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读完《人间失格》以后的感受是什么?

寻树人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在1948年发表的中篇自传体小说。小说以“我”看到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作为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手记分别与照片呼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的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

因为是自传体小说,所以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以及内心独白,其实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与思想。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39岁的太宰治自杀身亡。

读了《人间失格》,有书君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孩子成长方面,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 家庭气氛会决定孩子一生的情绪。

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家庭比较富裕,他长得十分帅气,而且聪明灵气,连同学都说他“会被女人迷上”。可以说,上天发给叶藏一副好牌。

叶藏生活在一个有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他从小体弱多病。他从没有感到过饥饿,一来是因为肠胃不好,二来他从没有感到过吃饭的快乐。

书中描写他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用餐的房间很昏暗,而且全家人面对面排成两列,每个人都是默默地埋头只顾吃饭,令小小的叶藏感到“不寒而栗”。甚至有种“低着头向在家里蠢蠢欲动的亡灵们做祈祷”的感觉。

他吃饭,只是出于大人的一种恫吓:不吃饭就会死。

有书君觉得:饭桌上的气氛就是一个家的气氛。饭菜里,包含着一个家庭的温度。

好的家庭环境,酝酿一种快乐和睦、温馨甜蜜的家庭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孩子身心才会健康。再者,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为人处事的态度及方法。

而后来叶藏性格孤僻、自卑,就是从小在冰冷的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

叶藏最糟糕的童年记忆,就是被家里的佣人性侵。这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心里阴影。他看到了人性的恶劣与卑鄙。

为人父母者,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避免孩子受到身心上的创伤,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 不要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叶藏小时候,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他的父亲是一位政党要员,家里还有男女佣人,家庭条件并不错。

但是由于家庭里他最小,不受人重视,因此他就靠着扮演滑稽相逗人发笑,来刷存在感。“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叶藏心里想。

我们可以相像,叶藏内心对人类极度恐惧,但是却无法摆脱人类而生存,因此,他只好拼命察言观色,取悦别人。照相时,他极力在别人正经八百的时候,故意歪扭着脸装出一副笑脸。

他还会在大夏天洗完澡后,把姐姐的棉套袖戴在睡衣的袖子里,装作在里面穿了一件毛衣,用“不伦不类”的装束引起别人的注意及发笑。

他非常怕别人批评自己。“一有人说我不好,我便觉得自己的的确确做了一件让人误解的事,总是默默地接受别人的指责,内心里恐惧得简直要发疯了。”

因此,在后来父亲问孩子们要什么礼物时,叶藏也屈从了父亲的意愿,要了本不想要的“狮头面具”。

父亲非常高兴,而且还表扬了他。这件事,更让叶藏觉得,迎合大人的意愿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却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小小的叶藏慢慢失去自我的过程。

讨好型人格,貌似没脾气,对人友善,但是这是一种含有强烈自我牺牲成分的做法。这样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委曲求全,换取他人的认可。在得不到相应回应的时候,他们又往往非常痛苦。

如果这种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为这个人主要的、唯一的、持久稳定的僵化模式时,就会构成人格障碍。

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太听话反而不一定是好事。孩子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如果过分强调让孩子听话,孩子为了迎合大人,会掩盖自己真实的意图及想法,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形成怯懦、没有主见等人格。

书中的叶藏就是突出的“讨好型人格”,他习惯上逆来顺受。后来目睹妻子被强奸时,竟然选择逃跑。而这种折磨致使他喝酒买醉来麻痹自己,最终走上穷途末路。

三、不要忽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坏朋友”的作用。

在主人公叶藏的成长过程中,他的一个坏朋友——堀(kū)木正雄成了引导他走上岐途的元凶。

叶藏上了东京的高中,他不想住在集体宿舍,就让医生给开了一张假的病历证明,住到了父亲在东京的别墅。

父亲每个月只在别墅住一、两个星期,父亲在时,他就早早离开家去上学,或者偷偷去学画画。父亲不在时,他就整天不出门,用看书和画画打发时间。

去画廊学画画时,叶藏认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堀木正雄。因为初来乍到,又由于叶藏天生内向的性格,因此,适时出现的堀木正雄,是向导,也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师友”。这段时间叶藏跟着他学会了吸烟、喝酒、逛妓院。没钱的时候,就拿东西去当。

叶藏后来只有睡在卖淫女怀里时,才会有一种安全感。他为此感到下流,但是却无法自拔。正是因为这种罪恶感,他觉得自己是坠落的,也是背离自己的人生信条的。

以致后来,叶藏身边出现了好多女人。当他与一个诈骗犯的妻子偶然相遇时,因为同样的贫困,因为同样的生无可恋,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竟然一同相约去投水自杀。最可笑的是,叶藏甚至不知道这个女人叫什么名字。

