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带兵打仗就这么厉害?

葛大小姐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就一鸣惊人

霍去病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在公元前123年,这年他十八岁。他向汉武帝主动请缨,要追随舅父卫青,征战沙场。

当时大将军卫青正准备发动对匈奴的北伐,这时,霍去病前来报到。霍去病第一次来到塞外,卫青很关照这位外甥,任命他为票姚校尉,选拔八百名勇士,组成了票姚营。但几乎没有人预料到,霍去病会如此快地展露锋芒。

十八岁的票姚校尉霍去病带着八百名勇士,出发去寻找匈奴人。他发现一支匈奴军队正在撤退,竟然不顾兵力不足的事实,奋勇追击。在远离汉军大本营,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横穿匈奴腹地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霍去病的八百名骑兵至少遭遇到五千名以上的匈奴军队,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霍去病大获全胜,杀死、俘虏二千零二十八名匈奴人。光这个数量,就是他自身兵力的二点五倍。在击斩与俘获的匈奴人中,有被封为藉若侯的栾提产,有匈奴的相国(宰相)、当户(匈奴高级军官),还有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当霍去病返回兵营时,包括卫青在内的所有人,都被他的英勇表现与辉煌战果惊呆了。卫青的十万大军取得歼敌一万的战果,而霍去病仅仅凭借着八百人,就斩俘二千多敌人,在所有将领中,独领风骚。

霍去病的名将生涯,就以这种辉煌的方式开始。他一战受封冠军侯,由此开始平步青云。

第二,为什么霍去病第一次打仗就这么厉害?

我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与霍去病的性格有关。

霍去病的性格坚忍不拔,这与私生子的身份有关。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私生子的父母,都是敢于挑战生活常轨的人,在血管中跳动着不安分的血液,充满着追求的渴望,这种激情也遗传到下一代人身上。从后天的因素分析,私生子由于没有名份,心理上往往跟常人有所不同,有些人消沉,有些人则奋进,像卫青、霍去病都属于后者。他们没有陷入自卑中,反而有一种出人头地的动力,培养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其二,霍去病胸怀大志

霍去病比舅舅卫青要幸运得多,没有遭遇很多坎坷。在霍去病出生第二年,由于卫子夫受宠,卫家开始飞黄腾达。霍去病的母亲,就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虽然她未婚先育,生下了霍去病,可到了京城后,依然成为抢手货,最后嫁给陈平的曾孙陈掌。

据史书载,霍去病身体壮硕有力,意志坚强,善于骑射。当时卫氏家族虽然权倾天下,但是这毕竟是个新兴的家族,光靠皇后卫子夫是撑不起家族的荣光,因为卫子夫再美,也有人老珠黄的一天。卫氏要捍卫家族权势,惟一的路就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长大成人的霍去病,走上与舅舅卫青一样的路,征战沙场,建立功业。一个人的成就与志向是成正比的,志向越大,成就越大。霍去病有一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伟大的志向,给了他伟大的激情与动力。

其三,霍去病的军事天才从哪里来的?

我认为天才是存在的。所谓天才,就是极高的领悟能力。军事天才,就是对军事有着极高的领悟能力。而霍去病,就是这样的军事天才。

霍去病比别人幸运的,是有一位伟大的舅舅。在霍去病出道前,卫青就打过很多次胜仗,是汉朝将领中,为数不多能打败匈奴的名将。很显然,卫青把自己与匈奴的作战心得与经验,都一五一十地传授给了霍去病。

与其他名将不同,霍去病是不看兵书的。后来汉武帝觉得他军事理论水平低,想要让人传授霍去病孙子兵法与吴起兵法,没想到霍去病居然不以为然,回答武帝说:“行军作战,关键要看谋略如何,没必要学习古代的兵法。”所以霍去病不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非常注重实战的经验。他的许多军事知识,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来自舅舅卫青。

我觉得,卫青在教育霍去病时,一定是贴近实战的教育。霍去病很可能在年轻时就常在卫青的兵营,参加各种实战演习。他吸收卫青军事指挥艺术的精髓,加上自己超凡绝伦的勇气以及雄视天下的霸气,这些因素揉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别人无法模仿的军事天才。


