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在地狱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Oo葡萄酒oO


孟婆,一位女性神祗,常年驻守在忘川河边的奈何桥上,每当有鬼魂经过时她都会亲手递过去一碗孟婆汤。如若你不喝,就过不得奈何桥,投不了胎。相传孟婆汤是人前世的眼泪熬制而成,喝了它就会忘记前世的爱恨情仇。以一个新的生命重新轮回于六道。这也是许多耽美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主角没有喝孟婆汤带着记忆转世的蓝本。用时髦点的话来说,孟婆这个角色的地位很像游戏中角色死亡后的复活点,唯一不同的是玩家装备和等级清零。那么,真正的孟婆在地狱中地位究竟的是怎样呢?

先讲孟婆来历:

《靖江宝卷》:“阴司有座孟婆庄,绝色女子卖茶汤。来人吃得汤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山海经》中还提到了:“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历代词话》:“俗谓风曰孟婆”。

上面是一些书中的记载,而民间的说法一般有三:一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形成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界为阳世,地界阴曹地府。三界划定,各自运行。孟婆本是天界的一个散官,平常工作清闲。有一日心血来潮,想看看看人界生活。她看到人界有许多痴情男女,恩怨纠缠,到死也不肯投胎,地府秩序因此有了崩溃的迹象,于是她自告奋勇下到地界,将世人放不下的情绪熬成汤,世人喝了汤,就能安心投胎。维持了地府秩序的运转。

二说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却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就免了她再入轮回。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

 

三是孟婆生于西汉时代,是一位绝世美女,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推测孟婆在地府的地位:

从孟婆的几个来历看来,无论是神(散官),还是孟婆是人死后封神,与地府的正统的神的地位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像传统地府中就有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天齐仁圣大帝,北阴酆都大帝,五方鬼帝,罗酆六天官,十殿阎罗,以及后面佛教加入地藏菩萨等诸多大佬,甚至还有牛头马面,阴阳判官这些和大佬走的近的管理层,而孟婆更像是管理层的副手一样,有一定的权利但还是要看着领导的脸色行事。不过作者更倾向于孟婆像网剧《灵魂摆渡》中说的是地府第一美人,谁见了都会喜欢的那种,等等,好像地府就孟婆一个女的吧~

ps: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读者补充!


神奇的风


传说人死后鬼魂会飘过奈何桥,这座桥上有一个女人名叫孟婆,她专门负责熬制“孟婆汤”。传说鬼魂通过桥时会口渴,但只要喝碗孟婆汤就能立即缓解口干的症状,但也会忘记所有的记忆。那么孟婆到底是谁呢?她在阴间的地位如何?

根据民间传说,孟婆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传说孟姜女死后,由于仍然太痛苦不能转世为人类,所以制作了孟婆汤,当魂魄喝了它可以忘记所有的痛苦。

后来孟姜女的事迹传到了天庭,于是她被派到阴间里做负责转世的神仙,专门熬了这种可以消除记忆的孟婆汤,为那些受苦的人忘记过去,转世投胎。

第二个民间传说是,孟婆就是一个普通姓孟的女子,她一生都致力于行善,从不记恨,无论发生什么事,她总是真诚地对待朋友。后来这个女人在深山里修行,最后天帝特别命令让她做阴间的神,掌管“孟婆汤”,为死者消除今生的记忆。

第三个民间传说是孟婆本是天上的一位女官,虽然她只是一个没有权利的官员,但她纯洁善良,关心人类的苦难。当她得知人去世后,不得不跨过奈何桥,桥又平又窄,这些人如果不注意就会掉下去,只要掉下去就会受尽折磨。

于是她主动对玉皇大帝说,她要下阴间煮“忘情水”,让一个人喝了以后就不会有痛苦了。玉皇大帝被她说得有点动情,就同意了她的请求,下地狱当个官吏,同时把“忘情水”命名为孟婆汤。


王铭苇



五百年前的某天,一个男人踏上了奈何桥,桥上有位等待已久的老婆婆拦住了他,奉上一碗汤,于是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孟婆:知道你一路走来,甚是劳累,特为你准备了一碗汤,喝下去吧,喝下去可解你一路的疲惫,喝下去你便会忘却在人间时的凡尘俗事。

男人问:此为何物?

