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派张辽灭了东吴?

庄生荒谷


曹操都灭不了孙权,张辽比曹操如何?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军抵达居巢,开始进攻濡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曹操大军在居巢集结完毕,并在二月全线猛攻濡须,迫使孙权退走。

三月,孙权又派遣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回师,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夏侯惇、曹仁、张辽是在防守!不是进攻。哪儿那么容易!(大将军曹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张辽从征东将军平级转任为前将军,又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同时,赐给张辽的帛多达千匹,谷多达万斛。

同年,曹丕称帝,再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正当其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此时,虽然张辽受到曹休的督领,但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一天夜里,吕范等人的东吴水军漂至北岸。张辽与王凌等人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舟船。很明显,曹休、张辽是在防守!魏、吴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孙权的手里。

这就是说,曹操与孙权是可以互相攻击的,都是没有灭掉对方的实力!孙权找事儿,经常失败;曹丕找事儿,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222年,孙权复叛。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此时正直夷陵之战刚刚结束,趁孙权尚未完全恢复,企图一举灭掉孙权。(上军大将军曹真)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蒋济、常雕、诸葛虔、王双等);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但是,徐晃与夏侯尚等人最终未能攻克朱然驻守的江陵,只好放弃攻势而退军。这就是张辽的最后一战破吕范之战,与曹休、臧霸一起打得。之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

张辽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这个规模?岂是张辽自己所能造势得!怎么样,大将军就皂了四个(征东大将军、征南大将军、上军大将军、大将军),镇东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悉数亮相!结果,只好放弃攻势退军……😄!


公明淏


曹操为啥不派张辽灭了东吴? 这口气好大啊!曹操自己、儿子曹丕多次尝试,都不得不劳师动众、无功而返。一介张辽,虽有多次干败孙权、守住合肥不后退,但也仅此而已。若想劳师远征,不说灭掉、只要第一仗不输,就烧高香了。



奥,这是说张辽能打赢逍遥津大战,让东吴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啼这事吧?这事是历史真实,亦有记载。虽然主要事实没啥出入,但其中夸张成分也是有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打赢一仗、与灭掉一国的区别,差的太多了。现实的例子不用找,曹操自己就亲历好几次。



比如,濮阳战吕布。在曹操发飙,一心要打下徐州,活捉陶谦,为父亲报仇时,吕布乘虚而入,攻破兖州、濮阳,只剩甄城、东阿、范县三处多亏荀彧、程昱死守,才得以保留。几乎把老巢全丢掉。曹操接到急报,带主力返回后第一仗没打赢,吕布、曹操都亲临战阵,吕布先让臧霸出战,曹将乐进接住;曹操再派夏侯惇出马,吕布这边张辽应战。四将一来一往,正争斗之间,惹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杀过阵来,夏侯惇、乐进一齐丢下对手,回马就跑,吕布率八员健将,奋勇冲杀,曹军大败。



第二仗,吕布听陈宫之计,让濮阳城里富户田氏,给曹操写诈降信,引诱曹操冒险进入濮阳城内,曹操被大火烧掉眉毛、胡须,被吕布当头敲打,喝问“曹操何在”?要不是典韦拼死相救,曹操也许回不来,然最终曹操打败、并彻底灭掉吕布。只不过,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因为曹操联合刘备、并在吕布身边埋下内应---陈珪、陈登父子,这才一举打败吕布。



再比如,建安十六(211)年,马超兵临关中,并一举攻破长安,曹操急令曹洪、徐晃紧急据守潼关,并严令必须坚守十天。但曹操随后率大军赶到时,潼关已经丢失,曹操气得差点杀了曹洪。马超、曹操双方第一仗,马超一出马,先八、九合打败于禁、再二十合干败张郃、接着又杀死第三上场的李通,一时勇不可挡,乘势冲过阵来,要捉曹操,吓得曹操魂飞魄散,情急之下,绕着一颗大树转圈⭕,暂逼凶险。要不是马超性急,一枪扎在大树上,曹操几乎丧命。到马超拔出枪,曹操已跑远。



接下来双方的较量,曹操还输几次。最出名的就是许褚裸衣斗马超,虽然许褚脱光上衣,一副拼命架势,二人当场没分出高低,曹操增派曹洪、夏侯渊一齐夹攻,但庞德、马岱挥两翼铁骑,冲杀猛击,曹军顿时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另一次就是曹操座于渭河南岸,观看大军渡河时,马超带兵赶来,曹操佯装镇定,在眼看马超只距几十步远、万分危急关头,许褚不由分说,背起曹操,跳上已经离岸一丈多的小船。