君山话史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军事成就包括平河西,智取浑邪休屠王,漠北之战消灭匈奴主力,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战绩,大家耳熟能详,尤其是他的千古名句“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当时汉武帝要把一所大宅子奖給霍去病,霍去病拒收时,说出这句豪气万丈的千古名言。

霍去病不贪钱财,个性勇敢而内敛,甚至有些木讷,战法不拘于兵法战书,以及他的奔袭与智谋,这些一切的一切,简直就是另一个人的复刻版,这人就是西汉第一名将,让匈奴闻风丧胆,敬畏如神的李广李将军。从当时李广在汉军中的至高无上的声望来说,霍去病很有可能是李广的学生。

有一点先要纠正问题提问者,霍去病首次出战并不出彩,800斩获2000是第二战。

不得不说,霍去病的战力比起李广来说,差距还不小。李广正面对战匈奴,数量1比5,李广能妥妥战胜匈奴,1比10时艰难取胜。霍去病最多是1比2,河西之战首战甚至打平。800斩获2000,那是因为对方是普通护卫和家眷。

不论李广还是霍去病都是西汉将领的杰出代表。这点是卫青望尘莫及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霍去病和李家关系好,和卫青一般般,甚至因为李敢事件,霍去病因卫青误会李敢,错杀李敢,追悔莫及,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和这种悔恨交加的心情,也应该不无关连。

霍李两家在李敢死后,反而感情升级,关系更胜从前。而和卫青则更加疏远。甚至保护他们共同的利益关系太子刘据,霍去病与卫青也不同步和交流。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霍去病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将领,其年少有为,军事能力强悍,取得的战绩辉煌,无一不被后世人传颂,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小哥独家客观分析一下这个情况。


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出征就如此厉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霍去病初次带兵打仗是那一次战役。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在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对于霍去病的事迹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骑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热血,带领八百骁勇战士,在茫茫大漠奔驰数百里寻找匈奴的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作战策略,袭击了一个匈奴的营地,斩杀两千多名敌人,而匈奴单于的两个叔叔,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同时还俘虏了单于的多名高官大臣。





霍去病为什么受宠?

霍去病当时才未满十八岁,但是他深受汉武帝喜爱,因为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活力,思维敏捷,身手矫健,特别是对于匈奴屡次侵扰汉界一事颇有看法,认为匈奴虽然厉害,但是我大汉也不是好欺负的,每次匈奴肆意妄为,洗虐边境汉民,长期如此,势必会让人产生匈奴不可战胜的错觉,同时让匈奴更加肆无忌惮。

因此,有必要和匈奴正面对战。

而霍去病时刻都为这件事做准备,因此他勤学苦练,修兵法,学武功,入军营和士兵一起实操。

而霍去病的这种言论,对于汉武帝而言,可谓是“深得朕意”,因为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有励精图治,政权更加集中,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内已安,是时候和外敌正面交战了。

当然了,霍去病的身份也很特殊,他是卫青的外甥,而汉武帝是卫青的姐夫,所以说,汉武帝是霍去病的姨夫。

霍去病初次带兵的军队状况

本身智勇双全的霍去病,只带领800勇士就打杀四方,那么他所带领的这800勇士有什么特别强悍的地方呢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同志,在西域躲避匈奴追击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西域兵器锻造过程中,加入一种黑色的粉末,加入这种粉末后,武器的韧性,硬度,锋利度都有很大的提升,而由于匈奴对西域的封锁,汉军是不知道这项技术的,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汉军的大刀遇到匈奴的大刀,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后来张骞千辛万苦带回来这种粉末和技术,使得我军军械装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霍去病初次出征的时候,张骞还没有回来,因此这个时候,霍去病兵团所用的军械,虽然是汉军中最好的,但是和匈奴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霍去病兵团800勇士都是骑兵,他们所配置的战马都是甲等战马,这点毋庸置疑。汉武帝为了和匈奴一战,单单是在战马这个大项目的投资,前前后后就花了十几年,因为匈奴对于和中原地区的马匹贸易,是限制的非常严的。

综合分析,此次霍去病兵团,可以说是集结了汉军最优秀的战士,配备了质量最上乘的军械,提供了最优质的战马。


霍去病的战略思想。

霍去病此次采取的战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因为他采取“闪电战”+“长途奔袭战”的策略!

