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朱八戒CC


墨子,姓墨名翟,先秦诸子百家的墨家创始人兼人物代表。史籍关于墨子的生平记录很少,甚至他是哪国人都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墨子是宋国人,现今在豫东鲁西;有人认为他是鲁国人,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木匠!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墨子从小就过着平民的贫困生活。因长年风吹日晒,在烈日下劳作,墨子晒得黢黑,被人戏称为“色墨”。墨子从事木工行业,而且手艺了得,连惠施都称赞他为“墨子大巧”,因经常和墨线为伴,于是干脆以墨为姓。

墨子仅是一介平民,他是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的?读耕认为能使墨子成为诸子百家中墨家创始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诸君且看。

一、社会背景

墨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在当时的年代他是和孔子齐名的大哲学家,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之说。可见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而且墨家学说完全不亚于孔学,因为孔墨两家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因此追随者各有千秋。

周朝行使分封制,天子、诸侯、伯爵等都各自享有独立的土地,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为了治理好自己管辖的领地,他们吸纳和培养专门的“家”,即是各行各业的人才。

到了周朝后期,礼乐崩坏,新老贵族更替速度加快,而有一些曾经的贵族“养”的那些“专家”因为找不到下家,开始流入下层阶级,其中出现了两种团体儒和侠。两者区别之一是儒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阶级,而侠则不然,他们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主要代表是孔子和墨子两人。孔子要维护西周的传统制度和礼乐文献,极力地证明它的存在是正当合理的。而墨子却截然相反,他认为那些制度礼法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

于是,两家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辩论了几百年。

墨家之所以要反对孔子所提倡的恢复礼乐,是因为他代表的广大平民阶层。礼乐是只流行于社会上层的产物,对墨子等平民阶层来说是铺张浪费,因此墨子就提出节用用来反对孔子。

二、墨家发展形式

墨子传播思想的同时又以“宗教”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民间团体,首领称为“钜子”,对所有成员具有生死决定的权威。他的主张的思想如下:

1、非攻兼爱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爆发战争最终受苦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所以墨子提出“非攻”宣传拒绝战争,从利民爱民出发,具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受到身在底层人们的支持和响应。“兼爱”即是平等和博爱,与西方的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2、天志明鬼

这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天有意识地兼爱天下百姓,人不分长幼尊卑,高低贵贱。君主违背天意会受到惩罚,反之受到奖赏。墨子是坚定的“有神论”者,他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是监督贵族阶级的眼睛。“天志明鬼”的提出也是为了维护底层人们的利益,攻击贵族等上层阶级。而且当时的人深信神灵,所以墨子的主张受到极其高涨的拥护,深入人心。

3、尚同尚贤

墨子“尚同尚贤”的思想与现代社会我们常说的民主十分相似。他提出官吏的任用由百姓和君主共同选定,唯贤是用。要求君主必须是由有贤能的人来当,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4、节用节葬

墨子的“节用节葬”是抨击贵族阶级奢侈浪费的主要思想。他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约,尤其是要求贵族阶级要像大禹一样简朴(墨子崇拜夏)。

总体来看,墨子所有的思想主张都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思想前卫,有些在今天仍然适用,因此他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三、言出必行,用实际行动说话

墨子属于“侠”。

《史记》中有关“游侠”的记载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墨子始终贯彻他身为侠的准则,言出必行。这是他能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

文献记载,追随墨子的人称为墨者,他们能够组成一个可以进行军事行动的团体,纪律极其严格。墨子就曾领导过一次军事行动,是在宋国受到楚国的侵略时,他帮助宋国进行军事防御,记载可见《墨子》中的《公输》篇。

楚国雇佣了当时著名的机械发明家公输般,制造出一种先进的攻城武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此事,就直奔楚国阻止楚王。他一面当着楚王的面和公输般相互用制造的进攻和防御的器械进行推演,一面派自己的弟子拿着自家制造的器械去帮助宋国防御。最后,墨子打败公输般,阻止了楚王不攻打宋国,践行自己非攻的主张。



读耕


前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各种文化发展与碰撞的时代,那个时代出现了以儒、墨、道、法等为首的诸子百家,这些文化甚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其中最显赫的流派当属儒家和墨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甚至有隐隐达到如孔子一般的高度。

