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1300畝水庫,17年投放30萬尾魚苗,今年沒有打出魚來,是咋回事?

雲中龍


在農村地區,能夠承包到1300畝的水庫,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這麼大的水庫往往是一個地區的飲用水源地,而且水庫的水應該很多年都從來沒有乾枯過,因此裡面的魚非常的多,而且種類也很多,如果我們在裡面放魚苗的話,說實話這些魚苗能夠存活下來的,還真的不知道能有多少。如果水庫太大的話,那麼我們放的魚苗即使已經長大了,那麼我們想要將這些魚打撈上來,也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的,水庫太大那麼魚就會比較分散,所以打撈的難度就比較大。


1300畝的水庫放30萬尾魚苗,其實這個數量並不算很多,如果這些魚苗真的能夠正常的存活下來,那麼經過兩年的時間,水庫裡面的魚數量應該會比較多,這樣在今年這種情況之下,魚的價格上漲那麼承包水庫的人應該可以大賺一筆,但是像題主說承包1300畝的水庫,卻沒有怎麼打撈上魚來,那麼這其中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如此大的水庫其實最大的難度就是管理,水庫太大,那麼我們平時投放魚食以及對水庫進行監管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往往現在很多人喜歡去水庫裡面釣魚,而且水庫太大的話我們根本就管不到,而且即使別人來釣魚,我們可能也發現不了,如果長期以往,而且釣魚的人特別多,那麼我們所放的魚苗,可能很多都會被這些釣魚的人給釣走。雖然一個人可能偷釣釣不了太多的魚,但是現在喜歡釣魚的人太多,如果很多的人同時來水庫裡面釣魚,天天如此,那麼再多的魚也會被釣光。


其次,由於水庫的面積太大,所以裡面可能有很多的大魚,而且大的水庫裡面往往有很多肉食性的魚類,比如說鯰魚和黑魚以及青魚,這些魚都是喜歡吃小魚的,所以一旦我們放的魚苗被這些魚給盯上的話,那麼能夠存活下來的魚就少之又少。如果是被這些肉食性的魚給吃掉,那麼我們肉眼根本就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因此我們在打撈魚的時候,確實能夠感受到沒有什麼魚,可能很多都是被他們吃掉的。

最後,可能是因為投放食物不及時或者是水庫裡面的食物不足會導致大量的魚苗死亡,可能周邊範圍太廣,即使很多的魚死掉,那麼我們也能很難及時發現。再加上養魚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發生魚生病的現象導致與死亡,所以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導致疫苗大量死亡。承包水庫進行養魚,如果管理的好的話,那麼確實利潤會非常的可觀,但是一旦管理不好,那麼可能就會虧損非常的嚴重,所以一定要有經驗的人才能去承包,普通的人承包水庫確實很難管理到位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農村泉水有點甜


承包1300畝的水庫,可以說是面積比較大的水庫了。在我們這裡農村,同樣也有一條1000多畝的水庫。記得早幾年也是有人承包了,每次投放魚苗,過幾年就打撈一次。不過也很少出現撈不到魚的,後來水庫由於被列為了水源保護區域不能在水庫裡養魚和進行其他的水上活動。所以兩年也沒人承包了,這麼大的水庫,水也比較深,這麼多年來也從來沒有乾枯過。我想你承包的水庫情況也和我這裡的水庫差不多吧,應該也沒有出現乾枯的情況,按道理投放了30萬的魚苗下去,應該有所收成才對的。那為什麼沒有打撈魚出來呢?是什麼原因導致呢?



一、1300畝的水庫是比較大的,範圍比較廣,所以管理起來也是比較難的,投放了那麼多的魚苗,結果沒有打撈魚上來,我覺得是因為可能有人偷魚。在我們這裡水庫前兩年有人承包的時候,雖然每天都有人去巡查,但是也杜絕不了有人偷魚的現象,當你巡查完走了之後,偷魚的人又很快出現在水庫裡了,有些甚至三更半夜去偷偷的網魚,還有釣魚的,電魚的,其中用魚網來網魚收穫最多,這樣下去,投放的魚苗遲早被偷完。水庫面積那麼大,你也管理不過來。你也不可能24小時都去巡查的,所以經過時間的積累魚越來越少也不為奇怪。