闪电战大家都知道,速战速决。而长途奔袭战在西汉以前其他朝代的军事行动中就有,比如“围魏救赵”,这个用的就是“长途奔袭战”。

霍去病率军800勇士主动出力,深入大漠,遇到小股的匈奴,迅速斩杀,就地补给,稍做停留后继续前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那里。

可以说,此刻的霍去病,作为一名优秀的作战指挥官,其前卫的作战策略,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这也注定了霍去病兵团最后斩杀匈奴2000多人的大捷。

(在后来的漠北战争中,霍去病北进,被一个匈奴集团军探测到了,然后他又东行,匈奴集团军因此放松警惕,而霍去病绕行两千多里,出其不意的再次出现在这个匈奴集团军面前,匈奴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因此,霍去病初次带兵就大获全胜,一方面得益于汉武帝的鼎力支持,同时,也源自于霍去病一腔热血,文武齐全,才智过人,军事素质过硬,军事才华高超。

相交于霍去病,卫青在此次战役中相对来说是失败,也就是说,汉军在第一次和匈奴的交手中,实际上是输的,但是霍去病一枝独秀,为汉军树立了榜样,这对于提升汉军士气,稳定国内各方面的压力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卫青没有获得任何赏赐,而霍去病不仅被越级提拔,并且赏赐了府邸,同时获封号“冠军候”,赐食邑两千五百户。

面对赏赐的府邸,霍去病豪气凌云的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断然谢绝了赏赐。汉武帝备受感动。

很多人都把汉武帝提供的优质装备大谈特谈,殊不知霍去病本身的实力也是关键,纵观历史,名将无数,但是有霍去病如此辉煌战绩的,可谓是大海捞针,难得其一。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好文转发分享给朋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古梁镛


霍去病是西汉有名的将领,他在那个时代可以算是横空出世的一个人物,他的成就也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将领,包括他的舅舅卫青、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跟随他舅舅卫青抗击匈奴,去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而且他第一次带兵出征匈奴就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仅以八百骑兵斩杀敌人2000余人,包括匈奴各类官员,单于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并以此次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可谓是一战成名,少年得志。那么为什么霍去病能在十七岁就能够自己带兵而且还取得了如此的成绩呢?

汉武帝和卫青一个在暗一个在明的扶持

首先汉武帝对于外戚的态度还是比较扶持的,他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女人宽心,有意无意会在朝廷中扶持外戚势力。比如卫青就是一个很好例子,还有后面的李广利。卫青是汉武帝宠妃卫子夫的弟弟,武帝宠爱卫子夫,对于卫青也及其信任,起先封卫青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皇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可见对卫青的信任。等匈奴南下侵犯汉朝边民的时候,又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北击匈奴,让卫青能够在军事上崭露头角,开始了抗击匈奴的事业,而且卫青七次抗击匈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汉武帝也是有意支持他去建功立业的,也是希望他能够取得和卫青一样的成就。

其次就是舅舅卫青在明的扶持。霍去病在年仅十七岁就能够统领八百骑兵,这肯定是卫青特意安排的,卫青其实也不会想到霍去病会在这次战役中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起初的想法就是先历练历练再说。八百人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现在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谁能第一次当兵就能当加强营的营长的,肯定是集团军司令的允许嘛,这算是卫青给自己的外甥走的一个小后门吧!

霍去病长途奔袭的战法和运气好

在古代打仗,没有像现在有GPS定位,特别是在茫茫大草原上或者沙漠中行军,很容易就迷路。有向导还好一些,但有时也会有偏差,而霍去病就不担心这些,他最喜欢的战术就是长途奔袭,直捣敌人后方,一击致命。

在这一次的战斗也是如此,他带着这八百骑兵离开大部队长途奔袭数百里,深入敌境,也是艺高人胆大,加上运气实在是好,终于被他发现有一个匈奴驻扎的营地,于是就带着这八百骑兵直冲营地,趁敌人不备斩获颇丰,史书上记载是“斩捕首虏过当”,这里的“过当”就是指杀敌人数要多于自己军队人数。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一个就是归结于霍去病艺高人胆大的长途奔袭战法,要知道假如这八百骑兵碰上的不是这一个匈奴营地而是匈奴的主力部队,那结果基本就是全军覆没的大概率事件。还有一个就是霍去病这个运气实在是好,其实看他的经历就发觉他的运气比同时期的好多名将在战场上运气都要好,比如李广要么就是迷路,要么就是遇上了匈奴主力。卫青也是要么找不到匈奴主力,要么友军配合不力,总之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霍去病就没有,幸运女神总是站在他这边,或者是把运气用的多了,才导致他英年早逝的原因吧。

