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大逃亡!《流量地球》都救不了的北京文化,誰來救?


股東大逃亡!《流量地球》都救不了的北京文化,誰來救?

股東大逃亡!《流量地球》都救不了的北京文化,誰來救?


旅遊做不下去跨界拍電影,電影拍不下去又要回去搞旅遊,動用的還是熟悉的配方:賭上家當的高溢價收購。《流量地球》都救不了的北京文化,誰來救?

文丨顧小白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流浪地球》在2019年第三季度貢獻的2.4億元收益,沒能把北京文化拉出虧損的泥淖。


近日,北京文化發佈的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預計虧損19.5億元至24.5億元,較上年同期營收的3.26億元,同比下降698%至852%。


2月3日,深交所就該業績預告下發關注函,要求北京文化說明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情形以及計提應收賬款壞賬、存貨減值和商譽減值等的具體內容與合規性。


事實上,北京文化的業績滑鐵盧,資本市場早有預警:2019年內,遭遇股東連續114次減持,成為年度A股被減持最多的公司;其中,106次發生在2019年7月以後。


靠旅遊發家,在影視熱潮中跨界影視的北京文化,在近兩年來相繼投中過《戰狼2》、《流浪地球》、《攀登者》等爆款作品,被業界稱為“彩票型”選手。


但被運氣眷顧的北京文化,迎來的確實自己的艱難時刻。


01

商譽減值暗雷早已埋下


從北京文化的業績預告信息來看,2019年的虧損大頭在於商譽減值: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3.7億元至14.7億元。正經社發現,在北京文化的發家史中,這顆商譽減值的雷早已埋下。


2015年前後,業內外資本湧入影視行業,那是影視行業“遍地撿錢”的年代。不管是想狂賺一筆還是想要改善業績,投資影視成為大多數資本的首要選擇。北京文化屬於後者。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1998年登陸深交所的京西旅遊,由於運營不佳,京西旅遊在2005年之前連續多次嘗試跟房地產公司重組,與北京崑崙琨重組成功後更名為“北京旅遊”。但此次重組並未改觀公司業績。


2013年12月,北京旅遊作價1.5億元購買摩天輪文化,並在次年更名為“北京文化”,正式進入影視娛樂圈。


摩天輪之後,北京文化還分別作價13.5億元、7.5億元收購了世紀夥伴、浙江星河兩家公司。


經過娛樂帝國的幾次擴張,北京文化將影視行業許多名流收入了囊中。其中包括世紀夥伴的影視製作人邊曉軍、著名編劇嚴歌苓、著名導演張黎,經紀人王京花掌舵的浙江星河則帶著陳道明、張豐毅、梁家輝等50多名簽約藝人、導演、編劇舉家遷入。


彼時,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摩天輪分別形成商譽8.34億元、6.41億元、1.12億元,合計15.87億元。但摩天輪、世紀夥伴、浙江星河似乎並沒有按照北京文化的預期發展。


其中,世紀夥伴虧損尤為嚴重。北京文化公告顯示,2019年北京世紀夥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確認收入113萬元,較上年度下降99.78%。基於此,公司擬對其期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計提減值準備4.4億元,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4000萬元。


在此之前,世紀夥伴在2019年上半年業績就出現斷崖式下滑。財報顯示,2019年前6個月,世紀夥伴創收73.9萬元,淨利潤虧損706萬元,而上年同期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1.37億元、3746萬元。


正經社注意到,在熱錢的催化下,2014-2016年湧現大批高溢價併購。2018年以來,受到政策影響,資本火速退潮,影視行業成為商譽減值的重災區。除了北京文化,不久前華策影視也因商譽減值出現首虧,萬達電影則宣佈擬進行45億元—55億元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02

前景不妙股東大逃亡


在影視行業集體狀態不佳的情勢下,資本出逃比業績虧損預告來得稍早一些。


儘管北京文化在2019年初對摩天輪、世紀夥伴、浙江星河三家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作出了16%、3%、8%的預測,但其股東似乎並不買賬。


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2019年內,北京文化遭股東減持高達114次,是遭股東連續減持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這一數據比第二名高出一倍。


在減持股東的名單中,以此前收購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文化時引入的資本為主。當時,北京文化進行非公開發行,向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寶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8名特定機構投資者發行約3.24億股,募集資金約28.94億元。


其中,西藏九達在2019年底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北京文化349萬股,減持均價為7.42元/股。而這個價格低於當初的投資價格8.92元/股,也就是說,西藏九達作好了虧錢也要逃離的心理準備。


除此之外,北京文化第七大股東西藏金桔在2019年4月11日上市流通,僅僅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持股比例從4.38%降至1.38%。而西藏金桔的法人代表正是浙江星河的前掌舵人王京花。


除了上述主動減持,北京文化股東還因股權質押逾期遭遇了被動減持。2019年12月,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因質押給東吳證券的部分股份涉及質押逾期,被實施強制違約處置而導致強制平倉。為化解危機,華力控股被動減持了北京文化部分股份。


正經社發現,此番被動減持讓北京文化的第一大單一股東的地位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華力控股減持後,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15.6%的持股比例略高於華力控股15.16%的持股比例。


但由於一致行動人持有北京文化0.56%的股份,華立控股合計持有北京文化15.72%的股份,暫時保住了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倘若再次被動減持,“當家人”的位置就極有可能易主。


所以,北京文化的戰略部署以及業務推進會否受到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已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問題焦點所在。


03

賭上家當高溢價收購


面對緊迫的形式,北京文化“重操舊業”,試圖再次通過收購找到新的突破口。


2019年10月15日,北京文化宣佈將以自有資金8.4億元收購北京東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在2019年1-7月營收為0元,淨虧損317.25萬元,資產總額賬面價值為4540萬元。事實上,後者2002年成立以來,除了花費235萬元收購的位於北京密雲區閣老峪村的一塊山場外,旗下並無任何資產,也沒有任何收入。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次高溢價的收購交易。儘管在深交所的問詢下,北京文化仍然堅稱此次收購價格在合理區間內,但8.4億元的收購資金幾乎耗盡了北京文化的全部家當,同時還通過抵押土地等方式背上了6億元銀行貸款。


投身影視洪流的大計面臨擱淺,收購東方山水似乎又要回歸初心幹起旅遊的老本行?但是,文旅項目真的能幫北京文化打一場翻身仗嗎?


在影視行業,北京文化不是第一個做文旅項目的影視公司。彼時,“每個影視公司,都有一個迪士尼的夢”,這句雞湯將大量影視公司推向了實景娛樂的洪流之中,但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2011年,華誼兄弟成立了負責實景娛樂業務的華誼天津,提出與迪士尼看齊的口號,成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隨後,萬達電影、光線傳媒、博納影業、長城影視、歡瑞世紀等影視公司也紛紛入局。


不過,隨著影視寒冬的到來,國產迪士尼們心中的火苗被迅速澆滅,近幾年都忙著撤離。2017年,萬達電影率先打了退堂鼓,將投資數百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資產及運營控制權轉讓;2019年1月,長城影視以“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為由折價出售諸暨影視城;光線傳媒的中國電影世界項目也沒了後話……


調查顯示,國內80%的影視基地目前處於虧損狀態。有業內人士告訴正經社,北京文化試圖在實景娛樂中背水一戰,但從整個行業趨勢來看,短期內破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這場高溢價收購,讓外界看起來顯得頗為迷亂。【《正經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