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毒鸡汤叫兽


千万年来不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已适应了当地生存环境,不适应的要么已撤离要么已灭亡。

任何气候上的重大变化对当地都是灾难。比如降水,如果单看降水量一场台风能给当地最快速的带来大量降水。要除雾霾,一场台风也能把雾霾吹得无影无踪。你去问下台风区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向上苍乞求过台风来得更多更猛些吗?

把山炸个大口,肯定带来气候变化。台风只是天气现象,只会短时对微观环境有影响。气候变化是宏观影响,其可怕程度不可估量。

当地的动物植物要适应气候变化了的环境没有千百年时间是做不到的。当然人类依靠高科技可以无视甚至享受这些变化。

人类不到走投无路时,我认为不要去改造自然改变气候。




无妨斋主


这个事还真有人想过,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企业家牟其中,牟其中早在1997年就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用炸药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然后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这样我国的西北不就变成另一个塞外江南了。

那么牟其中的想法后来被引入到《不见不散》这部电影当中,然后随着电影的火爆上映,这个传闻一下子就传开了,且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

后来到了98年的时候,我国一支科学探险队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此次科学探险活动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就连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实况全程转播。

此时有一些科学家就正式提出了设想,是否能扩大雅鲁藏布江通道,以此增加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那么为了证实假设的可能性,这些科学家请教了当时气象学的大师叶笃正先生。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时的研究报告认为,即使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拓宽到一百千米,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也无法吹到我国的青海地区,因为水汽在沿途的路径上就会凝结。

另外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随着海拔的高度增加而减少的,由于青藏高原整体海拔高度较高,所以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个口子根本没用,除非你能将整个青藏高原都削平3000公里,否则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改变我国大西北的环境.......


种植恒星


喜马拉雅山脉是一座庞大连绵的山脉,全长2400多公里,宽度300公里,山脉连绵起伏,即便是低一点的山脉,它的高度也有4000米以上,从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像是一堵墙,但实际上,它是由一座座群山组成的山脉群,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则是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世界屋脊”的地方,就这么来看,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该如何越过这重山阻拦,给大西北地区带来降雨呢?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这个设想,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长50公里,削低山脉高度2000米的豁口,引南面湿润的气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通向青藏高原部分干旱的地区,造就鱼米之乡。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主要是受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天然通道的影响

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千米,从地图上看,就像从喜马拉雅山脉开了一个口子,直通青藏高原东南部,正是这条大峡谷,带来了丰沛的水汽,造就了沿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的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水乡世界”。学者们认为,既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那么人工开凿的口子,也可以引入暖湿气流抵达想要去的地方,缓解那里的干旱,人工造就一个鱼米之乡出来。

想法是很好的,但有没有效果呢?

经过气象学家的论证,即便开了一个口子,也无法缓解真正需要缓解的地方的干旱,因为暖湿气流根本无法抵达那里。在水汽通过气流运送的过程中,遇到高山会爬升,爬升的过程会有脱水的现象,即水汽遇冷成云致雨,那么,水汽都成为雨下在了半道上了,根本无法深入腹地。

把群山削去2000米,它依然还是高山,还是会阻挡水汽,通过人力是无法再造出来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那是现在的人力所达不到的。再者来说,要炸山还要炸得那么大的口子,常规武器肯定不行,如果要动用核武器的话,说实话,世界上还没有用核武器炸山的先例,而且核武器产生的核污染怎么办?尼泊尔等邻国是不会答应的。

既然炸开了也没有效果,而且实施起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邻国也不会答应,所以,这个设想终究也只是一个设想了。


科学船坞


我从林芝走过两条线到拉萨,一条是北线过米拉山,一条是南线经加查到拉萨,如果你走过这两条线,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越往西走,森林越少,草地越多,然后就是一些纯粹的石山,几乎没有植被。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北线是沿着尼洋河走,南线是沿着雅鲁藏布江走,往西是朝着其源头走,水越来越少,导致两侧山脉植被越来越稀疏。而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在林芝附近汇合后,转过南迦巴瓦峰,一路奔向印度洋,两侧山高林密,郁郁葱葱,是继大兴安岭后中国第二大森林。

所以原因其实非常清楚,印度洋的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一路北上西进,将湿热空气吹向峡谷两侧,形成适宜的气候条件,促成了西藏江南的诞生。但这股温暖的空气毕竟能量有限,终于还是止步于崇山峻岭,无法为整个青藏高原带来足够的降雨,创造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所以我们能够想象,假如在喜马拉雅山西线打开一个口子,比如在山南或日喀则这边打开,直通印度洋,当然会有温暖空气进入青藏高原,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甚至可能对拉萨都产生影响。然而这些影响也仅限于河谷地区,范围很小,你看看雅鲁藏布江就知道了,实际影响的仅仅是青藏高原极小的一片区域。你在喜马拉雅山脉其它地方打开口子也是一样,要想影响到更北边的地区,除非你把整个山脉都炸掉!