孟婆曰:此物名曰孟婆汤,又称忘情水,喝了之后能让人忘却今生今世所有的牵绊,了无牵挂的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我便是传说中的孟婆。

男人:我不喝,我向来不喜欢喝苦的汤汤水水。

孟婆曰:我放了糖,据书上说,甜更能让人忘记忧伤。于是我便给一些人碗里加了糖,加了糖的孟婆汤,更可让人忘记一切忧,了结一切绕。红尘轮回时,再不会有锥心的痛和可以让你为之忧伤的人。

男人:你怎么知道?你又没喝过,你怎会知道喝了之后能让人忘记俗世间的一切?

孟婆眉头微微一皱,因为她每天都守候在这里,会给每个经过这里的路人递上一碗汤,据绝喝下孟婆汤的人有很多,可是竟然还会反问自己的人似乎只有眼前这一个。男人的反问,勾起了她的回忆,那时,她新婚三天的丈夫范喜良被秦朝抓去修长城,不久便因饥饿劳累而死,尸骨埋在了长城墙下,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但是,孟婆始终没喝过自已做的汤。她每天只是看着那些愁绪满怀的人喝了自己做的汤后愁眉尽舒的样子。

孟婆反问:你是不是有末了的心事?

男人说:“我有忘不掉的人。”

孟婆:这个人对你这样重要?

男人答:是的。

孟婆叹了口气说道:唉,又是一个痴心人啊,放下吧。

男人说:不,因为我承诺过她,来世两个人还要再一起,我知道假如我喝下去后,我就会忘记她。我怕她来世会找不到我,那样她一个人会很孤单。

孟婆问:就为了一句承诺?

男人答:是的。我想知道怎样才能不喝?我给你钱好吗?我可以把她烧给我的纸钱都给了你,她烧的时候告诉我,这是买路钱,假如路上有人为难我,你就把钱送给她,还叮嘱我一定不要喝孟婆汤,她怕来世我会忘掉她的样子,会找不到她。

孟婆转过身去,两滴泪从她的眼角流下,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忧忧的说道:我想放你过去,可我只是一个守桥的芝麻小官,有些时候我也为难啊。


小卒


导读:地狱,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是以神秘、恐怖的印象存在。诸如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一样的鬼差已经足够让活在阳间的人闻风丧胆,毕竟这些都是和“死亡”直接挂钩的人物。

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地府和阳间的机构设置差不许多,我们所经常能听到的关于黑白无常等鬼差也只是古代衙门衙役一般的存在。在鬼差之上,还有等级森严、分级明确、职权确定的官制系统。

孟婆,这个逐渐被浪漫化、理想化的人物,即为地府官制系统中的一部分。


地府中的官员名称都比较隐晦,也比较难以理解,笔者就通过与现今官制对照,予以说明,以便于理解和整体把握。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人世间的最高领导——东岳大帝,即为天齐仁圣大帝,也就是传说中的“泰山神”

他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注意,是一切生物)出生、死亡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

也就是说,主生也主死的东岳大帝掌管着阴间和阳间,这两个空间!至于天上,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有了主抓全面的东岳大帝,阴间还必须有个绝对一把手;毕竟阳间还有皇帝管理呢不是!

地府中的绝对一把手,就是北阴酆都[fēng dū]大帝,即为酆都大帝。

但是,地府和阳间的管理机构设置还不太一样,地府乃系“五方鬼帝”,也就是掌管五个区域的鬼帝共同治理。

也就是说,在整个地府中,分布着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鬼帝管辖。这五个鬼帝平时不相统属,互不管辖。为了统一管理、便于调解鬼帝之间的关系,同时拥有一个类似玉皇大帝的总抓人物,就共同拥立了一个“酆都大帝”,作为“五方鬼帝”的领导。

说白了,五方鬼帝就相当于春秋时期的称霸的五大诸侯国君主,而酆都大帝即为周朝天子。只不过,酆都大帝的权势和能力,远远超过了春秋时期的周天子。

为什么说酆都大帝比周朝天子的权势大呢?

