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wangshuiyiyu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孔子的原话是这样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本义是通过将君子与小人所怀顾的事物进行对比,来明确个人在修养自身时应当有怎样的价值取向。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往往以道德为念,而小人往往以乡土为念;君子会时时警惕刑罚法度,而小人往往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迷惑。



因此,“小人怀土”的“土”通常可以被理解为“乡土”。


不过,需要申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小人”并不是指道德败坏的人,更多的是指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往往以乡土为念,其实并没有错,只是作为君子而言,相对于普通小民,需要有更高的理想和志向,要有道义担当,更应当以德行为念。因此,《论语》中还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的层面,便需要以道义担当为任,“怀居”和“怀土”其实有极为相近的意味。



乡土对人们有最深重的恩德,但是作为君子而言,我们应当将对我们的恩德与道德本身进行辨析,不能把施与恩德的人与道义混为一谈,我们才能不因个人恩惠乱了大义。




东方国学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题主所说,杨伯峻老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解释的“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在意思上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还没吃透《论语》的人来说,仍旧比较含混。下面,我们根据整句话的含义,来一一说明题主的几点疑问:

第一,“土”应该如何解释?“怀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第二,“小人”应该如何解释?

第三,整个句子应该如何解释?

首先,“土”在此处,是故土、乡土的意思。“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常见意思,第一是安于所居之处,第二是怀念故土。此处应该采用第一个,也就是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之处,并非乡愁的意思。

其次,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居高位者与无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在简单意译中,也可以直接称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别解释。

=====

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陈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另外补充几点:《论语》中19次提到“小人”,根据这些对“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关心眼前利益,但是并不一定主动地为非作歹,在现代汉语中,更接近“庸众”而非“坏人”。而《论语》中的“君子”,有从位说、从德说两种解释,但我倾向于“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既有其名位官职,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现品德、发挥才能。

=====

第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进一步解释,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题主~


薛暖暖



俗话说“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要明白“土”是什么意思,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君子:我认为君子应该是诚实守信,有一颗正直善良勤奋上进的心,能做到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待事物,为他人着想,不被荣誉所引诱,不因诽谤而怨恨,为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有始有终,不一定非成功不可,但会一直努力,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就是君子。

小人:投机取巧,溜须拍马,口是心非,好吃懒做,欺软怕硬,胸无大志。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见小利,忘大义。不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结交的朋友都是些不三不四,三教九流的。这种人就是小人,也是庸人。

土: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为人处事,活到也是白活,这里的“土”也许指的就是人死了都会埋在土里面。小人怀“土”也就是说离死亡不远了。其实圣人留下的很多名言警句,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想的太复杂了。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如果把一个道理说不清楚,让别人听不明白,哪就是不懂。


王道正道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一般人把这个“土”理解为乡土,好像有些莫名其妙,理不通啊!

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

这个的确说不通。

其实这里所说的“土”是五行之土。

五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只有理解了“土”在五行里的真正含义,才能看懂这段话。

说到“五行”,我们又要谈到《易经》。

按照我们的《易经》思想来理解这个世界,世界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用阴阳、用五行全都可以解释,阴阳五行也可以称为“七要”。“阴阳”是两个字,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是五个字:木、火、土、金、水。

不管宇宙是如何去变化的,“须一理而融贯”,就是用一个理论就可以融贯一切的变化现象;而这个“理”在哪里呢?真正的“理”就是阴阳五行的相互生克变化。

土为生长万物的要素之一,土代表养育、含吐万物之意。

五行相生中,土生金。

五行中的“土”在术数中也称为“库”,主财,有土即生财之义。

我们来看易经中的“坤”,“坤”字的左边是“土”是大地,右边是“申”。

“申”字是田中的那一竖庄稼,向上可以顺利长干长技,向下可以扎根扎须。

“土”与“申”合起来之意,是大地可以为人类提供种植庄稼树木花草的耕田。

中国自古以来就属于农耕社会。

在中国古代,土地(田地)就是每户家庭的财富基础,就是每个家庭的根本!一般看哪户人家有没有钱就看他家有多少田地。田地越多代表财富越多。

《大学》中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其实《大学》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内在含义是一样的。

而且这里的“怀”切不可用“怀念”解释。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简单地解释就是:

一个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内在的品德,

一个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增加自己外在的财富;