然而如果这样的话,将对中国整个黄河、长江及澜沧江流域,以及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印度带来灾难性影响。青藏高原就平均海拔4500米,是浇灌亚洲几乎所有河流的源头,假如温暖空气进入整个高原,所有冰川、冻土都将融化,再加上印度洋温暖空气带来的降雨,将导致所有河流都泛滥成灾,四川盆地说不定真的会重新变成巨大的内陆湖泊,黄河两岸河堤尽数冲毁,后果不堪设想。整个亚洲的山河地貌都将重新洗牌,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将面临生存危机。

所以地球气候的变化是以地质时间尺度改变的,你非要在人类的时间尺度内改天换地,敢叫日月换新天,必然会导致无法逆转的可怕后果,没有任何生命可以适应这种剧烈的调整。就像工业革命150年来我们注入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一样,除小行星撞击和超级火山爆发外,地球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尺度内,将如此多的碳释放到大气层里。小行星撞击和超级火山爆发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那就是地球历史上多次生命大灭绝事件,二氧化碳的人为注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已经不敢想象了。


徐德文科学频道


来来来,计算一下,把喜马拉雅山炸开20公里宽的口子有多少工程量。

这个二十公里肯定不是就炸开一道墙对吧,楼主的意思应该是通到新建大沙漠,对吧?那咱们就算算。

从喜马拉雅山南缘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坡至少1500公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如果水汽可以吹进来,则应至少销低3000米,宽度20公里。则需要开挖的工程量=1500×3×20=90000立方千米=90万亿立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

绕地球赤道建10米宽10米高的一道墙,则需土石方=10×10×40000000=40亿立方米。

90万亿÷40亿=2.25万。

即喜马拉雅山挖出来的土石方可以建22500道环球石墙。


卖山灰翁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世界奇迹工程之一的喜马拉雅山口炸个口子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另两个是给长城贴瓷砖,还有给太平洋装栏杆工程,当然后两者小朋友都知道这没啥意义,但前者并不能这么容易就判定它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工程,它还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要开始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探讨。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座山脉,它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我们从如下动图可以感受下这座山脉的由来!

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挤压,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隆起,后续印度板块的不断向欧亚板块底部运动,青藏高原就在此时逐渐形成,而喜马拉雅山则是板块碰撞的最前沿,形成了比青藏高原更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全球最高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东西长约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至300公里。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23%。

上图是比较夸张的比例展现了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地形对比,看上去青藏高原就像在印度北部放了一大圆桌!

喜马拉雅山对气候的影响,炸开一个大口子有用吗?

有资料表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形成原因就是高耸的青藏高原对西风带北移的影响,加上其阻挡了水汽北上,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甚至只有数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2500毫米以上,造就了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

  • 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十千米的口子有用吗?

可能并不能如人意,因为需要炸开的并不只喜马拉雅山,而是整个青藏高原,从上文配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个高度仍然是暖湿气流难以逾越的高度,如果只炸开了喜马拉雅山,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了青藏高原,那么可能会有如下结果!

  • 水汽仍然无法到达藏北以及新疆南部干旱沙漠地区
  • 水汽会在青藏高原上凝结成暴雪或者暴雨
  •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水系会因雨水暴涨

受影响的有印度和孟加拉国,还有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以及澜沧江等都会受到骤增的降雨影响,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东南半岛(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将被暴涨的河水所淹没,中国最富饶的连个地区,还有东南半岛都将遭此大难!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水系

看来牟其中罪过不小,一个计划将大半个亚洲都祸害了!

如何规划才能安全解决藏北以及新疆南部干旱问题?

其实早就有规划了,实施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调即可,比如雅鲁藏布江的水量每年都造成印度平原上洪水泛滥,要是在此时将洪水调往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必定是一个功德无量的计划,不仅解决了印度的洪水大患,更将创造出N个吐鲁番盘地!

或者在黄河和长江的源头,夏季雪山融水增加时,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时,将水调往西北新疆,那么此时将缓解长江和黄河的抗洪压力,而且同样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疆的江南!