因为,在酆都大帝的手下还有一支“直属队伍”,一支嫡系管理队伍,即为“罗酆六天官”

罗酆六天宫:即为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乃系直接统属于酆都大帝,主管人间的生死祸福的六天鬼神。

也就是说,“五方鬼帝”乃系各个诸侯国的单独皇权统治系统,“罗酆六天官”乃属于中央机构设定,直接统属于周朝天子。

对照于现今官制,“五方鬼帝”相当于一省的最高领导——省委书记;而“罗酆六天官”就相当于国务院各部部长。

有了高级官职的设置,就可以对阴间进行有效管理和约束。但,别忘了地府乃系一个更偏重于裁决、判定人之善恶、归属的审判机构所在。

审判,才是地府的主要职能。

所以,在“省部级”领导之下,还有专门的审理机构,相当于省级法院的所在,其主要领导就是“十殿阎罗王”

“十殿阎罗王”:分别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十殿阎罗王”该如何分辨?

秦广王:乃系专管人间的长寿与夭折、出生与死亡的册籍;统一管理阴间受刑及来生吉、凶的所在,相当于省级法院院长,副省部级干部。

而其余九殿阎罗王,则是分管四海八方之地府的分管副院长。

注意:这九殿阎罗王并不分先后,也就是没有常务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一说,都是副厅级的一般副院长。

只不过,十殿阎罗王志坚并没有相互统属一说,只是职能权限的不同而已。

有了法院院长,还要有具体的职能人员。

十殿阎罗王之下,还分有查察司、赏善司、罚恶司等具体的职能机构,也就相当于省级法院之下的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等副厅级机构。

例如首席判官崔府君等,就是副厅级庭长的级别所在。

而在庭长之下,相当于执行局相关级别领导的是钟馗。

而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鬼差则是拥有行政级别的具体办事人员,统属于执行局。不过,不一定归钟馗管辖,更类似于法院法警总队的所在。

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注意,只是“使”,连“差”都算不上。也就是“奉使命办差的人”

孟婆,奉的谁的命?

自然是有着管理“人类来世吉凶”权限的秦广王。因为,将“生魂抹去记忆”,乃系阴魂投胎转世的开始。

所以,孟婆乃系类似没有行政职务,但却拥有行政级别的调研员。按照其和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差的地位比照,基本相当于副处级。

(一家之言,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东岳大帝》、《中国古代神话》、《真诰》、《玉历宝钞》


正说清代十二朝


喝了这碗孟婆汤,从此今生了无牵挂。当踏上奈何桥,端起孟婆汤,你是否真的愿意忘了今生的人和事,是否真的愿意了无牵挂!

孟婆作为掌管人投胎之前抹去记忆的阴间使者,为我们所熟知。

民间关于孟婆的传说很多,有说法为天界的小官,看惯了人间的生离死别、恩怨情仇,于是下界在奈何桥处,专制孟婆汤消除前世记忆,助人们卸下前世的包袱,进入下一个轮回;有说法是孟婆为孟姜女所化,其实是一美女,更贴近现实;有说法是孟婆生于西汉,一生修行,后为幽冥之神,掌管驱忘台。

那么孟婆到底在地府中处于什么地位?

在我国道教神话体系里,酆都大帝作为地府最高统帅,下设十殿阎王,其中我们熟悉的阎罗王(传说原型为包拯)执掌第五殿。下面又设十大阴帅,专门负责勾人魂魄,捉拿游魂,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

显然,黄泉路上的奈何桥是人死之后进入阴间的唯一通道,即便是牛头马面捉拿了,也要带到奈何桥过孟婆这一关。孟婆是不是类似于行政专员,负责登记。那么工作是不是该由判官领导?判官等级与阴帅相当,是不是孟婆地位略微低于阴帅。

当然各种说法不一,阴间最高统帅还有说法是东岳大帝或者后土娘娘,也有认为判官级别与十殿阎王相当,孟婆级别与十大阴帅相当,这里不做过多争论。


文刀辨世


黄泉之路花开彼岸

按照我国古代民间传说记载,人死后都会走上一条通往冥界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黄泉路,据说这条路上开满了只开花不结叶的彼岸花,这种彼岸花因为花叶生生世世两不想见的特质,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被赋予了很多的爱情色彩。