总之,霍去病初次带兵就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既有汉武帝和舅舅的帮助和扶持,也有自己的能力体现,还加上一点点的运气,最终造就了一代名将的横空出世,有他在的那几年,对于匈奴来说就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


山中茅店


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着卫青击匈奴于漠南,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实战,800轻勇骑在他的带领下,深入敌后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处逃窜,共斩获敌人2000余人,包括匈奴的相国、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活捉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一战成名,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此之前,霍去病在舅舅卫青的带领下,参加过一些小规模的战斗,而这次漠北战役,是霍去病第一单独指挥战斗,一战封侯,这是李广到死都没有得到的荣耀。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对此提出过质疑,十七岁的霍去病初次带兵打仗就这么厉害,难道打仗的本领也有天生的吗?或者他是汉武帝树立的典型,在其他人的配合和支持下,才获得如此大的军功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霍去病的生平

霍去病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生于一个奇特的家庭,它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阳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霍仲孺不敢承认,霍去病就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幸运的是,卫少儿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就是说,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卫青的三姐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卫青随机得势,并立下大功封为大将军,反过来,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长公主(也就是说,汉武帝和卫青互为对方的小舅子,真乱!),这关系够铁吧,凭借这层关系,霍去病能够接近汉武帝,他的才能很早就被汉武帝发掘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两次出兵匈奴,歼敌4万,几乎把匈奴的皇宫连窝端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兵5万,深入漠北,歼敌7万,从此改变汉朝一直以来的守势,保证了漠南的安全。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大司马,与舅舅卫青的官阶和俸禄相等,掌管全国军事。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虚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谥封“景桓侯”。汉武帝非常悲伤,让铁甲兵从长安排列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并把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模样,彰显他的功绩。

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带兵打仗就这么厉害呢?

1、霍去病的确是天才。

我们现在都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天才存在,他们在各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但是,霍去病这个天才是后天练出来的。

霍去病刚出生不久,卫家就开始飞黄腾达了,他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在卫青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练就了他张扬而果敢的个性,年轻的霍去病很早就受到汉武帝的关注,对于霍去病来说,汉武帝亦师亦父,不能亲临战场的汉武帝想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在霍去病身上实现,而霍去病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2、霍去病有独特的用人术。

汉武帝授予他自行在汉军中挑选士兵组建团队的权力,这是很多将军们的梦想,只有霍去病才有这份殊荣。

这位少年将军挑人的方法很奇特,不通过比武选人,也不按地域、血缘和亲疏关系来选拔人才。

他专门挑选那些家里有几个兄弟但不是嫡长子而无法继承家业或爵位的人,选择那些在家乡犯事急于靠战功洗涮耻辱的人,选择那些有特别技能渴望一展所长的人,然后才是武功高强的人,也就是说,他把那些有最大动力去杀敌立功或是有专门技能(养马、侦查、识天气)的人选了出来。他不因兵少而放低标准,所以,他的队伍少而精。他特别注重赏罚分明,而且仗着卫青和皇帝的宠爱,他的赏赐非常丰厚,而且立马兑现,如果立下大功,士兵们碰上一次就能一辈子吃穿不愁了,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尤其是那些野心勃勃的英才,一听说是霍去病领军,都嗷嗷叫地跟着他往前冲。

3、霍去病的战术使用正确

匈奴之所以难对付,最大的原因就是,塞外面积大,匈奴居无定所,马匹多,都是步兵,一天可以机动300里,精锐骑兵可以跑到500里(好马,一人配多马),而汉军以步兵为主,各种补给、辎重多,一天只能行军30里,最多50里,再快不但补给跟不上,部队也散了。

汉军将领多善于阵地战和攻城拔寨,卫青有了一定的突破,当上大将军后逐渐趋于保守,仍然采用传统战术,以营地为中心,采用包抄、诱敌战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碰到快进快出、打一仗换一个地方的匈奴兵,根本无法发挥特长,经常被动挨打。