面对纷纷把住船边,都想上船的曹兵,许褚拔剑一顿猛砍,才摆脱拉扯缠绊,一手摇撸,一手执马鞍为曹操遮护箭雨,慢慢脱离危险境地。这就是“夺船逼箭”。但是,众所周知,曹操最终采用贾诩之计,巧妙离间马超、韩遂,彻底打垮、有效拒止马超于西凉,最后不得不投靠刘备。由此可见,打赢一、两次,并不能保证后面一定胜。



提问让曹操派张辽,往灭东吴,存在的实际困难有 : 一是战场环境不同。逍遥津之战,在魏辖区,要灭吴则一定要打上人家门。那时,张辽面对的,不仅仅是东吴军队的攻击;二是曹操没有多余兵力给张辽。既然说到逍遥津大战,那就只能是这以后,即建安二十年(215)以后,张辽打这一仗时,曹操还在汉中,别说张鲁草鸡,这一战把曹操整得够呛,要不是阴差阳错、误打误撞,曹操差点空手而回。因为汉中那地形,曹操再强大的兵力,使不上劲;三是随着年龄增加,曹操常犯糊涂,建安二十三年(218)三四月间,刘备猛攻汉中,夏侯渊紧急求援,曹操却不紧不慢,四平八稳, 集结兵马出发,已经七月份,两月才到长安,在那里又呆几个月,导致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



曹操到了汉中后,又被疑兵搞得晕头转向,疑神疑鬼,有感而发“鸡肋”口令,却百般抵赖,强充好汉,还以此为由杀了杨修。表示自己不会退兵。但事实是,随后曹操就把汉中,乖乖留给刘备,还有,魏延那一箭,曹操的两颗门牙,也丢在距离关中不远的斜谷口,真是一言难尽啊!


流誉后


因为曹魏还灭不了东吴。

一、曹操实力虽强,但还没到碾压东吴的地步

不可否认的是,张辽的威震逍遥津之战的确杀得东吴人心惶惶,孙权也差点被“斩首”,但是逍遥津之战只是合肥会战的一部分,后面曹操亲统大军来时反倒没讨到便宜,最后只能各自罢兵。

1.曹操时期,魏国人口大约在五百万,带甲士兵50万,东吴人口大约250万,兵力约27万,魏国还要面临来自蜀汉、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国内的防守压力,需要分兵,在兵力上曹操能拿出来的并没有太大优势。要知道这是灭国之战,东吴父子三人历经三代经营,名臣名将很多,人心凝聚,势力早已根深蒂固。

2.曹魏长期以来对东吴也是采取守势,相反东吴反到经常骚扰江淮一带,可见东吴实力并没有那么差。

二、东吴占据地利优势,魏军不擅长水战

魏军一直在中原地带攻城略地,并不擅长水战,赤壁之战时,曹操就曾经吃过大亏,大败而归。东吴所占有的地方江河湖泊众多,还有长江天堑,曹魏水军实力是比不过东吴水军的,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部队,别说灭国了,恐怕连长江都过不去。

三、三国鼎立的战略战术考量

永远不要低估蜀汉北伐中原的心,曹操若发动灭东吴之战,蜀汉必然出汉中,攻击曹魏大本营。而且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是蜀汉,无论是人口、兵力还是武将实力都在逐渐下滑,所以不如先解决蜀汉,再考虑实力稍强的东吴。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东吴灭亡的时机未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曹魏和东吴也是势均力敌,作为一代枭雄的战略家曹操,自然会慎重考虑。


飞马观世界


张辽再合肥地界只是打了几场漂亮的防御战,这并不能说明张辽就具备灭东吴的能力。

张辽灭吴

张辽再三足鼎立后守合肥抵挡东吴入侵。虽然东吴几次入侵都被张辽防御住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张辽具备灭东吴的能力。而且张辽威震东吴的逍遥津一战虽然威慑了东吴军民,但是偷袭东吴大营的计策是曹操留下的,张辽只是依计而行。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主帅,怎么能不抓住战场上每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说张辽几乎活捉孙权,那是因为孙权指挥失误让大军先渡江自己率千余人断后,才导致差点让孙权被擒。张辽比曹操还是有些差距的,曹操当年都没有顺利过江,更何况张辽了。所以张辽灭吴的可能性太小。



东吴依险而守

东吴有长江天堑,并不是曹魏能随便过来的。而且东吴在三国史上除了赤壁,几乎没有其他大型战役了。东吴可谓是兵精粮足,国泰民安。而且东吴当地有些豪门世家,一旦自己的领土受到威胁时都会誓死反抗。所以入侵东吴并不多一件简单的事。


总结:既然被称为国家,那么必然都会有些底蕴。不会被外敌轻易地覆灭掉,所以说张辽攻打江东胜率不高。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可以说张辽的一生都是在消灭东吴的路上,但是他没有实力灭掉东吴。

