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什么要在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殉情?

非非染


因为刘兰芝遇到了焦仲卿这样的妈

男!

所谓妈宝男,就是当儿子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听妈妈的!不管妈妈说的对不对、做的对不对,也绝对服从妈妈的指挥。

孔雀东南飞》诞生的东汉末年,妈宝男有着更温润的滋生“土壤”。

两汉期间,政府通过察举制遴选官员。察举制除了要看一个人是否有才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孝廉

这就在无形中要求想进入仕途的年轻人,一定要孝敬父母了。到了后来,很多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孝心,甚至出现了不要命的《二十四孝图》。

如此一来,无形中促成了很多孝子贤孙成了妈宝男,焦仲卿就是其中的可怜的一位。

在两汉时期,名字里带有“仲”字的,一般来说,在家里都是排行老二(伯仲叔季,司马懿四兄弟就是这么起名字的)。可是在《孔雀东南飞》里,并没有见到焦仲卿的大哥,只看到了他的妹妹。

因此,焦仲卿能成为庐江小吏,说明哥哥已经不在了。

焦母在焦仲卿要自杀时,也曾提到焦家过去是:

“汝是大家子”。

可是通篇故事里,并没有看到焦家到底有多大!反倒是焦仲卿自己只是个庐江小吏,什么事情都要母亲做决定,而且天生一副薄禄相。

故而,焦母口中的“大家子”,可能是焦仲卿的父兄活着的时候。要不然,刘兰芝这样的白富美,放着县令、太守家不去,会来焦仲卿这样的庐州小吏家里当牛做马?

更何况,刘兰芝的父母、弟可都是势利眼!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回想刘兰芝从焦仲卿家里被贬出来的时候,焦仲卿如此承诺刘兰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焦仲卿承诺刘兰芝说:“你先回家等着,我今天先去庐州府上班。等我放假了,马上回家劝我妈,然后把你请回家!”然后焦仲卿对天发誓,自己说的话都是真的。

然后,刘兰芝就满心期待地回家等消息了。

这一等,就是十天半个月,期间没有焦仲卿的任何消息。焦仲卿在干嘛呢?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在听说前妻有很多追求者,且,前妻已经答应其中一桩婚事之后,焦仲卿急了!立马从庐州府请假,然后去找刘兰芝。

换言之,焦仲卿根本就没把刘兰芝回娘家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个软骨头,竟然让一个弱女子扛起所有的压力!

但是,这一切焦仲卿是不在意的,他只在乎一件事:“我焦仲卿守身如玉,你刘兰芝又要改嫁;在这件事儿上,你刘兰芝不占理!

焦仲卿拼了命,也只做了个庐江小吏;刘兰芝则不然,凭借天生丽质才华过人,轻易就嫁入豪门,成了太守府公子的夫人,一跃而居其上。

焦仲卿心里是极度不平衡的,这才会“酸”人家刘兰芝: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全然不顾刘兰芝内心的委屈,一味地奚落人家背弃盟约。奚落完之后,焦仲卿还以死相逼(吾独向黄泉),让刘兰芝内心充满愧疚。

说完之后,焦仲卿便策马回家了。

回家干嘛呢?作为妈宝男,焦仲卿自然是不会让焦母失望的。连自杀这种事,他都不忘给母亲交代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交代完后事,不是应该直接死吗?)。

直到听说刘兰芝“举身赴清池”之后,焦仲卿不淡定了:原来她来真格啊!

刘兰芝跟焦仲卿可不一样,俩人都是从小接受教育。但是,刘兰芝显然是个独立刚毅的姑娘,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被焦母逐出家门。实际上,刘兰芝何罪之有?