据传说在黄泉路的尽头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架桥直通彼岸,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奈何桥,一旦跨过奈何桥,紧接着就是望乡台,相传逝去的人最后想看看自己人间的亲人就只能登临望乡台,而这也是尘世之缘的最后一眼。

上古帝族来历吓人

而和望乡台临近的正是孟婆亭,孟婆就常年守护在此,每个鬼魂途经此地都要喝一碗孟婆汤,喝过这碗孟婆汤之后就可以了却凡尘重新投胎。而民间关于孟婆来历也是说法不一,最早在《山海经 东荒》中记载:“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

如果按照这一说法,孟婆的来历可谓是高的吓人,因为我们所熟悉的三界六道神仙体系其实是在商周时期才建立起来的,按照封神演义的记载,商周之前尚且没有天庭就更不用说冥界了,而经历了封神大战之后,截教和阐教众弟子最终达成某种协议,从而组建了天庭并成为中坚力量,而地府也随之应运而生。

冥界之主职责重大

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数据,尧帝身处的上古时代大致在公元前2168年,而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按照这一数据那么孟婆至少活了1122岁等到封神榜册封天下神仙才进入的地府,由此可见孟婆的实力绝对不一般。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孟婆有可能是隐藏的幽冥之主,毕竟帝尧的地位太过特殊,能在上古时期称帝的基本上都和仙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他们所具备的神力远非后世修炼出来的神通所能比拟,那么在三界划分仪式上,孟婆极有可能是作为上古族群的代表镇守冥界。

三界太平有我无他

因为冥界初建的时候,宇宙之中的荒古巨兽妖魔鬼怪比后世多多了,那么如何管理这些凶神恶煞就成为了难题,而让这些神通广大的鬼魂失去记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由此可见孟婆绝不是后世流传的劝诫每个人喝碗汤那么简单,而很有可能是动用无上法力来重置妖魂的记忆。

久而久之,随着上古时代的烙印离我们越来越远,孟婆也逐渐成为一个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标签文化,尤其是经过现代网络文学的渲染,孟婆的地位好像与一般的鬼差没有区别,但是咱们就拿最简单的一个事来看看,一位活了4187年的上古帝族公主,伴随着中华文明从无到有,怎么可能是三界之中的等闲之辈呢?


船夫聊名著


孟婆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神话传说的地狱世界里,其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仅次于阎王。不过,在地狱世界里,为什么会出现孟婆这样一位神仙?孟婆这位神仙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今天咱们试着来分析一下。

(孟婆剧照)

一、孟婆是“轮回说”理论的一截重要链条。

古人由于有希望生命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因此出现了“轮回说”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都是有灵魂的,死亡以后,只不过肉体衰腐了,灵魂是还存在的。所有的灵魂都会走向黑暗的地狱,在地狱里面,阎王会安排这个灵魂重新降生。当阎王安排这个灵魂重新降生以后,就实现了“轮回”。

不过,阎王在安排灵魂重新降生的时候,也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道德标准。一个人在世上的道德越高尚,他越能获得更好的来世。比如到神界当神仙,或者降生到富贵的人家。如果一个人在世上的道德低下,那么他只会降生在贫困的苦难的人家,甚至堕入畜道。所谓的“做牛做马”,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轮回说”理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人是有记忆的。记忆显然是灵魂的事情,而不是肉体的事情。也就是说,就算一个人的肉体腐坏了,记忆依然伴随者灵魂存在的。

但问题是,我们现世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记得自己的前生。也就是说,你说你的生命是轮回而来的,为什么却记不得前世的事情呢?

