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卻能寫出極好的文章?

古道浪人ZWR


能不能寫出好的文章和學歷沒有太大聯繫而是和一個人的用心程度,閱歷,專業知識技能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談用心,認真!這屬於心態範疇,用心,聚焦就能產生很多智慧,就能在深度思考或者工作中抓住事物的本質規律,所想出來的東西,就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世界上最怕的就是用心和堅持!有了只兩種品質,幾乎沒有搞不定的事!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閱歷豐富,就有眾多素材,就能滿足形形色色,不同層面的讀者,所謂見多識廣

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只有熟悉那一行,專精自己特長的行業,就會有很多幹貨,這種乾貨都是落地,實幹出來的

而不是空泛,理論,不能引起共鳴的!網絡上的文章,和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區別!不強調過多的詞文規範,文化底蘊,高度!

而只要能輸出有價值的乾貨,讀者讀了覺得有收貨,共鳴就是好的文章,收藏,點擊量就大,就算你的文章表達有些囉嗦口水都不影響

所以,能寫出好的文章和文化,學歷層次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



服裝實幹哥


我有一個發小,初中文化水平。讀書時候成績都是班裡倒數,也不存在偏科,語文成績同樣也是慘不忍睹。某天晚上他告訴我,他最近在追一個女孩子,每天寫情書,然後再以短信的方式發給對方(當時還沒微信)。他對自己寫作沒有信心,拿給我看,問我意見。

我看了之後第一個問題:全部自己寫的?他回答說:百分百原創。我說:我到今天才發現你文采那麼好,我看了都感動,我相信你肯定能追到這個女孩子。當年的女孩現在早都成為我發小的老婆,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回到主題,文化程度跟寫作水平有關係嗎?有,但關係不大。寫作跟你當時的狀態,動力等內在因素有很大關係。當你發自內心想寫,有強烈內在驅動力的時候,下筆如有神!


摔爛重組的削筆器


我文化也不高,僅上過初中,小時候又沒有電視看,最好的活動就是跳繩,扔沙發等,那時候最喜歡看的是少年文藝,裡邊的故事情節每回都能打動我,看的忘乎所己。記得有一次上作文課,我寫的作文名字是﹤小草﹥,被老師班上表揚,給了我莫大的自信,越發對作文喜歡。現在為了生活,多少年沒有拿筆了,提筆也好忘字,但是現在一拿起筆來,還是有一寫為快的衝動,這就是我此刻的心情。





手機用戶月彎彎


無意之中翻到這個問答題,我也湊湊熱鬧,說一下我個人。

我從小因為家庭困難,又是長子,小學4年級沒上完就輟學,給生產隊放牛幫家裡掙點工分,沒有文化是我這5O年來最大的遺憾,在三年小學裡,只學過語文,算朮兩門功課,連自然常識,和政治兩門功課都沒學過。

以前在頭條上只看那些文章,和小視頻,很羨慕那些黃v大咖們,各個領域的優質創作者,他們寫出的文章,我百看不厭,好想自己哪天也能像他們一樣多好啊,可生不逢時,現在只好認命了。

去年我偶爾收到了頭條邀請回答,我既興奮又膽怯,因為沒有文化,回答出來怕別人笑話,我就參照問答題把自己親身經歷寫了出來,發佈過後沒到一分鐘,就收到系統通知,恭喜我的回答被推薦進頭條首頁,我更高興了,後來只要人邀請我回答,自己經歷過的人和事,我都會去回答,高難度和自己沒經過的問題,只能一笑而過,這才感到沒有文化,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當時寫的回答,只是以為只有邀請我的那個人能看到,直到後來收到系統通知,你的回答超過10萬閱讀量,我才回頭去翻翻自己寫的回答,發現7一9萬,20萬以下的閱讀量有好多,還有一個回答超過了5O多萬的閱讀量,真的感謝那些山南海北的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你們每一次的閱讀對我來說是多麼大的鼓勵,我的粉絲雖然不多,可都是通過閱讀我的回答才關注我的,在這裡,我給你們鞠躬了,謝謝我的粉絲們!