在听说刘兰芝自杀之后,焦仲卿不得已“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之死,绝对是一个悲剧。如果刘兰芝生活在现在,即便不能嫁给一个更好的人家,也不会像《孔雀东南飞》里这么惨。

因此,刘兰芝自杀殉情,完全是被焦仲卿这个妈宝男逼的。


祗树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什么要在嫁入太守府后才投水?这是因为焦仲卿失信了啊!她一直守着两人的信誓,直到最后一刻,不背誓才投的水。这个故事虽然是传颂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实际上也是谴责焦仲卿的懦弱失信的。


刘兰芝被焦母所不喜,就命令休了她,焦仲卿不敢反抗。我看了这首诗,深以为憾,如果他能像陆游那样,忍痛放手,或许兰芝可以像唐婉一样有一个后来的依靠。可是他偏偏不放手,要兰芝给他时间,他许诺兰芝等他说服母亲,然后接她回来。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也不知道是他没有机会说,还是不敢说,总之一直没消息。

直到兰芝许给了太守的公子,出嫁之时,焦仲卿才风尘仆仆的赶到她那里,不是祝福,而是挖苦兰芝背誓。这时的兰芝已经没有退路,因为她在自己家的时候,她的母亲给她说亲,她说服母亲退了。可是她的哥哥给她说亲,她不敢推辞啊!因为她的父亲已经死了,她的命运就是由她的哥哥做主了。既然她的哥哥把她嫁了,她就不能不从。



如果死在娘家,还有可能给她的母亲带来灾祸。她既然已经是立志守誓的人,又怎么能够连累她的家人呢?所以她就选择了出嫁后再投水。焦仲卿看到她死了,这才自挂东南枝的。所以我说,这首诗表面上是歌颂他们的生死不离,实际上是讽刺焦仲卿的自私懦弱的。


荷唯洛之恋


其实这个故事是有一些逻辑上的混乱的,这个混乱就是题主提问的问题。为什么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呢?故事的序是这样的: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从序上看,逻辑就比较清楚了,被家人逼迫,所以投水。但是为什么展开故事后就变了呢?变成嫁了,还自己做了嫁衣,举行了婚礼,然后再自杀。这样一死,难道不是把太守家坑了,捎带手还坑了自己的亲哥吗?

有不少专家考证过,这个故事是后人加工过的,流传在汉朝的版本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一位美丽的姑娘,心灵手巧,无辜被婆婆赶走了。并没有后面那些一回家就被大BOSS看上的情节,自然也没有相约殉情的桥段。

后来加入的情节简直像8点档的故事,美丽的姑娘永无困境,一回来就有更英俊更有能力的人求婚,自己的家人想要攀附权贵,自然就同意了,姑娘没有办法,一方面不能违抗父兄之言,一方面不能违背自己和夫君许下的诺言,一身不能二许,于是只好在嫁人之后悲情地自杀,以全自己的心愿。

到此,这个故事变得非常热闹,我们在之后的武侠小说或经典影视剧中,看到很多这些桥段,都是从这个故事脱胎而来。比如出现在张无忌婚礼上的赵敏,比如紫霞在婚礼上死去,让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其实刚才我们已经试图解释过了,刘兰芝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她弹箜篌、诵诗书等等就看的出来,因此对她来说守信最重要,三纲五常也不能违抗,父兄之命她只能遵守,既然遵守了她就要完婚,完婚之后她就要完成自己另一个誓言了,就是与之前的夫君相约地下长眠。


大先生的故纸堆


《孔雀东南飞》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在诗歌领域具有开拓创新之功的宏大叙事,更是诗歌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歌,其语言之优美、情节之曲折、情绪之激荡、结局之悲惨,皆是我们中国传统诗歌中鲜有的,是诗歌中的瑰宝。

《孔雀东南飞》让我们记住了两个永恒的名字: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神仙伴侣、恩爱夫妻,因为阿姑(婆婆)的从中作梗,婆婆难儿媳,葬送了儿子的幸福,也拆散了这对人间鸳鸯,结果儿媳:“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儿子:“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双双自杀。问世间情为何物,真教人生死相许!

