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孩子到了初二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逆袭二零一九


初二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有些孩子在这一年里由强到弱,逐渐衰下来,之前的远大理想,逐渐变成了苦涩的回忆;也有些孩子会由弱到强,渐渐强起来,实现咸鱼翻身,从此高奏凯歌。

只要我们的家长能够因势利导,把这个承先启后的初二阶段做好了,以后就会省劲很多,如果不能做好,以后就是费了好大的劲,也无济于事。

下面我就初二阶段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分析一下:

首先,课程量突然加大,需要改变学习的节奏

因为初一是个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在知识总量的布局上,初一相对会少一些。实际上不仅初中这样,小学、高中、大学都是这样,一年级的内容相对会简单一些。如果你据此认为整个初中,整个高中,整个大学都是这么简单,那你就错了,当二年级来临的时候,你就会有点猝不及防了。

上了初二后,突然增加了一门物理,这完全是加出来的啊,因为别的科目都一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加出来的。物理学科又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那些原理和概念与头脑中的认知大不一样,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孩子一时会转不过弯来。这个时候,如果学生的思维上不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改变,而是选择逃避和拒绝,那么,即使是小学的学霸,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就逐渐渣了起来。

不仅这样,数学也是由简单的计算发展到演绎、推理和证明,思维上如果不能实现跨越,那就这样了。

语文,有了议论文这种说理的文体,有了深奥难懂的文言文,题型开始多样化,识字不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

历史、地理、生物等也在向纵深发展。

如果你的心思还是停留在小学的状态之中,那么,这个初二,你就会被你的同学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这个阶段,需要改变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学习节奏,需要适应知识扩容后的状态。华丽转身,巧妙跨越。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听不进人话

随着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上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随着学识的增加,他们甚至有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多人不再上进,每天做着无聊的事情,这些可能让孩子比较失望,与他们在课本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正面人物相差甚远。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具备的东西,偏偏要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有抵触心理,这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身处叛逆期的孩子比较自我,听不进人话,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出现厌学,孩子又听不进父母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被分化了。

作为父母,已经不能单单靠打骂来解决问题了,得改变思路,综合治理了,否则就没治了。

第三,孩子的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的孩子小学和初一成绩不错,靠的是不断的重复完成简单的内容,或者靠补课提前学习一些东西来达到的。这些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是,靠的是简单的劳动得来的,智力并不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会动脑筋,当学习的知识越来越难,作业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你的这种优势就会失去,不会思考的劣势就会逐渐放大。

第四,还有一点就是可能迷上了游戏

上了初中后, 有的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从此,他的很多时间是用来玩手机的,怎么会学习好呢?尤其是游戏,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呢?一旦上瘾,那么,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玩上,学习自然就不行了。

总之,原因挺多,作为家长,必须重视起来,确保孩子初二阶段实现很好的过渡,那么,孩子今后的学习就会顺风顺水,家长也就会省心很多了。


爱河北人


自己女儿读初二,真是深有体会,这种初二现象的巨大落差让我也无能为力。其主要原因有:

1、初中教学方法与小学完全不同,小学教学方法中老师对知识点要进行多次强调和训练,题的变化较小,而初中老师对知识的讲法只是提提而己,没时间进行多次强调和重复,小学阶段注重记忆能力考察,考试注重记忆性的知识考察。所以,听话写作业的孩子,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在小学阶段,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听话,所以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学习好。

2、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难度较大的科目,这些科目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逻辑思维能力只是靠听话、做乖孩子是学不会的。要想掌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全等三角形的中的证明,一步一步都是要有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的,一定要写明因为和所以,强化逻辑训练,形成完整的过程。

3、记忆和背诵能力仍然是主基调,初中比小学 内容突然增多,难度增大,再加上孩子青春期身心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独立的思维习惯,惯用小学的传统方法,落下去,跟不上的人也大有人在。