按照世人对墨子的看法,墨子就是一木匠,他是如何能够成为诸子百家的领军人物?请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一、墨子虽是一木匠,但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全才。

墨子不仅勤于动手,还善于思考。他的木工技艺登峰造极,随意用一根木头就能够做成一个非常实用的车轴,他在木工方面非常有天赋,他不同于一般的木匠,在动手做工的同时不断的思考,所以他的木工机关术天下无双,同时他还带过兵打仗,如果说这些都是粗人干的活。

那么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的墨子就可堪称一代宗师了,他的门徒如《吕氏春秋.尊师》写道:"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可见墨子的确是非同一般的木匠,他是个充满智慧的全才。

二、墨家本着"锄强扶弱,兼爱非攻"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名满天下。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在那个时代实力才是王道,拳头硬才是道理,战争从不停歇,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已习以为常,然而墨子就做着行侠仗义的事,谁弱小就去帮谁。

鲁班为楚国制造大规模武器攻城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站在天下道义面前,劝说楚王道:"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之类",来劝说楚王,后来以沙盘演示折服之,止住了楚国的攻伐,"止楚攻宋"也让他名满天下。

在战国这个时代,他仿佛就像个奇葩,别人行的是王霸思想,而他走的是行侠路线,锄强扶弱成为了墨子甚至墨家的理念,这也是春秋战国的一个另类流派吧。

三、墨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堪称一代宗师。

墨子确实是一个饱学之士,《墨子.贵义》记载:"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可以说明墨子从不停止学习。

他在物理学、数学以及几何学的成就远远超过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同样在学习,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他的墨子小孔成像是我们中学物理的必备知识。

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学说论辩盛行,墨子既和各学说代表进行思想论辩,同时又醉心于研究物理实验,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他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尊为"科圣"。可见,墨子不仅在文科,工科,甚至在自然科学也堪称一代宗师其超强的学习能力让世人为之瞩目。

四、墨子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绝佳的品德。

用21世纪的话来评价墨子,就是"工匠精神",他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爱好和平不慕名利的品德,墨子一生淡泊名利,并不是他穷困潦倒,而是他不屑于功名利禄。

其一,以墨子高超的木工水平,能造机关,工程器械,工程利器,如果造出的东西拿去售卖这绝对是比很大的资产。

其二,墨子智慧超群,在战国时代靠着自己的智慧封侯拜将的不在少数,然而,墨子淡泊名利,无意去追求功名利禄。

墨子不图名利,对享乐主义不屑一顾,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和平,以学术创作服务于这个世界,他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让世人折服的"工匠精神",所以他不仅能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千古名人。


绝尘的时光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墨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大师?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从墨子说起:从贵族到思想家,一位大师就此诞生

正如题主所说,墨子的确是一位木匠,但他并非平民。墨子本名墨翟,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传到墨子这一辈,他也曾被宋国授予大夫之位。以他的身份,即使不创建墨家思想,他也可以衣食无忧。

但墨翟是个贵族中的异类,他不但好学,而且还敢于实践。他最开始是师从于儒家,但他发现自己的并不能认同他们的思想,于是决心创建墨家。为此他不顾自己的身份,与众多弟子一起过着最艰难的生活,宵衣旰食、努力劳作,并将自己的思想书写在竹简和丝帛上。墨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招揽了数百位弟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所谓有志者事尽成,或许就是如此。

二、从墨子的思想来看:思想体系完备,但也有缺陷。

在墨翟及其弟子所编纂的《墨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家的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非攻救守等。这些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实用性很强。相比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玄之又玄,墨家思想显得十分接地气。在《墨子》中,既有倡导节俭埋葬、崇尚贤者的思想,也有杠杆原理、正方形等相关内容。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既能学到高深的思想,又能用书中的内容融入到劳动之中,实用性很强。

二是相比于同时代的思想更为激进,不利于实践。墨翟提出的兼爱非攻,是针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而提出的思想。在他看来,只要人们敬爱,不分彼此,就不会有战争。殊不知战国时期的征战实际上是因为各国之间的利益不同所导致的。除了兼爱非攻,墨翟的其他思想也同样过于理想化,不利于统治者实施,因此无法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天志和明鬼,是墨家将百姓的意志寄托于上天,如果君主没有德行,要受到上天的责罚,在今人来看,这实在有些荒谬。