青藏高原的地壳应力分布

但这两个都在地形极其复杂的青藏高原施工,当年的青藏铁路可不是那么容易建成的,无数建设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有了天路工程,这个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调是否值得实施,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来形容这件事情再恰当不过了。在青藏高原最南端有这样一条山脉,东西方向全长2450km,南北方向宽200-350km,横跨在我国和尼泊尔、不丹等国之间。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超高的海拔高度,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遮挡着从南而来的暖湿季风,也遮挡着向南而去的大陆冷空气,从而在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气候。这是很多人的常规想法,但实际上喜马拉雅山脉只是屏障的一部分!


在葛优的电影《不见不散》中就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条50公里的隧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就可以自由通过,那将造就无数个鱼米之乡、塞外江南!

我们要理解喜马拉雅山脉太过于高耸,即使要打开一条通道,你需要保证它的海拔高度非常低,宽度上还是次要的。因为暖湿空气是无法上升太高的高度。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一群山,而不是单独的一座山,因此就有高低不同的地方,有高山就会出现峡谷,高低起伏嘛!但就是因为这“伏”的地方海拔也太高了,暖湿空气根本过不来。


我说了上边这些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要想让暖湿空气造就青藏高原的鱼米之乡,首先要让这个被炸开的口子足够低,那么有人问把喜马拉雅山脉夷平够不够低?实际上可能是不够的,青藏高原本身的底座海拔高度就是4000多米。所以说造就青藏高原干燥高寒的本质原因还是自身的海拔高度,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还是有原因的。
了解中国地势的都很清楚,我国是西高东低,大部分的水系都是形成于青藏高原之上一路向东直奔大海,最著名的就是长江和黄河了。大家想过没有如果青藏高原变成了鱼米之乡、塞外江南,那么一路向东的水系是不是会把下游全部变成水城“威尼斯”啊?



科学黑洞


这个想法非常大胆!

在大约5.7亿年前,冈瓦那大陆和劳亚大陆从罗迪尼亚超大陆中分裂开来。此时,地球上并没有喜马拉雅山脉,这片区域是特提斯海的一部分。

随着板块的持续运动,到了大约3000万年前,向北移动的印度板块撞上亚欧板块,特提斯海慢慢闭合,并且最终消失,地壳剧烈褶皱隆起,形成了东西长至2450公里,南北宽至35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中,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板块运动还在继续,珠峰还在持续抬升。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路北上,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另一方面,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路南下,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暖湿气流去不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使得那里的气候非常干燥,动植物稀少。而南坡则是另一番景象,暖湿气流带来了充沛雨水,让那里的气候变得湿润,动植物繁多。

那么,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某处炸出一个20公里的口子,能否把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引到北侧,让青藏高原变得温暖湿润呢?事实上,喜马拉雅山脉也不是密不透风的高墙,因为河流在山脉中切出了深达数千米的峡谷,最有代表性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打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沿着峡谷一路北上,滋润着青藏高原的东南地区,使那里犹如江南一般。

但如果想要人为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目前是不现实的。仅仅开一个口子是没用的,暖湿气流难以爬上高海拔地区。只有像雅鲁藏布江那样,在山脉切出深达2200米的深谷,才能有效地引入暖湿气流。显然,这样的巨大工程是天方夜谭。

另外,即便能开出雅鲁藏布江那样深的大口子,暖湿气流也只能给有限的区域带去雨水和温暖。青藏高原的范围非常大,而且海拔又高,其面积达到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暖湿气流所能滋润的地方非常有限。总之,这种工程是不现实的。


火星一号


没什么后果,毕竟如此暴露智商的设想,是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是真正的世界屋脊,也是东亚和南亚的天然分界线。

长期以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干湿差异,因为地理教科书不厌其烦的举例而闻名遐迩。

根据地理教科书的记载,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每年为喜马拉雅山南坡带来大量的降水,南亚的乞拉朋齐更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湿极。但是,仅仅一山之隔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却因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的阻挡而变得异常干燥。

所以,喜马拉雅山越来越显得扎眼和碍事,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尤其是淡水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于是,很多砖家学者创造性的提出了在喜马拉雅山打开缺口,比如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印度洋水汽的天才设想,以缓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

应该说这种“忧国忧民的设想值得肯定,但想要付诸实施就非常扯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首先,喜马拉雅山北坡并不缺水。

虽然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翻越了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之后,因水汽量太少,加上气流下沉无法像南坡一样因地形抬升而成云致雨,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坡就比南坡更缺水,或者更干燥。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不是地势低平的印度平原,而是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