二、大型水庫一般都會有閘口。在我們這裡的水庫,每年因為颱風大雨。導致洪災,水庫都會適時進行開閘洩洪的,每次洩洪的時候,有很多魚都會順著水流到下游去了。每當停止洩洪的時候,很多村民都會在水庫閘口底下守候著,都瘋狂的撈魚,每次洩洪真的放走不少魚了。


三、可能是打撈的方式不對,水庫水深用的網的規格可能不對,本來深水域打魚也比較困難的。一定要用那種到底的網,有很多魚是沉入水底的,如果你的網不到底是捕捉不到它們的。另外也要注意一下,在投放魚苗的時候,你水庫是否存在其他比較大型喜歡吃小魚的魚類呢?

具體什麼原因,你自己慢慢排查吧,那麼大面積的水庫,是難以管理的,建議承包小型的魚塘養魚或者用網箱養魚比較好。


三農天地


承包1300畝水庫,17年投放30萬尾魚苗,今年沒有打出魚來,是咋回事?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前些年踏火在惠州那裡也見過,那個水庫存當地人說是有2000多畝,這個水庫的水是下游城市的飲用水源,所以在當時是管理的很嚴。承包水庫的是外省人,三年時間共投進去了200來萬塊,最後的情況就和你所說的差不多,撈魚時見不到魚。出現這種情況踏火當時的分析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一個就是被人偷捕了,因為我也經常去那,每次去時不論什麼季節什麼時間段去都有不少人在釣魚。幾千畝的水庫你根本管不過來(四周都是山的那種),再加上釣魚的都是當地人據說有的人是以釣魚為職業的,周邊的一些農莊會專門找這些人收魚,一個外地人在那也不好做的過分。因此你想想你包的水庫有沒有這種事情出現。

  2. 另一個就是水庫裡有肉食性的大魚,如黑魚、大口鯰之類的,這一類魚吃魚是很厲害的,特別是剛放下去的魚剛開始時一般都不適應大水體,會遊的較慢這時如果魚的規格小很易被這些肉食性魚類吃掉。個人以為這是主要原因,對於這種情況1300多畝要幹掉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在放魚前加大捕撈力度看能不能將那些大魚捕掉。
  3. 在養殖期間魚是否出現大面積的死亡,在大水面死魚是不易被發現的,如果出現過數量多的死魚,則也說明水庫中沒有什麼魚了,特別是剛放下去的魚,如果魚本身有問題或是操作不當時很易出現這種情況。
  4. 另外一個就是捕畝的方法是否正確,正常來說的話這麼大的水體用聲波加光源來誘捕是最好的方法,如用這種方法也撈不到魚則真的是沒什麼魚了。

對於這種大水體,如果資金充足的話踏火個人建議用網箱來精養更好,這樣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各種餌料資源。不要養多能養個幾十到一百畝的水面都足夠了,另外水庫中照樣可以放魚讓其自己生長。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現在很多河流水庫裡的魚排都被清理上岸,很多水庫也被劃為飲用水源保護地,規模的養殖都是不允許的,但仍然有一些水庫可以養殖,於是有些朋友會承包水庫放養魚苗。但是魚苗放下去以後,經過一兩年卻打不出魚,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水庫裡有大型兇猛魚類

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那麼在養殖過程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事情。在魚塘養殖初期,我們都會將魚塘的水抽乾暴曬甚至是下大量的生石灰,這一過程我們稱為清塘,其實清塘的目的不光是殺滅一些病原微生物,同時是為了清除魚塘裡殘存的一些野雜魚或者兇猛魚類,因為這些魚類生命力強、食性雜且較兇猛,魚苗放下去幾乎沒有存活的可能。

那麼在大型水庫這種現象是極有可能存在的,特別是一些兇猛的生魚、鱖魚等,其本身就是屬於肉食性魚類,如果投放的魚苗較小很容易被當成餌料魚而吃掉。

垂釣損失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休閒娛樂活動也多了,釣魚逐漸被很多人喜歡。每到週末我周邊的一些河溝就會聚集大量的垂釣者,那麼水庫當然也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有時候不要小瞧一個小小的魚竿,有些釣魚能手一天可以釣幾十條,那麼一兩年下來水庫的魚肯定會大量損失的。