4、初中的内容和小学内容没有衔接,教学的侧重点由于素质教育的影响,没有对接,不要以为小学没学好,没关系,初中老师要讲,初中老师会想,这是小学讲过的,我可以快速拉过。


陈海底鱼


我们会很明显的看到一些孩子到了初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各个年级都会出现,只是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可以通过努力就能逆转。为什么初二这种分化现象这么明显么?我是这样认为的,具体见如下分析。



首先,初二内容量加大,难度陡升

我们知道一进初中,要学的课程内容就翻倍,但是通过每天上晚自习的消化,以及作业量的加大可以弥补。只有充分利用好所有的时间还是可以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还不至于落下。再说,初一的考试难度比较低,虽然学习有些问题,但也不影响成绩。

到了初二,加了一门非常难学的物理,就没法应对了,因为其他学科难度也加大了,也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比如,数学几何要学习非常难学的三角形,代数要学很费解的函数,一道综合题就是几何和代数的大融合。这样对于基础薄弱,学习没有很好的方法将是艰辛的,我看到不少学生每天学到晚上12点还是挡不住成绩下滑,名次下降。不过有部分努力学习,方法得当,克服不足的学生这个时候却迎难而上,不断创造好成绩。

还有,初二的考试难度要比初一大得多,比如数学初一还有不少满分的,初二就很难见到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初中的学习安排是导致初二两极分化出现的重要因素。

其次,初二正遇青春叛逆期

初二正是青春叛逆期,身体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也不断变化,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想,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话。面对初二很重的学习任务,部分学生容易受挫不再积极进取,更容易叛逆粘染恶习。抽烟、打架夜不归宿,上课浑浑噩噩的,成绩一降到底,从优秀学生到一个小混混。

如果接触的都是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克服困难,激发潜能和斗志,心智成熟,勇于拼搏,而所谓的叛逆期也是默默地过去了,丝毫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有促进作用。这样,两极分化的局面就容易发生了。



还有,思维、方法是否适应

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学会改变适应它的才能学得更好。比如,100米、200米、400米一直到马拉松,都是跑步,但各有特点。不是100米跑得好,到了200米就能跑得好的。反之亦然。

初二的学习不像初一,更不像小学。很需要系统化思考,触类盘通式的理解。题目也更加综合,内容更加抽象。单凭记忆和套路已经是很难学好了。这让很多靠记忆,靠强化训练的学生力不从心啦。

结束语:初二是初中最为关键的一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多多关心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必也是可以稳稳的过去,即使学习成绩有所下滑,经过一段阵痛也是能够起来的。


徽乡小居


因为初二开始学物理和函数。

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考察的能力存在着巨大差异。

小学阶段注重记忆能力考察,考试注重记忆性的知识考察。所以,听话写作业的孩子,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在小学阶段,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听话,所以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学习好。

到了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难度较大的科目,这些科目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逻辑思维能力只是靠听话、做乖孩子是学不会的。要想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广泛阅读科学读物,甚至是打扑克,玩游戏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父母或者老师懂逻辑思维,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那是最好了。由于考试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所以只会听话写作业,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的乖乖女或者男孩子,学习就被落下了。在初中阶段,男生比女生普遍兴趣广泛,更加贪玩,所以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学习好,会玩的学生普遍比听话的学生学习好。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明显比小学阶段大,以满分100分为标准,在小学阶段数学考90算低分,在初中,数学考90算高分了。初一由于还没有学习物理,数学的难度也不高,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初一很多学生还是延续小学的学习方法,靠背诵和刷题就得到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优秀的成绩具有迷惑性。到了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物理具有抽象性,只靠背诵和刷题是学不会的。所以初中太听话的孩子,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导致不爱思考问题,丧失了很多逻辑思维锻炼的机会。由于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学好物理和数学,往往沦为差生。


