,吳佩孚率軍自衡陽北撤,佈置對皖軍事。14日,直皖戰爭開始,吳佩孚在奉軍配合下大敗皖軍。此後,直奉兩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1921年4月14日,河南成慎、孫會友在彰德起事反對趙倜,吳佩孚本來支持倒趙,但趙倜勾結張作霖,張作霖迫曹錕,吳不得已出兵,18日,平定了彰德之事。4月27日,曹錕、張作霖、吳佩孚等北洋將領聯名通電反對廣州選舉總統。7月間,因湖北督軍王佔元只顧私囊,激起兵變,湖南、四川出兵征討,29日,湘鄂戰事開始,湖北部隊節節敗退,王佔元向吳佩孚請援,吳佩孚令第25師師長肖耀南為“援鄂總司令”,30日到達漢口,在劉家廟守侯不前,坐視王佔元兵敗。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軍勝,奉軍敗退關外,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的首要人物,操縱政局。  1922年10月10日,吳佩孚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16日,吳佩孚電責王正廷迎合日意,接收魯案延期。10月18日,徐樹錚在福州通電依據其所著之“建國真詮”設官分職,並以制置府名義任王永泉為福建總撫,統轄軍民兩政,北洋軍隊征討屢敗,吳佩孚令孫傳芳為“援閩軍總司令”,配合其他部隊擊敗徐樹錚。11月18日,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副議長張伯烈私用眾議院名義向黎元洪密告,財政總長羅文幹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有納賄情事,黎即手諭捕羅並轉送地方檢察廳拘押。20日,吳佩孚電黎元洪,責逮捕羅文幹之違法。11月23日,曹錕查知半年來內閣交通總長高恩洪撥交洛陽的軍費超過保定的兩倍有餘,乃指使直系及其勢力下的各省軍閥、皖系軍閥、洛陽系的一部分軍閥,通電痛擊財政總長羅文幹喪權辱國、納賄瀆職,主徹底追究,藉以打擊吳佩孚。24日,吳佩孚通電“對曹使始終服從,對元首始終擁護”,“對羅案不再置喙”,30日電曹錕聲明與王寵惠、羅文幹素昧平生。12月9日,曹錕六十一歲壽辰(陰曆),國會議員紛赴保定,吳佩孚未到,派肖耀南為代表,直系諸將已離心離德。12月27日,日本參謀部第二部長伊丹松雄到洛陽,願助吳佩孚練兵,吳拒之。  1922年12月31日,吳佩孚被授予“孚威上將軍”名號。  1923年1月8日,肖耀南、張福來、孫傳芳等直系將領承吳佩孚之意,勸告曹錕暫勿作總統運動。1月31日,吳佩孚召京漢鐵路工人代表自鄭州到洛陽,聲明禁止開會。2月7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調集大量-鎮壓京漢鐵路工人於2月4日開始舉行的大罷工,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二七慘案”。慘案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出《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書》,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表了《告全國工人書》、《警告國民書》,揭露吳佩孚“保護勞工”的假面具和-工人的罪行,號召全國工人和民眾聯合起來,打倒軍閥。全國鐵路工會籌備會、青年團中央也發出了通電和宣言,譴責直係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對漢口江岸、鄭州、長辛店及其他各站罷工工人進行血腥-。  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佩孚出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後與奉系溝通,南北夾擊國民軍。  1926年2月23日,國共兩黨討伐吳佩孚。  1926年3月11日,湖南唐生智驅逐趙恆惕。30日,唐生智軍已入嶽州,葉開鑫退湖北境,吳佩孚派重兵警戒鄂南。4月19日,吳佩孚委派葉開鑫為討賊聯軍湘軍總司令,彭壽莘為湘鄂邊防督辦,由湘鄂邊境向嶽州進攻(張其鍠、蔣方震勸吳勿對湘用兵,不聽)。  1926年夏,北伐戰爭開始,吳佩孚從北方趕赴前方督戰,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遭慘敗。  1927年,吳佩孚遭到奉軍進攻,遂於5月16日匆忙地離開了鞏縣,遁走南陽。27日,率衛隊逃向四川經河南鄧縣構林關,隨後流寓於四川的奉節、大足、達縣等地。  1928年初,吳佩孚逃至雲霧山笠竹寺。5月,鄧錫侯部下師長羅澤洲包圍笠竹寺,吳佩孚殘部被繳械。12月21日,四川再次爆發內戰,楊森、羅澤洲、李家鈺、黃隱聯合進攻劉湘。31日,吳佩孚自四川綏定通電聲明與川亂無關。  1932年1月31日,吳佩孚離開成都,到北平的什錦花園定居,受到張學良的優待,以種花、養鳥、著作、研究佛學安度晚年,唯與曹錕交情淡薄,他倡辦“救世新教會”,自任教統,江朝宗任副教統,暗地糾集北洋直系勢力,乘時局動盪之際,借“抗日”為名妄圖再起,此舉受到蔣介石指責。吳佩孚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  1933年1月18日,上海各團體忠告段祺瑞、吳佩孚勿受日人利用,段祺瑞應蔣介石之請南下,吳佩孚仍滯留北平。  1934年11月2日,吳佩孚和蔣介石在北平黃郛之宴會席上相遇。  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了0中國而搞“華北自治”,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他堅決拒絕。同年12月20日,冀察政務委員會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  1938年6月,偽“華北臨時政府”與偽南京“維新政府”合併,請吳佩孚出來當官,他一口回絕。  1939年11月,吳佩孚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個日本醫生為他治療,卻得了敗血症,離奇地結束了一生,是為12月4日,終年65歲。從突患牙病到蹊蹺辭世,只有短短的10天。 噩耗傳出,北平的日本佔領軍和漢奸政權重重祭奠了這位不肯屈就的大人物,甚至連日軍侵華最高司令官也參加了公祭儀式,而華北淪陷區的各省市三日之內均下半旗致哀。吳佩孚之死,一直有三種說法。一是被日本人害死說,這也是內地和臺灣都認同的一種說法;二是被國民政府的特工人員投毒致死說,這是當時報紙上的說法;三即患牙病併發敗血症說,這是參與“吳佩孚工作”的日本高級間諜的說法。  1939年12月9日,國民政府追贈吳佩孚為陸軍一級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