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公务员怎么样?

看客45187272


县城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如不求大富大贵,也是适宜之选。


一、从工资水平看,各地区县城公务员收入有差别。
从收入来看,各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不同,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在高一些的地区,县城公务员属于当地收入中等偏上的层次,小众所在地区属于这一类;低一些的地区则可能属于当地中等偏下的层次,比如辽宁省就属于偏低的。

二、从社会认可度看,县城里公务员基本属于人人羡慕的职业。县城属于不发达地区,或者说农村地区,在这类地区公务员属于人人羡慕的职业。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走仕途、当官就是最好的职业,从古代科举到现在公考,都是如此。


三、从仕途发展看,县城公务员发展空间有限。机关单位级别越高,公务员晋升空间越大。县城机关单位除了四大班子之外,都是科级单位。所以,绝大部分县城公务员职业生涯的顶点也就是副科级,少部分能到正科级,极少数能晋升到处级。

四,从生活上看,跟城市生活质量有差别,但也可以生活的很舒适。跟城市工作生活的同学比,县城公务员肯定收入低、见识少、条件差。但是县城公务员基本买房买车不成大问题,因为房价相对较低,有房贷压力也不大,所以工资不高但也能生活的比较轻松舒适。


五、从工作上看,不一定如想像的轻松。公务员越基层的工作越辛苦,比如乡镇公务员说实话,现在工作非常辛苦,加班加点是常态。县城公务员比乡镇的轻松很多,但也绝不是一杯茶一份报纸混半天的时代了。

独善者众也,1年创业、2年企业、7年体制内工作经历,专注分享职场成长策略,解答体制内外工作困惑。

独善者众也


我是一名生活在中部小县城的公务员,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有亲身体会。下面我来分析下县城公务员怎么样?

一、薪酬待遇。

刚入职的公务员薪酬待遇年收入约为5万左右。不要和我提什么灰色收入,都是假的,没有。比乡镇和市区公务员都要少。

二、消费水平。

衣:衣服价格由于淘宝和距离市区不远,与地级市差距不大;

食:与朋友聚餐的开销约为人均50-100元;

住:当前小县城的房价约为7000元/m²,面对这个房价,工资还是略显寒酸;

行:

由于县城不大所以代步工具为电动车,在小县城电动车比汽车更方便。

三、人际关系。

由于在小县城,如果是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县城,那么能更好的照顾家庭,休假时可以呼朋唤友推杯换盏。

四、工作习惯。

相比乡镇公务员来说,生活会规律一些,朝8晚5.30。偶尔会有加班的机会。同时也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就是喝喝茶看看报。

现状呢就是这样,具体好不好还是看个人判断。


寂寞残阳如雪花飘


县城公务员怎么样?


县城公务员15年,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工作节奏不快不慢

古有“郡县治、天下安”一说。县一级处于基层,直面群众干工作。从工作形式上来说,既有别于上级机关的“精细分工、各干各事”,也有别于乡镇一级的“大呼隆、万金油”,基本处于“坐得了机关、也下得了一线”的状态。从工作内容上来说,文的要会,武的也要懂。从工作时间上来说,相对规律,但加班也不少。

比如,我在县直综合部门工作,主业是公文处理,写、审、校、印、发都得干;需要下基层,放下手头的活,起身就得走;有来客来访,要接待,要处理;遇到重要任务或紧急任务,该加班就得加班,没啥可说的。

我们是偏远穷县,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的县城公务员。总体感觉,工作节奏没有一些特殊行业那样快,也不是“一杯茶一张报、晃晃悠悠一整天”那么闲,不快不慢吧。

二、社会地位不高不低

每次看到关于基层公务员的不好的消息,说实话,心里挺憋屈的。一方面,“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挺可气;另一方面,个案被放大成群体现象,其实有失公允。县城是熟人社会,小县城尤其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县城公务员在不知情的老百姓心目中貌似挺牛,在熟人眼中也就那样。

举个栗子,我每次回老家,周围的老街坊、老邻居见面,始终都是自自然然、客客气气的老样子。有时候遇到家里也有子女在体制内,或亲戚朋友当中有在体制内的、或者已经当领导的,保不齐也会以“不过是个小公务员”的眼光看待你。

总的来说,县城公务员直面老百姓,被仰视的情况有之,被俯视的情况也有之,更多的情况是被平视。

三、薪酬待遇不多不少

我接触过一些不是本地的县城公务员。据我了解,在当地区域内,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温饱有余,小康不足。

以本地为例,不谈个别行业的特殊津贴,只说一般行业,从科员到副科再到正科,年薪酬待遇在5至7万之间。这样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够一年的家庭开支,要想有余钱,得拼命省吃俭用,要不只能“月光”,甚至负债。