张辽本来是吕布手下的一名参将,后来吕布兵败被俘,他在白门楼上向曹操投降,并希望刘备帮他说说好话,让曹操饶他一命。这时,张辽破口大骂道:大丈夫何必哭哭啼啼。随即引颈受戮,慷慨就义。但是,刘备早就看透了吕布的小人之心,他向曹操提议杀了吕布,反而刘备替张辽请求,曹操绕过张辽。可以说,正是刘备的求情,曹操才放了张辽,所以张辽欠下了刘备一条命。最后张辽被曹操说服,效力于曹操麾下。

在逍遥津战役中,张辽以800步兵大破了孙权十万大军,这成为三国后期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张辽真的这么厉害吗?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获得全胜,和他的武力无关,主要是因为张辽使用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斗策略,他率领800敢死勇士,直接杀到了孙权的麾下,差点要了孙权的性命,此后,孙权军队的士气一蹶不振,导致了整场战役的失败。

在纯武力的较量上,离不开单挑斗将。那么,张辽的武力究竟如何呢?首先,张辽和太史慈斗过,两人大战了八十个回合也没有分出胜负。而当时,孙权的护卫宋谦被李典射死之后,太史慈为了保护孙权,放弃了与张辽的单挑,轻松甩开张辽的纠缠去回防,这一点说明,太史慈的武力要强于张辽,至少不会比张辽差,两人的武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在合肥之战中,这时,距离逍遥津大捷不过几天的时间。在逍遥津之战中,凌统为了保护孙权而身受重伤,而当时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身负重伤的凌统却能和张辽打了五十个回合战平,这说明凌统的武力也高于张辽,两人差距极小。

张辽在单挑中没能够斩杀或击败东吴的任何一位武将,东吴的太史慈、陈武、凌统、甘宁等人也都具有不弱于张辽的武力,所以张辽根本就没有实力消灭东吴。


公元前


张辽在合肥两次击败孙权,只是利用了孙权指挥错误的疏漏和吴军陆战能力差的弱点,并不代表他真的一个人就能压制东吴了。

确实,张辽在合肥之战打的很出色,在兵力远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先是以八百骑兵突击吴军,斩杀了陈武等人,重挫了吴军的士气。后来在吴军撤退时,又主动出击,在逍遥津差点活捉亲自断后的孙权。这两次战斗使得孙权对张辽忌惮万分,甚至张辽生病以后,也告诫手下不可轻视张辽。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不过严格的说张辽的这两次战斗只是战术上的胜利,杀伤的吴军并不多,更谈不上对吴军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张辽能取得这两次胜利,首先要归功于孙权自身能力不足,指挥上出现严重的疏漏。第一次是疏于防范,被打了一个出其不意。第二次逍遥津之战,孙权在撤退时自己滞留在后,而且身边兵力还不足,可以说是犯了低级错误。其次则是吴军的陆战能力相对较差,陆战中对魏军本来就败多胜少。

东吴并非没有能打仗的人,像吕蒙、陆逊都有帅才。魏军打上门的情况下,孙权可不会自己再去玩行为艺术,肯定老老实实让他们上阵去对付张辽,并不会好打。而且吴军的水军也比魏军强的多,一旦魏军南下进攻双方进入水战,优势就会转入东吴一边。

历史曹操和曹丕多次伐吴,即使初期获胜,一旦雨水增加,江面上涨,也都只能以失败告终。张辽的能力不会比曹操强到哪去,而且对于水战他也并不擅长,换成他来攻打东吴自然不会改变结果。


不沉的经远


首先,曹魏的人口,军队,相比江东,只是稍微有优势,但是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曹操几次亲政,都灭不了孙吴,张辽何德何能,能灭了孙吴!

  1. 孙吴从孙策立国开始,除了统一江东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外,几乎没有大的战争东吴的步兵,战斗力不是很强,但是东吴的水军战力天下无敌,在水战上,曹魏军和蜀汉军一直没有打败过他们!
  2. 在曹操时期,曹魏人口大概有五六百万人口,军队有五十万左右,当时曹魏军分为四大军区,北方军区由曹彰统帅,兵力五六万人,防备匈奴,乌桓!


关中军区,有兵力七八万人,夏侯渊为统帅,张郃为副帅,主要防备蜀汉益州方面的军队,从214年到219年,曹魏先和张鲁,后和刘备展开激烈的汉中争夺战,先从张鲁手中夺取了汉中,公元219年,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攻占定军山,曹魏被迫退出汉中地区,退守关中地区!

襄樊军区,征南将军曹仁为统帅,有兵力三四万人,主要防守蜀汉荆州统帅关羽部.孙吴荆州统帅(先后为东吴大都督周瑜208~211.鲁肃211~217.吕蒙217~219年)!

