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大学后不思进取了?

舞可定天下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进入大学后很少会再出现像高中那样的压力,当然像医学生这样的专业就除外了😂😂正是由于环境突然变安逸了,学业没有以前繁忙了,作业也特别少了,人就会放松下来。

我们国家很有意思,大学以前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家长、学校、社会和高考所给的压力在推动着学生向前,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内心真正的想学习和热爱学习,所以他们高考完进入大学就会发现自己从小学以来的最大目标:高考,已经完成了,突然迷失掉了方向,而自己又暂时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人生规划而归于懈怠甚至平庸。

再一个就是大学里有很多专业其实就是一个很水的专业,甚至是僵尸专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专业即使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你也能掌握,久之还能熟能生巧,所以这些专业的同学的学业就非常轻松,有的同学因为自己选到这个专业而丧失信心甘于堕落平庸。

大学的时间确实很宝贵,不管你的学校、专业如何,你都要把握这珍贵的大学时光,多磨练自己多学习知识,这样你将来到了社会上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如果看见这篇文章的朋友觉得我写得还可以,麻烦您能点个赞和关注支持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







Mar-stick


我现在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这种情况也是我之前的状态,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结合我自己亲身经历分为四个大点。

第一,这要从高中说起,我高中的学习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这三年中,我忘记了青春的那份热情,失去了较为欢乐的日子,也留下了太多遗憾,所以当我们考上大学后,就不留余力地反弹了,大学考试中流行一句话,九十分浪费,六十分万岁,这种思想就像脑袋里的虫子一样,渐渐的吞噬者我们进取的思想,再加上上课不认真听,慢慢我们就变成了学渣。

第二,渐渐的我们开始变懒了,经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 我们开始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导致我们越来越缺乏自信心。


第三,我们产生出嫉妒心理,看到别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出了成果,不是去效仿追赶,而是讽刺挖苦,冷嘲热讽;看到别人能力超过自己,就满腹怨恨,醋意大发,无法接受现实;
第四,我们开始盲目跟风,看见很多人不学习,还说学习的人的坏话,大家也跟着效仿,所以这种风气,是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不思进取的原因。


所以在这里,告诫即将成为大写生的学弟学妹们,在高考结束放假的时候尽情的玩耍,把以前自己欠自己的都补回来,但是到了大学后,你们首先要了解学校,尽早熟悉陌生的环境,然后结合自己所选的专业,在大一的时候一定要先定下自己目标,然后慢慢的去完成它,也不要心急,做事要能沉住气,不骄不躁,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伽V音乐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都很努力,但是一旦到了大学里面就马上堕落了起来。

●目标.

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短期的目标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远期的目标是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在高中阶段的考试密度是比较高的,像我当时所在的那所高中里面,平均一个月就有一次考试,考试结束以后,班主任会把你每个人的总成绩各科成绩以及年级排名列出来。这样的一个成绩排名出来了以后,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自己哪一门学科学的进步了哪一门学科退步了,以及自己的成绩是否有进步和退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短期目标,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都是很努力的,为的就是在下一次考试中成绩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们到了大学以后,目标反而显得越来越模糊了。在大学里面,学校方面给学生的要求是,各科成绩考试及格就行了,很多大学生就觉得期末考试及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所以这也使得他们平时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听老师讲课,到了期末考试月的时候再努力复习,这样有些学生甚至能够把各个成绩考及格,所以他们之后的学习基本上也沿袭了以前的状态。



●管理.

高中阶段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每天的作息时间是从早上五点多钟起床,一直要学习到晚上11:00。高中阶段上课的时候,各科老师都会督促整个班级的纪律,每天班主任都会在教室里面督查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上课以及上自习的时候看小抄的话,会被班主任谈话。

大学里面的管理相对于高中时候要宽松很多,上课的时候迟到早退都没有问题,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学生在玩手机、睡觉,那些代课教师也不怎么管。在大学里面没课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这些时间都是由学生们自主安排。正是因为这种宽松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学习氛围.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都是比较努力的,因为在这样的良好学习氛围之下,很多学生也就自觉的努力学习了。

在大学里面往往没有这样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们想学好的话更是需要有一个很强的自制力才行。

●诱惑.