因为这一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高原存在,使得这里平均气温远低于平原地区,号称地球第三极。

因为平均气温太低,所以蒸发量也小得可怜,远低于降水量,这就让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青藏高原不仅不干燥,反而非常湿润,这里也成为亚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而因地势高耸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得这里常年人口稀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在几乎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20公里的口子明显就是吃饱了撑的。

我国西部地区是非常缺水,但真正缺水的是新疆、甘肃等西北广大区域,如果想要将印度洋水汽引入西北地区,理论上不仅需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口,更需要在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开辟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水汽走廊。虽然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无可置疑,但如此耗时费力的工程,也必然是烧钱的无底洞。

其次,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要知道,印度洋吹向喜马拉雅山的湿润水器从来不是以“点”或者“线”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一个宽达数千公里的“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说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的水汽量是相当有限的。

而即便这些相当有限的水蒸气因为喜马拉雅山口的存在,没有了地形的抬升作用,即便很湿润也难以成云致雨。

因为水汽的最终目的地是干旱的西北地区,这意味着这些湿润的水汽要通过异常漫长的走廊旅途。而因为巨大的地表摩擦力的存在,这些水汽不仅会在沿途出现巨大损失,最终能不能到达遥远的西北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要命的是,即便能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同样也需要一个高耸的山脉通过抬升作用使水汽凝结成雨。

而且比这些设定更尴尬的是,印度洋水汽不是全年都有。因为热带季风的存在,注定了这样丰富的水汽每年最长的利用时间也就是6个月。剩下的6个月,西北地区负责给南亚吹沙子。

因此,相比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饮水工程,从青藏高原直接引入冰雪融水似乎更靠谱。

而且即便刨除成本、工程量等一系列难题,因为喜马拉雅山本身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高山,所以一旦在喜马拉雅山开口,极有可能引发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这对于周边居民而言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灾难。

最后,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是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界山,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是我国和尼泊尔之间的界山。

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在喜马拉雅山哪个位置开山口,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而南亚诸国为了保卫水资源,势必要与我国产生一系列冲突,引发大量的国际争端。

所以,引水路径千千万,何必单恋一山口。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说起牟其中,他绝对称得上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传奇的企业家之一,他有三件很传奇的事情,第一个是用暖水瓶、罐头等轻工产品换来了前苏联的几架飞机,做成了一笔大买卖;第二个是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开一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西北内陆延伸;第三个就是他三次进监狱,并且在第三次出狱后他又想和年轻人一样再次创业。

从牟老几大传奇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通过利用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中国与前苏联之间的时间差以及银行的贷款,就轻松的搞起了“以物易物”的外贸生意,并取得了不菲的汇报,表现出了他超常规的智慧和才华。对于提出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开一个口子的想法,更是可以用大胆这两个字来形容,但这也只是想想罢了,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处在青藏高原的南侧,正是受“世界屋脊”般的高原和一系列呈东西走向山系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越过巨大阻碍之前绝大部分水汽就已经在迎风坡一侧凝结成雨,越过高原山地之后仅剩下比较干燥的空气,因此青藏高原以南的南亚雨量较大,乞拉朋齐甚至成为世界雨极,年降雨量达10000~20000毫米,而地处其北侧我国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却形成了约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雨量仅个位数或两位数,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左右,与世界旱极不相上下。

如果将阻碍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流动的的高原和山地全部铲平,或许可以实现我国西北大范围区域沙漠变绿洲的愿望,但是仅仅只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凿开一个20公里的口远远不够。

上文中提到,喜马拉雅山地处青藏高原南巅边缘,大致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半弧形在我国与南亚几个国家之间,西起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全长约2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275公里。作为世界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口子,其深度至少在5000米,按此计算仅仅土方量开采量至少在20*1000*5000*275*1000=2.75E+13立方米,也就是27.5万亿立方米,对于高原山地的冻土土层来说这无疑会产生十分重大的破坏。

而且整个青藏高原的南北平均宽约300~1500公里,且西窄东宽,简单的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口子远远不够,毕竟在其北面还有高原、山地的阻挡,恐怕水汽没有向北输送成功,反倒在青藏高原挖出了一条宽约20公里、河谷深达5公里的人工河流,到时候受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的影响,也会有更多的雨水向南流向南亚。

总之,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20公里的口子只是说说而已,基本上没有现实意义,还不如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坝那么简单,既可以充分利用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还可以将丰富的水资源向我国西北地区输送,为我国西北沙漠治理提供水资源。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