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广岛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43秒,投弹美军飞机为何能逃生?

尤雅玲


二战时,美军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都投放了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的时候,威力已经被人所知,所以去日本投放的话,很有可能扔下去就回不来了,但为了胜利,还是有人敢接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人敢接这个危险的任务,那么必须将这个人的装备做到最好。



所以必须得有一架完美的轰炸机才行,当时日本的防空系统在美军的轰炸下已经形同虚设了,但为了执行此次任务,还得需要一架性能优越的轰炸机,在投完弹之后以最快速度逃命。当时美军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在国内研发了很多性能优良的轰炸机,选择了半天之后,美军最终确定了使用B-29来执行此次任务。B-29是当时美国体积最大的轰炸机,并且质量也重,速度还最快,被世人称为空中的超级堡垒B-29的性能十分优秀,他可以在四万尺的高空以350英里的速度航行,当时的日本和德国都没有与此种轰炸机相媲美的飞机。在本土训练的时候,科学家得出结论,当原子弹爆炸后,飞机必须与爆炸中心相距13公里才能保证安全,有读者会说直接飞到大气层上扔是最安全的,但如果飞到大气层扔的话,飞机和驾驶员都能安全返航,但爆炸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值。经过精密的测算,原子弹爆炸时,离地面600米左右是最佳爆炸点。要想做到这点,飞机最好的投弹高度是十公里。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还要将物体本生的惯性考虑在内,炸弹在出舱的时候还会保持一定的速度继续往前飞,所以B-29在投放完成之后必须掉头飞行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如果直接来个180度的掉头的话,飞机本身是经受不住如此大的方向调动,所以并不能实现180度的掉头,后来的科学家在试验中得出结论,掉头155度是飞机能接受的最大掉头角度。在实际操作中,飞行员为了保命,完全按照预先安排的流程来操作,投放之后155度掉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此地。据当时的飞行后来回忆说,投放完之后,飞机就赶紧跑开了,虽然已经距离爆炸中心13公里以上了,但还是有气浪将飞机冲得摇摇晃晃。


盲客


广岛原子弹的载机是B—29轰炸机,飞行员是保罗,副驾驶是查尔斯,机组人员五人,穿着防护服执行任务,他们的逃离时间计算如下。

最大速度是574千米每小时,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八二十四,除以3600秒,B—29每秒飞行距离就得出来了,159.444米,再乘以43,等于6856米。


B-29的最大持续巡航速度是550千米每小时,最终的数字是6569米。从实战经验看,这六公里的距离足够逃生了。艾诺拉·盖伊号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之后,日本还是没有投降。

1945年8月9日,伯克之车号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同样逃生了!裕仁这才宣布投降,二战宣告结束。

B29投放原子弹之后155度掉头,以最快的飞行速度离开。据当时的飞行员后来回忆说,投放完之后,飞机就赶紧跑开了,虽然已经距离爆炸中心,但还是有气浪将飞机冲得摇摇晃晃。另外,估计敢扔原子弹的飞行员也不怕死,他们扔自由落体炸弹也没少死人,但是他们还是面对战斗机的截击一个劲地扔炸弹,这就是当兵的!


吾评武愿


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期间,美国曾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致使日本投降。那么,原子弹在投放下去之后,是在距离地面600米的空中就会爆炸,可是,飞机从开始投放原子弹,到原子弹爆炸的这时间,因为只有短短的43秒的时间,为什么美国的飞机却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呢?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美国飞机并非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据但是参与投放原子弹的机组成员回忆,飞机在飞出很远的距离后,还是被冲击波追上了,而且还受到了2次冲击波的强烈干扰。第1次是爆炸直接产生的爆炸波产生的冲击波,第2次是震波反弹产生的震动冲击波。这些冲击波让飞机产生了剧烈抖动,所幸没有撕碎飞机。

当然,美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当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执行投放原子弹任务之前,他们找到专家,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以保证飞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脱离危险区域,包括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威胁。最终选用投放原子弹的是美国的B29轰炸机,这款战斗机最大的升空极限是1万米,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这些战都机一般都可以飞到9千米以上。