到了高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难度进一步增大,要想学好这些科目,除了逻辑思维能力是必备的,还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什么是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每个高中老师都会留大量的作业,如果学生没有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在海量的作业中迷失方向。每天写作业写到凌晨一点,永远有做不完的卷子和练习册,虽然很累,但还是没有掌握好知识,无法建立知识体系,考试还是不及格。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大量的作业使孩子疲惫,使很多孩子不会合理利用时间,看似努力,实则是做无用功。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的学生,会自主学习,会筛选作业,哪些作业可以不写,哪些作业可以写。他们不怕因为没写作业而受老师的责罚,因为他们明白效率最重要,考试得高分才是目的。除了写一定的作业,还会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总结学习规律,建立知识体系。他们也留出玩耍的时间,可以从容的去打游戏,打球。他们轻松学习,劳逸结合,学习效率高,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综上,普遍的趋势和规律是:在勤奋程度一致的情况下,小学阶段比的是记忆能力,初中阶段比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阶段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大鹏高考



第一,各科的知识的难度逐渐增大。

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在4个主要的科目,从难度来说大大的加深。比如语文的文言文的篇幅变得比较长,比如典型的一些文言文魏学洢《核舟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第二,对学校老师同学已经非常熟悉,而且初中生活到了第二年,对初中生活失去了新鲜感,关键的一年出现了学习疲劳的情况。

初一刚进来的时候对学校老师充满新鲜感,充满了好奇,还有奋斗的激情。到了初二对学校老师已经非常熟悉,一部分同学初一进来的那种奋斗的激情,慢慢的减弱,特别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变多,再加上学习的时候方法不当,产生的挫败感,进一步加深学习疲劳。


第三,初二学生身体开始逐渐发育,身体逐渐开始出现剧烈的变化,由这种变化引起心里的烦躁,注意力的转移,出现叛逆心理,如果没有积极合理的引导,就会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初一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学习方法得当的,习惯良好的,然后自己努力读书的,到了初二的时候就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好。反过来基础比较差的:方法不当,习惯也不好的同学,如果自身又不努力的话,就会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第五,到了初二对学校老师同学更熟悉,可能学到很多不良的习惯,接触很多不良的人,对学生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比如到了初二的时候,你的同学可能认识一些高年级的同学,高年级的同学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抽烟,酗酒,赌博,谈恋爱,玩手机。以前我来的学生到了初二的时候,在篮球场上就认识了一些高年级或同年级的比较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然后就学到了抽烟学到了,谈恋爱上网等不良的习惯。


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时期,初二也是学生成绩变化最大的阶段。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深入错了以后出现两级分化?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初二正处于学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维能力也得开始是快速发展,很多的孩子向往自由,不希望父母再像以前一样管的太紧,而且这个阶段情绪变化非常大,性格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出现叛逆逆反的现象,如果自己不能够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出现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的状况,对父母的叮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逐渐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开始厌学,正是在这种厌学情绪的主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想学习的,一直在学,不想学习的彻底不学习,造成了两极分化。


第二,在持续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罗辑思维没有转化过来

初二的学习内容相比初一或者是小学阶段难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只有努力学习,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却能好的成绩并不太难,但是,升入初中以后,如果学习方式还是按照小学的学习方式话,成绩是很难提升的,尤其是升入初二以后,因为初二的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为主,如果这种思维方式没有转变的话,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个问题的时候不注重深层次思维,那么,在学习当中,就会感觉非常吃力,就逐渐的被分化下来。


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前名列前茅,感觉学习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情,这就是他们错误的认为,学习非常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能学好,成了养成了一些做事马虎,行为懒惰,怕吃苦,对待学习无所谓,等不良习气,但是等他们升入初二以后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如果还是依靠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去学习的话,不努力的话,成绩非常容易下滑。当成绩下降的时候,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困难面前,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对学习产生应付的心态的话,那么这种学生,就会逐渐地和其他学生出现分化!

