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未來城市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相關涉事人員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20年2月2日,印度研究人員於1月31日發表在bioRxiv上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實驗室的論文撤稿。

2月1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官網發佈,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從狩獵採集者部落到眼下,人類改造大自然的手法越來越先進;大自然報復人類的途徑也越來越隱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錯!但是有關科技的隱憂與焦慮也如影隨形。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謠言越來越難以識別,雖然在1月31日,就有相關權威機構表示,生物信息學家正在努力用科學擊敗“陰謀論”。但類似於“生化危機”似的擔憂一直在某一個圈層熱傳,再加上不斷攀升的新型肺炎感染病例。早春的陰冷,封城以後的蕭條,採購物資時排起的長隊,以及在家裡閒得無聊的人群,在真相不能一錘定音出現時,“謠言”容易自覺參與這種完形填空。


我自己的朋友圈也向來不缺乏那種扮演出一副知道高層內幕模樣的好事者,他們的表達越是模糊,就越容易引發公眾的興趣,只是是橋段有點老套。


不過假如在很多年以後,我們用歷史的眼光來看。21世紀上半葉,人類與病毒的鬥爭異常激烈。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引發的2014年西非疫情,2017年的剛果疫情,以及2018年2019年爆發的疫情,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以及這次新新肺炎。在新型肺炎爆發之前影響我們的“非洲豬瘟”餘波還未散盡,在肺炎期間,新疆湖南等地又爆出了禽流感。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鍾南山院士

這一代站在疫情(包括人畜禽)一線的專家往往參與了不只一次重大疫情事件。中國古時候所謂的神醫,往往參與一次都會被傳為神話,我們的生活節奏在加快,也帶動了整個世界的節奏在加快。在互聯網思維語境裡,經常把一些社會學現象比喻成“病毒”,大家在研究病毒的傳播,希望從仿生學裡得到啟發,去製造人類輿論的“病毒式”傳播。在人類生活的空間場地之外,病毒也並沒有讓人失望,他們的迭代速度和傳播途徑也時常讓我們猝不及防。


說實話,我也是今年開始擔憂起自己生活的未來。很多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總覺得還躺在自己的課本里,離自己很遠,可就在這一兩年,我開始警覺。當我們在為房子,車子狂奔奮鬥的時候,偶爾驀然回首,身後的空氣,水,食物,我們每天賴以生存的這些必需品竟然也出了問題。


中國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推出了一個叫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項目,全國有很多貧困縣城都躋身其中,在大家的驗收報告裡,經濟效益,農業科技和食品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不過有關這些關鍵詞的設定,都是做給所謂的專家和官員驗收看的。


規模化,集約化以及科技化是這個項目的大趨勢。用更直觀的表達,可以說是農業的“荷蘭化”“以色列化”甚至於”美國化“。


我非常佩服自己認識的一個茶葉企業家朋友,他的業務範圍涉及到了茶葉種植環節,有所謂的茶葉專家給他推銷茶園水肥一體化技術。他的回覆是:“我的茶園所在地,就是因為有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才形成了茶葉的獨特風味,如果安裝了你那個系統,過多的人工干預豈不是抹殺了老天原本賦予我的核心賣點了嗎?”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有不少專家是以科技的名義賣設備

那位專家悻悻離開,該技術最終被一個做茶旅的企業引進了,只是那不是為茶而去的,可能是為了觀賞吧!我曾經在四川某茶葉產區參觀,該地茶葉辦也是通過政府惠農補貼引進了一套水肥一體化設備,當時我是以媒體人的身份去的,當地領導為了給我們一行展示這套設備的價值,用車載著我們到一個視覺制高點,然後他通知打開系統,茶園裡瞬間噴起了水霧,非常壯觀。不過我們來不及感嘆技術的先進,只是覺得現場很滑稽,因為當時天上還下著傾盆大雨。


中國農業,在北緯27度到北緯31度的益農區,有很多非常滑稽的投入!