刘兰芝为什么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殉情?因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有着幸福追求、美好向往的美人,她不能抛下自己的爱人,她不能丢弃对家人的眷念,她对生和幸福依然有着强烈的渴望,直到山穷水尽,直到再无希望,所以她没在阿姑的责难声中自杀,没有在丈夫休弃时自杀,没有在哥哥逼婚时自杀,而是在被花轿抬进太守家时自杀,因为,此时再无法挣脱身上的枷锁,再无与丈夫破镜重圆的可能,当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之后,这个善良、美丽、温柔、贤良的女人,就选择了结束生命,把希望寄托来世。

《孔雀东南飞》记录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坚贞,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写作者本身具有的悲悯情怀。诚然,焦仲卿休妻是悲剧发生的前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焦仲卿无情无义,焦仲卿又何尝不是悲剧的受害者,他对妻子兰芝的爱,日月可鉴!当母亲因一己之私而命令他休妻之时,他是作过抗争的,他对母亲乞求,但同时也是威胁道:“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诗歌对焦仲卿的努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皇帝有皇帝的威严,母亲有母亲的权势,“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一句话,铁板钉钉,毫无回旋余地。儿子还作缓兵之计,先休妻回家,再慢慢做母亲的工作,等待母亲的回心转意,还向妻子对天发誓:“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作为儿子,他已经作了最大牺牲;作为丈夫,他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有人说焦仲卿是在“愚孝”里作茧自缚,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个时候同母亲决裂,就是同伦理道德决裂,就是同整个社会决裂,他连自杀的勇气都有,却不能与母亲作伦理上的反抗,因为他没有这能力,也没有心理和道德支撑,他唯一能作的最后决裂,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作鱼死网破的抗争,以死向亲爱的妻子表明心迹。


帝国的脸谱


刘兰芝嫁入太守府才自杀,其实是心存私念的,如果女人在娘家自杀,对娘家不利,也对自己不利。如果真死在娘家,按照习惯,还会给她配以阴婚,那就不知道再把她嫁给谁了。所以,她还是选择了太守家的公子,这样也能打击一下焦母的嚣张气焰。

刘兰芝这样做,真真的把太守家给害了,幸亏太守不计较,还把她和焦仲卿合葬。

刘兰芝从要求被遣,到另嫁太守公子,她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的,本意只想让婆婆体谅她的劳累,没想到真和丈夫各自分飞,她俩的痛苦不堪,却让太守公子分了一杯羹。

刘兰芝嫁入太守府,如果焦仲卿不殉情,她也会安葬在太守家,也不至成孤魂野鬼,刘兰芝还是挺有心计的。


书伴茶


《孔雀东南飞》用曲折的故事情节来表达女子当时没有地位,身不由己的命运,婚姻不由自己做主,一个女人背上不该背上的压力,生生被命运套上各种枷活,活不能依心而活,压垮了精神,在人的與论与强制中死去。

作者用刘兰芝结婚而被嫌休,焦仲卿让其守志。回家兄不容,让她嫁太守。以失与焦仲卿之誓受兄命嫁,又受焦仲卿遣责。活在两难之境中,不嫁兄不容,你以后怎么办?娘家不是她栖身之处。怀艰难有死之心嫁,焦仲卿又前来侮辱指责,这是在世上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的刘兰芝伤口上撒盐。刘兰芝忍受两种外来压力在内心的煎熬,是委屈的精神崩溃,对不幸命运无有安慰的反抗,对太守对她回家十多天即求婚结婚的控诉,对这些人丧失了她生命存活希望的彻底反抗,世上没有留恋处。焦仲卿是压死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红纸袅


我曾与人戏说,古人愚孝程度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读过《孔雀东南飞》便知道了。

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情深,却被焦母拆散,最后二人约定殉情。这故事想必我们都听说过,但其中有两个疑点:一是刘兰芝有什么理由被休;二是刘兰芝为何要嫁入太守家才自杀



刘兰芝因何被休?

在焦母要求焦仲卿休刘兰芝之前,有一段对话:

焦: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她行为并没有过错,您为何不满意?

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她不知礼节,行动随便,我早就对她不满意了,哪里有你做主的余地。

听起来是焦母嫌弃儿媳,但古代休妻需要文书,得有理由,如果儿媳没有任何过错,也能够休吗?