然而,在投放原子弹任务中,B29轰炸机一直飞到了1万米的高空。这对于其他国家的战机来说很难做到,但美国的B29轰炸机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实战之前,机组人员还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练习,特别是逃命。机组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场投掷,又一次一次的逃离现场,直到达到最大的逃生距离,否则就重新再来训练。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再加上美国专家日夜计算出的精准数据,包括轰炸路线、逃生路线等等,一切准备就绪。

在原子弹投放下去之后,B29轰炸机立刻逃离开现场,进行155度的大转弯,在短短的43秒的时间里提高速度,这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极高的操作技巧以及超强的心理素质,在面临生死的紧要关头一点都不慌乱,并且还能行云流水般的完成一系列的飞行操作。

从投放原子弹开始计时,到原子弹爆炸的这段时间只有43秒,按照B29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它完全可以飞行6千米的距离,在原子弹爆炸的那一瞬间,它们之间已经相差了近10千米。而且当时原子弹的杀伤力不如现在这么大。

原子弹在爆炸的一瞬间会产生4种杀伤力: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可是这些杀伤力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当B29轰炸机在飞行了43秒之后的距离已经足够安全了。并且,当时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为了预防爆炸产生的强光,还特地带上了厚厚的墨镜,其他的核辐射在如此远的距离是对飞机几乎没有影响。

二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是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的,享年92岁。其他2名机组人员还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那时他们都已经八九十岁了。


小史坑


美军轰炸机能顺利逃生,一方面是飞机驾驶员的技术过硬,心理素质极佳。另一方面是按照美军之前的理论计算,号称“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在投弹后,如果以全速撤离,刚好可以逃离最危险的爆炸波及范围。但这并不保险,飞机如果出现任何设备问题或者意外因素,都会机毁人亡。因此美军对参与轰炸的机组人员授予了很高荣誉。

美国投放原子弹其实是计划外的想法,美军起初的策略是登陆日本,完成对日本的控制。但美军在蛙跳夺岛的过程中损失太大,美军原以为精锐已经丧尽的日军不可能再阻止美军。结果没想到缺乏训练的日军采用自杀式战术来延迟美军的步伐,美国高层为了避免更大伤亡,决定用原子弹实战。

广岛原子弹和当代的原子弹相比,威力要小很多。但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末日武器。德国和日本的部分军工人员对核能有一定了解,但始终未能研制出这种毁灭性武器,这是世界之幸。今天的人们应该感谢当年设法阻止和击毁德日铀原料运输船的勇士。美国通过曼哈顿工程首先研制出了可使用的核弹。

刚研制成功后,为了检测其性能,美军试爆了一颗,还剩下两颗。通过这次试爆,美军基本确定了核弹的逃离安全范围。通过计算,B29轰炸机只要开全速,以每小时550公里的速度撤离,刚好可以逃离危险区域。这要求机组人员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不能失误,唯有如此才能全身而退。

时间到了1945年8月,机组人员穿着防护服登机执行任务。为了避开日本拦截飞机,美军采用非常规航线。同时在万米高空投弹,投弹后立刻以155度的方位掉头返航。以飞机的速度估计可以在43秒左右飞出8公里左右的距离,最佳安全距离是12.8公里以外。因此原子弹爆炸后,飞机还是感觉到强烈的震动,增加过防护的飞机坚持了下来,最终安全撤出。

美军飞机的全身而退,其实是和死神赛跑,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技术的原因。日本军国政府拒绝投降,让老百姓为自己的顽固买单。几十年的今天,如何防范日本军国势力复苏,是关系到所有人生命的事情,不可不重视。


兵说


首先,给广岛和长崎运送核弹大礼包的机组人员都安全返航了,最多有点颠簸吧。

广岛那颗小男孩,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上空550米上下的位置爆炸,投弹的时候飞机高度为9千米,核弹从9000米落到550米,大约花费了45秒的时间,而B-29的最大时速为574公里,理论上它能用这段时间跑7公里的航程,而小男孩的当量只有1.3万吨,破坏半径为2公里多,B-29有足够的时间逃离。