這種滑稽的表現,主要是我們對自己的農村農業缺乏信心,基層科技工作者照本宣科,官員們隨大流。中國傳統農業伴隨著落後的百年屈辱史一起被解構了,強調傳統就是落後,學習西方就是先進。但事實上,在20世紀初,美國土壤局局長曾率專家考察團到中國,朝鮮半島,日本以及越南考察這裡的稻作農業。目的是為了解決美國面臨的農業危機。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川西壩子的水車

美國農業從獨立戰爭之後到20世紀初,短短百餘年時間,就出現了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以及大規模的病蟲害問題。農業能不能可持續發展,成了很多美國農業專家思考的問題。在陷入絕境的背景下,他們把視野投向了東方。他們好奇,在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農業大國是如何通過延續幾千年的持續耕作滿足了人口對糧食的需求。他們把那一次行程的報告寫成的書,名字叫《四千年農夫》。在那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最傳統的農耕方式,那種方式被當時的美國農業專家視為最先進的農業文明。中國農夫對土壤的呵護讓當時的土壤局局長稱讚不已。

如今再細讀富蘭克林·H·金的文字,你會發現,那套中國傳統農耕技術其實就是我們現在仰望的有機農業!


工業文明以來,農業是處於失控狀態的,產量和效益最大化是目標。英國Philip Lymbery與Isabel Oakeshott在他們合著的《Farmageddon: The True Cost of Cheap Meat》中已經注意到現代農業的失控局面。化學農業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頻繁爆發,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生態鏈都喪失了平衡,而我們換來的不過是廉價的食品。同樣,他們也把視角轉移到了中國傳統農業,那是一套值得改良和借鑑的經驗!


中國人的骨子裡對自己的傳統農耕文明依然有種眷戀的情緒,24節氣本質上就是傳統農耕文明的作息時間表。李子柒現象的出現,引發中國政府對於鄉村振興的思考。這一切,都在引導我們要重新站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軌跡上來。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輞川別墅,中國人最早的文人莊園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中國兩千年前思想最活躍的那個歷史時期就已經提出了我們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應該如何取捨,兩千年後的中國人,面對農業理想喪失了活力。面對農業理想這個話題,永遠是基層在迎合中央,這種迎合不過是想爭取一點補貼,拿到補貼,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發展的想象空間就沒了。我們看現在中國農業農村部評定的所謂現代農業產業園就不難發現,不過是一個模子裡套出來的不同產品而已。集約式的農業品牌,背後的工廠與產業鏈配套,本質上還是工業文明那一套!


未來,當民眾發現這種補貼意義逐漸失效之後,很真實的重新來面對自己的事業與家園,朝著理想與現實合題的方向去奮進,中國傳統農業營造的那些美好圖景重新回到現實。我們藉助於新的生產工具,可以選擇更豐富的種植對象,有更多元的經濟轉換平臺,結合傳統農耕社會的精神秩序,讓中國中西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一個普通的涉農家庭,可以依託這種模式在生產中滿足了自己生活所需之後,勞動剩餘的物資,可以供給城市五六個家庭所需。以此實現一種持續,安全,信任和相對穩定的勞動交換。


21世紀以來疫情頻發,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禽流感來襲,很多人關心的不是食物,而是數字!

農業,要解決的是我們對食物的需求,而不僅僅是換取經濟數字。農業科技也應該是服務這一需求,農業倫理制約著農業科技的倫理。深圳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的時候,有很多人在為這個新技術鼓掌,但我們最後理性的來複盤這件事,通過專業的視角來看這個小變量可能引發的未來危機,最後以法律的形式來裁決了這件事。


很多危機其實都爆發於我們不經意之間!實驗室會不會逃逸新型病毒?在沒有確切證據來證明的時候,民眾會根據想象來默認填空。這種默認方向還是取決於科研工作者對於科技倫理的認知,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揚名立萬,還是以嚴謹的態度,與人類站在一起去面對未知的未來。不同的出發點會引導民眾朝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下定義。當疫情出現,國內一流的疾控專家首先考慮的是發表論文時,我想財政在這些防疫專家身上的投入顯得有點滑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