而霍去病年轻气盛,敢于冒险,完全采用匈奴战法,带领精锐骑兵一路跑,一路杀,不要底盘,杀完一处就到下一处重复这个过程,不携带重物资,是要随身补给即可,杀到那里就在哪里补给。不过多考虑地点和目标,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草原上到处奔杀,由于速度太快,匈奴兵来不及反应和集结部队围攻,草原上零零星星的匈奴兵都是霍去病的目标,所以,每次都能歼敌数万,匈奴人口本来就不多,经过这么反复截杀,很快就难以为继,无法承受战损。

4、能得到最好的补给。

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为彻底打垮匈奴,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积蓄和练兵,而霍去病由于深受汉武帝喜爱,每次出征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士兵、装备、马匹,补给(霍去病的部队通常情况下是一人配三匹马),胜利后可以领到最高的封赏,待遇也特别的优厚,所以,霍去病的部队战斗力特别强。在战场上,他善于劫掠匈奴兵的马匹,加上购买西域好马和汉朝先进的武器锻造技术,所以,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占据优势。

5、善用匈奴降兵。

匈奴内部部落分支众多,并不是每个部落都喜欢打仗,而且,还有的部落并不是匈奴,也被他们胁迫加入战斗,所以,这些人都匈奴兵有着较大的仇恨,霍去病的队伍中就有一部分匈奴降兵,这些人能很好地照顾马匹、认清地形、寻找水源和匈奴定居点,霍去病就带着他们去报仇雪恨,这些降兵从内心是拥护的,作战也比较勇敢。

所以,霍去病的战法就是在带路党的引领下,在草原腹地发动闪击战,注重歼灭敌有生力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快不破,虽然说霍去病比较幸运,没有遇到匈奴主力,从另一方面说,由于他主动进攻和转场速度太快,没有给匈奴形成大兵团围剿的机会。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每天与你分享精彩历史故事!


葛大小姐


霍去病虽然从小“善骑射”,不过他一直只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近侍,从来没有带兵作战过。可是,17岁时,他第一次参加漠南之战,就取得了“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这样的战绩。由于他功冠全军,因此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赐给他1600户食邑。

(霍去病剧照)

那么,本身毫无战场经验的霍去病,为什么一上来就这么能打仗,取得这么了不起的成就呢?在这里,我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霍去病指挥作战的特点。

一、霸。

霍去病指挥作战,身上有一股强大的霸气。这种霸气,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他从小就在贵族家庭长大。虽说他的母亲卫少儿只是个女奴,他父亲霍仲孺是个小吏,而且后来还长久没有联系,相当于把霍去病母子抛弃了。但是霍去病从小就受到平阳公主的照顾。而且,随着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霍去病一下就成了皇亲国戚。不仅如此,霍去病很早就到了汉武帝身边,一直跟随着国家最高统帅。可以说,霍去病是从小就见过大场面的人,骨子里有一股相当大的霸气。

二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卫青那时候已经在抗击匈奴中打出了威名,而且身居高位。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因此身上自然聚集了卫青的霸气。

由于霍去病身上有着天然的霸气,因此,他在军队中非常有威信,官军都很很听找的招呼,使得他指挥的军队有统一的意志。而有了统一的意志,就有了胜利的保障。

(卫子夫剧照)

二、快。

霍去病打仗,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动作迅速,灵活机动。

古代冷兵器时期,打仗靠的是兵力和武器。但是,兵力和武器其实是个相对值。也就是说,也许你的总兵力很多,但是在局部战争中,投入的兵力有限,可能这仗就打不赢。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往外都是这样的。

而想要在局部战争中投入足够的兵力,因此就需要对军队进行快速移动,快速集结。让在相对的时间段里,你相对的兵力变得更多,这样就能够打败敌人。

比如后来的河西之战中,霍去病6年就快速前进了一千多里,这样的速度,在古代的整个战争史上都是奇迹。

可以说,霍去病每次都是依靠快,迅速地集结了军队,集中有生力量,打击敌人薄弱环节,从而调动敌人,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卫青剧照)

