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圖片注:譚茗心飾穆桂英

今天的大多數人喜歡網絡和追劇,每天上班,大家可能會討論一下劇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麼的。幾十年前,大家聚在一起是討論京劇的,劇情啊、唱腔啊、明星啊什麼的,各種花邊新聞,各種追星,圈內各種爛七八糟事兒。

跟今天是一樣一樣的。

前幾年,《阿凡達》上映的時候,上海福州路來福士的 imax 排起了長隊,一票難求。幾十年前,就在這個地方,就在福州路對面的天蟾戲院,今天也還是天蟾戲院,一樣的場景,梅老闆、程老闆、馬老闆來的時候,比搶《阿凡達》 的票還火爆。別的不說,就我們爺爺輩年輕的時候,走好幾個小時的路,也要去看戲。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只不過,時代過去了,僅此而已。

當然,比起別的曲藝來,京劇可能是最不幸的那一個。同樣是時代都過去了,相聲還存活在小劇場裡,還存活在網絡視頻裡,還能接地氣,還有好角兒、好作品。

京劇呢?倒了血黴了。

倒黴就倒黴在它被政治看上了。

一門藝術形式,有著自己的生命力和魅力,渾然天成,妙手偶得。藝術的天敵,是行政性的、強制性的、口號式的、樣板式的東西。

只可惜,那個神奇的年代,沒有電視,電影也很貴,相聲、快板、大鼓什麼的都不夠全面,作為當時覆蓋面最廣的大眾媒體,京劇遭遇飛來橫禍,變成了承載意識形態宣傳任務的最佳載體。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從前的京劇,可不全是陳腐的才子佳人,各種類型片都有,就像是今天的電影電視,武打、刑偵、言情、戰爭、歷史、官場、驚悚......京劇也不都是墨守陳規的,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都排過現代裝束的戲,一樣受歡迎,甚至還有取材自印度民間故事的舶來品京劇。曲調音樂也是與時俱進的,楊寶忠除了京胡一絕,當年在現代裝束的戲裡還能穿西裝在臺上用小提琴伴奏,曲調也都是新創的。

雖然,我喜歡京劇,但我不覺得,別人就應該喜歡京劇。什麼博大精深、什麼民族國粹,都是扯淡。哪裡有文化了?就是當年的電視劇唄。什麼“我與你插~插~插上這朵海棠花啊”、什麼“夏侯淵我的兒啊”、什麼“你好比鮮花無人賞,卑人好比那採花郎”,這能高雅到哪裡去?就是給沒大有文化的普通老百姓看的唄,跟今天的電視劇一樣的。

當年好多有文化的,都不愛這個,就像今天很多人討厭俗套的電視劇一樣。魯迅就賊討厭京劇。俞振飛,自己崑曲京劇兩門抱,但是不愛上臺唱京劇,“寒磣”,太低俗。餘叔巖,多牛逼,但是也不愛登臺,很多戲根本就不演,丟不起那人。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但不高雅,不代表著就不嚴肅。

高雅不高雅,是藝術題材,嚴肅不嚴肅,是藝術態度。

就拿程硯秋說吧,如果你今生只看一出京戲,我推薦《鎖麟囊》。不到三個小時,跟今天一場電影差不多時間。富貴榮華,起起伏伏,不過臺上一瞬;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卻是戲中真意。我覺得,《鎖麟囊》跟任何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電影、小說、詩歌比較,都豪不遜色。這戲關注的不是雞毛蒜皮的生活細節,而是超越了生活的那些東西,是在拷問命運和人生。就像黑澤明的電影堪比莎士比亞的原著,我覺得程硯秋的戲也能達到這個程度。

藝術本身,就是藝術家的寫照。

京劇就像今天的電視劇,魚龍混雜,出了很多垃圾作品,甚至大多數是垃圾,最多是平庸之作。但是京劇也出了程硯秋這樣的藝術家、《鎖麟囊》這樣的藝術作品。

我喜歡的,是這些人、這些戲。

程硯秋說,京劇絕不是有錢人消遣的玩意兒,而是一門嚴肅的藝術。他正值當打之年卻遠赴歐洲考察西洋戲劇,奮筆疾呼京劇唯有改革才是出路。他拋棄了傳統的京劇科班,創辦了新式的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不光教唱戲,還教文化課。在一堆吃喝嫖賭抽的京劇角兒裡,他不抽大煙,不三妻四妾,不收女弟子,不讓自己孩子唱戲。

假以時日,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戲劇界的莎士比亞。沿著這條路子走下來,也許我們今天能欣賞到《天龍八部》、《哈利波特》、《指環王》等等的京劇,這都是多好的本子啊。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後面的事兒,我們大家都知道。程硯秋一生,都想再登臺演一次《鎖麟囊》,到死都沒實現,連段錄像都沒能留下。如果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去看電影《霸王別姬》。

如果你知道,那就不用細說了。

也不能細說,說多了不好。

我雖然很沒文化,但起碼是個中國人,讀過一點點書,多多少少能體會一點。現在的京劇,不說了。

幸好還有老唱片,我們還能聽到真正的京劇。

如果你懂得,你能聽得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能聽得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能聽得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能聽得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無可奈何花落去”。生老病死,萬物都是如此。該消亡的總歸要消亡,誰也攔不住。

永存在記憶裡,比一點點糟蹋乾淨強得多。

這我都能接受。

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明明好好的,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衝上去一頓打,生生給打成了植物人。然後又把這個植物人推到前臺,號稱是民族瑰寶、文化國粹,每年春晚還讓於魁智等人上來唱一段不著四六的東西,這不是寒磣人麼。

死,不可怕。

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天使譚」國粹京劇的沒落: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屈辱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