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在幼兒園受到不公平待遇,作為家長你怎麼辦?

何為深情55656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應該怎麼做,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瞭解真相:瞭解真相要多方瞭解,孩子敘述的事情是一個方面,同時也要向園方瞭解,經過多方瞭解,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信息。

2、溝通解決:

首先對孩子的溝通:我覺得題主對孩子的溝通很到位。

“那我覺得你沒錯,但是你不該躺地上讓別人有機會坐你的腦袋,你要保護好你的腦袋和眼睛👀,這個對你特別重要,還有你不該坐同學的身上,你都知道這樣很痛了,所以不該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同學。還有個問題,你為什麼回家不馬上告訴媽媽”

孩子對的地方要表揚,錯的地方要支出問題,並且給到他問題解決的辦法,下次遇到這種問題怎麼辦,這個很重要。

其次和老師的溝通:如果在這件事情上,真如孩子所說的,那麼老師就做的不到位,老師做的不到位,我覺得家長不應該當面去指責老師,當面指責只會引起老師的反抗,我覺得應該先私下和老師溫和溝通,讓老師和孩子說聲對不起,讓孩子得到老師一個歉意的擁抱,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很重要。

3: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讓孩子學會勇敢保護自己

要讓孩子學會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當遭到其他同學的欺負時,要敢於用語言表示自己的態度,用行動制止對方的侵犯。如果遇到小朋友搶東西,或是打人,他應該及時地、勇敢地保護自己。大聲制止小朋友的錯誤行為,明確告訴對方“你不可以打我”、“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手是用來擁抱的,不是用來打人的”,要求對方歸還搶走的東西,並且同時用行動制止對方打人的舉動,如在受到攻擊時雙手推開對方胳膊或者抓住對方的胳膊,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教育孩子不能被人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

應對這類事情的主要原則應該是“不能被人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在教育孩子應對此類事件時,家長一定要注重灌輸這樣一種理念,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負,但也不能仗勢欺負別的孩子,如果教育過線,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有所幫助,

如果覺得話題感興趣,加個關注,一起相互討論


呆萌老爸育兒經


其次,問題既然發生了,重點是如何合理解決。題主作為父母,是想站在教育視角看待此事件對孩子學習與發展意義?還是說覺得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護犢心切?如果是後者那你可以去找老師要個說法,我想題主不會這麼萌蠢。那我們就從第一個問題思考。

一個優秀的父母,你關注不應該只是孩子學了幾個字,孩子有沒有在學校吃虧,或許你還要關注你家孩子應對不同事件的態度,情緒的控制,處理問題的角度,處理問題的能力。

因此,針對這件事,你不防讓兒子先學會控制情緒,接下來以你兒子為主導,你輔助,梳理整個事情的經過,然後找出問題所在,然後針對每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比如你兒子覺得老師不公平,那你兒子可以向老師提出他的看法,以及下一次類似活動避免類似情況出現的建議。


不語品論


其實我感覺也並非無益。

你家娃一定很優秀,你需要鼓勵他,第幾不是關鍵,重在參與,過程最重要。而且你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考的第一是相當棒了!不管取得名次第幾,自己學會了努力,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後即使爸爸媽媽都不在場,你也會回答的很好!

你學到的東西是終身收益的,而靠父母贏得的成功,知識永遠在父母那裡。


瓶萍說事兒


雖然我家寶寶還沒上幼兒園,但我們家寶寶在上早教課程。我不清楚是我自己的感覺還是個人對某老師有看法。因為我家寶寶上其中一個老師課程較多,寶寶也喜歡這位老師,但我給寶寶上其他課程時,有一位老師,可能是和我家寶寶接觸時間不長,我發現每次上課,這位老師總是把發的東西最後給我家寶寶,不管我家寶寶是先過去,還是在排隊中。後來我直接就不給寶寶上那個老師的課了。

在生活中,也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雖然我也明白現實中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過也希望自己寶寶成長中能快樂多些~

我也想看看其他家長都是怎麼處理孩子上幼兒園那些事的。


CC檸檬沫沫


在人生旅途中,幼兒園是一個關鍵的環節,爸爸媽媽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教他學第一句話,喂他吃第一口粥,教他走第一步路,人生有許多第一次都是從父母或長輩處學到的,去幼兒園,又是父母第一次送孩子進入他初級社會的團體,讓孩子第一次離開親人去獨立接觸外面的世界,而幼師就是孩子父母的接力棒,應該教孩子如何與夥伴互動溝通,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愛心,讓孩子茁壯成長,如果幼師偏心給孩子不公平待遇,那這個幼師就進入孩子父母的考核期,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育人萬代,別讓孩子空白的腦海染上汙點而誤人終身,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找幼師核實事情經過真偽,說明厲害以觀後效,並以此事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的正確做法,把錯誤糾正過來,讓孩子明是非辨真理,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年輕的幼師難免會犯錯,但以人為本決不過時,相信通過不公平對待事件的理智處理,幼師定能知道父母為孩子討回公道的警鐘已經敲響,量幼師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紅線已劃好,我們也相信幼師不忘初心,能安分守己、循規蹈矩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M易2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分別從家長角度和老師角度說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家長角度:孩子受欺負了,趕緊問原因,看看有沒有受傷,要是受傷了就趕緊拍照留證據,還得詳細的問過程,別的小朋友為什麼欺負你啊,以前有沒有欺負你啊,然後找老師,告訴老師我家孩子被怎麼怎麼樣了,然後會傾聽老師的看法,看看老師的處理意見,要是對處理意見不滿意,就會在家長群裡說一通,哎!更有甚者還會找園領導。以前我還遇到過孩子被蚊子叮了家長責備老師的事件。