而长崎那颗“胖子”,在8月9日长崎的上空爆炸,爆炸高度也是500多米,投弹高度9千米,中间下落时间约为45秒,这颗胖子当量为2万多吨,有效杀伤半径为3公里多,B-29也是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的。

真要说核弹爆炸对飞机有啥影响的话,那就是后来追上来的冲击波,这个速度比较快,不过B-29是个大家伙,结构也很稳固,到底是空中堡垒,把机组人员都保护的好好的,也就剧烈颠簸了一阵,然后就好了。

可惜的是由于受到强大的冲击等因素,机组人员携带的胶卷都曝光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就毁掉了。

当然,能被选为承担投掷原子弹任务的机组人员,本身这些飞行员都是美国空军里的精英,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挑选出来,然后参加频繁的升空、投弹、爬高、逃离等训练,投弹使用的模型也是和原子弹1:1尺寸和重量相同的,这一整套动作也是经过了长时间艰苦训练才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

等到准备执行任务了,飞行员们才知道这一趟是去广岛送礼的。

8月6日上午9点14分17秒,飞机到了广岛上空,启动了投弹装置,60秒后,原子弹从舱门里跌入空中,随后飞机迅速做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向下。

这个俯冲角度,可以确保飞机尽快转向,同时爆炸点在飞机的尾部方向,避免飞机侧翼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机尾受到相同的冲击相对安全。而飞机下降了几百米高度,这也是利用重力加速度,尽量加快远离爆炸点。

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500多米空中爆炸,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白光,随后又是一场震耳欲聋的大爆炸,紧接着,整座城市就被迅速夷为平地。

而在长崎的投弹,也基本沿用了在广岛的套路。

限于当时的条件,要投掷原子弹这么个大家伙,也只能使用机载人工方式,有很大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有来无回的征程,敢去的飞行员都是勇敢的人,所以他们在执行完任务回到美国之后,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宝贵的荣誉勋章。


云中史记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老梁觉得咱把背景先简单了说道说道,然后咱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小鬼子仗着自己的个头都超过了一米五不到一米六,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撅着个屁股在亚洲这嘎达上蹿下跳的祸祸人。

打遍亚洲无敌手啊,那叫个得意,先是蹲在大华夏东北地界,撩拨毛熊,结果一个诺门坎战役把个小鬼子给打服。这不转过脸来又来撩拨美国佬,搞了好多小飞机跑到珍珠港那嘎达开始下蛋蛋,这顿蛋蛋下的,把美国佬的舰队砸了个人仰马翻。

小鬼子那叫个得意,结果把美国佬惹毛了,一艘艘的航空母舰往小鬼子家的地头上开,俩人打起来了。

话说这小鬼子也确实不白给,那叫个死怼,美国佬也损失惨重,这不就有了雅塔尔会议,想让毛子抄小鬼子的后路,后来这事是谈定了,老毛子答应出兵抄小鬼子的后路。

美国佬先前的大哥现在的小弟英国佬,知道老毛子的德性,所以私下里一合计,这事虽然定了,但按照毛子的习性这事有点悬,所以让美国佬还是整个两手准备出来,备一手。

这预备的一手就是曼哈顿计划。这曼哈顿计划其实早在1939年八月的时候,爱因斯坦给罗斯福的信中提了那么一鼻子,就是制造原子弹。

罗斯福琢磨了快俩个月,也就是十月十九号的时候,这才下决定,投入人力物力搞这原子弹。

这一家伙下去,光搞这玩意的人员就超过了十三万,花的钱那叫个哗啦哗啦二十亿美金,这些钱您要是还算成2014年时候的美金,这就翻翻成二百六十亿美金。这事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城市参与其中,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就这事整的及其保密,1945年的时候副总统杜鲁门接替了罗斯福的总统宝座这才知道,美国再搞这事,你说这保密工作整的严实不!