三、从墨子的后续影响来看:他的思想虽非主流,但也被后人继承。

墨子去世后,他的思想被其弟子继承,并发扬光大。当时的墨家和儒家并成为两大显学,影响力巨大。但在汉朝,儒家和法家成为主流思想,墨家受到打压,并开始逐渐消亡,从此沉寂了两千多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墨家没有被人们所继承。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他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深受天志明鬼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性格,也和兼爱非攻有一点关系。墨翟的思想虽然被封建社会雪藏,但当代人依然会继承他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回答完毕,请采纳。


滢月斋


兼爱非攻享太平,

佛学天志亦相通。

明鬼万物合谐处,

古圣先贤寓意精。








费玉山905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只是到墨子这一代没落了,可以说是“没落的贵族”。

墨子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和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由此可见,这个农民木匠所做出的成绩之大。

正如题主所问,这位农民木匠是怎么修炼成一代学术宗师的?也是人们都想了解的问题。

首先墨子是个心灵手巧,技艺超群的木匠艺人。众人皆知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成语“班门弄斧”就来源于鲁班,意思就是说:谁也不敢在鲁班面前耍斧头,那是自找难堪。可是墨子不但在鲁班面前耍了斧头,还打败了鲁班。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墨子破云梯的故事。战国初期楚惠王想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攻打弱小的宋国。墨子听说后,就赶快跑到楚国去劝说楚惠王罢兵。墨子跑得脚底起了血泡,他顾不得疼痛,苦口婆心地劝说,根本没能奏效。鲁班认为在攻打宋国时,自己造的云梯肯定会发挥很大的威力。墨子看自己的苦心,无异于对牛弹琴,非常气愤地说:你们进攻不会占到什么偏宜。墨子解下腰中皮带,画地为城和木匠祖师爷鲁班比划起来。最终鲁班用尽攻城方法,也没战胜墨子。楚惠王看宋国有如此高人相助,也就罢手。墨子用智慧阻止了一场战争,至今为人们所乐道。据说墨子会造会飞得木鸟,飞多日不落。可以说墨子的奇思妙想,不输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墨子曾拜在孔子门下,学习儒家经典。因不满“礼”之繁琐,另立新说,广收弟子,成为儒家的反对派。

儒家重礼,墨子主张节葬、非乐,墨子的有些主张和儒家是完全对立的。墨子提倡在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得到劳动人民的一致赞同。被人们称为平民圣人。墨子入孔门学儒家经典,当时儒家弟子广布四方,可以说墨子曾拜名师,他敢于置疑儒家,敢向权威挑战自创墨家充分展露了他独立特行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

据说墨子小时候跟老师去染布作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墨子说:“看到了吧?这些雪白的丝绢,把它们放入黑色染料中,他们就变成了黑色;把它们放入红色染料中,就变成了红色。”墨子回答道:“原来白丝能跟着染料的不同而变化。”老师说:“对啊,做人的道理和染丝一样。不同的是丝的变化有人做主,如何做人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墨子触类旁通,明白了老师的道理,更加发奋做学问,立志成为一个能自己主宰自己前途的人。

墨子好学而博。墨子真天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语出《庄子·天下》。说明墨子好学多才。

墨子虽出身低微,总上所述,不难看出:墨子好学博闻,又有着独到的观点,勇敢的个性,超强的的大智慧。他能成为一方大家,是很自然的事。

英雄不论出身,“大丈夫当如此”。只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相信世间会有很多另人惊奇的事情发生。

回答:今古大观

欢迎朋友关注、品评共同探讨问题


今古大观


墨家是起源于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当时的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三大哲学体系,法家的代表韩非子曾将墨家和儒家称为“世之显学”,而孟子也曾说过:“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的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这从侧面说明了墨家思想在当时影响甚广。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墨子),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虽然姓墨,但他的长相却不黑,他出生于当时的“士”阶层,他的家族也算显赫。但墨子从小就喜欢木器的制作。墨子刚开始学的是儒家的思想,后来他自己创立了新的思想,创造了墨家学派,并和儒家思想是相反的。墨子的思想总共有十二个字:“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尚贤”,“尚同”,“尚力”。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兼爱),反对国家之间互相侵略(非攻),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节用),尊重古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天志)等。