一个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不违反法律(不犯错),

一个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获得更多实惠(利益)。


无知先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其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其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用德昭示天下所有的人,要用德做天下人的榜样,统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小人则安于眼前的故土,不会去想乡土之外的天下大事,更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担当。

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法令;而小人则贪图小恩小惠。因此,“土”在此文中的意思指故土,乡土的意识,没有大视野观。也泛指没有胸怀大志之人。


上帝右手903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女子怀胎”出自《论语·里仁》。儒家所谓“君子”和“小人”是辩证概念

儒家的“君子”:

通常指修身齐家、胸怀天下,遵人伦循大道之人。这种人持积极心态,心怀仁义,以天下为担当,可担国之大任,为主流社会推崇。

儒家的“小人”:

通常指未受教化、懵懂的普通人,不全同于今天的贬义用今天话说,相比君子,这类人教育和综合素质落后或受限。当然,君子和小人是相对的,通过学习,小人也或发展为君子。

“小人怀土”到底怀的是啥

“怀”,可解为“追求”。君子和小人表现在追求和抱负上不同。君子之“徳”和小人之“土”,肯定是相对的。故,“土”和“土地”还是有别的。

君子所求,为天下大义和担当,好马志在千里,君子境界在于一个“大”;小人所怀自然就在一个“小”,即,非天下之责、不在四方。那当然就是在眼前、脚下、寒舍的利益和安逸

所以,“小人怀土”中的

“土”,意思即“眼前的安逸、舒适环境、当前的小利”等这种“小我”

通俗理解:君子心怀天下,志在四方;普通人(小人)注重眼前安逸(土)一个大境界,一个小自我。“女子怀孕胎”我加的🤓。


上弦月A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小人和土的解释异义较多。

土,很多人解释为乡土;把小人解释成普通的老百姓,一根筋地理解成只有老百姓才眷恋乡土,这样的百姓没有道德,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土,应该解释为土著的土。土著的土是本地的意思,那么怀土的土可以解释为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的意思。

小人之谓在《论语》里多次出现,解释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原句作不同的解释,在此句中,小人指心胸狭窄觉悟不高的人。

怀,可作动词,可作名词,二者都能讲通。

这样,对四句原文的解释就比较明白了。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自私自利;君子关心的是规章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小恩小惠。这个观点,大家是否认可呢?


柳树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完整的句子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从句式上看,此四句话两两相对。"君子"与"小人"是两种不同之人,"德"与"刑"均形容君子,故意思相近,"土"与"惠"形容小人,意思亦相近。

关于"君子怀土"之"土"

先看看《论语》相关注本的几种说法:

《论语注疏》中将"怀"解释为"安",将"怀土"解释为"重迁"。

朱熹《论语集注》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怀土"解释为"溺其所处之安"。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土"解释为"乡土"。

上述几种说法彼此之间虽有细微的差别。但不管是"重迁"、"所处之安"还是"乡土",古今大家们都倾向于将"土"解释为"某一处安定的地方"之意。从大的方面说,我亦倾向于将"土"理解成"某处安定的地方"。《诗经·小雅·北山》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在古代,每一寸"土"均是天子所有。人们要想获得"土",只能靠天子的封地所得。靠封地所得的"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私有的财产。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各行其政,只要诸侯不反叛,不被天子忌惮,他们的"封土"也就可以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他们的子民所凭依着生活的农田、家户大多数也都可以延续下去,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些能给予他们安定生活的地方便产生了某种情结,一旦离开,就会陷入深深的依恋。

要细致地理解 "小人怀土",首先要知道这里的"小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与现在不同,这里的"小人"不大针对人品而言,只是就个人的格局大小来区分,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人"。也就是说,君子坚守的是品德、德行,"德"在哪里,君子就在哪里,体现他们"以德为安"的品质,而小人则留恋安定的生活,因而,这里的"土"是指安居之地,所谓"小人怀土"即是指一种"安土重迁"的状态,意指不愿迁徙、奔波的小民心态。

关于"句意"

前已叙述,君子与小人只是就个人格局大小来区分。在孔子时代,小人只是指普通人而已。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因为樊迟问稼穑之事,感叹樊迟是"小人",只是感慨樊迟对小民之事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没有更远大的志向,但他并没有从其他方面对樊迟进行批判。若今天我们说一个人是"小人",必定是认为此人品格、德行方面有缺陷。我们不能代入今日的思想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而君子,钱穆先生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德之人,一种是说有位之人。我偏向于理解成有德之人,整句话则是指有德之人与平庸之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论语注疏》中认为:"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于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惟利是亲,安于恩惠,是怀惠也。"