到了点上三颗原子弹就准备齐活了,一曰瘦子,另一曰小男孩,三曰胖子,排排坐个顶个的帅气。

“能用不?”“能!”“那咱就试试?”“没问题!”

得,1945年七月十六号,这抽签一样就把瘦子给抽中了。一声巨响,美国西部所有人从家里跑出来瞅,没办法这东西声忒响了,那放出来的光,人们还以为天上多了一小太阳呢?

杜鲁门知道这事后开心坏了,转过头来就瞅老毛子。

“我就知道!”杜鲁门生气的说道。没得法子从雅尔塔会议的二月到现在的七月都小半年过去了,老毛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而小鬼子这头,蹲在小鬼子那破岛子上,大力宣传啥集体玉碎,一帮军国主义过了头的傻大个还要拉着哪天皇小子玩殉国!

“不教训教训你们,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吃了是糊了心是吧!弄死你们!”

得,在杜鲁门的强烈建议下,这小男孩就被提上了日程。

题主的问题

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咋把这小男孩给扔到小鬼子的地头上?

有人说:“装导弹上,打过去!”

“玩哪?没那东西!只能装飞机上投过去。”

这飞机必须符合这么几个要求,第一,载重量要大,毕竟小男孩的体重就有四吨,您空间得大点,别太挤了,惹小男孩不高兴,没到地给耍脾气不是。第二飞行高度要高,毕竟你这是往小鬼子家里飞,虽然他们的高射炮就是个摆设,但也不能小瞧不是。第三,速度要快,别介小男孩已经爆了,您着小飞机还没飞出骚扰范围,那叫得不偿失。

得,这B——29轰炸机这就进入了挑选目录里了,这飞机有着空中堡垒的称号,是美国佬家里最先进的轰炸机了,各项要求都符合。

主驾驶保罗,副驾驶查尔斯,两人带着五个人,前后七个人这就组成了一个机组,登机开工!

首先一帮人保持了无线电缄默,把那防护服整上,护目镜戴上。

瞅那架势有点有去无回的感觉,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死又一年,死了不就那啥朝天吗?”

每人胸口上画了一个十字,相互眨巴眨巴眼,这就起飞了。

保罗把飞机开到了万米的高空中,估计这就到了地了,这才从空中往下压,透过了云层。

广岛地头上,小鬼子一排接着一排的木板房就已经映入眼帘。

“打开后仓门!”

“打开后仓门!”

“扔!”

“扔!”

一帮人没有一句废话,单调的重复着命令,小男孩呼啸着就从后仓门跳了出去,急不可待的冲向了大地。

保罗想起了那帮子穿白大褂的家伙们一遍又一遍的嘱咐。

“记住你只有四十五秒的时间!”

“为啥?”当时的保罗还嬉皮笑脸的问道。

“四十五秒你逃不出十三公里,你就完蛋了!”

“哦!那你继续!”保罗收起了笑容。

“你必须调转头一百五十五度,这飞机能开多快就开多开!玩命的逃吧!”

“为啥?为啥要掉头?为啥不直接往前飞?掉头要浪费时间的!”好奇宝宝保罗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似的,问个没完没了。

“你上过初中的物理吗?相对静止知道不知道!”

“上过!哦!天啊!我明白了!”

咋回事呢?老梁在这里解释一下,飞机如果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飞,这个时候您如果从飞机上丢下一个物件无论大小,由于惯性这东西也会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飞。您如果想要摆脱这东西,用最快的速度离开这玩意,就得和他的方向相反飞行,物件向前500米/秒,您这飞机向后500米/秒,这飞机离开物件的速度就会变成1000米/秒。

那么有些朋友就要问了,这为啥掉头一百五十五度,而不是一百八十度呢?

非常简单,骑过自行车没?骑过!那好咧,您就以最快的速度去骑这自行车,然后当速度达到最大的时候,一百八十度来个大转弯,咋样?