墨子的徒弟非常多,很多来自当时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团体,纪律严格,这些人非常能吃苦耐劳,勤于劳作,善于作战,牺牲自我。

墨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了。他9岁时才进私塾读书,非常欣赏儒家的大同社会,他重点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的经典,他很快掌握了儒家大量的知识。后来,随着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对儒家虚伪的礼仪行为感到厌恶。他认为儒家思想:“繁重的礼仪制度不仅劳民而且伤财”。最终他与儒家思想分道扬镳,创立了属于自己思想的墨家学派。

墨子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精通机械的制作,比如:车轮、木锯等都是由墨子发明的。根据《墨子》记载,墨子曾经做成功了小孔成像的试验。墨子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在《墨子》一书中,总共33篇。《墨子》一书,也成了现在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公元前


墨子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作为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术之集大成者为《墨子》,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其在哲学、社会学等方面,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且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与物理问题之科学家,其对数理概念之定义,即便在现代仍具有高度之抽象性、严密性,其几何定义、推理方法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之《几何原本》极为相似。这一中一西两部巨著,同为早期几何学之奠基之作。

梁启超先生曾将《墨子》一书按内容分为五大类。《墨子》文风朴实无华,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便已经对数学(关于集合论、极限论、几何学等一系列数学定义与命题)、力学(提出了力与重量之关系,并给出“力,刑之所以奋也”之物理定义)、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尤以说明小孔成像原理为著)、声学(制造罂听,为最古老之监听器)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抽象性之探讨。这一古籍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由于西方人对于中国考古历来存在着很大偏见,且国人在发掘老祖宗之经典时学问水平不够(文科学者看不懂其中之数学,数学工作者不大看得懂其中之文言文),以致《墨子》长久以来默默无闻。

《墨子》关于集合及其有限性与无限性之论述,若当时能流传到全世界,则西方数学之第三次数学危机很可能要提前2000多年爆发。《墨子·经上》曰:“穷,或有前不容尺也。”其中“或”通“域”,为区域、空间之意。在《墨子·经说上》中解释曰:“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墨子》以为,若区域有所限定,不能向外再拓展一尺之微,则其为一有限区域;若区域漫无边际,可向外任意拓展,则其为无穷区域。在此,《墨子》相当于引入变量数学来讨论辩证法,这一思想,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年)要早1800余年。

《墨子》中还有很多颇为深刻之科学思想,如《墨子·经说上》曰:

长徙而有处徙,宇久,南北在旦有在莫。

长即时间,处即空间,说明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此外,书中还涉及运动与静止、量与质、物质与虚空、相对与绝对等大量逻辑探讨。因其超出纯粹数学范围,恕不赘述。写到此处,作者不禁浮想联翩:若美国数学史家莫里斯·克莱因在撰写他那长篇巨著《古今数学思想》之前能多了解一下《墨子》,则该书就不至于毫不涉及古中国之数学了。

    墨家之震铄古今,既在于其侠义情怀,更在于其超前之数学与科学成就。但遗憾的是,由于墨家在战国后期一直反对秦国之吞并天下,因此墨家弟子后来被大秦消灭殆尽。由于墨家后来再也未出现过能承前启后、堪为宗师之钜子,以致墨家学说在漫长之岁月中,就如云烟一般随风消逝。

    前期之墨家在战国初影响甚大,其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之社会等级观念。后期之墨家分为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之研究,是为“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游侠。这两个支派在汉以后都融入了儒家或道家。在汉武帝杀大侠郭解以向天下示威后,游侠支派中不愿低头者纷纷加入隐士行列,成为道教徒;愿低头者则阳儒暗道地步入仕途,或许是抱着“大隐隐于朝”之态度吧。





mathpsyche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ke006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立者及代表人物。先秦诸子百家尽管流派众多,但从对中华文化发展形成和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力看,墨家与儒家、法家和道家共同位居最牛的TOP4位置,而其他三家都有两至三位代表人物,但墨家只有墨子一位,因此说墨子的成就和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与儒家、法家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著述相比,墨子最突出的特色是其平民性和科技性