答案是可以的。古代十分重视礼教,根据《礼记》记载: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礼焉,没身不衰。

这段话的意思是,儿子十分喜爱妻子,父母对她不满意(说,通“悦”),可以休;儿子不满意妻子,父母认为儿媳很会侍奉老人,那么他们夫妻就得白头偕老。

换句话说,休不休妻不是自己决定的,由父母说了算。夫妻之间感情太好,作为母亲吃醋,就有权利休儿媳,这在古代十分常见,陆游就是著名的例子,或许这就是如今婆媳关系普遍不和的渊源。



刘兰芝为何再婚之后才自杀?

刘兰芝临回娘家之际,与焦仲卿约定好会等他重娶进门。并立下誓言: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回娘家之后不久,太守派媒人来娶亲,刘兰芝让母亲谢绝了。刘兰芝哥哥回家听说此事之后,便说: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你原先只是嫁得一个小官吏,如今还能再嫁给贵公子,那是天壤之别,可以终身富贵了,你不嫁给他,还有什么更好的打算?

刘: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的确如兄长所说,被休之后,暂住兄长家,全凭兄长处置。虽然我跟前夫有约定,不过应该再也没有机会复合了。你现在就可以答应这门婚事。

前面刘兰芝的母亲让她答应这门婚事,她拒绝了,如今兄长陈述利弊之后,此时刘兰芝却动摇了,答应了这门婚事,这才是酿成悲剧的来源。

焦仲卿听说此事之后,特地从外地请假回家,见面之后,讽刺刘兰芝说: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恭喜你得到高升,磐石可以存放一千年不变,蒲草说断就断,你会变得富贵起来,我自己走向黄泉吧。

于是刘兰芝又开始纠结,最后决定一起殉情。而之所以过门之后才投河自尽,我认为有几点理由。

一是已经答应了这门婚期,如果反悔,可以会连累娘家;

二是如果死在娘家,对娘家名声不好;

三是有意制造更大的舆论,反抗婚姻制度的不公。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是刘兰芝此人太过单纯,没有坚定的立场,或许这才是她人生不幸的来源,也是时代酿成的悲剧。


诗词补习班


被焦渣逼死的呗,在家保护不了妻子,休妻说自己“不得已”,等刘兰芝要再嫁了,却又跑去阴阳怪气的挤兑前妻。他应当知道刘兰芝也有不得已,却依然把刘兰芝当出气筒,不但不祝福,还字字诛心,活活逼死了刘兰芝。并且在听闻刘的死讯之后才去死的,可见其人多么自私,懦弱。


饭-米花


你问这寒心的问题,让人寒心心痛的告诉大家,天下不为人知政权或势力浅踏人命潜规则的寒心事。要问一个女人为何要嫁给太守府才自杀死亡。答,刘兰芝嫁到太守府才自杀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那时代的政权或势力婚姻看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强要造成的,那刘兰芝又为什么要嫁到太守府才自杀死亡的呢?那就是太守的女人一定是处女,如同人发生过关系娘家人是会遭泱的,刘兰芝的死应该是他有了男人,被太守府看重又无法推这样逼刘兰芝进口就死保名洁死的,反正我们的历吏很多看不见的事实是不公于众的。


韩海青


两个人的爱,既伟大,也自私,也有局限。

两个人死了,双方的父母怎么办?刘兰芝有兄弟,焦仲卿没有啊。

父母不合意,你们死都不怕还怕这个?

不过多亏这两位的故事,让我树立了这样的观念。

1.慎重择偶,不要被一时感觉迷惑

2.不要迷信父母的判断,婚姻中男女双方要有共同的立场,而不是从各自家庭出发。

3.经过判断,的确是父母无理取闹,要坚持,要镇住父母,用亲情和金钱砸到他们认清问题。

4.如果是配偶有错,那就要好好沟通,坚决站稳自己的立场,如果夫妻在大方向不能同心,那就说明当初看错了,无论如何也要离。

5.个人经历而言,矛盾重重的婚姻比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因为离婚不过是一次性伤害,而无爱甚至各种冷热暴力的婚姻是DPS持续性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