三、活。

打击匈奴的战争,最困难的一点就是战线非常长。比如霍去病最多的一次是行进两千多里,一直打到贝加尔湖边上。在古代,贝加尔湖被称为“北海”,古人认为这里是最北边了。

战线拉得这么长,最大的问题是粮草问题。骑兵当然可以快速行进,快速集结。但是粮草却跟不上。粮草跟不上,军队就没有吃的,因而就打不赢。

我们看看后来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生组织了五次北伐。这五次北伐,基本上都在缺粮。原因就是战线太长,粮草总是跟不上。

霍去病要想打快速机动的战争,粮草跟不上,他也打不了。

但是,为什么霍去病又能打呢?原来,他采用的是完全不要粮草,就地取材的方式。虽然说这种方式有抢劫的嫌疑,不太“文明”。但是,战争本来就是不“文明”的,要是像宋襄公那样打,哪里还打得赢呢?

实际上,霍去病的这种方式,后来也被蒙古人学到了。而蒙古骑兵也依靠这一点,横扫欧亚,战无不胜。

四、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在霍去病指挥作战的时候,表现得最明显。

霍去病多次率军深入敌后,寻找敌人的主力决战,没有勇气,是无法打胜的。

公元前121年,他在河西和匈奴作战的时候,在两军列阵中,他突然率军冲进敌阵,俘虏敌人囚首,从而轻松打败匈奴,歼敌3万人,这就是霍去病打仗十分英勇的的一个证明。

总之,霍去病是一个战争奇才。可惜,这样一个杰出的将领,像流星一样,过早就去世了,没能创造出更多的战争奇迹,也算是很可惜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元朔六年(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年轻的霍去病一鸣惊人,仅率八百骑兵甩开大军长驱数百里袭击匈奴,大获全胜,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因功被封为冠军侯。

这两次出征,汉武帝对霍去病都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霍去病毕竟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汉武帝让他出征的主要目的,还是跟随大将军卫青历练和学习。因此,这两次出征不存在“用国力堆出军功”。

可见,霍去病确实是个能征善战的名将。这点出乎汉武帝的预料,汉武帝虽然素知霍去病骁勇,但没想到他首次出征便能功盖三军。于是,两年后,汉武帝便重用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让他独当一面讨伐匈奴,终于成就了一代名将。

那么,霍去病为何能够做到首战便一鸣惊人呢?

其一,这与霍去病的军事天赋分不开。不得不承认,打仗是需要天赋的,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军事奇才,无师自通。霍去病无疑就是这样的军事天才。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孙吴兵法,霍去病却拒绝道:“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霍去病应该学过兵法,只不过他不拘泥书本知识,善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战术。霍去病的作战特点,注重大略,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而且还“因粮于敌”,这简直让匈奴防无可防。

其二,霍去病受到了良好的军事环境熏陶。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是名将,霍去病从小和舅舅走得很近,这从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可知。在舅舅的影响下,霍去病从小便具有极强的尚武精神,史书上说他“善骑射”,可见他受过严格的训练。

其三,汉武帝的悉心栽培。据史书记载,霍去病领兵作战前,先是担任汉武帝的侍中。侍中是个什么官职呢?在汉代,侍中是天子近臣,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顾问应对。

汉武帝喜欢将器重的新人提拔为侍中,予以培养。霍去病既为汉武帝的侍中,想必没少受汉武帝栽培。从汉武帝欲教霍去病孙吴兵法也可看出端倪(霍去病虽然没学,但不代表他拒绝了汉武帝的所有教育)。

其四,兵员与装备上的优势。据《史记》记载,霍去病每次出征前,汉武帝都让霍去病自己挑选部属,把最好的士兵和武器装备分给他。但不得不说,司马迁玩了个文字游戏,这样表述,乍一看,似乎霍去病能建功立业,完全在于汉武帝的偏重。

其实,汉武帝让霍去病挑选部属,也是霍去病本身实力所致。而且,这种做法在军事上也十分正常,既然让霍去病的军队充当抗匈主力,深入漠北一两千里袭击敌人,当然需要最好的士兵和装备。否则,让霍去病率领残兵老将充当主力,你当汉武帝是脑残?