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面临的诱惑相对来说比较小,高中生在学校里面面临的诱惑主要是网络游戏、恋爱、小说。高中生在学校里面迷恋上网络游戏的话,可能会出去逃课上网,这个时候会面临班主任的督查以及家长的监督,有的甚至会被学校方面查处,所以学生面临的监督压力是挺大的。高中生在学校里面如果早恋的话,往往也会面临班主任、家长方面的压力。高中生在学校里面,如果迷上看小说的话,也基本上没有时间看,他们可能会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悄悄的在下面看小说,但是也经常会被各科老师查住。

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所面临的诱惑,也无非是网络游戏、谈恋爱等事情。大学生在学校里面玩网络游戏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大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脑。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里面玩网络游戏,基本上是没有人来管理的,只要你把期末考试考过就可以了。大学生在学校里面的恋爱环境也是很宽松的,只要不怀孕基本上没有人管你。


饕餮视听


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这方面貌似也极度缺乏建树性的理论研究,感觉就是稀里糊涂的往前混,反正大学好不好,不由大学生发言,不由第三方发言,就是大学官方自说自话,非常不科学,不公正。大学的定位是什么,是搞科研吗,你有什么科研能力,就是北大清华你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你有什么世界性建树,国家给你砸了那么多的金钱,有全中国的所谓状元都被你掐尖,你搞了什么,你良心有愧不,所以通过所谓名校做为例子就可以管中窥豹了,极大多数大学包括所谓名校,既没有搞好教学,又没有搞好科研,更没有搞好育人,所以这样环境下大学生又要面对毕业可能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所以许许多多大学生不思进取。

大学存在行政化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行政人员管理教授去搞科研,搞理论,外行领导内行,有什么好结果。

大学生不思进取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出了问题,它反映了整个大学的问题,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有多少大学教授愿意在孤独寂寞中,在没有鲜花掌声中,在可能长期无名无利情况下,坚定不移的做好科研,还有即使有教授愿意如此,大学方面支持吗,他们学院方面也非常急功近利,几乎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大学环境如此你怎么能够要求大学生进取?

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煎熬下,孩子们的一点学习兴趣被彻彻底底搞掉,填鸭式教育摧残人的好奇心,使得孩子们大学之后就想把噩梦般的高中时代彻底抛到九霄云外,彻底放松。内心想永远不要这些王八蛋来折磨自己了,这是一个正常的备受摧残后的心理反映,所以这个反而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恶果。


sing1626903


上大学后,突然从书山题海的高中生活转变到一天只有五六节课的大学生活,无疑会给很多同学带来极大的影响。面对这个转变,很多人变得不思进取了,从此开始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却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与使命。

一方面,跟原先教育观念有关,高中时候,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跟我们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是步入天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教育理念,可能是为了升学率或者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害了孩子,使很多孩子走入误区。上了大学,并不是终点,相反这只是一个起点,在这之前我们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步入大学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发挥自我价值做铺垫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更多的业余时间是给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并不是任由我们放纵玩耍的。

另一方面就是面对这个重大的转折,很多人转变不过来,反而慢慢的在这个舒适区习惯了,不愿意走出来了,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眼光也变得短浅了。总想着就业是四年后的事情,过分的追求眼前的快乐。这个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大学生活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荒废了。

所以呀,上大学之后,必须要搞清楚的两件事:1.我为什么上大学?2.毕业之后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搞清楚这两件事后,希望你可以早日找到自己的方向,奋斗!


那些你错过的人和事


就拿高中和大学进行一个对比吧!


1、高中的课程时间非常的紧凑,一般是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大学一般情况下就没这么紧凑了,有时候半天一节课,有时候一下午都没课,也有可能一整天都有课,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2、高中有老师监督,帮助我们完成作业。而大学,主要就是靠着自学,时间很充分,自制力差的人,就特别容易堕落。

3、高中的学习环境,大家都为了高考,不懈努力!而大学,就容易感到迷茫,没有了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就变得比较懒散,慢慢的就会变得不思进取!