后来女人死了,而叶藏被人救下,他也差一点因此入狱。因为事件性质太恶劣,叶藏被学校开除。他离着深渊的边沿越来越近。

如果不是堀木正雄带叶藏接触花花世界里的那些污浊和肮脏,叶藏也不会在“失格”的路上越走越远。

还有后来叶藏的妻子良子被强奸,堀木正雄首先看到了,也只是把叶藏叫来偷窥了一下。

叶藏骨子里的怯懦与恐惧,竟然驱使他迅速逃走!这时候,堀木正雄跑过来对叶藏说了一句“……你要原谅阿良,因为你自己都不是一个正经货色……”

坏的朋友不会为你两肋插刀,也不会雪中送炭,只会伤口上洒盐、雪上加霜!

叶藏因此终日买醉。为了戒除酒瘾,他听从了药店老板娘的话,开始注射吗啡,并成瘾,后被人送去精神病院,自觉自己越来越不像一个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几岁的年纪,“三观”还没有形成,心智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这时候最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又因为缺少必要的辨别能力,尤其是一些坏朋友,比好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样的坏朋友,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读完《人间失格》,有书君的心情是沉重的。叶藏本是一个高富帅,却因为伤人的家庭、人格的扭曲,以及坏朋友的挑唆,他越来越堕落,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又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最后被人送去疯人院。甚至作者本人最后也选择了投水自杀。

其实人生不易,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要把不幸的“荆棘”砍下点燃,让它的火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看过两遍《人间失格》,一遍是去年读的电子版,一遍是最近刚看的纸质版的,两遍读下来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遍看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因为怎么也想不通世界上怎么会有叶臧这么丧的人,浑浑噩噩的度日,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敢表达,只是一味的去讨好别人,最终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第二遍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描述的完全就是一部心理的苦难史。就是有人软弱可欺,不敢给自己争取什么;有人就是很丧,丧到连活下去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有人就是做不到正常人认为的理直气壮的事情,只能小心翼翼的讨好换取生存资源。

对观照书中叶臧的生活轨迹和人生经历,其实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像叶臧一样走不出童年受到伤害的阴影。

叶臧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地主家庭,体弱多病只能从书中得到慰籍,从小便明白了人性的虚伪以及残忍的动物本性,所以他畏惧人,畏惧人与人之间过于亲近的关系。他隐藏起真实的自己,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欢,但很多时候他对于别人的这种喜欢和亲近也感到害怕。因为别人喜欢的只是他伪装出来的自己。

叶臧的家庭还有哥哥和姐姐,作为不受重视的小儿子,他依靠搞笑、讨好的方式来博取别人的关注,卑微到连受到佣人的侵犯都不敢跟家人说。这大概就是叶臧身上疏离感的来源,他不喜欢这个受到伤害,软弱无能的自己,但他喜欢这个世界,希望从别人身上汲取温暖。

成年后的叶臧逐渐走上了被女人养、为情自杀,抽烟、酗酒、甚至吸毒的道路,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但就是这样一个叶臧,酒店的老板娘仍然认为小叶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在太宰治描述的叶臧身上我看到了理解,理解了人内心世界的不堪和苦难是深层次的,我们不必拘泥于外界的眼光,坦然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偏执的木头


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比如我有轻微的讨好型人格,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而写的,当年听说作者写完不久就自杀了这个让我很震撼,一度觉得自己玩儿完了,但是我后来又看了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小说灯笼》《御伽草纸》之类的我就觉得这位作者是一位比谁都温柔的人……

当然,如果你读完并没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你会觉得你见到了新的世界,原来世界上会有人这么想,这么做。

我觉得丧未必是不好的经历,人在积极中过得久了也需要新的东西,之前有一个问题,是太宰治那么丧为什么还会有人喜欢?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丧就不能被喜欢了嘛?在我看来,与其说我喜欢乐观的人,不如说我喜欢经历过体会过,更能自嘲一般的走出来甚至能来开玩笑的,丰富的人。当然你也要结合日本历史来看太宰生活的年代是二战时期左右的日本在这种情况下能积极的鼓励民众不要对生活绝望而写小故事宽慰民众,却依旧认为自己帮助了战争而认为自己有罪的温柔的灵魂,实属难得。

悲剧中蕴含的情感往往更加动人,他是具有悲剧精神的人,他的作品里无不展现着生而为人的高贵,那种如小草一般的生命力,虽然我一身伤痛孑然一身,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啊!