最后就是合肥军区,张辽为主帅,乐进.李典为副帅。主要防守孙吴扬州方面的进攻,有兵力两三万人!

从赤壁之战结束,孙权先后四次兴兵攻打合肥,在建安二十(公元215)年,孙权兴兵十万攻打合肥,被张辽击退,更导致孙权差点被俘虏,最后在大将凌统的拼死掩护下,孙权才逃得性命。



虽然张辽勇猛无敌,但是连曹操都消灭不了孙权,张辽部没有水军,根本打不败孙权!


少校说历史


因为孙刘有意向联合,曹魏不好轻举妄动,等待时机。

在三国后期时代,刘备、孙权、曹操三方灭掉了当时割据自立的旧势力,实现了三方统一,也是在各自领域里面达到了自己势力的巅峰。不过,在当时,还是要数曹操的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当时累呗和孙权为了制衡曹操,就置顶了蜀吴连横政策,这样一来,曹操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直到公元221年,那一年发生了一次战役被称为夷陵之战。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而被吕蒙斩杀,关羽的死也是让刘备心痛不已,撕破连横之策,发动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这一战也是持续了13个月之久,不过,刘备并没有成功,这一战也是以蜀国的战败而告一段落。蜀国经历过这一战之后也是元气大伤,刘备也是一病不起,后来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白帝城托孤的典故。蜀国不太可能与魏国继续争霸,自身难保。



历史太傅


历史上东吴地域所处位置绝对是三国最好的位置,山川河流平原居多地处鱼米之乡,而且少有战乱祸及东处。反观曹操地处乃南北贯通之地,三国成型前战争多发曹操所处属地。而蜀地离中原国都路程较远虽说富裕但却崎岖难行路程不便。孙权虽有小聪明但是素无大志,接管东吴之后仅想着固步自封不图进取,从三国演义中与父发现传国玉玺的表现已不难看出,他虽然不主动去侵犯别人但是曹操想去打败孙权不是不容易,是根本没办法打过去,因为前期有周瑜鲁肃,后期有吕蒙陆逊,还有许多东吴大贤都不曾露面,只是孙权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不肯放权让他们去干,所以才会出现曹操急攻不能过去刘备举国不能打赢的情况。如果是其父孙坚或者其兄孙策在这些人的辅佐下那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中国历史名人集锦


因为做不到。

按照演义的说法,东吴经历了曹操南下这个最大的困境,而且完美渡过,还打了一波反攻,收益不可谓不大。

那时东吴基业创办未久,掌权的文官和地方势力,面对越大越强的曹操,普遍失去抵抗信心,毕竟基业又不是自己的,给谁打工不是打工,于是纷纷请求孙权投降保富贵。

武官集团是基业创立者和既得利者,已经是老板了,在去给曹操打工,说什么都不愿意,宁为鸡头,大不了再去给别人打工就是了。

集团内部文武分裂,孙权又没有太大威望,只好借助基业创始人周瑜的支持,联合几乎没出什么利的刘备,在展开了对攻,最后侥幸杀了曹操个措手不及,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因抢夺荆州和刘备对抗起来。

此时,江东集团已经没有了对曹操的惧意,投降派灰头土脸,主战派扬眉吐气,甚至主动进攻合肥,想要啃下曹操集团一块肉。

而张辽驻守合肥,利用孙权轻敌冒进的心理,直取孙权,打退了江东的冒进,稳住了自己的阵脚。

曹操大喜过望,因为曹操势力前期所取得胜利,都是在曹操亲自带领下取得的,其他将领少有独当一面获胜的。

但是曹操也清楚,张辽成功的偶然性,东吴人心已聚。

后来曹操自己又亲自带军攻打孙权,双方互有胜负,曹老板也自认打不下来了,于是黯然收场,绝了攻打江东的心思。

因为从领军,威望上,曹操都远胜张辽,在自己都无法取胜的情况下,给张辽压力,会使得张辽兵败,南方局势进一步糜烂。

所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曹操既然已经失去攻打孙权的最佳机会,让孙权做大,后面的只能依靠子孙了,等中原强大后,再吞并东吴。

后来曹丕继位,想要建功,带着张辽攻打东吴,也没有建功。张辽还因此病死,导致后来的曹魏集团,听说陆逊来了,个个害怕的要死。

东吴集团和曹魏集团,就此因长江割据,因为曹魏中原人口多,慢慢的中原强大,东吴弱小,形势使然。诸葛亮看到明白,是战亦亡,不战亦亡,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拼了命在有生之年打入中原。

所以张辽是救急良药,而治本,就只能等羊叔子、杜预等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