多啰嗦一句,一说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很多人习惯性地喷,不是和农民工比,就是和农民比,再不就是觉得“只拿钱不干事儿”。其实,这些都不算客观。公务员大多是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产生的,上学需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干的工作也不是毫无技术含量。花好多年时间、投入很多钱上学,毕业以后当个公务员,要是薪酬待遇还不如农民,估计也没谁选择这个行业了。所以,动不动说“你别干了,有的是人干;要不咋俩换换”这样的话,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眼高手低,在任何时候、任何行业都存在的。

劳力劳动也是劳动,体力劳动也是劳动,不一定坐办公室的就比凭劳力干活的轻松。我是农村人,入职以前也在工地当过小工,知道干体力活的不易,后来进机关工作,也没轻松过。总体上,没有绝对的“好玩”与“不好玩”的差别。

四、晋升空间不大不小

县级以下还有乡镇。县城公务员的总数一般比乡镇公务员多,晋升的机会相应也会多一点,但也不绝对。

比如,几年前,乡镇综治、司法、派出所等好几个机构遇到了“升格”的好机会,很多乡镇干部赶上了,年纪轻轻提拔个副科,让很多县直机关的干部眼红。我们单位一个年轻干部刚从乡镇调过来不久,当时就挺后悔的,错失了一次升职的机会。

不过总的来说,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正常情况下,县城公务员只要好好干,提拔个副科没问题。加上现在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到退休达到一二级科员还是大有希望的。乡镇就不同了,很多人干一辈子,可能只到科员或者三四级科员这个层级。

总之,县城公务员是700多万公务员群体的大部分。要笼统说怎么样,我个人感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轻看,也不神话,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就好。


水木空影


县城公务员还是很受考公大军青睐的,相比于大城市公务员生活压力小,相较于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小,工作和生活环境舒适,是年轻人就业不错的选择。

拿我们这八线小县城来说,入职不久公务员基本工资2500左右,工作和生活津贴2000左右,车补550元,边远地区津贴215元,到手工资4500多,公积金700多。我们这房价3200左右,一碗面8元,生活成本比低,如果夫妻两个都是体制内人员,每年收入10个数,生活还是很安逸的。



县城公务员由于所在单位行政级别限制(一般都是正科级单位),上升渠道狭窄,一眼可以望到头,百分之七十人一辈子可能都会是一般科员,百分之二十五人副科实职到头,只有极少数人会脱颖而出,成为各单位一把手,甚至做到处级领导。虽然职务得不到晋升,公务员职级会不断提升的,工资会随着工龄增长不断套改副科正科,直至副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各位大神讨论交流!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前面说那么多,主要是小县城的工作方向,这个时候在小县城当公务员的优势就要出来了。一,家里是本地的,有房的话,如果夫妻双职工,按我这五线地级市,双职工年收入在12-15万左右,公积金两人一月2300左右,房价二手的在5.6千,新房7.8千,说实话付个首付,每月对冲一点压力没有。二,只要单位跟科室不是工作量大的,不会很累,但是现在机构改革后,工作会稍微忙一点。三,工作体面,而且有一个就是办事方便,这是事实,有人办事真的很方便。四,找对象好找,你会发现只要单位有大姐、领导知道你未婚,会经常有人介绍对象,只要人过得去,媳妇妥妥的。五,各种工会什么的福利不会少,各种五险一金很齐全,小县城很多企业是不一定会会帮你缴纳这么多的,就算家缴纳,比例也是按基础交。六,好好经营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跟领导还有各单位关系提升好,进步一点,会有不少利好。缺点就是,如果家里一般,你也不会过的很富有,除非你犯法,这年头说实话真的得自己掂量掂量。但是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在小县城如果夫妻公务员,可以过的比较舒服。


得骨子


县城,县城,县城,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题主设定的范围是在县城,那么公务员这个岗位是最佳的职业。理由听我道来。

1、工作稳定有保障。县城不比地市、省城,能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项目,人口和资源较为集中,也是创业就业的好地方。县城的经济一般依靠农业经济打基础,然后是一些旅游业、餐饮业等等服务业,工业项目一般规模很小很弱,因为大的企业往往不会在县城落户。所以说,在县城,一般没有太好的工作可以找,没有太好的项目可以创业,就是找到了,收入也很不稳定,主要是因为人口的消费能力不足。而公务员就不要考虑那么多问题,收入水平有县财政做保障,个别贫困县还有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资金等扶贫资金,这些资金也要用于公务员工资。可以说,公务员工资是一个地方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支出项目。道理很简单,政府的运作依靠公务员体系,没有高效的行政执行系统,出现了安全事故、维稳问题,地方首长的乌纱帽就要不保。一般来说,区县级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而且现在倾斜基层,导致省和市一级的公务员工资水平还比不上区县一级。再加上,连年涨薪,现在以山东某区县公务员工资为例,一个科员的工资大概在4500左右,副科和正科再分别往上加500-700元。年底还有十三月工资,精神文明奖等等。一年下来,平均五六万不成问题。