但是同时也不要因为觉得丧就不喜欢他了,也不要媚俗,一起刷一些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真的没必要,你永远是你自己,你喜欢就是喜欢,你讨厌就是讨厌。平常心看待这本书就好。


萤火先生M


抱歉的是在我压抑的时候看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了这本

总之看完一遍之后并没有敢说我读懂了太宰治

但总觉得很懂叶藏了,作者简直写空了我的心思

一切仿佛都已经是最糟糕的了

感觉叶藏随时都能在黑暗的泥淖里溺死自己

每一件事情过后 我都觉得这个人大概是活不下去了

生活完全没有阳光 黑暗 卑鄙 欺骗 层出不穷

我就这样看着他一步一步万劫不复却无能为力

中间停了一个晚上我没看 但眼前却一直浮现那个烂醉的青年

会不会因为我没有继续看下去就突然的离开这个人间

他实在是太脆弱了 就像快要熄灭的蜡烛 就快油尽灯枯

你每看他一眼就会觉得少一眼

可能在下一秒他就熄灭了

但当你真的再看的时候竟然意外的发现还亮着

他还没有放弃! 只是依然看不到希望 依旧摇摇欲坠

看到最后的时候叶藏说:慢慢地我对世间不再小心翼翼了。

就莫名感动 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的那种感动

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幻觉

认为只要换换环境

自己的人生就会有起色。

怎么熬过来的呢?

成百上千次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肯定

都很难得

直到叶藏病重、父亡,最后回到家乡的时候说:

现在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一切都会过去……

我就知道这本书要完结了。

其实我们都一样

就像今天吃饭 遇到一件特别不可理喻的事情

无从说起 但着实令人气愤

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 这句话不无道理

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的行为

无解

其实没什么是吃饱了睡一觉不能解决的

人们相互欺骗,却又不可思议地不会受到丝毫伤害,

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对方似的,

这种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互不信任的例子,

在人世间无处不在。

——摘自《人间失格》


是蔡小九啊


《人间失格》是我读的第一本日本文学书籍,很不文艺地告诉你们一个事实,我是初中暑假用手机看完这本小说的,在那些炎热天里,我在自己房间里,在空调底下,这本奇特的书,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以前从未看过如此之奇特的书,先是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故事的内容视乎很合我的胃口,加之叙事风格别具一格,所以我很快看完,看完之后感触最深的是:这小说不简单,真的很不简单,回味无穷,那些故事细枝末节在我脑海中不断回荡,这本小说把人物心理剖析得很深,很真实,有趣,其实我读这本书不觉得压抑,更多是感受这本书的乐趣,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阿叶一般,感受他的生活,他的心理,让读者做了一回阿叶一样,就是这么一本书,有趣加怪诞,故事风格很平缓,像是娓娓道来一般,可是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


吾乃不羁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作者在完成该作品后不久便自杀,就如同《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叶藏一般,最终选择自杀这种方式挣脱人间的枷锁。

《人间失格》据传是作者太宰治的自传,小说主人公大庭叶藏便是作者一生的缩影。小说主人公一生都充满着悲苦,悲剧色彩也充斥着他日复一日对生活的挣扎,但主人公这种无边的悲苦皆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换句话说,便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主人公大庭叶藏出生在一个上流家庭,但这种优秀的家庭背景并未给他带来光芒,反而大庭叶藏还要硬逼自己戴上面具虚伪地面对这一切。他在同学们面前搞笑、滑稽,以笑脸相迎,不料却被看穿,渐渐地,他坠入啦烟、酒甚至毒品的深渊,不见天日,这在他看来却是一种“逃离”。

自救?他也想过自救。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他渴望从她这得到解脱,得到打救,可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的无力,甚至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子被凌辱都无力阻止。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管是太宰治还是大庭叶藏对此感到幸运,或许最终选择自杀,也是一种解脱吧。


白日梦游家


看完《人间失格》这本书,我以为我会很丧很丧很丧,出乎意料的是,平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起初微笑君还对我说,他不敢看太宰治的书,太悲了,也不建议我看下去,

却不想我是如此平静且沉默。

我一度怀疑,

我与书中的阿叶没什么两样,都是自怜自哀的扮演着活着的样子,为了与大众一样,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独特,小心翼翼又敏感的存在,我也同样对此感到悲哀,

那个真实的我们从不敢刨开在外人面前,哪怕是与你最为亲近的人,也不曾了解你半分,

那份真实总是描写不出,讲不出来,就算有人聆听,

道非道,怎么能相同。

人与动物不同的是,

人会思考,而三六九等的人的思考境地不同,决定了人生而不同,想太多的人,总是活不好的,他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一番世界里,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害怕着出去,