魚苗下水損失嚴重

由於不知道您投放的是多大的苗種,在水產養殖上一般是喜歡投放相對大一些的苗種,其可以主動攝食,躲避敵害的能力也相對較強。如果投放的是較小的苗種,由於水庫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清爽的,各種天然餌料不那麼豐富,魚苗由於遊動能力差會吃不到足夠的食物而死亡。


刮網沒刮到

由於水庫面積有1300多畝,這個水面是不小的,但是投放的魚苗才30萬尾,我個人覺得密度有些低,畢竟魚苗放下去並不一定全都存活,那麼水體大魚少就很難刮,如果你水庫底部地形複雜或者有一些神坑遮蔽物等,刮不到魚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我是珠海禾蟲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交流討論。感謝有你!“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珠海禾蟲哥


捕撈是講究技術的,不是隨便下網就能打出魚來的,我國博斯騰湖,最初投放魚苗,一連下了幾網,也沒打上一條魚,漁業有限公司漁民也覺得奇怪,甚至懷疑有水怪,或湖水有毒,經過科學家考察調查,湖水沒問題,水下也沒什麼“水怪”,投放的魚苗也不可能逃跑的,最終科學家的結論是沒找到魚窩,也就是沒找到魚適合的生活棲息水域,在科學家指定地點下網後,一網打上幾十萬斤大魚,一般捕撈應該找有經驗的老漁夫才行,也就是東北人說的“漁把頭”。


水庫1300畝面積,你知道魚都躲在那個地方?魚在水庫棲息地隨著氣溫、水溫、環境改變而改變的。象水庫捕撈,首先必須用“刺網”將魚趕到圍網裡,就象擺“迷魂陣”一樣,魚只能進,不能出,然後收緊圍網,將魚拖上岸,或漁船。在大湖、水庫、自然水域南方都是採取這種方式捕撈的,一條魚都沒打出來,可能捕撈方式,下網地點不對。

水庫的主要功能是蓄水灌溉,可能從來沒幹過,水庫裡有食肉魚類,如:鯰魚、鱖魚、鮭魚、鱒魚、黑魚、狗魚等,而且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才行,否則,不可能30萬尾魚苗吃的一條不剩的,即使把30萬尾魚苗吃光,也會捕撈到鯰魚鱖魚、黑魚的,不可能一條魚打不出來。因此,魚吃魚的可能性較小。

水庫裡養魚應該採取漁排、網箱養殖,水庫涵洞、閘口較多,魚容易逃跑外遊,到農業灌溉需要開閘放水時,魚可能逃跑了。另外,水庫枯水期,高溫缺氧有可能造成泛白(泛塘)死亡。30萬尾魚苗,在枯水季節,密度就有點大。1300畝水庫只能算小型水庫,蓄不了多少水,而且水都是從小涵洞、閘口流入農田,魚逃跑的可能性大。

水庫水都比較深,捕撈工具只能採取圍網(拖網)捕撈,旋網、絲網不適合水庫捕撈。投放魚苗也不能單一投放一種魚苗,一般”一草二鱅三白鰱”的比例投放最好,要水草、水藻豐富,天然餌料豐富,還要投餵人工飼料。不能讓魚餓死在水庫裡。在水庫裡養魚,必須要加強管理,精心飼養,堅持每天觀察一下魚苗生長情況,不能全靠水庫天然餌料來養殖魚苗。

17年投放魚苗30萬尾,現在近3年了,應該每年都應該投放魚苗,30萬尾魚苗應該分批投放,分3年投放,風險降低些。現在一條魚沒打上來,可能是捕撈方式、捕撈工具不對,另外,沒有找到魚窩。建議多用圍網捕撈幾次,不要總是在一塊地方撒網下網,多方位下網試試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分享自己觀點看法,留下精彩評論!