2、人脉关系范围广。县城是一个熟人社会,是由几百个科级以上干部、几百个企业老板组成的圈子社会。你只要进入了这个圈子,今后在生活方面遇到什么困难,想要找人帮忙总会搭上线。而且官与官之间、商与商之间、官与商之间,总要讲究互相帮忙,互相利用。不一定是权钱交易,但是这个圈子内的信息福利是其它圈子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你是交警的一个中队长,你的乡下表哥想让你找一个工作。你找到在工商局工作的科长,由他介绍在县城果品批发市场找到一个保安的工作。那么今后,工商局的科长有什么难事,肯定要给你打电话。当然也不一定违法违纪,但是交警队有人肯定让你在碰到任何道路交通问题时候更有底气。

3、安居乐业两不误。什么是最好的工作,“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几条能占全的不多,但是离家近确实是一个不能用金钱买来的福利。你可以睡到自然醒,接送孩子上学,步行去上班,中午还能回家睡一觉,万一有什么事还可以给领导请两小时假出来办私事,老的小的都能照顾到。特别是教育子女这块,能够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教育出来的孩子当然更优秀。这是什么人生?简直是快活人生。

4、承上启下有空间。这一级公务员,不像省市一级公务员岗位工作强度大,因为他们有很多下政策、做调研、做督查等考核任务,这一级公务员很简单的任务就是上行下效,上面怎么说,你照做就行了,不需要你创新什么,不要出台什么新政策,就是做一个传声筒,将任务布置给乡镇就行了。而乡镇公务员,虽然差了一级,但是工作强度成倍放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的所有政令,最后都要通过乡镇公务员去实施去完成。比如脱贫攻坚、镇街综治、环保等等,工作压力是最大的。区县公务员占在这一级,规避了很多责任和压力。另外,这一层虽然是区县,但是在中国的行政话语体系里也叫基层,是基层就会给很多补贴,工资这块是个优势。还有一个优势是遴选的机会多。你可以遴选从中央到省市的三级职位,而地市一级就狭窄的多,而且竞争更大。从2018年中央公务员遴选成绩来看(未公开,内部培训班解密),区县公务员遴选中央职位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地市,然后是乡镇,再次是省一级。

综上所述,在区县这么一个说是城市不是城市,说是乡村不是乡村的地方,公务员实在是铁饭碗中的金饭碗,远胜于其它事业编、合同制、企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如果你足够幸运,入了政法编,每月还能再多拿1200。小科员都能超过其它单位县级干部。在一个房价只有4000-5000的地方,拿着6000+的工资,你想想这是什么生活状态,反正我是很羡慕。当然,任何职业有利有弊。弊端不外乎收入固定、职业空间狭窄、思维眼界封闭等等。在作出人生规划的时候,请三思而行。


和实物生


县城公务员怎么样?看你要从哪方面来说了,总体来说,县城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还可以,工作也还可以,平平淡淡,如果你没有太大的欲望,在县城做一个公务员,绝对是无上之选。

我在五线之外的一个小县城做公务员已经10多年了,就目前来说呢,目前的情况还算比较满意,当然了,我对今后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这样平平淡淡,健健康康的过下去也挺好的。关键是你父母亲孩子就在身边,这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01

工资待遇中上等水平。

县城的公务员的工资取决于当地财政的收入水平。并且工资的发放有保障。工资的额度属于中上等水平。基本是高于本地一平米的房价。因此县城公务员,在当地算是中上等水平吧。 所以仅仅依靠工资来买房,甚至是买车,还是可以实现的。当然啦,在小县城也没有太大的开支,所以靠攒钱完全是可以可行的。再加上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的话,那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就算很不错啦。

02

县城公务员的提拔空间非常有限。

在一个县城所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领导的编制数量是有限的。基本上只要一个领导没有什么大的过错,都是从上任开始直到退休,论资排辈再现成公务员提拔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小县城想要有大的出息,希望可以有,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03

陪伴孩子,陪伴老人,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你要是认可我这个观点,那恭喜你,在县城当公务员是绝对的上佳之选。小县城需求不多,但样样俱全,孩子课可以在县城重点学校上学,放学后可以陪孩子做家庭作业。孩子的童年生活,有家长的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常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父母上了年纪身体不如以前,可以经常会去照顾他们。这也就是我当初为什么考回县城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在县城当公务员有很多种便利,也有很多种发展瓶颈,就看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自己的人生路由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你来县城发展,当然你就放弃的就是大城市的繁华。你选择孩子老婆父母,你放弃的就是大城市的拼搏。