4、高中的生活环境,一般很枯燥,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大学,视野变得更加的宽阔,生活环境也变得多姿多彩,女生追剧,男生游戏,年轻人就特别容易被这些浮躁的环境影响,从而迷失自我。

苦读寒窗十二载,也是付出了血汗与泪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应当好好珍惜,而不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去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度过大学四年呢?

首先,应当有个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毕业后应该做什么,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还是直接工作等,都要提前有个目标规划。


其次,在校期间应当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不要挂科,掌握专业技能。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保持一种学习的热情。

然后,就是给自己镀金,考计算机,英语,自己专业的证书,多多参加校园活动,增加自己的活动经验,给简历添彩。

最后,趁着大学里的时间多,多出去看看,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许就会激发出什么灵感,祝愿各位前程似锦。

欢迎小伙伴们,关注点赞评论哦⊙∀⊙!


江枫渔火君


但生活中还是存在一些不思进取的大学生,那就不思进取而言,我个人理解的原因如下:

辛苦了好久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解脱,导致了不思进取的产生。

我们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被老师家长管的特别严,每天除了学习就学习,一上大学没人管,而且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如高中那么严格,大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那么严格,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开始变得不思进取了。


周围的环境会消磨人的意志,可能会使人变得不思进取。

许多大学生在大一期间还会像高中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可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舍友的耳旁风或者是朋友们的说辞,就会导致这个人的变化。比如:还不到期末你学什么习?过来玩会儿吧。哎呀,大学就是用来浪费时光的等等。这是意志不坚定、忘记初心的人就会开始变得不思进取。

还有就是跟中国本身的“严进宽出”有关。

在中国,要想大学毕业很简单但考大学很难,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人都存在的一个想法,只要考上大学,一切都好说,尤其是考一个好大学。所以等高考决定了很多人的大学去向时,这些人也就难免开始放松,觉得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久而久之就变得不思进取了。

不思进取的大学生固然存在,可是思进取的大学生也绝对不少。不论你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只要现在跟你还没有放弃自己,只要现在的你很努力拼搏,那么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如果此时的结果还不好,那一定是还没有到最后结果。

请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点赞鼓励我~谢谢~


知心小公举


分析问题不应该只看到浅层因素,什么都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表示不背这个锅。

倒不是说跟应试教育毫无关系,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只能是促成这种结果的一小部分原因,而那大部分,应该归咎于学生独立的缺乏。

不能独立、遇事逃避

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成长乃至一生的,首先是她的家庭,然后才可能是其他人或事。

大学生不务正业只是表象,如果深入一点思考的话,他们中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不是思考自己如何解决,而依赖其他人,比如父母,或者有些人干脆选择逃避。

大学生能力如何,不是学校的教育就能决定的,而是家庭决定的。

有的人,能够在大一就风生水起,积攒人脉,为日后的工作打通各大通道;有的人,到了大四,还不知自己将身处何处。

可以说,人们的眼界、见识有高有低,对自我的定位、自我意识的萌发,也有早有晚。而较早的那一类人,很多都受益于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父母的熏陶。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毕业季,忽然之间就成长了。为什么?

因为有压力了。毕业,意味着要独自面对以后的一切,没有人可以为自己做决定,安排好下一步怎么走。

现如今,不学习就没有出路。一旦有了工作和生存压力,那学习就自然排上了日程。

而大学四年,除了课业,恐怕就没有什么外在的压力,能够促使这些学生奋发图强了。


盒子鱼英语



飘落5827253310


很简单,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使学生建立了对学习错误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应试教育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学,一旦考学目标完成,进入大学,学生们就觉得学习任务完成了,对于再继续学习已经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了,所以开始找寻其他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事物。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能找对学习的目标的,所以大学里还是有爱学习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