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的墨子故里之争?

流影笑年工作室


墨子故里是滕州也好,鲁山也罢,之所以出现如此争议,还是名人经济的原因,如果能本着学术研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属于哪里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中国的。

我不打算针对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表看法,不过既然提到鲁山,就写一下鲁山有意思的历史,让大家也了解一下这个如今看起来并不出名的地方,在古代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

广州在哪,地球人都知道,广东省省会,你说在哪?可如果说河南也曾有一个广州,你相信吗?

河南产煤大市平顶山市区往西约20公里,有一个鲁山县。鲁山县,在南北朝时就称为广州(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称鲁山)。

别看鲁山名气不大,历史可不简单。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在这里设置鲁阳县。而著名的楚长城险隘——鲁关,就在鲁山县城南郊。从此之后,鲁山一直是楚国和中原各国争霸的焦点。直到公元前374年,鲁山被强大的魏国夺走,成为魏国防御楚国北上的军事重镇。

汉朝的时候,鲁山是荆州刺史和豫州刺史的分界线,太平时节还看不出来什么。一旦天下四分五裂,鲁山的战略地位就突显了出来。

都知道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吧。曹操和很多诸侯屯在酸枣,而当时兵强马壮的淮南袁术,屯兵就在鲁山。孙权的父亲孙坚也驻兵在鲁山,还和部将在寒冬腊月里喝酒鬼混,地方就在鲁山城东。董卓发大兵数万来攻孙坚,孙坚谈笑风生,董卓兵越聚越多,但看到孙坚气色如常,反而不敢轻举妄动,孙坚率兵从容撤退。

时间来到南北朝,由于南北分裂,鲁山又成了南北朝必争的重镇。鲁阳对南朝有多重要?北朝只要拿下鲁阳,就能威胁到南朝重镇南阳、襄阳,从而有拦腰斩断南朝的可能性。北魏最终还是拿下了鲁阳,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鲁阳镇。鲁阳往南就是南朝的荆州。

为了威胁南朝,北魏在鲁阳设置荆州。虽然只是一个空头州,但说明北魏是非常重视鲁阳的。太和二十二年,荆州被撤销,设置鲁阳郡。直到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混乱中的北魏给鲁阳郡起了一个响亮的州名——广州,和南朝的广州(今广东省会)重名。

鲁山不但是南北朝争霸的军事重镇,还是东、西朝争霸的必争之地。有东、西朝吗?有啊,公元534年,强大的北魏王朝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但东、西魏都是空壳公司,真正控制东、西魏的是两大枭雄——东魏实际控股人高欢,西魏实际控股人宇文泰。东魏、西魏分家后,鲁山正好夹在东魏和西魏中间,不远处又是南朝,可以说鲁山是三国都必欲得之的重镇,地位有点类似于三国时的荆州。

公元538年,高欢和宇文泰又开始死掐。高欢派跛枭侯景屯兵虎牢关,准备收复被西魏侵占的河南诸州,重点就是西魏控制的广州(鲁山)。西魏的大牌将军韦孝宽害怕侯景,提前溜之,西魏广州守将骆超还死守城池。侯景围着广州打了近一个月,连根毛也没拔下来。侯景急得直转圈,有个部下卢勇带着一百多骑兵到外围观察地势,没想到撞上西魏兵,一通宰,西魏兵惨败。骆超再也没有坚守的勇气,痛痛快快地把广州献给了高欢。高欢为了奖励卢勇,就让卢勇出任新的广州刺史,可见广州之于高欢的重要性。

西魏丢了鲁山,等于明朝丢了山海关,那是要出人命的。西魏不惜成本,派都督赵刚在公元539年初偷袭鲁山,把鲁山夺了回来。

对东魏和西魏来说,鲁山都是丢不起的,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就说“(鲁山)其后东、西魏相争,鲁阳尤为重地。”东魏丢了鲁山,又在距离鲁山东北不远的襄城又设置广州,屯有重兵,意在夺回鲁山。

