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東北有三寶,你的家鄉有什麼特色?

有緣人153832681


我來說一下聊城的特色。

1、東昌葫蘆:東昌雕刻葫蘆是一種古老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歷經千年的傳承與演變,依然保持著獨特的民族、地區特色和藝術風格。為了傳承東昌雕刻葫蘆藝術,當地政府正在規劃建設“東昌葫蘆一條街”、準備舉辦葫蘆文化博覽會等,為傳統工藝葫蘆的發展搭建平臺,形成民間特色文化區,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2.臨清獅貓。臨清獅貓 是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優質貓類品種, 當地人多用它作為地方珍品贈予客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居民家中飼養的獅貓均來源於此。臨清獅貓由波斯貓與魯西狸貓的繁育而來的後代。在諸多品種中,以一隻藍眼、一隻黃眼,雪白被毛的“鴛鴦”眼獅貓最為珍貴。它的藍眼晶瑩剔透;黃眼的金光閃閃,清澈透明。性情溫順,個體巨大。毛長而柔軟,頭大眼圓,耳尖腿長,腰圓尾粗,喜潔淨,善躍行動敏捷。3、冠縣靈芝。一說到靈芝,大家就會想到深山老林、人參靈芝、人間仙境、原始生態。但您可能不知道,聊城冠縣是我國重要的靈芝生產基地,素有“靈芝之鄉”的美譽,靈芝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三成以上,品種包括赤靈芝、鹿茸芝、紫靈芝、靈芝盆景工藝品等。4、莘縣蔬菜。莘縣是聞名全國的“菜籃子”,甚至還有“中國蔬菜第一縣”的美譽。莘縣全縣瓜菜菌播種面積達98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達650萬平方米,瓜菜菌總產達480多萬噸,每天有大量的蔬菜直接以淨菜的形式直接運往京100多家連鎖超市,每天直銷北京的蔬菜達8萬多斤,產品抽檢合格率一直保持100%。5、陽穀哨。陽穀哨原名“咕咕蟲”來源於古老的樂器種類“壎”。用膠泥燒製而成,是陽穀流傳的一種土製娛樂用品。這種既象“壎”又似“哨”的民間樂器,因其發明者李保正是山東省陽穀縣的一個農民,故而,在1953年,被原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音樂家們定名為“陽穀哨”。6、東阿阿膠。東阿阿膠已經響譽全國,不用過多介紹。從漢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貢品。據史料考證,阿膠的應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聖藥”、“滋補國寶”。7、圓鈴大棗。茌平圓鈴大棗,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因鮮果形似圓鈴故名。素以個大核小、脆甜、味美可口著稱,歷史上列為上等貢品。8、高唐錦鯉。高唐錦鯉最初是從日本引進行並改良培育,經過多年的發展,高唐錦鯉養殖面積已超過5000畝,年繁殖優質錦鯉過億尾。經過攻堅克難、反覆試驗,終於培育出了“富貴三色”“富貴紅白”新錦鯉品種,並贏得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2014年4月26日,高唐縣榮獲“山東錦鯉第一縣”榮譽稱號。











聊城談資


我的家鄉在貴州湄潭,這裡茶海綿綿。享有世界吉利斯的天下第一壺中華茶道館,十里桃花江與湄江環繞。

南有千古畫廊,神奇烏江。花苗風情萬種,熱情大方。自然白麵水,黯洞險灘,一線天。

北有湄江湖,碧波盪漾。萬畝茶海,觀茶樓,採茶女,翻動玉手,唱著茶歌,在陽光下嫵媚。

這裡,交通便利,氣候宜人。這裡,黔茶出山風行天下。這裡,黔北新居,錯落有致。這裡,十謝共產黨,幸福橋,風雨亭,真好!


