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月立秋,种啥啥收”,2019年几月立秋,庄稼收成如何?

新大风歌


往年立秋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份,今年却拖到了农历七月份。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今年七夕节的第二天就是立秋,阳历是八月八号。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跟农耕农作密切相关的。如果按照往年六月立秋,那过不了几天,天气就凉快了,只要秋风一凉,各种农作物就过了最茂盛的生长阶段。因为农作物只有在伏里才生长的最快。立秋以后,就会慢慢的进入尾声,进入成熟季节。



像今年的夏玉米才刚种上没有几天。按照往年的季节就不太可能了。生长期最短的玉米种子,也不可能一个月内就抽穗拉棒子,所以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跟农作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往年都是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今年到了谷雨,也没有开始点瓜种豆。本来4月中旬就该种的花生,一直都拖到五一前后才开始。由于气候的原因,地温升不上来,春玉米也是一拖再拖,始终不敢下种。


我们胶东地区这边,今年春播春种的时间,跟往年相比,各种农作物种植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延迟了半个多月。就拿我们家种植的葫芦来说吧,按照以往的经验,现在的葫芦早就已经长得很大了,差不多都已经定型了。可是由于今年春天的气温一直没有回暖,早晚温差较大,导致葫芦种子迟迟没有发芽,所以现在的葫芦离定型还差的很远。本来我有些担心,查看了一下日历,今年立秋的时间拖到了农历七月份,这样我就放弃了。

应该说天气是紧跟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今年立秋晚,就给农作物的生长争取了时间,农民们不用担心农作物种的晚会影响收成。立秋晚了,三伏天自然而然的时间要延长,往年伏里是30天左右,而今年伏季是四十天。农民们都清楚,三伏天是各种农作物生长最快的季节,只要立了秋,立马就缓慢了。至于说今年收成如何,我认为立秋晚,对农作物丰收有利无害,自然是种啥啥收。


灵子


2019年立秋在阳历的8月8日,阴历的7月8号,连在一起看见到了3个8,这数字我喜欢,会不会是要发的节奏呢?今年的立秋在农历的七月,按照俗语“七月立秋,种啥啥收”来看,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

但是俗语到底可信度有多少,这还真没法判定,毕竟庄稼收成是否好和节气有关系,也和后期的管理有关系,不管不顾的情况下,草占了地,即便是好年景也未必见得有收成。

关于节气影响庄稼的说法有很多,有大暑阴几天,遍地是黄金,如此看来,即便是7月立秋,还得看大暑中伏期间的天气好坏。所以对于农村俗语还是要理智一些,只能做个大致参考而已。那今年的庄稼到底会如何呢?

今年是厄尔尼诺年份,所以我们北方的天气一直热不起来,本来干旱的地方,如今几天一场雨,地里倒是不缺墒,比较适合刚发芽不久的玉米生长,也对地里的红富士膨大有好处。

但是,对于种西瓜的瓜农和现在正在采收的桃子来说,这天气有点不地道,本该上色积累糖分的时候,却因为过分的雨水,使得水果风味大减,影响了收成。

总之,农业生产不能仅凭几句谚语就来判断丰收,各地种植作物时间都不一样,只能说每年的农业生产中,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每年对于庄稼的期盼,我们都是满心欢喜的希望大丰收。

以上就是我对这句俗语的个人理解,我是一起种植,每天分享点三农事儿,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一起种植


七月立秋,种啥啥收。这话还有半句是,六月立秋,两头难收。在中原河南,又是这么说的,六月立秋,晚的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意而六月立秋是早秋,种晚种迟误了节气积温不够,就减产失收了,七月立秋正当时,不误时耕作,那种早晚两期都有好收获。这是在强调耕作种植安适时,依节令而为,莫错过就好,错过就会减产失收。



今年己亥,是8月8号,阴历七月初八寅时立秋,是七月立秋,不是六月,依此说法是种啥啥收,意即是庄稼有好收成的年份。这是一句以阴历月份看节气而预测收成的俗语,这样的说法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更受人旧有而固定的思维影响,所以这说法不一定对,也即不一定会准确。

旧时人习惯了用阴历,形成习惯及习惯的固是思维定势,不易改变。立秋是秋季首个节气,在七月是正常的,六月属夏季,立秋在六月就不正常,就是早秋了,因而会有问题。旧以种作为主,就种作而言就会失收了。特别是不知变,而错过了时令良机,种作晚了迟了,日照积温不足,就会影响收成了。这是早秋给人产生节令错觉而误时,值得注意警醒。