有人曾经让鲁山当过地级市,改称鲁州,这个人是谁呢?竟是“郑太祖”王世充。王世充没多久就被唐朝给灭了,鲁州旋置旋废,几同走马灯。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鲁山还是回到熟悉的县级,开始称鲁山县,直到现在。鲁山之后划归汝州,北宋和金朝,鲁山一直隶属于汝州。到了元朝,鲁山划给了南阳府。有意思的是,到了明朝,又恢复了汝州,鲁山还是回到汝州大哥的旗下,几百年的老熟人了,跟汝州还是习惯。清朝没任何变化,鲁山还继续和汝州在一个锅里搅马勺。这么一算,鲁山跟着汝州长达一千二百多年。

建国后,鲁山被划到了许昌,但在35年前,1983年,平顶山成了鲁山的“新大哥”。

差点忘了讲,鲁山曾经在宋朝出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不管你是听老一辈的评书,还是看小鲜肉演的古装剧,此人的出镜率都非常高,他就是一代名将牛皋。小说里的牛皋擅使双锏,杀敌无数。因牛皋死心塌地跟岳飞抗金,遭到了奸相秦桧忌恨,用毒酒害死了牛皋。牛皋死前长叹我已61岁,死而无恨。最恨的就是宋金通和,让我死于一杯毒酒,而不是战场!

后人非常景仰牛皋的爱国赤诚,就把他的遗骨埋在了杭州栖霞岭。不远处埋葬的,就是牛皋一生的热血兄弟岳飞。


地图帝


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之间的墨子故里之争由来已久,到今天为止,学术界依然没有定论。我就纳闷了,墨子十大主张中不是明明白白地有这么两点:“兼爱”和“非攻”吗?这两地既然公说公的理,都说自己是墨子的故里,何不也来“兼爱”一回,二者求同存异,相互承认都是墨子的家乡,岂不美哉!

至于二者为何要争“墨子故里”,说穿了还不是名利二字!别说墨子是这么出名的人,现在有的地方甚至连西门庆、孙悟空也要拿出来炒作一番。因为出名了,各种好处就会接踵而至,关键是能带来真金白银,还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管它三观不三观呢。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在于错误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是为官的却为了短期的GDP,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数都用上了,那还顾得上沉下身子,认认真真去调研,大多是什么路子来得快就用什么路子,而这其中“名人效应”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山东滕州也好,河南鲁山也罢,都踏踏实实地去弘扬墨子的优秀传统文化吧,我觉得这才是应有之意啊!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前段时间,在某镇考察途中,莫名被拉去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而学术会议的主题大吃一惊:赤壁之战遗址新考。本来赤壁就有很多说法,如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等,但随着考古挖掘,陆续开始倾向蒲圻说,蒲圻也早就1988年就正式更名为赤壁市,以示正统,黄州赤壁说因苏轼而名声大振,后来就干脆将两地分别称为武赤壁和文赤壁,这基本是人所共知的。而此镇所谓的赤壁新考,观其论据,多引用三国志等些书籍,论证并不严谨,而其所谓的物证,也仅仅是一位当地民间学者所藏的所谓古文物,其中参会人物,也没有一位真正的历史学者。所以,中间也只有尿遁。

说到底,这种争论,其实是市场经济之下一种资源的抢夺,某些地名也是一种文化资源。再如到现在仍然有争议的诸葛亮所躬耕的“南阳”之争,清代襄阳人顾嘉蘅到河南南阳任知府,也对这种两难的境界感到无奈,所以写下一副“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的对联。

因此,个人觉得,像这种故里之争,首先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符合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其次最好能够达到双赢,像前举文武赤壁以及襄阳、南阳之争,最后都算达到了双赢。所以,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的墨子故里之争(其实还有河南商丘),也可以仿照前例,在遵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双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达到共赢。