春之聲文化傳播wjc


我就是東北人,我說過,我的祖籍在遼河邊上近十千米左右,歸新民市管轄。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嗚啦草,這是過去的老三寶,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三寶也有了更新,其中老三寶中的嗚啦草改成了鹿茸角。雖說嗚啦草剔出了東北三寶的行列,但我對上天賜給勞苦大眾的野生植物還是情有獨鍾的。

說起嗚啦草,不免我要多說幾句。其實嗚啦草不是什麼許貴的東西,只是在我們東北大野地裡自然生長的一種野草。它略粗於鬃毛,長短不過尺餘,是非常普通的一種小草,可它的作用卻很大。在瀋陽市的農村,五十年前的冬天寒冷之極,時冬臘月的氣溫都在三十幾度,甚至最冷的時候都能到四十度上下,這裡的男人,不管老少都穿一種鞋叫棉嗚啦,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剛剛建國不久,而且打了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百廢待興。人民還很貧困,腳上只能穿一雙棉嗚啦,連襪子和鞋墊兒都不捨得買。所以,人們用那種小草亮幹了璇在棉嗚啦裡防禦寒冷。所以人們就管這個草就叫“嗚啦草。”


張老漢881


中國人美水美山美,物也美!幾千年歷史文脈延綿不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物產和飲食文化!

我的家鄉在湖北雲夢,是漢江支流府河邊上的一座小縣城,縣城雖小,卻也是楚國陪都——郢都的所在地,那裡的魚面、麻糖和白花菜酸菜是我永遠的記憶,無論身處何地,都會讓父母郵寄一些過來。

這裡,有云夢的朋友嗎?


明博書院


我的家鄉別說是三件寶,就連禾杆草(稻草)都在十幾年前就不存在了。農田變成開發區的工業園,幢幢高樓撥地而起,有軍用機場,有商學院及眾多商業店,飲食等建築樓,整個地貌換然一新,變化真大呀。“三件寶”巳成記憶了……


BB5402


我的家鄉就是吉林長春,三寶為人參,鹿茸,烏拉草。我們吉林省有山有水,自然環境出色,是各種山珍野味的發源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保護白山黑水刻不容緩。


柱子的大呲花


說說我的家鄉的桂林三寶吧

桂林三寶指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醬、桂林豆腐乳這三種傳統桂林土特產代表。桂林三花酒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品性優良,倍受中外遊客的青睞;桂林豆腐乳頗負盛名,是白腐乳的代表;桂林辣椒醬以獨特的風味冠壓群芳,不僅走俏國內,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

傳說一

象山,古稱漓山。東涉灕水,西傍寧遠,北依桃花江,南眺穿塔二山。皓月碧水潺潺,青山古剎峨峨,領盡桂林山水之精華。被世人譽之為市徽。蓋舉世無雙矣。

傳說,天上象神為三花姑娘從瑤池盜回神曲,用灕江水釀出三花酒,被瑤池神將殺死,化為象山。玉帝覺得象神雖犯天規,然其心可鑑、其情可憫,諡為酒神,守護桂林。象山獨特的自然環境為釀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明代應天府通判張鳴鳳稱此處為“醉鄉”,在象山腳下結廬而居,自號“漓山人”。

傳說二

另外一個傳說則是說,桂林的桂花島上,有一個叫象郎的小夥子,在自家的菜園裡種一棵桂花樹,他傾注全部心血的照顧它,於是在一年的中秋之夜,桂花樹化成了美貌的桂花仙子向象郎報恩,桂花仙子搬來了自己釀造的美酒,於是兩人花前月下,飲酒談心,對天盟誓,訂下了終身。這事兒被龜王和蛇夫人知道了,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親的那天,搶走了桂花仙子與她釀造的美酒,象郎見桂花仙子被龜王搶走,傷心不已,下決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來。在救桂花仙子的過程中,中了龜王從身後擲來一支飛劍,含恨倒在了灕江之濱。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手提桂花籃,飛上月宮,採滿了桂花,向象郎的墓地撤去,只見滿天的桂花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

從此,依山帶水的桂林,桂樹成林,萬里飄香,人們用馨香的桂花和純質的灕江水,釀出的三花酒,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樣,久享盛名。

由來

桂林三花酒頗有歷史,古時,它叫“瑞露”,宋代來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飲後稱讚“乃盡酒之妙”,可見對它評價很高。酒的釀製要蒸熬三次,曾稱三熬酒。因酒質量好,裝入瓶中,用手搖動,酒面上會泛起三層泡花;如果把酒篩進酒杯,酒面上也會堆起細小的泡花。因此,人們稱它為三熬堆花酒,簡稱三花酒。

