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中國人的心目當中,臺灣問題一直以來就像橫亙在中國人心中的一顆刺,如何讓兩岸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是現今國家最需要思考的一方面。那麼作為中國最大的一個島嶼,它除了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以外,也被美國方面盯得很緊。臺灣自從進入到中國版圖之內,就始終牽動著大陸兩岸關心臺灣問題的人的內心,那麼臺灣到底是什麼時候納入到中國版圖之中的呢?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一、早期聯繫

臺灣的居民最早是來源於7000年之前的中國古代百越的一支。若要說起臺灣的存在,其實還是應該考慮一下臺灣的社會發展程度。在明朝時期,臺灣僅僅也只是一個最為原始的土著居民,他們的生活方式相對較為單調。甚至於在最早期還遊離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在三國時期東吳政權雖然提到過臺灣地區,但是由於資料不夠詳實,所以被擱置。而孫吳試圖將臺灣納入到中國版圖之內的想法萌生以後,也就有了後來的持續發展。隋朝時期也對臺灣進行了一次大洗劫,但並沒有在此常駐。由此看來,臺灣是在後來發展過程之中,與大陸逐漸建立較強聯繫的。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二、澎湖列島的引子

從宋朝的發展來看,雖然在對外交流上有著諸多的困難,但是內在發展卻非常的繁榮。從宋朝開始,泉州知州的汪大猷具有遠見卓識,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漸漸地澎湖列島地區就收納到了中國版圖之內。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由於澎湖列島經常會有一些海盜上來搶劫,所以為了維持此地的穩定,汪大猷也逐漸的加大人手守護澎湖列島的安全,而後他也成功的登島作為作戰指揮。在這一來二去之間,他也成功地登上了臺灣的這個島嶼。雖然臺灣沒有太多的發展,但是作為登島第一人,他對於臺灣的認知是隻有"荒涼"二字。正是因為有了澎湖列島的引子,使得此地成為了走入人們視線的,一個面積相對較大的島嶼。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三、宋元大遷徙

宋朝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而在經濟相對較為繁榮的情況之下,國家政策也比較寬鬆。因此在更多的人為了能夠發展繁榮自己的經濟實力,他們開始向南大面積遷移。雖然臺灣島當時還並未納入中國的版圖之內,但是大陸與其之間的聯繫也日益緊密。很多人開始從大陸地區遷移到了臺灣,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開墾,使得整個臺灣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種宋元時期的大遷徙,對於臺灣的開發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四、明朝納入版圖

雖然臺灣地區的發展,並不像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那樣容易掌控,但是當時的"琉球國"之所以能夠被併入,與明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朱元璋自大的認為,這種小區域的"琉球國"不足以給自己造成傷害,所以也不想將此地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在朱元璋看不上此地的情況之下,國外的其他國家卻將它視之為珍寶,並且不斷的搶奪其中以荷蘭最為猖狂,西班牙也參與其中,而臺灣島就成了一個殖民地。海盜鄭芝龍的崛起,使得臺灣島成為了他的新基地。最終鄭成功通過自己的實力將荷蘭人趕走,使之臺灣能夠被得以收復。

臺灣發展史:宋朝建立聯繫,鄭成功入島,臺灣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自從臺灣島被收入到了中國的版圖之中以後,臺灣也就被固定了下來。特別是在清朝時期,鄭成功的隊伍完全沒落以後,清王朝就在此地設置了一個標誌性的臺灣府,使得它能夠合法化。正是因為這種較為獨特的政治變化,使得臺灣地區能夠長久的存在於中國的版圖之內,但是卻在管理之上有著一定的差異。畢竟作為一個曾經有過殖民經歷的特殊島嶼,也要因地制宜,採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