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茄”為何物?

​徐志摩是泰戈爾首次訪華的全程陪伴與翻譯,而泰戈爾喜好雪茄,因此,他們極有可能在一起品雪茄、談雪茄。也就是說,徐志摩很有可能真的說過“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這句話。

雖然徐志摩不是“雪茄”的最早譯者,但若他真的向泰戈爾解釋“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形與意的結合,也絕對堪稱對“雪茄”最完美的詮釋了。

既然說雪茄形狀像,那麼,“”到底指的是什麼東西呢?

”為多音字,讀[jiā]的意思有三種:

(1)、〈名〉荷梗;

(2)、通“荷”,如荷包,又稱茄袋;

(3)、譯音用字,如:雪茄。

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茄”為何物?

“荷梗”又細又長,顯然不像雪茄。“荷包”是一個布袋,形狀也完全不像雪茄。

那麼徐志摩說的“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似笛。出於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人中原,通常稱“胡笳”。

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茄”為何物?

”最初由卷蘆葦而成,吹以作樂。後在形制上發生變化。據查相關資料,胡笳形狀多種,有的如笛子一樣的圓筒形狀,有的是中間粗兩頭細和現在“魚雷”雪茄相似,有的一頭大一頭小短粗形似雪茄,還有其它一些形狀。

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茄”為何物?

笳的樂聲獨特,“聲悲氣自高”,“剛柔待用,五音跌進”,有著相當的表現力,善於表現悽愴、哀怨的情感。蔡文姬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我國有大量文學著墨了“笳”,歷朝歷代都有許多的詩詞描寫了“笳”,很多題目包含“笳”。經筆者檢索至少有1080首古詩詞描寫了“笳”,其中以唐宋為多,近現代也有一些。當代仍有大量學者在研究“笳”相關歷史、文學與文化。下面僅列舉部分詩詞的節選:

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朔風簫條白雲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隋朝陳子良《贊德上越國公楊素》“胡塵暗馬色,芳樹動笳聲”。

唐代杜甫《秋興八首》中“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唐代王維《從軍記》“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馬嘶亂,爭渡金河水”。

宋代辛棄疾《水調歌頭·相公倦臺鼎》“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宋代歐陽修《漁家傲·十月輕寒生晚暮》“亂山衰草還家路,悔別情懷多感慕,胡笳不管離心苦”。

元代王冕《偶成其二》“夜深誰渡桑乾水?嗚咽笳聲不忍聞”。

明代王鏊《十一絕句》“白草茫茫走亂沙,邊風獵獵動胡笳”。

清代納蘭性德《採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近代詩人柳亞子《聞萍醴義師失敗有作》“嗚咽笳聲怨,南朝王氣消。”。

現代詩人馬一浮《社戲》“前村笳鼓賽江神,峒舞蠻歌爨演新”。

推測

以上可以看出,樂器“”在我國曆史上聲名顯赫,在中國文學、文化中舉足輕重。

作為中國近代著名詩人的徐志摩,應該非常熟悉“”。加上“笳”樂器形狀像“雪茄”,吹奏笳的動作也有些像抽雪茄。因此推斷,徐志摩所謂的“燃灰白如雪,菸草卷如茄”的“

”可能就是指樂器“”。

由於在徐志摩之前很長曆史時期,Cigar在中國已經被翻譯為“雪茄”,他不可能把“雪茄”修改為“雪笳”。而且,雪茄是用的“”葉子製作,而非“”製品,因此用“”更合適。

PS:本文純屬個人思考,僅拋磚引玉,期待更多人深入挖掘中國雪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