今年元月1號下午,我申請興趣認證,有4條問答題,從昨晚開始全部通過優質審核了,用了9天時間,我也知道寫回答並不是文章,但寫出的回答,能通過別人的認可,我這輩子也算沒白活了,因為我也算是半個文化人了,以後只專心做好一件事,寫回答!!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文化不高的我讀的書多了自然就高了,你是在學校讀,而我是在家裡讀,走的路不同而結果是一樣的,殊途同歸亦志同道合,熟讀唐詩三百首,這是潛移默化,用書者的知識充實自己(是求知),用書者的智慧啟發自己(是啟智),用書者的思辨訓練自己(是明理),唯一不同的是,你有證,我無證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志者事竟成,


養生男人699


文化程度高低怎麼評定呢?看文憑嗎?文憑只代表一個人相應接受了多長時間的全日制教育,取得了合格的畢業成績,並不能說明此人能不能寫文章。

來看幾個大神,毛主席跟魯迅是公認的數一數二的文章聖手,毛主席是普通的中專生,魯迅是留學日本的醫學專科生。莫言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他的第一學歷是小學五年級肄業,先寫出小說,後上的軍藝,弄了個大專文憑。可見寫文章跟文憑沒有正對應關係。

陳永貴沒上過學,四十歲才開始掃盲,可是他講話很有水平,文化低沒有稿子,連續講幾個小時也能始終條理清晰、緊扣主題,經常爆出幾個金句。把他的講話記錄下來,不用多少修改潤色就是好文章,連著名作家趙樹理都服氣:“陳永貴!他沒有一處講到毛澤東,卻處處都是毛澤東思想,沒有一處提到哲學,卻處處都是辯證法,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人才啊!陳永貴了不起!”

像《滕王閣序》就好比精美寶石穿起來的項鍊,精彩絕倫。但是我們的生活還需要標槍和匕首,需要各種工具,需要各種電子產品,需要五彩繽紛。這些東西需要各行各業的人來生產。恰如我們的頭條,裡面有各式各樣、各種主題、風格的好文章,而寫這些文章的人大多都是兼職,能寫出好文章的關鍵素質不是文化有多高,而是:

一、有生活閱歷,對世事、對人生有深刻、洞明的認識。這是來源於生活。

二、有讀書、寫文章的興趣、愛好和積累,善思索。這是培養理論和專業技能。

三、熱愛生活,感情熾熱,有真情實感、有自我。希望通過寫文章表現生活,影響生活。

四、要有點天賦,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較深刻的思想,善於提煉總結,善於文字表達。


高速小管家


“為什麼有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卻能寫出極好的文章”,就個問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一個人文化程度的高低與能否寫出好文章是沒有關係的。要寫出好文章,首先看這個人對寫作有沒有興趣,如果有興趣,即使其原先沒有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但其可以通過自學,同樣達到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水平,甚至達到最高境界。反之,即使其原先學習過了,但後來卻不好好地發揮,甚至於懶動手,怕傷腦,這樣的話,就會前功盡棄,先前學到的知識也會漸漸消失,這是很可怕的。其次,看一個人做事有沒有恆心和毅力。在中國,凡是讀過一點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出生於清朝、一生熱衷科舉而屢試不第、到71歲才成為歲貢生的蒲松齡,他雖仕途坎坷,但始終堅持學習,堅持對知識的探索,就是在落第失意的情況下,還不忘執筆寫作,以字釋懷,最終寫出了對後世影響較大的《聊齋志異》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據說在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翻譯成各國文字,其影響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貴在堅持,而是在落第後意志消沉,就象網上報道的哪位在校生、哪位高考落選生因考不好而割腕,甚至跳樓這樣的脆弱感情和簿弱意志,那蒲松齡絕對不會著作出千古名篇《聊齋志異》。所以說,做人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最後一點,那就是做人要有謙虛態度和好學上進精神,這點也是很重要的。毛主席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甚至目中無人,“世界唯我至上”,其焉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之理。反之,假設一個人雖然現在沒達到一定水平,但他好學上進,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謙虛地向他人請教,那這個人必定會學到不少知識,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學歷只有高中,並且他上的高中,那時候高中學制還是二年,沒象現在的三年制,但他痴迷寫作,興趣寫作,熱衷寫作,並且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鑽研,並且善於分析和總結,結果,他寫出的新聞作品有50多篇在地區級報刊上發表,《人民網》都轉載有他的文章。其中有40多篇還是發表在黨報上,長的有2000多字,短的也有好幾百字。更要說明的是,他的每一篇寫作,都是利用業餘時間所完成,並不是搞專業創作。現在,當地如果遇到有一些新聞好素材,連鎮領導都找他寫。人們常常在議論,為什麼見報的當地事蹟報道都是出自該高中生之手,而不是那些教書先生,中學老師的學歷應該比他高吧。