职场侠客


县城公务员怎么样?算好吧?!比县里面大多数人强,尤其是农民朋友,收入比农民高些,而且也没有那么累。对于容易满足的人来讲,在县城这个小圈子里面,公务员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业,收入不高但小县城基本够花,家里面添点钱,也可以有房有车。干个十几个,几乎每个乡镇每个单位都有熟人,亲戚有个什么事,也能找到人帮忙,倍有面子。父母医疗、子女教育,还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尽量享受到更好的资源。平日里人情来往,三教九流都有,也不会被人看轻。县城就那么大点地方,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可以过得很舒心。

工资收入不高,上了工资单的大家基本都一样,每年也就5万元左右,如果是双职工,可以翻一倍。财政状况好的县,还会多出来一些各种各样的福利、补贴,还有类似年终奖的收入,每年下来会多个两三万。个人努努力,节衣缩食辛苦个十来年,也可以有房住有个代步的工具。房价全国都高,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八九线小县城,好在背靠农村,各种物价相对低一点,还可以呼吸到新鲜无污染的空气,不受PM2.5的困扰,也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蔬菜瓜果,尤其是夏天秋天,不仅新鲜还是最低价。

县城的部门都是正科级,职数很少,但好在有职级并行,即使得不到提拔任用的机会,也可以享受非领导职务待遇,事业人员各种羡慕。虽然公务员也会羡慕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高工资,但事业人员同样会羡慕公务员的身份和职级并行,以及公车补贴等福利和奖金。生活虽然清苦,但看跟谁比,上不足,下有余,心安而已。


职言管语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可以说好、中、差都有,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追求不同,感受也不一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工作地点或地理位置。

可以相信的是,任职的地点离家乡越近,幸福感越高,而选择家乡的县城任职无疑是不少人的最优选项。不仅仅是更容易搭建生活、工作圈子,熟悉的同学、朋友以及亲人等,更重要的是降低生活成本。现如今的公务员工资相当透明,收入也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倘若有父母的襄助,生活的压力会小很多,工作中的难题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相反,一个人异地任职,人生地不熟,工作上难题且不说容易找到人进行分担,工作业余时间如何打发才是关键。所有的生活、圈子、成本都需要自己去把控,其压力不并不小。



二、个人的志向或追求。

就生活质量而言,县城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在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上没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公务员、教师、银行、社区干部等属于中上岗位,也是回到县城工作的优选。

1.一份职业,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追求,只希望按时上下班,工作压力不大,那么题主此时的选择不需要评价。这样的地方工业化程度低,生态是大城市无法比拟的,身处当前岗位,人情圈子容易搭建,办事更加方便。更有性价比的收入,以及令人尊敬的职业,如此种种,非常契合当初的判断。

2.向上进阶的跳板。进入公务员队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人仍记忆尤新。而进入这支队伍的变量实在是太多,既要有合适地区、部门的岗位出现,还需要自身条件匹配,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差,也不要有大“牛人”出现,“等不起”是不少考公人的心理写照。况且现如今,上级部门不再直接招录公务员,强调基层工作经验,偏向于通过遴选的方式从基层选人、任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县级的平台实在是太小,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谋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部委到省、市级,这样的机会在逐渐增多,那么当前是很难令人满意的。



三、现有生活的满意与否。

喜欢的人,理由千万条,只要有一条让自己留下就足够了。苦的是见不过小地方的各种现象:职位的晋升按亲属远别的次序,办事靠打招呼、递条子,各种躲避监管的迎来送往,收入微薄,一眼看到退休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看不惯的有很多,其中的一条就足以令人抓狂。兢兢业业的品质,突出的个人能力不被认可时,总有些人试图改变这一切,县城带给他的是枷锁、是牢笼,满意不知从何谈起。


简单来说,评价县城公务员的感受如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行而异,但归根结底,工作而已,在工作中的获得感、老百姓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一猿媒体


县城公务员有几大好:1,这几年国家上调了几次薪资,再加上年底奖金,平常节假日福利等,所以收入并不低,甚至比一般上班族要好很多。2,上班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日子过得规律,比较轻松稳定。3,工作比较有面,有利于相亲找对象~4,工作一般离亲人朋友很近,利于沟通,家庭和谐,不像异地,既有相思之苦,逢年过节还得赶火车等…当然,如果自己本身想追求高薪高刺激的工作,可以不做公务员,去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上班或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