二十四节气不是依阴历制定,而是依阳历制定,是反映太阳运行规律特点,以此来正确对待与安排农耕的。在阳历看节气就没有迟早说,更无月误差,只有前后差一日的区别。就从立秋看,多数是在8月7号8号两天,所以从阳历看没早秋迟秋的说法,基本是有规律的,不会象阴历有提前或延后之说。为何阴历看节气无规律不定时,变化大?一是节气不是从阴历排的,二是阴阳历是两种不同计算,不同特点的历法,但阴阳历又要互用,就要有调和,于是以阴历迁就阳历,阳历的用途适用范围比阴历广,阴阳历年误差有11天,为使年误差不远,阴历便采用了闰月办法,并成规律,19年七闰,因闰月关系,闰月年前后看节气在阴历月的误差大的,这也成了规律,闰月年前,节气在阴历看误差就小些,闰月年后就就大些。如2020庚子年闰四月,2021辛丑年的节气在阴历月看节气都是提前的,都早了一些,立秋就跑到六月不在七月了。所以,以阴历月看节气早迟而评估耕作好坏是不准确,不足为信的。但不是一点作用没用,起确能提醒人,不要大意粗心,误了农时,那就真的灵险了。



树德汉硕


今年立秋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八,阳历历八月八号,而很多时候立秋会赶在阴历六月份。

还没等入伏,天气自己变得让人燥热烦闷起来,太阳火辣辣的照射下,风都是热乎乎的样子,唉,数着手指头过日子吧,盼着早点立秋就好了。


虽然嘴巴里说的是盼着早早立秋,天天早早凉快起来,但种庄稼的农民们却是打心里盼着不要立秋早,因为庄稼生长越是温暖的气候,收成会越好。

今年是农历七月初八立秋,“立秋就是指酷热离去去凉爽归来,意味着夏天结束了,秋天到了。秋天是百草枯萎,百树叶落的季节,是万物准备休歇冬眠的季节。

七月立秋啥收,意思是七月立秋的话,农作物生长周期够长,在暖和的温度里逐渐成熟,饱满,因此基本上庄稼都是丰收的。



去年是六月立秋,立秋之后天气还是会暖和很长时间,不然庄稼怎么生长,所谓的秋老虎就是老话里的“秋后一伏热死人”,在立秋前后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期,立秋晚一天,作物就多一天成长。

记得有一年也是七月份立秋,立秋前几日因为下雨频繁,有几天天气凉爽,我开心的说:这就凉快了,马上立秋了,看来不会很热了。婆婆笑着回答:怎么可能啊,现在凉快了是打算不让庄稼成熟了吗?再说了,七月立秋,种啥啥收,老天爷会让庄稼都成熟的,立秋后最起码还得有十好几天高温天气。

果然被婆婆说准了,后来在立秋那天,天气晴朗,终于的太阳比平日里还毒辣,晒的人受不了,连着好多日子,一早一晚稍微凉快些,但大白天里却热的不像话,婆婆说这才是熟庄稼的天呐。

今年立秋,也就是再过一个月,阳历8月8号,最热的三伏天一个多月,然后我们才能慢慢迎来凉爽。


悠然见东山


“七月立秋,种啥啥收”还有前半句“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说的都是立秋节气到来的时间与庄稼丰收的关系。

说起来今天刚好是今年的小暑节气,今天是7月7日(农历六月初五),小暑字面意思“小热”,虽然是小热,但人体感受到的已经是非常炎热难耐,而小暑之后紧接着就是入伏,按照“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规律,今年的入伏发生在小暑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要到来了。

并且今年的三伏天,因为夏至到立秋之间存在5个庚日,三伏天数达到了40天。对于人体来说,可能是炎热难耐又要多忍受一段时间了,但对于庄稼来说,却充满了丰收的希望,我们北方平原地区在这个季节正是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茁壮成长的时候,充足的日照和水分有助于庄稼的收成。

(1)

之所以说“七月立秋,种啥啥收”,其实就是因为立秋节气发生在农历七月份,意味着庄稼将会享受到更长时间的光照和更长时间的温度,那么像玉米、大豆、高粱这些农作物生长发育会更充足更饱满,如果这段时间雨水也比较充足,那么可不就是一个丰收的喜悦氛围吗。

像去年(2018年)立秋发生在农历六月二十六,立秋发生在六月,日子凉的早,加上去年夏季雨水偏少,所以去年我们地里的玉米棒子个头小,淀粉转化受到寒冷空气影响,玉米粒攻的不饱满。去年中秋带我对象回家,对象看着我们满院子的玉米棒子,还说我们这里的粮食好差啊。可以说去年粮食收成不好,多多少少与立秋过早有关系。