自古以來,桂林酒坊將酒藏於巖洞。象山岩洞酒窖為大小二洞。面積近3000m。小洞位於雲峰寺後山腰,洞上刻有“雲峰巖”。大洞位於登山石階旁。東達桃花江,南通水月洞。洞中冬暖夏涼,常年保持在20℃,由於臨江,洞內還保持了一定的溼度。三花酒經洞內貯藏,老熟後,醇淨綿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貯藏了從五十年代以來不同年代的特釀桂林三花酒逾千噸。

古代沒有酒度計,釀酒師們便總結出了“觀花論酒”的經驗。當酒度在55°至60°時,由於液體表面張力,酒面晃動便泛起數層酒花,經久不散。釀酒師們說“起花了,三花!”就接酒。三花酒便由此而來。酒花有粗花、細花、中花和堆花、不滿花、跑馬花之分。又以細花和堆花質量最好,它具有“酒質晶瑩,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的特點。

發展歷史

隨著歷史的變遷,桂林的釀酒業幾經興衰,尤其是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以後,桂林人口從三萬暴增到三十多萬,促使桂林釀酒業急劇發展,僅三花酒槽坊就有百餘家,百年老字號的有“安泰源”、“品冽”、“胡裕興”、“源生祥”、“源生隆”、“同利安”、“黎萬盛”等數十家酒坊。其中又以“安泰源”所生產的三花酒名氣最大,以水路暢銷梧州、廣州、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一帶,被譽為“桂林三寶”的第一寶。桂林自古以來,官府都是用桂林三花酒來作宴會用酒。李宗仁、白崇禧招待國府主席林森就是用桂林三花酒,林森對桂林三花酒讚歎不已。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到桂林喝的也是桂林三花酒,尼克松稱桂林三花酒是“桂林茅臺”。

特色

桂林三花酒為什麼別具風味?

要從它的“血、肉骨”談起。水是“酒中之血”,美酒佳釀首先必須佳泉。灕江,特別是象鼻山下有江底深潭湧出的地下泉水,質地純甘、無雜物怪味,含微量礦物質,為三花酒提供了優良的“酒中之血”;其次,灕江流域的良種大米,粒大飽滿,含澱粉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是理想的“酒中之肉”;再者,市郊特產的曲香酒藥草製成的酒麴,香氣濃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有了這些上好原料,再加上精工釀製,自然保證了三花酒的質量。三花酒釀成後,一般要裝入陶瓷缸內,存放在石山岩洞中,過一兩年,讓它變成陳釀,使酒質更加醇和、芳香,然後才分裝出廠。

香型

香型屬米香型:就是以大米為原料,採用半固態發酵的獨特工藝。風格;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淨,回味怡暢,米香突出。

極品代表

青花梅瓶,是一種文化。專家們稱之為東亞大陸上的一種古代“藍色文明”。“攜酒訪友”梅瓶出土於明代靖江王墓。該瓶出土時有用桂林三花酒浸泡的“長生大補酒”。“攜酒訪友”描繪的是一位達官貴人到深山尋訪知音,兩個童子挑的是琴和梅瓶。梅瓶中是桂林最醇美的三花酒。其寓意“久(酒)(久)平安”。這個梅瓶是國家一級文物。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發展桂林旅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充許少量仿製,以饗國內外高雅之士。青花梅瓶桂林三花酒,採用優級大米、汲取灕江名泉以傳統釀造工藝精製,經桂林象鼻山天然酒窖陳年洞藏而成。汲桂林山水之靈氣,納天地之精華,具有“酒質晶瑩,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是桂林三花酒的酒中極品!

桂林三花酒的度數以前一般為五十六至五十八度。現在一般為三十八度和五十三度。

地方文化

在桂林,大家都知道除了土特產的“三寶”外,還有文化上的“三寶”,實際上是指三類人。即是:卯哥,卯妹,夜屎佬。

辣椒醬

桂林辣椒醬以獨特的風味冠壓群芳,不僅走俏國內,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與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譽為“桂林三寶”。桂林辣椒醬因配料有別而品種有異。以大蒜頭為配料的是蒜蓉辣椒醬。再加入豆豉就成為豆豉辣椒醬,通常是選用優質紅辣椒、大蒜頭等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細鹽等,密封入壇,數月之後始成。桂林辣椒醬油潤鮮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佐餐,還可作調味用。“桂林三寶”商標的“桂林三寶”禮品盒,集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醬三種名優產品為一體,小巧別緻,便於攜帶,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桂林辣椒醬為桂林特產之一,有百年左右的歷史。桂林醬料廠制的辣椒醬曾多次被評為自治區、桂林市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暢銷東南亞各國。桂林辣椒醬因其配料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品種,像蒜蓉辣椒醬,豆豉蒜蓉辣椒醬等。其味鮮辣香醇,辣後回甜,鮮中帶香,是上好的調味品,又可以單獨食用。

