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國卻歸了司馬家,這是為什麼?

歷史提問高手


首先,三國當中劉家太遲崛起,地盤最小,這決定了人力、財力、物力等戰爭資源不足。其次,劉家運氣不夠好,得了益州死了鳳雛,得了漢中失了荊州,致使孔明兩路出擊的戰略規劃無法實現,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只是以攻代守,耗費國力。最後,三國戰亂歷時太久,民心思安。鄧艾數千人偷渡陰平小道打到成都城下,尚有數萬人馬的蜀軍選擇了投降,真讓讀史人掩卷長嘆! 縱觀三國,假如歷史可以假如,鳳雛、法正沒有早亡,打下漢中後,國力最盛。孔明、張飛留守荊州,關羽舉兵北上,劉備坐鎮成都,鳳雛出祁山,夾擊之勢可成。但歷史就是歷史,歷史當中蘊含著必然。


坦力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沒有說一定會得天下。

從寄人蘺下到稱霸一方,劉備也算是逆襲了,但是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些許人才不足以扭轉局面。(得其主不得其時,天下大勢已明,劉備終究只能割據一方!)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是得到了臥龍鳳雛才能一飛沖天的,一個指明天下大勢,規劃未來,一個親隨左右,打拼局面,所以劉備才能入主西川。

當年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的劉備終於一飛沖天,可惜龐統身死雒縣,英年早逝,憑諸葛之能,地利之險,保有川中近五十年,可矣,昭烈皇帝名聞後世,蓋此名臣良將之功也。

至於司馬氏得天下,只能說司馬懿陰險狡詐,奪了曹家江山,憑魏國的家底,不能一統天下才讓人恥笑。可惜得而不能守,徒留笑柄,那個晉朝是真的垃圾!


小白又改名了


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司馬徽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後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諸葛亮雖然為劉備贏得了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國分天下,但是最終三國卻歸了司馬家。司馬徽和司馬懿真的沒有關係嗎?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和司馬徽雖然都姓司馬,但是兩人卻毫無關係,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一次。水鏡先生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時間不多,但不僅指引劉備前進的方向,還影響了整個三國的發現局勢。

首先劉備路過荊州,有一次遇到陷害在險境中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而司馬徽卻提前出門迎接劉備,像是設計好的情節一樣。那麼大膽推測下應該是司馬徽故意將劉備引來的。

在司馬徽將劉備引薦了諸葛亮之後昂天大笑:臥龍隨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之後天下歸了司馬,難道司馬徽早已知道結局了嗎?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花間雨屋說歷史


這是水鏡先生給劉備說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首先要承認水鏡先生說的這句話是對的。然而,劉備臥龍與鳳雛兩位都得到了,為什麼還是沒有得到天下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水鏡先生說的『安』天下,安意含人之能也。水鏡先生並沒有說『得』天下。可得天下與安天下意思並不在同一層面上。得意含人之德也。那麼有人就要問了:難道劉備沒有德嗎?身為皇叔,諸葛亮曾經說他『信義著於四海』,這可謂是德才滿滿呀!為什麼天下不歸他而歸司馬氏呢?這裡就要說到《易經》裡的兩個名詞:『德配九五與德不配位』了,在漢朝,他被漢獻帝尊敬為『皇叔』,顯然無君位可言也。君王如果有德而又位在九五,乃得天下是沒有什麼疑問的事。中國古稱中原,發源華夏良倉,此地利之位被曹操集團所實控。劉備雖後得巴蜀之地,有荊州九郡而不用之。空有腹國怎能安天下?怎能得天下呢?


用戶楊楨楠


用迷信的話說是“天意難違”。大漢天下大勢已去,三國鼎立是新王朝生成的前奏,這就是中國古朝代更遞的規律。所以,諸葛亮茅廬三分天下的宏論,乃是其出山的使命!


聖地一凡


那個水鏡先生都說了,在徐術回馬諫諸葛後都說臥龍得其主卻不得其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