先说科技性。在记述墨子思想和论述的《墨子》一书中,涉及到了力学、光学、几何、机械制造等多方面,这些当然与他作为文化基础强又肯思考的独一无二的木匠不无关系,他既有能工巧匠的实践经历,又有很强的思辨和理论概括能力。这是普通的木匠没法做到的,也是同时代的其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所不具备的。我国2016年8月发射的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墨子”来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

墨子号量子卫星

再说平民性。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墨子是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或代言人。墨子所主张的“兼爱”“非攻”“尚贤”“非命”“节用”等思想,用现在的语境表达,可认为是平等、博爱、和平、节约、选贤等,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相通与相同之处。他的思想主张出发点大都是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上提出的,尽管实际推行结果可能行不通乃至于事与愿违。

墨子的思想可能太超前了,在其灿烂绽放没多长时间就沉寂了下去,也可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墨子的思想并不具备实施的基础。后世许多农民起义者中曾提出过类似的主张,如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钟相、杨幺的“等贵贱、均贫富”等,但事实上很难行得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和社会进步,在近代社会更多涌现出了与墨子的思想主张相似的平等、博爱等思潮。尽管没有资料表明,这些近代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吸收了墨子的思想或受到了其多大的影响,但确实给人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也可认为墨子的思想是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理想,这些理想和向往是任何时代的平民百姓都或多或少有过的。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奋斗牺牲,也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墨子“兴天下之利”等思想主张的影响。也可以说墨子的思想主张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照亮了无数代平民百姓的理想生活星空,这应当是墨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或价值所在吧!

  • 墨子像

事实上墨子与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祖上都属贵族之列,后家道中衰,到他们出生时已经沦为平民之列,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天资聪慧又多才多艺,墨子是能工巧匠,孔子精通六艺、多能鄙事。尽管有相似的家庭和生长经历,墨子也一度受教于儒者,但他们的立场不同,奋斗目标各异,决定了他们思想观点的天壤之别。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更多地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力主恢复建立尊卑有序、仁政礼乐社会。因此,儒家学说后世倍受统治阶层推崇,登堂入室占据了官方主导性地位。而墨家思想则很难见容于官方,长期处于“地下党”的境地。


农信史志


墨子(前468一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比孔子要晚一些。他出生于手工业劳动者,当过木匠,造过车子。其技术与当时的名匠公输班齐名。当时的孔子已经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但他强调的是在贵族范围内选贤。而墨子则进了一步,认为即是农夫工匠。有能则举之。因此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尚贤"的主张。在他看来,"官无常贵,民无常贱,。.有能者居之,无能则下之。‘墨子进而提出国家的产生问题。他认为最初没有政治法律,每人都有不同的是非标准,意见不统一,互相争夺,所以才选出"贤者"为"天子"和各级"正长"统一是非,建立了国家。因而这些"贤者"们都是"兼爱"的,推而广之,人人都"兼相爱,交相利。".即"有力者疾也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以为这种相爱相助的社会,就可以去掉社会上的祸乱,天下太平。而对于那些侵犯弱国小国的战争,他表示痛恨,主张"非攻"。要人们修城造械,制止以强欺弱的战争。

墨子在政治上的观点,反映在他的宗教思想上。提出了超越于人间之上的天。这个天是有意志的上帝。上帝能赏善惩暴,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天子也要服从这个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意志是要人们有利相营,有道相救,有财相分。反对"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墨子把这种"天志"作为地上统治者的标准。墨子相信有超越于人的能力的鬼神存在。这种鬼神的形象和他提出的上帝一样,不是危害人民的,是为民谋利的。.

在哲学上,墨子重视实践,认为一切言行要有实际的价值,反对那些空话废话的"荡口"之言。墨子说"闻而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在"名"与"实"‘..的关系上,提出了"实"是第一性,"名"是第二性的正确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墨子死后,"墨离为三"了。一般把墨子在世时称为前期墨家思想,墨子死后的战国时期称为后期墨家思想。

在先秦一度与儒家并名的墨家"显学" ,到了汉代独尊儒家以后,墨家思想消沉下去了。然而,墨家思想中的认识论,逻辑学 和科学思想,还是被荀子及以后的进步思想家继承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