長江老農


對於題主所說的承包了1300畝的水庫,這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型的水庫!在我們這邊就有這麼一個大水庫,而且是我們省的第十三大水庫,主要是作為現成的一個飲水源來儲存水,當然對於上游的環境保護是非常好的,不準在水庫上面地表水流經的區域的村莊搞大型的養殖,當然對於一些農藥、化肥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畢竟下面的水是供給縣城裡的自來水使用的。



1300畝的水庫投放了30萬尾的魚苗,這個頭髮兩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至少要投放在100萬尾左右,這樣才能夠對得起這片這麼大的水域。題主17年投放的魚苗,今年已經兩年了,對於魚苗總體上來說應該是長的不是太小了,是可以進行出售的時候了,也就是該收回成本的時候了。然而題主卻沒有逮到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種原因應該懷疑這麼大的水庫裡的魚逃跑了,也就是說這麼大的水庫肯定是有好多的洩洪的渠道。畢竟這麼大的水庫儲存水是上面是有非常多的區域來供給這麼大的水庫的水,一旦遇到暴風雨的天氣,上面的水會非常的多這回使得水庫必須進行洩洪,否則的話就會出現其他的意外事故,在洩洪期間有可能魚就會順著水逃跑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在投放了魚苗以後,有可能出現魚苗在水裡出死亡的現象。畢竟這麼大的水庫作為30萬尾的魚苗,也就像撒這麼嚴一樣,可以說是看不到多少魚在上面的有可能在下面會出現死掉。

第三種情況就是水庫裡有存在著吃魚的魚。比如說鯰魚、黑魚等品種,這些魚對於投放的魚苗是極其不利的,所以在投放魚苗錢前,應該對水庫裡的魚進行全面的清理,這樣才保障養魚能夠賺錢。

第四種情況就是對於水庫裡的魚管理不善,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出現被偷魚的現象。畢竟現在頭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好農村的人帶著電瓶去偷魚,這也是水庫裡的魚減少的一個可以懷疑的原因。



總之,對於題主承包了1300畝的水庫,然後17年投放了30萬尾的魚苗,今年已經經過兩年了在水庫裡沒有打出來魚。如果排除以上的幾種可能的原因,那麼就是題主在打魚的方式不對或者是隻選擇了區域性的打魚的方式,有可能打不到魚。畢竟這麼大面積的水庫,投放的魚苗又不是太多,某些地方是不能夠釣到魚的。而且這麼大的水庫的裡面的水情也不是太清楚,什麼地方的水深,什麼地方的水淺,什麼魚在什麼地方的水域裡,都是不是太清楚。所以一時間逮不到魚也屬於正常的現象,可以用現在的捕魚方式來探測水庫裡到底有沒有魚。最好是聘請那些專業的捕魚隊來捕魚,這樣就會能夠知道水庫裡到底有沒有魚。餵養兩年了而且投放了30萬尾魚,水庫裡是有魚的,只是魚多少的問題。


三農一姐


水庫太深了,水溫會很低,魚長得慢,捕網不夠長。水庫裡可能會有食肉的動物或魚,吃掉魚苗了。投資這麼大的水庫,沒點專業本領是搞不定的。別在自己不熟的地方去,風險特大!我有個朋友就跟你一樣,去外省包水庫,承包費便宜。養了三年的魚卻捕不到魚。原因不明。前面幾個承包人也一樣。年年養魚不見魚!


用戶52521298679


前幾天聽朋友說村裡發生了一件怪事,我們村有一個大型水庫,以前專門為周圍十里八鄉的人提供飲用水,不過自從村裡都通上了自來水,這個水庫已經廢棄好多年了,水庫裡的水只能用來灌溉莊稼,水庫足有1000畝裡面的魚類資源也有不少,由於沒有人管理,每年都會遭到電魚人、網魚人還有藥魚人的掃蕩,雖然村民發現後就會上前勸阻,他們白天不敢偷魚就開始晚上偷,久而久之村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便他們折騰了。

眼睜睜地看著水庫裡的魚越來越少,水質也越來越差,村裡的領導也想過讓村民把水庫承包下來搞魚類養殖,一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二來還可以保護水庫的生態環境,但是水庫的面積太大,承包費用太高村民們只能望而卻步。17年的時候有個實力雄厚的外地人過來把水庫承包下來了,只是承包費用就花了幾十萬,隨後又投放了30萬尾魚苗,還專門請了幾個村民幫忙照看水庫,只是這幾項開支就又大幾十萬了,但是今年捕撈的時候卻沒有打上魚來,實在讓人意外。