这里的解释是一种较好的诠释,简单可概括为"君子以德为安,小人以安为安,君子乐于法制齐民,小人则乐于享受恩惠。"怀德的君子未必心里没有对安定生活的留恋,只是他们心中有更胜于此的信念,如孟子所言:"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信念,是做出了一种比重要更重要的取舍。

这句话同样体现了孔子认为"斯文在兹"的思想,他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志向,而这种志向,必须通过实行仁政,恢复礼制才有实现的可能。他以自己的身份立场,开设私学,以各种方式培育各有所长的人才,为的就是他们能从不同方面治国,他虽不苛怪小人,但他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君子"传承这种士大夫精神。


一往文学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对于“土”在这里意思,比较代表性的有两处看法,一种认为是乡土;还有一种理解 为财产、利益,也可以理解为地产、土地,但都是小人所重视的财产私利。

对于本章的理解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我们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种看法,认为此处的君子与小人是以德行、品格差距来区分的。君子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则是人格卑下之人。朱熹即持这种看法,在其《论语集注》中对于这句话是这样注释的,“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

要注意一点,怀并不是想念的意思,更准确的应该理解为所思所怀,也就是心中被牵挂、关注,心心念念不能忘怀的意思。“怀德”、“怀土”,是可以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总是在考虑自已的仁德修养的怎样了,待人处事是不是符合仁的标准,也就会去考虑是不是遵守法纪的事,所以说君子会“怀德”、“怀刑”。小人则习惯沉溺于生活的安逸,所重视的则是“利益”,所以说小人“怀土”、“怀惠”。

孔子的这句话就可以整体解释为,孔子说:“君子所关注的是仁德,小人所关注则只有生活的安逸;君子关注的是尊纪守法,而小人关注的是利益。”

第二种看法,认为此处君子与小人并不是以德行来区分,而是以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来划分的。君子泛指社会地位高或处在统治地位的上层人士,小人则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君子怀德与小人怀土,君子怀刑与小人怀惠并不是比对关系,而是因果关系。若在上位之君子能用德治管理百姓,则平民百姓就会安土重迁而不轻易离去。若上位者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则其治下平民百姓恐怕就会怀思他邦之恩泽而轻易离开。这种看法也很有道理。


逆袭的诸行无常


古人所说的“君子”,乃是有德行的人。《山海经》里就有一个君子国,这里的国民都:衣冠带剑、好让不争。这是古人对君子最基本的认知,不仅在外观上有礼有节,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与君子相对应的,便是“小人”。彼时的小人,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卑鄙之人,而是芸芸大众,非君子即小人(君子之外的人,都可以被称作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的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这四句话,又该作何理解呢?杨伯峻先生把君子怀德解释成君子怀念道德,固然是没有错的;小人怀土的“土”解释成乡土,却是有些不妥。

这四句话的后两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与“惠”乃是一对反义词;按照正常逻辑,前一句的“德”与“土”也应该是一对反义词才行。

“刑”和“惠”很好理解,分别是:刑罚、恩惠。如此,与“德”相反的“土”,翻译成“故乡”,未免就有些欠妥了。因为德指的是高尚的情操,怀念故乡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如何相反?

君子国的国民“好让不争”;与之相对的的,小人国的国民就应是“好争不让”,怎能让他们去怀念故土呢?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

“土”只是一种代称,人生天地间,乃是“天生地养”,故而上古时期人人皆是天子。所有人都是通过土地获取一切资料,包括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土地。

在封建时代乃至于更早的奴隶社会,土地就是财力的象征。古人说谁家有钱,从来不说他趁几个亿,而是说他们家有多少多少良田。

搞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对“小人怀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谓的“小人”怀念的“土”,并非是在怀念故土,而是在怀念良田、怀念钱财。由此也就和后面的“惠”接上了,因为惠就是钱财的一种表现形式嘛。

因此,“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两句话的翻译,应该是:君子心中常常德行够不够高尚,小人心中常常土地(钱财)够不够广阔。

唉!人生天地间,总也逃不过一个“钱”字,说到底,不过是个“小人”而已。孔夫子所说的“君子”,大概这世间真的有吧,真的很想和他们做朋友。不过,他们会结交我这“怀土”之“小人”吗?


ps:现在的“土”也是财力的象征,比方说谁家在拆迁区有多少多少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