为了让这个“轮回说”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就必须安排一个孟婆这样的神仙呆在地狱的入口处,让孟婆给灵魂们喝一碗“孟婆汤”。而这一碗“孟婆汤”,将会让所有的灵魂瞬间“失忆”,也就是忘记前世所有的事情。当这个灵魂注入一个新的生命,重新来到人世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不会受前世的羁绊了。

所以我们说,孟婆是“轮回说”理论的一截重要链条,缺少了这截链条,“轮回说”理论就完全不成立了。

(孟姜女剧照)

二、孟婆是人间情感的驱散剂。

人在世上行走,不仅仅有“衣食住行”这样一些物质生活,还有“爱恨情仇”等精神生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会觉得“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那才是生活的意义之所在。

但是,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一了百了。这个人需要和他在世时候的“物质生活”斩断关系,同时也要和他在世时候的“精神生活”斩断关系。这一点,显然是更不容易的。所以,也正是这样的需要,孟婆就出现了。

孟婆的来源很多,不过,孟婆是孟姜女去世后,去地狱当神仙的说法,被大家广泛接受。孟姜女在世的时候,自己的丈夫被拉去筑长城。孟姜女千里迢迢给丈夫送去御寒的冬衣。但是她到达的时候,却发现丈夫早已经被折磨去世了。这种巨大的情感失落让她大哭起来。八百里长城被哭倒,当然不是真的,而是孟姜女巨大情感力量的一种象征。

不过,就算一个人在人间,也有着孟姜女那样的强大的情感力量,当他去世以后,这样的情感火焰也是必须给浇灭的。而神话传说安排一个本身具有强大情感力量的孟姜女,作为送“孟婆汤”给灵魂喝的神仙,其说服力显然是更强的。

(动漫中的孟婆)

三、孟婆是一场代表时间变迁的风。

在中国古代的很多典籍中,孟婆都与“风”有关,是“风”的指代。比如,《南越志》上说“飓母卽孟婆”。《历代词话》上也说“俗谓风曰孟婆”。等等。

之所以说孟婆是“风”,从直观来说,因为灵魂是没有重量的存在,自然需要风来吹送。不过,“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其意义还不仅仅在这一点,还在于“风”是一个时间概念。

古典诗词文章中,有许多关于“风”的描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说的都是关于生命生长的时间。“秋风萧瑟天气凉”“.秋风吹尽旧庭柯”,这些说的又是关于生命消逝的时间。总之,“风”是一个时间的观念,“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风把时间往前推进。

孟婆既然是风,既然是时间,在生命轮回的节点上出现,其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资料:《南越志》《历代词话》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孟婆在地狱中,实际地位不高,荣誉地位不低。

一提地狱,那就是黑白无常、判官、十殿阎王、地藏王菩萨,没孟婆什么事情啊。

但比较重要的是,孟婆却是三界内,所有需要六道轮回的生物,走到奈何桥上,必须遇到的一个重要人物。

孟婆,安慰你,跟你聊天,然后,让你喝一碗用忘川水熬的孟婆汤,让你忘记上一世,好好过好下一世。

不肯喝孟婆汤的,往往就成为流浪在三界的孤魂野鬼。

这样来看,孟婆,其实就是地狱聘请的高级心理顾问。所以我才说,荣誉地位高,实际地位无,就是干活儿的。


董江波


作为许多神灵故事中,最经典的形象存在,孟婆驻守的奈何桥,也是许多灵魂不得不经过的一道门槛。当然她的职责也相当明确,就是确保每一个经过桥上的灵魂,都能够销毁前世的记忆,相当于进行灵魂格式化。

其实孟婆的职责由来,也与她当年那一段被人辜负的恋情有关。

当然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孟婆在地狱中的具体地位,凡人犯了罪需要进监狱,但如果是灵魂鬼魂,由于前世造的罪孽深重,自然也就需要到地狱去报到了。

而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对于地狱的恐怖印象当然更加深重,许多人活着行善积德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升入天堂。但是作为地狱,也确实是不能够被人所忽视的存在,在那里有相当明确的等级制度划分。

看似地位相当重要,但其实孟婆在地狱中,也基本上充当着守门人的角色, 对照人类社会,很容易就能理解孟婆的处境和位置。整个纷繁复杂的地狱系统,不仅有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且也少不了下属的执行管理机构,当然在下一级的府衙行政官员也必不可少。

单单就从接手的任务量来说,孟婆无疑是最多的,毕竟每一个灵魂都需要经过孟婆认定。而且除此之外她还要熬制孟婆汤。真正要算是管理者,也不可能有如此繁重的执行任务。 没有官职划分,仅仅按照孟婆两个字称呼。