村民們都對這樣的結果也很納悶,以前沒有投放魚苗的時候,雖然也有電魚人、網魚人掃蕩,但是村裡喜歡釣魚的人也能釣上不少魚來,為何投放了這麼多的魚苗,還有專人看管反而打不上魚來呢?據村民推測應該是有人偷魚,雖然水庫有專人看管,但是水庫範圍這麼大,白天的時候還能看管過來,但是晚上就很難顧得過來了,巡邏的人前腳走,電魚人、網魚人後腳就開始下船或者下網來捕魚,甚至都是三更半夜過來偷魚,趁著夜色很難發現。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水庫裡可能被人故意放生了一些肉食性魚類,將所有的魚苗都吃乾淨了,這些肉食性魚類很有可能就是那些被阻攔過的電魚人、網魚人放的,就是為了報復故意這樣做,不過這種說法很多人不太認同,畢竟水庫面積這麼大,想要吃乾淨水庫裡的魚,投放的肉食性魚類必然少不了,那些人沒有必要幹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三種說法就是每年的雨季,水庫都要開閘放水,可能在放水的時候,魚苗都順著水流跑到水庫外面去了,但是據看管水庫的村民所講,他們在開閘放水的時候都會在出水口攔上網眼很小的漁網,水庫裡的魚根本不可能逃到外面。關於水庫裡為什麼打不上魚來,人們一時之間也無法斷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000畝水庫投放了30萬尾魚苗,卻打不上魚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吧!難道魚能長翅膀飛了不成?


只怪自己腿短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在我們老家南部山區這裡, 也有2大水庫,所以附近也有一些承包來養魚的農戶。

像題主這樣承包了1300畝水庫的區域,還是範圍很廣的,也能看出您的經濟實力不錯,也有能力。之前投放了30萬魚苗,但到今年沒有打出魚來,這樣的情況還是讓大家有些擔憂的,也不希望發生這樣不好的事情。

咋回事,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天義總結出來3點

第一點, 魚苗本身出現了問題,這就需要追根到當時購買魚苗是在哪裡,要麼魚苗是假的,要麼是品種不適合當地的地裡環境和氣候,這樣的結果是很氣人的,辛辛苦苦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收穫,需要及時的進行查驗,減少損失。

第二點,附近村民有沒有惡意破壞,投藥等行為,自己做了這麼大的事業,或許會招來別人的眼紅或者嫉妒,需要及時的查看監控等方法,弄清原因。

第三點,打魚的位置深度有沒有記錯,或者是捕魚的方法不合理,沒有在正確的地點上面,所以需要及時的查缺補漏才行。

歡迎大家關注天義,也可以點贊寫出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在承包的1300畝的水庫中,放入了30萬的尾魚苗,這樣的比例實屬有點少,雖然30萬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是你的畝數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可能在你捕魚的時候,由於面積比較大,魚群比較靈活,所以捉住的可能性比較少,其實你仔細一算,你的一畝地裡也就不到250條小魚苗,所以捕撈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畢竟你的漁網也是有一定面積的,在1300畝的大水庫中進行大面積的捕魚,還是會有漏網之魚,要是使用什麼聲波捕魚的機器,要是還是沒有魚的出現那麼可能真的就沒有魚了。

第二點,在投放的時候,小魚苗都比較小,進入一個新的成長環境中,小魚苗剛開始的遊動都會比較緩慢,會慢一點的使用自己處在的新環境中,但是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比較大的魚出現,可能這些小魚就會變成了它們的美餐,這樣的話小魚的存活幾率也是比較小的,畢竟魚類之間的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所以這種情況也是可能存在的。

第三點,小魚的適應能力可能並沒有那麼好,可能本身體積比較小,以前居住在比較小的環境中,突然換到了一個超級大的陌生環境中,水質的不同,環境的不同,水溫的不適用等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小魚苗的不幸死亡,但是魚塘相對比較大,所以死掉的小魚苗可能就會沉入魚塘的底部,也可能被大的魚類吃掉,所以魚的產量自然就會變低。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