摔不死你,老梁和你姓!这事老梁小时候就整过,整个人当时就飞起来,飞到了一石子堆里,撞的一脑门大血包,小心肝“哐哐哐”的跳,这辈子都不敢骑那么快喽!

所以天空中您要搞个一百八十度,这可是在五百米/秒的情况下玩,这飞机的坚固度他可就撑不住了,很可能直接就散了架,飞行员保罗估计就得整飞机的方向盘玩了。

而且这时候还有一个好处,飞机的屁股丢给了小男孩,那小男孩发怒,弄出哪大光球不至于伤害到飞行员的眼睛。

“明白了吗?”

“整明白了!”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问了,咋不弄个定时开关,定个时间点,让这小男孩自己个爆炸不就得了,弄得这么紧张。

大家伙想一想,就这原子弹都是急急忙忙搞出来的,您弄个定时开关,“哐”砸地上了,一不小心这开关坏了,没爆。得小鬼子白得一原子弹,咋整?

所以这小男孩就被设计成了一大号的手榴弹,您这一拉弦,他就已经进入了爆炸状态,到了点就炸!

距离地表五百五十米的时候,小男孩这就炸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一万三千吨TNT烈性炸药的威力,七万人当场就被吹成了灰,十三万人核辐射挂了。

老梁盘算了一下,咱南京大屠杀是三十多万人和这一比,小鬼子这帮人死得少了点,他这真不是个事。咱南京这地是被小鬼子一刀一刀捅死的,小鬼子那刀都卷了刃,而且开心的就像是自己个家里放炮仗一样。

所以有人说小鬼子这颗原子弹死了多少多少人,美国佬咋的咋的!老梁就不爱听,拉倒吧你!

算了,咱接着聊,小鬼子那八岐大蛇附体的天皇小子,正蹲在马桶上和外边的大臣聊天,这小男孩“咣!”的一声就把天皇小子给蹲了马桶里了,没办法动静太大了。

杜鲁门瞅了瞅感觉不过瘾,这又把那胖子弄出来。三天后,查尔斯(就那小男孩的副驾驶)作为主驾驶这就把胖子给丢到了长崎上头。

又一次的把天皇小子整到了马桶里边了,您说这事天皇小子没事就和这马桶过不去,得,两下就把天皇小子直接就整哭了,要死要活的就把那些个想要搞啥玉碎的玩意塞大牢里了,无条件接受投降。

老梁就觉得这小鬼子咋就不能在撑会,也许就能瞅见第三颗原子弹丢东京的效果了,也不会有现在的那安倍赔钱货上蹿下跳的搞事情了。

至于后来有媒体问保罗:“你有良心上的谴责吗?毕竟死了这么多人?”

“没有!真没有!俺过的小日子吃嘛嘛香,干嘛嘛利索!让你们嫉妒了吧!毕竟俺干的这事是为了全人类着想,这帮东西你不给他们来点恨的,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而且俺也是为他们着想,毕竟美国大兵上去了和他们开战那死的可不止这点人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1945年8月6日,对于美国B_29轰炸机驾驶员,保罗.蒂贝茨上校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他要执行一项史无前例的重要任务,那就是驾驶B_29轰炸机,携带一颗命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去轰炸日本广岛。

讲真这可能是有去无回的任务,毕竟这是人类第一次投放原子弹,之前从没有实际操作过,有的只是些实验数据和模拟训练。要不是二战中日本一意孤行,负隅顽抗不投降,我估计美国不会投原子弹。

换言之,日本给了美国实弹演习的机会。

8月6日早上8点,蒂贝茨上校驾驶着轰炸机进入了广岛上空(他是从天宁岛起飞的)。9时14分17秒,上校通过远视仪对准广岛一座桥中心投下了原子弹。



43秒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广岛市瞬间陷入一片火海,6000多度的高温,把一切化为灰烬。这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投下后,导致约14万人的死亡。

当时人们很疑惑,原子弹从投弹到爆炸仅43秒,14万人都被炸死了,为何蒂贝茨能驾驶轰炸机死里逃生呢?