(2)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五,赶上今年的小暑节气,小暑节气之后是大暑节气,再之后就是立秋节气了,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立秋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15天一个节气,到2019年的立秋节气刚刚好过完七夕节,也就是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就是2019年立秋的日子。

(3)

上文中说到,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立秋在七月初八,这意味着今年的庄稼会得到更充分的光照,和适宜庄稼生长的温度,这些显然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不过这些因素影响庄稼收成并不是全部,要想庄稼丰收,农民自己也需要投入合理的管理。前两天我妈妈买了几袋化肥,顶着日头在田地里撒了一遍化肥,因为今年夏季我们当地一直没有下雨,因此还浇了一遍地。这样能够保证庄稼充足的营养和光照,有利于玉米、大豆等的生长和转化。

如果我们那里今年入伏之后能扎扎实实下上几场雨,我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所以,除了外界环境对庄稼的影响外,作为农民我们自己也要合理的管理自己的田地,这样才能保证庄稼的好收成。

总体来说,“七月立秋,种啥啥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还是要加上那句“事在人为”,人不能一味的靠天,最终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丰收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今年庄稼的好收成。


李阿冰


农村种地人有句俗语“七月立秋,种啥啥收”,我们老家农村会说“两头都收”,其实还有一句话叫: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立秋的特殊性及重要性!立秋在农历七月份,全年庄稼收成差不到哪去!农历七月立秋,意味着进入秋天的季节,夏季粮食作物已经收割完成,秋季作物已经开始吐苗生长。


今年2019年立秋时间在公历8月8日,至于今年庄稼收成如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农村现在秋季作物玉米已经出苗,伴随着小暑的来临,多雨季来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作物长势不错,老乡们现在在追肥施肥,防病除草。

要说全年收成,我觉得这个问题在科学种植,机械化种植的今天,农民朋友不足为虑,现在不像以前,农耕为主,对自然条件依赖较高,现在除了特殊山地崎岖地带大部分都可以机械灌溉,飞机喷洒农药了,“靠天收”现象基本不存在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年收成绝不会差,农村谚语只是在以前依赖自然气候时候作为一种参考,并不是绝对化,最终还得相信科学种植,只有这样,我觉得农村种植业无往不胜!


三农记事本


俗语“七月立秋,种啥啥收”,2019年几月立秋,庄稼收成如何?

夏至之后,农村的庄稼人,终于可以迎来短暂的休息期。前两天,由于天气持续性高温,秧田里的水基本上晒干了,正好在今天来了一场及时雨。看着田里已经生根的秧苗、已经一人高的玉米,坐等秋收的喜悦。虽然说明天才是小暑时节,距离立秋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向来勤奋的农民都有提前准备的习惯,这不村里的种粮好手在家门口与外婆闲聊,已经在讨论今年立秋的时间,并且预测今年的粮食收成怎么样了。其中,一位大爷就说道,今年农历七月立秋,“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那么,大爷口中的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如此吗?

一、2019年立秋立在几月?

之所以会出现立秋立在六月或者七月,主要是由于24节气和农历的纪年方法不同。长久以来,我们所使用的农历纪年,是以月亮圆缺为基础的,绕地球一圈即为一月,即成为“朔望月”,时间为29.5天,那么一年的时间即为354天。而24节气是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的,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转为基础的,地球公转一圈即为一年,时间为365天。所以,农历时间和公历时间相差11天,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闰月的原因。

那么,立秋是如何判断时间的。立秋除了代表夏天的结束,秋天的来临,还代表的是北斗指向西南,太阳经度为135°的时候,是以地球公转为基础的,即以公历时间计算。每年固定在8月7-9号。但是,由于农历和公历之间的时间差,会出现在立秋立在农历六月或者七月的情况。2019年立秋在公历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即为七月立秋;而2020年立秋在公历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八,即为六月立秋。

二、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为什么呢?

农村当中,对于农民最重要的,莫过于庄稼地,粮食丰收比什么都重要。刚刚我们也提到,村里大爷说今年会是丰收年,说的依据就是“七月立秋,种啥啥收”,其实前面还有一句“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为什么立秋立在农历六月和七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的呢?主要原因在于气温。

根据老农的长期经验,如果农历六月立秋的话,那么今年的天将会冷的快一点。我们都知道,对于作物生长,一靠太阳,二靠温度。如果降温较早,将会对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作物的丰收。相反,如果是七月立秋的话,那么天气降温的速度就会慢一些,对于作物生长也会更加有利。所以,农村也说“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立秋在农历七月,作物不需要着急,可以慢悠悠地生长,因为自然条件非常适宜。