第四,新科目的开设带来了新的学习压力

初二开设了新的科目物理,有的学校甚至,增加了初三的各种化学课目,这两科对于一些基本公式和概念,不仅要记忆,还要去理解,很多学生对于一些物理原理,感觉会枯燥无味,对化学的各种化学方程式不感兴趣,与此同时,新科目的增加占据了学习其他科目的的时间,又重新安排时间规划表,而且还要面临很多的作业,这些都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节奏,出导致更加厌学,对学习没有有兴趣,逐渐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总之,初二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要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作为初二学生,就应该合理的去面对青春期所发生的变化,转变学习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有质量,更高效地去学习!


萧辉田老师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一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并不难,有许多内容甚至可以吃小学的老底。初一的内容还是概念性的居多,以数学为例,不管孩子用的什么方法,甚至考前多刷几套卷子期末出来的成绩都不会太难看。这边的英语教材,初一刚开始的四章是小学的内容,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有解方程(北师大版),初一依旧很多内容关于解方程。所以造成了孩子对初二有一个低估现象。

第二个,如果孩子初一没有打好底子,也就是初一的学习内容有盲点,那么到了初二,不仅难度加大,还需要用到很多的初一知识,这就会造成了一道题一点错误,满盘皆输的局面。通常孩子还不会做自我评估,经常会一句马虎一笑而过。

第三个,初二忽然多出来一门物理。这个真的很重要的影响,很多孩子的理科不好,初一主要需要学习内容也就是数学是理科,可以把许多时间放在这上面,但多出来的物理也是需要大量精力的,这时候很多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应付更多的科目。听闻很多初一的家长说孩子学习到十点,十一点。这部分孩子初二想继续用这样的方式保持成绩基本没有太大可能。

另外,初二离初一的新鲜感,初三的紧迫感都比较遥远。特别像我们爬山时候的半山腰,最大的感觉就是比较辛苦。如果孩子再没有学习目标,很容易就走神去做别的事情了。这个阶段的青春期,早恋,互相攀比等等都会是孩子学习的绊脚石,稍不留神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综上,我们要学会预防。孩子初一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好一个可行性的目标。这样的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孩子,才能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顺,更远。


优数学


说实话,有些学生到了初二阶段确实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初一学生所学知识绝大多数是小学所学知识的再积累,再延伸。所以学生学得相对轻松,有收获感,例如英语、数学和语文等学科,难度不是很大,绝大多数内容只是在小学内容上加大了难度而已。但一到初二,所学内容难度逐渐加大,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明显感到吃力,内容难以消化,这样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另外,在初二又增加了一门新学科——物理,对个别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样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第二,青春期学生在初二出现严重叛逆。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处在青春期高逢期,尤其到了初二,也就是说问题学生往往从初二开始。由于生理原因,这个时候的学生往往好动,易冲动,厌学,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有社会、家长和老师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教育没有跟上,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逆袭二零一九


其实初一下学期就开始慢慢出现,到了初二就比较稳定,可以看出来了。

初一上学期,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学生还没适应,还不够了解情况。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开始出现分歧,有的学生想学的会学的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不想学的就越发学不下去,上课听不懂、作业交不了,就会找人说话刷存在感后来就彻底听不进去了。

这时还是有些基础在撑着,到了初二学习更难了科目更多了,就出现明显的区别了。这些不学的就在学校瞎逛啊,买零食啊,躲在某个角落玩手机啊,有些学生就躲厕所抽烟啊。上课就讲话啊,动动这个动动那个,没人理就睡觉啊。还有就是找个人谈恋爱啊。

会学的就讨论学习,哪个题目不会做啊这些。

就这样,好的就越好,差的就越差。两极分化就出现了。


化学姐话教育


先说一下为什么会分化:

1.因为初一一下增加了好几门课,小学底子好的经过一年的适应还可以适应,小学底子不好的初一一年都在不适应当中度过;

2.那些适应的孩子继续跟着老师的步伐向前冲,而那些不适应的孩子就落后了

我建议这时候家长可以放下手中的一些事,专职陪陪孩子,先引导他怎么适应,查漏补缺,哪一科不好就抓紧学,让他赶紧赶上那些适应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