首先说明一点,事后蒂贝茨少校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还活了92岁(2007年11月1日去世)。

我们来看看当事人蒂贝茨上校是怎样做的呢?当原子弹出仓落入空中的那一刻,蒂贝茨猛拉飞机右转操纵杆,飞机来了一个155度的大转弯。直白说就是猛然掉头。



为何要掉头?科学家是这样给蒂贝茨讲解的。轰炸机以时速650公里飞行,原子弹投出后有一定的惯性往前飞一段距离。这时蒂贝茨和轰炸机要做的是掉头往反方向跑,离爆炸点越远越安全,这好比扔出手榴弹要远离爆炸点一样道理。

155度掉头是飞机最大承受极限,假如180度掉头有可能造成飞机折断。(180度掉头是最理想的角度,但是技术不允许。引自蒂贝茨语)

此时因掉头的原因,飞机下降了300米。蒂贝茨急忙拉动爬升操纵杆,飞机很快升了起来,飞机高度保持在1万米左右,再飞高点一方面技术不允许,再就是投弹会发生误差。

当时随机的还有原子弹技术专家帕森斯。来之前上级下了命令,“不成功便成仁”。二人都随身携带着氰化物毒药。

蒂贝茨操纵飞机的动作一气呵成,这得意于他平时的训练。


查阅当时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颗原子弹安全半径是16公里。

我们来计算一下飞机离爆炸点的距离:1万米等于10公里,轰炸机时速是650公里,换言之,B_29轰炸机一秒能飞出180米,43秒时间通过计算能飞出7740米,即7.74千米(公里)。

10公里加上7.74公里等于17.74公里。换言之,飞机在投弹43秒后就飞到了安全半径,所以当爆炸时,飞机只感受到了轻微震动,冲击波早已成了强弩之末。

结语:其实大家不用考虑蒂贝茨和飞机的安全,只要正常发挥,人机是没有任何危险的,更多的是心理因素,这就好比杨利伟第一次登月一样,考验的反而是心理素质,毕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的是勇气!


秉烛读春秋


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些数据:

当年"小男孩"的爆炸半径美军估计在在9公里的范围,也就是说在这个半径内,飞机如果没有逃离,那么肯定会被爆炸的冲击波干掉,至于网上传的16公里是指在这个范围内能够感受到爆炸的冲击,但不至于对飞机造成重大的影响。

B-29的飞行速度,当时B-29的最大飞行速度是574千米/时,折合159米/秒,按照正常计算在投放完毕就逃离,一秒都不耽误的话,以最大速度狂奔大约可以飞出7公里左右,这个距离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美军也曾一筹莫展,但是最后想出了利用俯冲加速的方法来提高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利用重力加速和飞机自身的推力进一步的提高飞机的速度,来弥补这两公里的飞行距离,当然这是理论计算出来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变量。

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证明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当时小男孩被投下后,飞机进行大转角掉头,同时急速向下俯冲加速,在瞬间飞机高度就下降了三百米左右,速度也飙到了292米/秒的速度,几乎提升了一倍,也就是在四十多秒的时间里它飞出了13公里的距离,顺利的逃出了原子弹的爆炸范围,投弹任务成功。

不过也只有B-29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加速度冲击,要是换做普通轰炸机,估计在这么大的过载下没准会解体也说不定,虽然逃离的致命伤害区,但即使在13公里外,B-29也是受到了原子弹爆炸的冲击,只不过伤害程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墨风蒜瓣


二战末期美国用B29轰炸机在万米高空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2颗原子弹(有传言说投放了3颗,有一颗美炸最后不知道哪里去了,既可能战后被美国收回去了),在B29将原子弹丢下去了,原子弹还没接触地面就凌空600米爆炸了,整个过程仅仅43秒,强大的冲击波甚至波及到B29,那么美国飞行员在这个过程是如何逃生的呢?爆炸的冲击波和核辐射是否对投放飞机有影响呢?