古人地位的高低贵贱,一方面看出身,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地位官职息息相关,仅仅就简简单单孟婆两个字,既没有专属的职责称谓,也没有特定的含义,充其量也不过是地狱底层劳动者的角色。她的知名度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她掌管着所有人死后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

整个地狱的等级划分,很显然没有孟婆的位置。

整个地狱王朝的一把手,就是著名的酆都大帝,相当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天子、皇帝,在他的管辖之下,就是五个鬼帝,基本就算是人类社会中诸侯王的存在,拥有各自独立的领土和机构。

然后协同组成一个整体。当然为了维护酆都大帝的正统地位,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嫡系亲属部队,也就是最终掌管着人间生死的六天鬼神。

以上是顶级管理层,当然下设的各个行政机构,也相当于地方省部级存在,像地狱中的阎罗王都基本是省级干部,再根据职责进一步划分各个仲裁、审判、执行机构。

在这里从业的主要就是一些政府机构当中的,小官小吏以及各个差使,就拿我们最熟知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他们都算是执行层面的小官吏,只有执行的义务,但不具备决策权。

有人说孟婆是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的化身,当然也有人说孟婆是华夏民族帝王尧的二女儿,当然也有关于孟婆遭遇负心汉,最终留在这里负责泯灭前世记忆。

由于版本众多,对于孟婆的定位也不甚精准,毕竟在各个版本之中,随着孟婆的身世不同,自然她在地狱中所受的待遇也就随之改变。情况不同,可能这是一份尊贵的差事,也有可能会是一种惩罚的手段。

当然无论如何,孟婆的职责和义务是所有人都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也达到了出奇的一致,倘若要真正论起孟婆的地位,也要从多方面因素考量,尽管她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

但她在所有人心中的精神领袖地位,还是相当之高的。如果您有更好的解读,也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大国布衣


门房大爷一般的存在。

起初传说中的孟婆并不是在奈何桥边的,而是一个名叫孟婆庄的村庄。人死后,灵魂出窍,被阴间的衙役押着去阴间衙门审判。审判完了以后,要经历惩罚炼狱之后,进行投胎。

投胎前就是要去孟婆庄的。

《吴下谚联》里说,“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赴内案完结。生前功过,注入轮回册内,转世投胎,仍从此庄行过”。然后进入一个室内,雕梁画栋,珠帘半卷,内有一老太婆。老太婆见人来了,呼唤三个小妹出来,名为孟姜、孟庸、孟戈。三个小妹清香袭人,递来一杯茶。此时倍觉口渴欲死,就接过来喝了,喝到底时,猛然看见杯底有泥,抬头再看,老妪化作一个骷髅,“华屋雕墙,多变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一惊过后,便成了懵懂小孩了。

这个茶就叫做孟婆汤,又名“泥浑汤”,再名“迷魂汤”。《红楼梦》里根据这个典故,创造出来许多内容。

后来人们又将孟婆看作是守着奈何桥的老婆子,其实奈何桥这东西,并不是在刚进阴间的位置。人必须是带着生前记忆,经过审判和惩罚或荣升为神明、降格为牲畜之后,才有资格忘掉记忆。

孟婆干的是“消磁”这个勾当,说和门房大爷一样是开玩笑,职责上更重要,比高考监考巡检指责还重,但工作环境和门房大爷没区别。知名度很高,地位不高。

有时候也会忘记下药或者药效不到。当然也有阴间的衙役玩忽职守,或者管控不足的事。这样会导致有些人生来就带着前世记忆,这是根本没下药或者根本没被抓的。后者会游荡一段时间的,前者则不记得有游魂过程。也有部分是渐渐充斥生前记忆,那就是孟婆同志的药下淡了。

阴间和阳间照应,不是说只有一个衙门,也分片区州县。有些地方管控很差,就会出现整体都带着前世记忆的事。譬如湖南有个转世村,就是这种情况(大雾)。

以上内容纯属猜测,总之此孟婆非彼孟婆,历史上最初孟婆是风神,后来可能是有同姓的老婆子,抑或是她本身转化了,就成为了阴间桥头的送茶大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