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国却归了司马家,这是为什么?

历史提问高手


首先,三国当中刘家太迟崛起,地盘最小,这决定了人力、财力、物力等战争资源不足。其次,刘家运气不够好,得了益州死了凤雏,得了汉中失了荆州,致使孔明两路出击的战略规划无法实现,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只是以攻代守,耗费国力。最后,三国战乱历时太久,民心思安。邓艾数千人偷渡阴平小道打到成都城下,尚有数万人马的蜀军选择了投降,真让读史人掩卷长叹! 纵观三国,假如历史可以假如,凤雏、法正没有早亡,打下汉中后,国力最盛。孔明、张飞留守荆州,关羽举兵北上,刘备坐镇成都,凤雏出祁山,夹击之势可成。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当中蕴含着必然。


坦力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没有说一定会得天下。

从寄人蓠下到称霸一方,刘备也算是逆袭了,但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些许人才不足以扭转局面。(得其主不得其时,天下大势已明,刘备终究只能割据一方!)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得到了卧龙凤雏才能一飞冲天的,一个指明天下大势,规划未来,一个亲随左右,打拼局面,所以刘备才能入主西川。

当年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的刘备终于一飞冲天,可惜庞统身死雒县,英年早逝,凭诸葛之能,地利之险,保有川中近五十年,可矣,昭烈皇帝名闻后世,盖此名臣良将之功也。

至于司马氏得天下,只能说司马懿阴险狡诈,夺了曹家江山,凭魏国的家底,不能一统天下才让人耻笑。可惜得而不能守,徒留笑柄,那个晋朝是真的垃圾!


小白又改名了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后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诸葛亮虽然为刘备赢得了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分天下,但是最终三国却归了司马家。司马徽和司马懿真的没有关系吗?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和司马徽虽然都姓司马,但是两人却毫无关系,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一次。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不多,但不仅指引刘备前进的方向,还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发现局势。

首先刘备路过荆州,有一次遇到陷害在险境中遇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而司马徽却提前出门迎接刘备,像是设计好的情节一样。那么大胆推测下应该是司马徽故意将刘备引来的。

在司马徽将刘备引荐了诸葛亮之后昂天大笑:卧龙随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之后天下归了司马,难道司马徽早已知道结局了吗?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花间雨屋说历史


这是水镜先生给刘备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首先要承认水镜先生说的这句话是对的。然而,刘备卧龙与凤雏两位都得到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天下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水镜先生说的『安』天下,安意含人之能也。水镜先生并没有说『得』天下。可得天下与安天下意思并不在同一层面上。得意含人之德也。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难道刘备没有德吗?身为皇叔,诸葛亮曾经说他『信义著于四海』,这可谓是德才满满呀!为什么天下不归他而归司马氏呢?这里就要说到《易经》里的两个名词:『德配九五与德不配位』了,在汉朝,他被汉献帝尊敬为『皇叔』,显然无君位可言也。君王如果有德而又位在九五,乃得天下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事。中国古称中原,发源华夏良仓,此地利之位被曹操集团所实控。刘备虽后得巴蜀之地,有荆州九郡而不用之。空有腹国怎能安天下?怎能得天下呢?


用户杨桢楠


用迷信的话说是“天意难违”。大汉天下大势已去,三国鼎立是新王朝生成的前奏,这就是中国古朝代更递的规律。所以,诸葛亮茅庐三分天下的宏论,乃是其出山的使命!


聖地一凡


那个水镜先生都说了,在徐术回马谏诸葛后都说卧龙得其主却不得其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