虽然这些投放原子弹造成了巨大得伤亡,飞行机组也北上了“世界最大杀人犯”,但是在当年他们可是英雄,整个投放原子弹过程也是相当惊险的。据当时的飞行员后来回忆说,原子弹在万米高空投放后,飞机就赶紧155°俯冲转弯逃离,俯冲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速度,虽然43秒让B29轰炸机已经距离核弹爆炸点13公里了,但是还是被冲击波气浪追上,并将B29冲击得摇摇晃晃。

不过这里已经是原子弹爆炸冲击波的外围了,威力并不是很大,B29虽然摇晃了几下,但并没有对飞机造成任何致命性伤害,也没有对飞机内的飞行机组人员造成任何伤害!

所有的B29机组人员不但平安无事,而且也没有收到任何放射性污染,这些飞行员是否有防辐射保护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在飞机成功返航并降落后,机场第一件事便是冲洗并清除飞机表面的放射性物质,估计这些放射性物资即使有辐射强度也很小了,而且执行轰炸的机组成员还都很高寿,比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的时候就有两位参加了,另外投放投放第一颗原子弹的飞行员活到了2009年11月才在俄亥俄州的家里去世,享年92岁!

原子弹爆炸的一瞬间有四种杀伤力: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但是这些杀伤力都是随着距离递减的,B29轰炸机在这43秒之内飞行的距离达到13公里,已经足够安全了,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些应该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逃离这个冲击波范围难度因该并不是很大!


狼烟火燎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与长崎试验性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既让日本直接宣布投降,也让全世界认识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以轰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为例,原子弹在550米高空爆炸,结果就是广岛的人口从40万变成了可怜的23万

,几乎半个城市都被毁掉了,原子弹的破坏力可见一斑。投放在广岛的这颗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仅过了43秒,投弹美军为何能逃生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广岛原子弹的载机是B—29轰炸机,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轰炸机,投放炸弹的速度快,而且飞行速度极快,机身也十分坚固,不容易被破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它的飞行高度,这是当时唯一能够飞上万米高空的飞机,投放原子弹时它的飞行高度达到了9000米,从投放到爆炸过了43秒,也就是在550米空中爆炸。

美军能够成功逃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飞机飞行高度增加了安全性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当时他们制造的飞机已经能够飞上万米高空,远远领先于其他工业国家,投放原子弹时9000米的高度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安全距离,哪怕飞机在投放原子弹以后保持在高空静止,距离原子弹爆炸的方位也足足有8450米,原子弹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横向的拓展,纵向高空只能感受到气流的变化,几乎不会被原子弹伤到,更何况投弹之后飞机向着安全方向高速飞行。

二、飞行速度让他们远离危险

美国轰炸机不仅有着突出的飞行高度,在速度上也是世界领先的,B-29的极速达到了574千米每小时,43秒的时间他们已经能够飞到距离原子弹爆炸地点将近一万米的距离,哪怕原子弹的破坏力再大也不会延伸到那么远。飞行高度与速度是在这一次投弹中可以安全撤离的最重要因素,而且他们之前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既保证了投弹的顺利进行,也能确保投弹美军的生命安全,在这一点他们做得很好。

三、飞行员身着防护服

这一因素其实是基于前两者之上的,如果不是飞机的高度与速度为他们拉开充足的空间,防护服根本抵挡不住原子弹的破坏,防护服主要防护的是辐射,原子弹与普通炸弹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辐射,从对日本广岛的破坏也能看出来,原子弹爆炸的周围很大范围内寸草不生,一派荒芜,水土里面都有危及生命的微量元素,而且这种辐射还能在空中传播,美国飞行员的防护服在这时就能发挥作用了,它可以有效防止原子弹辐射的危害。

总之投弹美军能够安全逃生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三点: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与防护服,当然这些只是外部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自身,既要完成轰炸任务,还要保证人身安全。在这里向全体军人致敬,也希望世界各地能够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