综上所述,“七月立秋,种啥啥收”是农村的一句经验谚语,虽然有武断的成分,但是也是长期经验的总结。根据24节气和农历不同的纪年方法,产生了两者时间的差别,所以会有六月或者七月立秋的情况。更晚时间立秋,也就意味着降温可以稍微慢几天,对于作物的生长而言,温度适宜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所有的农村谚语都有其地域性,不可一概而论。虽然说现在技术很大,预测天气的准确性很高,但是对于流传下来的农村俗语有时候非常准确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指尖三农


立秋节气的早晚一直受到农民朋友们的广泛关注,从之前对早晚立秋的说法争论不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说法,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农民朋友们讲究看农历,也是阴历和阳历的结合体,从中衍生出来的二十四节气也随着农历的日期变化而时间不同,今年的立秋就被安排在了七月之后。

农村里有一句话常常这样说:“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依这样看,去年的立秋是在七月之前,农田里的作物确实不是很好。如今今年的立秋落在了农历七月初八,田里的作物会不会像期望的那样,能够丰产吗?



从当前的情况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我家住在皖南地区,大田作物种植的主要是以水稻为主,前些天还说:“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结果五月二十六就给我们来了一场及时雨,给地里田里的作物们都充分的湿润了个遍,现在全是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很是喜人,就连菜园子里也是朝气蓬勃,依照这种状态,今年的好收成是不在话下了。


但农谚毕竟是一种说法,虽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却也是古人们积累下来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好的收成也是需要人为科学的管理,并不完全指望靠天收,这也是这个时代应该要发展的方向。

对此,大家有什么其它意见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想要了解更多农村知识,那就请多多关注我吧,谢谢大家支持哦!


冒蓝火的小农民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今天7月7号,是小暑节气,今天气候历法上解释说是真正热天开始了,但是热天已经开始好几天了。

最近几天,长江流域一直高温,天气又闷热,湿度又高,在太阳底下就像蒸笼,热腾腾,热气冲冲。再过几天到12号就入伏,天气更色了,现在是小暑只是热的天气打个样,酷热还在来的路上。


俗语说“七月立秋,种啥收啥”这句话说的很经典。

2019年阳历8月8号,农历七月初八是立秋。也就是历法上说的七月立秋。8月8号立秋,刚好还处在中伏,中伏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立秋字义上理解,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不是句话说的好,入秋一日,水冷三分。这很形象的说明了,立秋之后,天气在转凉。但是今年的立秋还处在中伏之内,所以天气还是处于高温高湿的天气环境中,想凉快,还真有点难。


我们知道,农作物种植一般在芒种前后开始播种了,到了立秋之后,农作物正处于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太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说,立秋晚点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多好处。

当然影响庄稼收成的不仅仅是气候条件,还需要人的日常管理,要及时排水抗旱,还需要给地里下足肥料。这样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保证农作物走好收成。


三六五平凡之路


2019年是农历七月初八立秋,正是俗语所说的“七月立秋,种啥啥收”的年份,其实一般情况下立秋都是在农历的六七月份,在六月立秋还是七月立秋,可还是有差别的,农村有经验的老人们都说七月份立秋会丰收。

之所以会有“七月立秋,种啥啥收”的说法,是因为7月份立秋的话,从入伏开始算,伏季时间长,这就有利于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就拿麦茬玉米来说吧,种植时间比较晚,需要收割完麦子之后才能种,晚种一天都会影响到成熟,因为夏玉米生长时间短,现在地里的夏玉米也就只有一柞那么高,如果像往年一样六月份立秋的话,还没等成熟就立秋了,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就会影响到玉米的成熟和收成。



七月份立秋就不一样了,今年从入伏到立秋有28天的时间,比六月份入秋多了十天,这给很多作物延长了生长期,晚立秋气候更适宜作物生长,不仅气候凉爽适宜作物生长,而且立秋拖后天气变凉的晚,庄稼生长的各类条件满足了,当然收成会更好。

不过就今年来说,2019年虽然说是7月份立秋,真的会种啥啥收,成为一个大丰收之年吗。我觉得有点悬,因为今年很多地方都太干旱了,好久没有下雨了水库几近干涸,庄稼就等着下场大雨浇透,昨天还真下雨了,不过这小雨连地皮都没怎么湿透,估计庄稼都还没怎么尝到水的滋味雨就停了。如此干旱的天气导致的只能是粮食减产,即使是七月份立秋延长了庄稼的成长时间,也不会有太好的收成。



所以说,“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也要分情况看,它只是为庄稼增收提供了一个时间长度上的有利条件,如果水肥管理跟不上的话,也还是不会有很好的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