豆腐乳

風味獨特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遠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歷史悠久,頗負盛名,是傳統特產“桂林三寶”之一。桂林豆腐乳製作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幹、黴化都有一套,選材也很講究。製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鬆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做乳豬、扣肉、狗肉、紅燒肉、白切雞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涼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筍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 白腐乳蜚聲海外,受到港澳、東南亞及日本人的歡迎。桂林豆腐乳品種繁多,歷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兩大類。它們做法相同,而配料各異。它還是極好的調味品。桂林名菜乳豬、地羊、扣肉,即用腐乳佐料,汁鮮味美;燒肉、白切雞蘸桂林豆腐乳,其味雋永。

揚名天下

桂林豆腐乳是以黃豆為王要原料製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兩種。它的特點是皮薄肉嫩,質地幼細,味道鮮美。辣中有甜,甜中噴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說是滋味無窮。人們在盛夏酷暑,或病後初愈,吃點腐彵稀粥,更能刺激食慾。當年周恩來到桂林視察時,聽說桂林腐乳是廣西有名特產。還特地要求服務員買給他品嚐呢。桂林腐乳歷史悠久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讚說:“廣西白腐乳最佳。”現在則被譽為“腐乳中之,上品”,暢銷國內外,特別受港澳同胞和日本、東南亞人民的歡迎。

工藝細膩

桂林豆腐乳製做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幹、黴化都有一套零亂選材也很講究。製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鬆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做乳豬、扣肉、狗肉、紅燒肉、白切雞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涼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筍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桂林豆腐乳品種繁多,歷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它質地細滑鬆軟,味鮮而有異香,色呈淡黃透亮,而且營養豐富。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兩大類。它們做法相同,而配料各異。它還是極好的調味品。 桂林豆腐年產1億塊左右。桂林“三寶”之一。桂林腐乳有一套特殊製作方法:選優質黃豆做成質地較硬的豆腐,榨去水分製作寸許見方坯塊,然後放入黴櫃黴化。待坯塊6面全部生長黃白色菌絲(黴毛),即拌和三花酒、鹽及其它香料,置於壇或罐中醃製,1至2天后灌上等米酒使坯塊全部泡浸,密封存於清涼乾爽處4至6個月即成。成品腐乳為寸餘見方,厚約6分的小塊,表面呈膠狀透明,色澤黃爽,奇香襲人

吃法多樣

吃法多種多樣,桂林人吃稀飯、饅頭,直接用它佐餐。更多的則是做調味品,如涼拌豆腐、粉絲、椿芽、清蒸鴨、紅燒地羊(狗肉)、荔浦芋扣肉等,配上桂林腐乳,是桂林的風味名菜。由於獨具佳美的色、香、味、型,是旅遊者最喜歡購買的一種桂林土特產。

1983年、1988年兩次獲國家優質食品銀質獎,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1年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小Y的美食天地


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杆草。😄😄😄


roor1190160387


我們這邊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袁隆平院士曾經就是在我們這邊的土地上研究出了雜交水稻,為老百姓解決了吃飯的問題。還有黔陽冰糖橙之鄉的美稱,黔陽冰糖橙味甜,汁多,過年送親朋好友的佳品


村裡的姑涼ff


這麼說吧,我家鄉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們這兒就是塊寶地。因為長島地處黃渤二海之間,南連山東半島,北接遼東半島,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比較有名的有渤海灣大對蝦,長島刺參,渤海鮑魚,海膽,金鉤海米,櫛孔扇貝,江鰩貝,赤貝,魚類眾多,如渤海大刀魚,鮁魚,黃魚,黑魚,章魚等等…還有比較知名的

砣磯金星雪浪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