總上所述,一個搞創作的人,只要他對寫作有興趣,對寫作事業又有著一種執著和追求,在寫作過程中,既有恆心,又有毅力,並且還具有謙虛態度,經常學習,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那麼,這個從事寫作的人必定能寫出好文章,甚至是極好的文章。所以說,《悟空問答》中提問到“為什麼有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卻能寫出極好的文章”,道理就在於以上所述,這與文化程度的高低無關。



所謂文化程度,從來沒像今天這樣被高估。

人們學習知識的手段很多,許多人雖然學歷並不高,但投入的學習時間和熱情並不少,並不比科班出身的差。

總體而言,除了物理等一些需要極端實驗條件,目前只能在具備的大學或者研究所進行的之外,上不上大學幾乎不構成社會人士對學問研究的限制。

在歷史上,大多數重要的發現和發明都不是由專業人士完成的,直到現在也是一樣。比如互聯網不是搞計算機的發明的,魯迅、莫言什麼學歷大家都知道。

我是把寫文章這問題泛化到比較廣的知識領域,自然這個也就不必說了。

說多一句就是目前對於學歷的濫用。沒進過大學的比例目前還相當大,所以許多人真以為我們的大學有多牛,能學到多少知識。我說句不客氣的,要是同樣的知識自學,一半時間都用不了,我自己就三分之二是玩的。一個學歷距離在某領域裡有建樹,差十萬八千里,根本不需要給予太多關注。


冬河草


寫文章是技術活,雖然識字的人都有兩把刷子,可以毫不費力地寫出文章,但文章的內涵卻大相徑庭。這種差別就是寫作技巧造成的,這與受教育程度無關,而與寫者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寫作不光要有文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否則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作品。大凡文章都是寫家的心聲表白,於壯景中穿插自己的思想,任長翅的思想凌駕於文章的靈魂之上。沒有社會閱歷的人很難有奇特恰當的想象和比喻,寫不出好文章也不足為怪。

寫文章是功夫的積累和時間刨光過程,沒有長時間的堅持寫作經驗和豐富的知識庫存也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寫作經驗是功夫,是滲入骨子裡的技術,別人是學不來的,知識庫存是對生活的認識和積累,是有別於書本知識的,所以,高學歷的人不一定有這樣的技術和這樣的生活庫存的。只會講詩而不會作詩的人很多,正謂之鏡花水月兩朦朧,只有樣子而無實際內容。

文章是語言的建築,它本身就要具備獨特的設計風格才能脫穎而出,這風格只能由那些思想活躍,想象超奇的寫家自然揮灑才能建成,高學歷的人不一定有這些基礎也正常。

寫文章,除了這些因素外還要有精準的洞察力和文字的組織才能。好文章不一定是華麗辭藻的堆砌,但它必須是玲瓏剔透的藝術品,讓人百讀不厭。高學歷的人不一定都是語言藝術家,寫不出精品也不丟人!


坐雲端靜看百態人生


好文章,發乎心,溢於表,呈現以文字。一個人的文化程度不高,不代表他沒有細膩之情感,感人之故事,作文之風采。好文章抒情、明理、知趣,總有吸引人的地方。

關鍵是我們怎麼樣的標準評價文化高低?!學歷高就等於文化程度高嗎?物理學博士不一定寫出精彩絕倫的文學作品。漢語言文學教授也不能寫出如莫言般高水平小說作品。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如韓寒、郭敬明等年輕作家。

文化程度高低本就不是文章創作的硬性指標。如果小學文化,他經歷坎坷,長期躬耕於寫作,精通各類文字表達,風格獨成一派,有情有義,有故事,有文采,具備了寫作好文章諸多條件,我們的文化程度標準就定然失去了評價意義。

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