老師角度:孩子受欺負哭了,或者孩子告訴老師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我作為老師一般先看看受欺負的孩子有沒有受傷,然後瞭解原因。如果是小班的孩子我會直接干預,告訴他們這麼做是不對的。中大班的孩子我就不干預了,直接把欺負和被欺負的孩子叫到一旁,讓他們自己解決,解決之後,我還會讓他們告訴我怎麼解決的(孩子們一般都是道歉之類的),以後還犯不犯這樣的錯誤等。具體情況要具體處理,這裡不詳談。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之間小小的衝突,小小的磕碰,何嘗不是一種成長?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我們需要讓他們學會社交、學會堅強!我們不宣揚一味的忍讓,但是也不宣揚暴力(下下之策)。家園共育共同處理。及時向老師反映,做好教育工作。 建議,接送孩子時,和老師說一下即可,然後如果後續沒有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必大動干戈。謝謝!


桔子雜談


先私下跟老師溝通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誤會,注意談話態度和溝通方式,互相留有面子和底線是很重要的。

溝通之後,如果老師只是在敷衍,然後孩子一直還處在“不公平待遇”中,那麼,建議排除萬難給孩子換個幼兒園。換班級就算了,換湯不換藥,讓孩子換個環境,重新認知,孩子的啟蒙階段非常重要。

如果發現老師有破底線行為,比如虐待或者冷暴力,已經傷害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麼,建議跟園長或者向上級反應以及報警來處理,一定不能縱容傷害孩子的。

當然了,如果與老師溝通後發現,孩子說的某些情況,只是孩子自己不願意上幼兒園的藉口,真的是不值一提的小事,那麼,也請不要玻璃心,對老師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平時多給孩子創造一些社交,鍛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今天就藉此機會發表一下我的看法,當孩子在學校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咱們要先了解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同學的原因還是孩子自身的原因。當孩子被不公正對待發生後,我們家長才可能知道,在這之前孩子遭遇了什麼,我們是不清楚的。

第一,當我們的孩子遭遇同學的不公正對待時,咱們要及時跟孩子溝通,瞭解一下孩子們為何會這樣,一般的去學校當面溝通下還是有效果的,如果沒啥效果就要告知老師和對方家長了,一般都會有效果。

第二就是孩子遭遇了老師的不公正對待,這個是比較難辦的,老師畢竟是成年人,對付孩子的手段是多的很啊。孩子有可能會受很大的委屈的。作為家長去找老師,老師很可能不會承認,找學校,學校很可能袒護老師讓我們有冤不能伸張。去教育部門投訴,很可能孩子會遭到老師的報復。我們家長這個時候真的很難辦,也許只能轉班或轉學了。

作為孩子的家長,當然希望孩子能被公平對待。當我們的孩子不被公平對待時,一定要多瞭解一下情況,協商解決。作為家長作為弱勢的一方,我們真的希望國家社會能營造一個公平的氛圍。


輝太狼的vlog


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不公平待遇,我們做家長的自然非常氣憤心痛,一般來說會第一時間向幼兒園討個說法;如果幼兒園不予理睬或者答覆不滿意,肯定會向主管教育部門申訴;主管教育部門的處理不公平或者不處理,都會讓事態進一步升級,作為家長肯定會向媒體和法律機構求助;最後一步是應該完全沒有可能發生的,我還是把它描述出來,以做警示:當孩子確實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並因此受到了身體或者精神上的傷害,幼兒園完全推卸了責任、教育主管部門完全不予受理和處理、媒體沒有關注、法律機構不予理睬、直至孩子受到的傷害完全沒有的說法的時候,作為一個社會個體,作為一個父親或者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的孩子討回一個公道。

您所說的情況,首先請您按捺自己的怒火,遵循社會一般規則尋求解決之道,無論如何,這個社會不會為這一點小事將您逼到無法申訴的那一步,我想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您可能已經和園方達成了處理意見,祝您好運!


人社一卒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不公平待遇,關於孩子和老師關係的協調,我會注意:

1、讓孩子學會服從規則,同時學會在規則下如何為自己爭取。

中國不缺乏規則,然而在規則的執行上很有問題,原因是能夠影響到規則的執行的人太多了,爸爸管孩子,媽媽會當面插手;父母管孩子,老人會直接當面插手;老師管孩子,父母會當面插手。讓孩子和每種關係的各個部分直接相處,其它人如果有異議,可以協助孩子未獲滿足的需要通過其它渠道滿足,然後通過私下溝通進行協調。這樣,孩子才會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同時如何在規則的共性之外滿足個性需要。

2、適當的時候和老師私下談話,請老師更加有方向地協助孩子。最需要了解孩子的不是老師,而是孩子的父母。

3、多肯定老師的成績。

永遠不要和老師搶功,因為老師在學習方面的心血肯定比家長多!不論我們作為父母的在家裡給了孩子多少指導,老師的付出永遠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老師只要有一點對孩子的肯定,父母如果能及時反饋,也會讓老師知道自己付出的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