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常態下帶豬消毒利弊分析

自2018年3月非洲豬瘟(ASF)在我國首次確診,對我國的養豬業造成重大創傷,許多養豬場心理恐慌,無所適從。在目前尚無疫苗的情況下,生物安全似乎成為唯一防控非洲豬瘟的措施。而消毒是生物安全措施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很多豬場將消毒作為豬場生產管理的重要工作,甚至將生物安全與消毒等同起來,其中每週3次或每天1次的帶豬消毒已成為一些豬場的制度,成為常態。高頻次的帶豬消毒在防控非洲豬瘟中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自2018年3月非洲豬瘟(ASF)在我國首次確診,對我國的養豬業造成重大創傷,許多養豬場心理恐慌,無所適從。在目前尚無疫苗的情況下,生物安全似乎成為唯一防控非洲豬瘟的措施。而消毒是生物安全措施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很多豬場將消毒作為豬場生產管理的重要工作,甚至將生物安全與消毒等同起來,其中每週3次或每天1次的帶豬消毒已成為一些豬場的制度,成為常態。高頻次的帶豬消毒在防控非洲豬瘟中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非洲豬瘟病毒(ASFV)經過口和上呼吸道系統進入豬體,在鼻咽部或扁桃體發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頜淋巴結,通過淋巴和血液遍佈全身。因此,防控經口鼻途徑感染的非洲豬瘟的四大關鍵措施是:通過生物安全措施堵截ASFV進入豬場;通過生物安全措施堵截ASFV接觸豬體;通過保護口鼻黏膜屏障堵截ASFV進入豬體內;通過平衡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ASF能力。帶豬消毒旨在通過殺滅豬舍環境中的ASFV,以達到ASFV不進入豬隻口鼻。那麼,此目的能否實現?  1 保護口鼻黏膜屏障功能在防控非洲豬瘟中的作用

黏膜屏障由機械屏障、化學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共同組成,各自通過不同的分子調控機制、信號通路以及生物學功能相互結合共同保護機體屏障,共同抵禦病原菌等有害物質的攻擊,從而保護機體健康,是機體防禦的重要屏障。  機械屏障由黏膜上皮細胞以及細胞間的緊密連接構成,共同阻止病原微生物穿透黏膜進入機體深部組織,是構成黏膜屏障的結構基礎;化學屏障由具有一定彈性和黏性的表面液體組成,包括黏液層和漿液層,能夠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阻止多種有害因子侵襲;黏膜表面時刻定居著一定數量和種類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之間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形成動物機體穩定的微生態環境,形成了抵禦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微生物屏障,並參與維持黏膜免疫的穩態,發揮局部免疫功能;免疫屏障包括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和彌散性淋巴組織,引發免疫應答,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保護口鼻黏膜屏障對防控非洲豬瘟、特別是防控經口鼻途徑感染的非洲豬瘟意義重大。  2 帶豬消毒對口鼻黏膜屏障的影響  舍內有害氣體、粉塵顆粒、病原微生物、過低的溼度、應激、消毒藥刺激等均可導致動物黏膜損傷,破壞黏膜屏障功能,導致ASFV容易突破黏膜屏障進入扁桃體和下頜淋巴結而發病。在防控非洲豬瘟實踐中,通過帶豬消毒可以降低舍內有害氣體和粉塵的含量,在乾燥的環境中能提高一定的溼度,從而有利於減輕對黏膜的損傷。但帶豬消毒引起的應激、消毒藥本身的刺激性同時可能對黏膜造成損傷,而且溼度過高不利於ASFV的滅活。  帶豬消毒是利用水泵的增壓作用將消毒液霧化,使其均勻噴灑在舍內整個空間,達到舍內環境加溼降溫、降低舍內病原微生物和粉塵含量,提高舍內空氣質量,阻斷疾病的傳播和感染的一種方法。帶豬消毒本身就是一種應激,從水泵中噴出的霧滴大小不適宜或溫度不恰當,對黏膜的損傷非常大。帶豬消毒一定要明確消毒的時機和頻率,使用適合的消毒器具和正確的消毒方法,科學的消毒液配製,嚴格的水質控制和消毒用水的溫度控制等,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產生。帶豬消毒應該高度重視消毒劑的選擇,不可盲目地選擇各種化學消毒劑經常性的帶豬消毒。酸、鹼類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對黏膜的破壞性較常強,表面活性劑類消毒劑(季銨鹽類等)會降低動物機體免疫能力,醛類消毒劑(如戊二醛等)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所有的化學消毒劑都會對豬體自身造成一定的損害,特別是對黏膜造成損傷,只是損害的程度有所不同。

3 帶豬消毒對殺滅空氣中ASFV的必要性  ASFV粒子的直徑為175~215nm,在空氣中能保持活性數日。急性感染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形成高濃度的氣溶膠,通過直接接觸和氣溶膠傳播。但病毒在氣溶膠中的半衰期僅十幾分鍾,氣溶膠中的病毒在較短時間內即喪失感染性。且氣溶膠傳播很緩慢,不存在通過空氣發生遠距離擴散的可能。因此,在日常預防時,沒有必要進行經常性的帶豬消毒。如果豬場周邊有疫情或有感染壓力時,有必要通過一定頻次的帶豬消毒方式對空氣中的ASFV進行殺滅。另外,高頻次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帶豬消毒,是否會造成豬舍內菌群平衡紊亂,反而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所以,如果必須開展帶豬消毒,可以考慮使用檸檬酸、益生菌等。  4 保護口鼻黏膜屏障的措施  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清潔舍內衛生、合理控制豬舍內小氣候環境、合理通風等措施,改善豬舍環境,保持豬舍內適宜的溫度和溼度,降低豬舍內有害氣體含量,降低對黏膜的損傷;使用優質、新鮮、無刺激性的飼料,減輕對口腔黏膜的損傷;使用磷酸氫鈣、沸石等化學、物理除臭劑,降低舍內有害氣體含量,降低對黏膜的損傷;使用甘露寡糖、維生素A、益生菌等飼料添加劑,使用有機酸和有益菌含量高的優質發酵料,促進黏膜的發育和損傷的修復,增強黏膜免疫水平,築牢口鼻黏膜生物屏障作用,從而阻止非洲豬瘟病毒進入免疫系統;在飼糧中添加金銀花、黃芪等中草藥或植物提取物,提高動物的細胞修復能力,改善黏膜屏障。  消毒在生物安全措施中有著重要地位,帶豬消毒已經成為許多規模化豬場防控非洲豬瘟常規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帶豬消毒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豬舍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載量,減少豬群的發病率。因此,一定要重新審視帶豬消毒的真正意義,明確化學消毒劑長期應用是否會對豬群造成不利影響,在開展消毒工作中一定要經常評估消毒的有效性和副作用,避免浪費財力、物力、人力,甚至起到反作用。

來源:陽光畜牧網,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