楚邾


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争夺墨子故里,首先要弄清墨子的出生地,这是最有理有据的真理和说服力。墨子是东周春秋未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战国的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考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要知道宋国在今天的哪个位置、哪个城市是宋朝的国都。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国版图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千米。有此可见墨子是河南商丘人,于山东滕州、河南鲁山没有任何关系。滕州、鲁山两争夺墨子无非是为自已的城市增加名人效影,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感,更好的发崛当地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争夺名人故里、名人故居、名人墓地等,如西门庆、潘金莲、李师师、王昭君等这些人物还有人争,更何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一墨子。






晚秋195087521


不请自来。

做为一个普通的滕州人,笔者1997年去过鲁山县。对于滕州与鲁山墨子故里之争不想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人。



我想说的是,对墨学文化的传承,研究与应用。

九一年的时候,滕州就在我的家乡木石镇(墨子诞生地)举办了墨子学术研讨会,近三十年来,这个学术研讨会一直在延续。每年都有国家省市和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墨学专家与会。大概十年前出版了一套一百余本的墨子研究专著。

滕州市有个专门的副县级研究单位——墨子研究中心。



滕州人通过墨学研究与传承,获得了发展动力。举一个小例子,有一个大学生村官,以组织生产鲁班锁等手工艺品,使一个村子富裕起来。

其实,对于先贤圣哲故里之争虽可以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所帮助,但笔者以为关键是如何传承和应用先贤思想,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各位以为呢?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坷垃头子大洋葱


先说山东滕州,几千年前的事没人知道,不过最近二三十年滕州在墨子这事上挺上心的。从省里市里都不遗余力的支持,墨子纪念馆,墨子湖墨子路,墨子研讨会等等凡是和墨子能粘上边的无不搞的有声有色。在滕州墨子俨然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再说说河南鲁山,同样,几千年前的事没人知道,可是当今的河南省从上到下好像对这事没有什么感觉,列位不妨百度一下,百度百科上的鲁山寻不到墨子的片字描述更不要说是其他的了。或许是鲁山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过于丰富而看不上动辄需要上亿的资金进行包装建设的先秦古人吧。

墨子是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就连毛主席都称赞墨子为“辩证唯物论大家”。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等思想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无论历史上墨子的真实的出生地是哪里,我想那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当今的国人要从先贤的思想中汲取正确的有用的营养而充实自己,为自己立足于不败之林,为国家立足于不败之地林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超能蜗牛


现在别说故里之争了,就连墓地,出生地,籍贯,这些都是争夺的重中之重。说到底,为了经济利益,别无其他。

1,名人故里之争可以提高当地知名度,无论输赢都是有利可图。

2,普遍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故里招牌如果抢到手,可以提高当地的文化底蕴,可以进行适度包装,发展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墨子做为一个知名度很大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有一个可供利用和开发的巨大资源,推广得当,是一个显眼的政绩,一本万利。


这种故里之争背后都是经济文化之争,近些年也随之爆发了各种乱象,西门庆故里,孙悟空故里这些虚构的人物也有部分地区争夺,显然已经变质了,反而对当地文化产业是种伤害,应当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来做事情。


闽路行


晚清学者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并附作《墨 子传略》始提出墨子为鲁国人。主要根据是,《贵义》“墨子自鲁即齐”、《墨子·鲁问》“以迎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等语,证明墨子为鲁国人。近年来,张知寒连续发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数篇论文,进一步明确指出,墨子的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 “滥邑”(在今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故可以说墨子是鲁国人。


用户115028937123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地相争名人故里,无非是为名为利,学术界都存争议的事情,我等怎能说的清楚?


山人半丁


《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

自鲁往,我觉得有两种解释都对,

本人山东人,只想说句公平话。

第一,祖籍或者生于宋,生长在鲁,你想想如果是你的老家,被别人打了,要灭国,你会回去帮忙么?别说是墨子圣人,抗日期间不也有那么多在国外的人回国么

第二,就是生于长于鲁国,墨子主张提出兼爱非攻,就是不希望战争,呼吁和平,既然制止不了鲁国的进攻,那为什么就不能给宋国去出招呢,避免这场战争不正符合墨子的思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