周知惟


说起霍去病,那可是得竖起大拇指的,初中学习古代史的那会,小弟我也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要说他的军事才能是天生的,有点扯了吧,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的;要说不是堆出来的,好像也不对,没有西汉那强大的国力打造出来的军队,再有能耐的将军也是白费。到底咋回事,我们姑且随便唠唠:


01 先说霍去病在军事上受到了怎样的培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自小跟着舅舅混。卫青那时候是干嘛的,在平阳公主府就是骑奴,后来因为姐姐的缘故到宫里当差,那也是当兵去了,一直都是军人,霍去病那时候的小不点能不受到影响吗?可以肯定,这小子基本从小就把自己当成军人了,根本没别的想法,就想着长大当将军了。一个人一旦爱好并且唯一爱好一件事的时候,那将来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肯定低不了。


02 再说第一次参加打仗是什么战役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决心大展神威,一吐胸中闷气,对匈奴发起了河南-漠南之战,这也是西汉对匈奴第一次去的大规模作战胜利的战役。

霍去病随卫青出征,率领800勇士两次出击,取得了全军最不可思议的战果,这一战后就被封冠军侯了。


03 为什么他第一次打仗就这么厉害:

一是胆大,别人不敢深入草原,他敢,还是深入草原腹地,直接进入匈奴窝里边,可以说举世皆敌;

二是战术正确,充分发挥骑兵的特点,保持机动,战场指挥灵活多变,让敌人测不透;

三是以自己机动灵活的优势,出其不意的袭击没有机动优势的草原部落,以有备打无备;

四是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那都是杠杠的,汉武帝把精心挑选的兵员和新式的武器装备都给了霍去病,加上他们就食于敌,没有后顾之忧,打仗打得可以说是拿着核武器的土匪差不多。


总结:谁也不是永远幸运的,没有实力垫底的成功是不可靠的,不管霍去病是天生的,还是堆砌出来的,霍去病作为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文史探客


霍去病母亲是卫少儿,卫少儿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霍去病年少时,卫家相当有势力,打小他一直在汉武帝身边。受汉武帝的影响加上他自己的喜好,使的他的军事才能尤为突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特别喜欢,允许他自己挑选士兵加以训练。霍去病挑选的是什么人呢?家里长子的不要,长子一般要继承家业的,要没希望继承家业的,需要自己打拼挣家业的人。还有就是犯过错误需要军功抵过的人,最后就是武艺高强的人。

霍去病十七岁时,汉武帝决定主动派军队对匈奴进攻。当时汉朝经文景之治后,国家富裕,库里穿铜钱的线都能自己烂了,国库里有花不完的钱。汉武帝派兵打匈奴千里奔袭时,一个士兵骑着一匹战马,后面可以保证紧跟着两匹到三匹战马拖着粮食。

霍去病此次出征与他舅舅同时去的,以八百骑在无有后援的情况下,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立下大功。


崔志勇港湾


有一种人叫做天才,就是生而知之者,一出世就表现的与众不同,这些人想成就一番事业简单的不行,还有一种人是天道的私生子,一生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运气,不管是好事坏事最后都会变成大好事,霍去病就是这两种人的结合体。除此之外他还有名将卫青的教导,有这种天时人和想输都难。
(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年少领兵,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的时候只有17岁,当时他就带着800余人单独行动,一路西进把匈奴人杀得节节败退,在他行军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大股的匈奴兵,这就是他的运气,上天都在眷顾着他,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功盖三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他19岁的时候。“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同样实行相同的战术,依旧带领骑兵深入大漠,然后直接杀了匈奴五万余人,还把匈奴的王室都抓了无人,浑邪王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大汉,带领着部族南迁。


(霍去病大破匈奴,图取其意)

到了21岁的时候,霍去病和卫青各自领着五万精兵北上,霍去病一路西进,直接到了居胥山上,也就是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霍去病在这里铸台封禅,表彰自己的功绩,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了,回国后霍去病担任大司马一职,但过了一年就因病逝世了。

同样为西汉名将的李广就没有他这个运气,论带兵打仗李广还是不输于任何人的,但是他一生未得封侯的原因就是运气太差了,在打匈奴最后一站中只要他按时到了地方那么封侯就稳了,可是他走在沙漠里面迷路了,不但封侯不成反而被问罪,这就是运气。

(封狼居胥,图取其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