活的太苦了,

其实又何尝不是多人爱着他,家人是有亲情在的,他做了那么多事家人并没有责备他,寄的金钱尽管杯水车薪,可依旧存在,

情人是爱他的,妻子是爱他的,他有朋友,那些接济他生活的人,如果不是关心,谁愿意去看一个陌生人过的好不好,

世人太冷漠,唯情难得,

可他不懂啊,他天生,不会去爱,也害怕被爱,所以悲哀,

他多可怜啊,别人永远不会理解他,因为他病了,卑微敏感的病,来到这人世一遭,用酒精麻痹自己的每一天,

这样他才能感到真实的活着,

他们总会问我为什么会喜欢喝酒,

喜欢就是喜欢,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每天光是和这形形色色的世界打招呼已经足够疲惫,喝酒啊,能让人,更清醒,更真实,

所以我喜欢喝酒,

差一点,差一点,

我也是如此可怜的人,庆幸的是,我拥有我的救赎,生命里唯一的阳光,我开始一点一点去感受爱,尽管这是件难以理解的事,

弱小敏感的我,也被所有人喜爱,尽管,他们永远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尽管他们永远不会理解我,可只要有一点点的对我好,陪伴我,我就知道,他们爱着我,

凭借着这份爱,我就能努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多难过啊,世人万千,没人会懂你,

你活在和别人不同的世界里,偶尔也想逃离,可更害怕面对,生活,那么多漫长,出现的那些人,过客也好,失去也好,

人间总归,不要白来一趟,

人间不值得,

人间不值得,难过啊。







抛线木偶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体遗作,写完这本书的那一年,他便与情人投河自尽,享年39岁。太宰治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并列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太宰治一生都在怀疑与否定中度过,也在怀疑和否定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亡与出生都在同一天,在日本被称为樱桃忌。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借用叶藏的内心独白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叶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太宰治本人。

叶藏一辈子都在自我和世人的角色里徘徊不定,小丑的扮演让他痛苦不堪,他借以在酒精和吗啡之中麻醉自己。他愿意做回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但是却没有勇气面对这虚伪的世界。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写下过:

“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句子,而《人间失格》的书名也意味着失去做人的资格。

回顾他的一生,似乎把毁灭生命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从二十岁起五次自杀,有三次是跟女人一起殉情,最终在四十岁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宰治从小缺乏家庭关怀,生性敏感,厌恶自己出生富豪家庭的身世却一生在经济上难以脱离家庭的支持,这些都最终促使他彻底走向虚无。

太宰治的作品,从来是毫不掩饰地向人们披露自己失去人格的罪恶感,显示了自身的诚实;他用华丽的文笔和幽默风趣的语调将自己的苦闷调侃地写出,使读者读来并无太多的距离感。

但这部作品同时也告诉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有爱的能力,要有做人的能力,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而不是消极的选择逃避,逃避活着,逃避生命,逃避现实。





尘世的雪


前一段时间,我除了读书什么都不能做,一个多月内读了七本书,其中就包含《人间失格》这本,其实我去年就买了这本书,但忙碌于工作生活,一直放在箱子里封尘,直到几个月前重新拿起书静下心来读。

我注册这个头条号第一篇作品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今天刷头条遇到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人间失格》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太宰治的自传小说,看遍了社会的人情冷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为了躲避现实而开始不断沉沦,借此提出出身为人的最真切的痛苦问题。小说里别人这样描述叶藏:即使喝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孩子。即使纵情声色,但他内心里还是个迷茫的小孩子。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主人公叶藏出生于殷实富有的家庭,有着聪明的头脑,与众不同的他无法理解周围的一切,也无法融入在别人看来正常的生活,想逃避却不能,努力去迎合别人让别人开心,自己却陷入痛苦中。于是他用叛逆夸张虚伪的行为掩饰他内心的厌恶害怕痛苦。虽然他生性善良,却因为“怪异”的性格而不断伤害别人,也使自己不断受到伤害。


长大后的他,选择自甘堕落,酗酒,吸毒,与女人鬼混,以此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生活,却始终无法向他人倾诉内心的痛苦,用各种方式来使自己的生活糟糕。

人间失格人间失格,失去做人的资格,叶藏觉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是何等的绝望,是他真的没有资格做人了还是不愿意苟活,不愿意做“人”?他鄙视这个世界,看到了世界的黑暗与虚伪,他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做“人”,而是为了赴死。

小说里别人这样描述叶藏:即使喝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孩子。即使纵情声色,但他内心里还是个迷茫的小孩子。

有人说:人间失格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缺爱的男孩始终无法变成一个男人,最后痛苦自杀的故事,或许更悲伤一点。

我觉得,人经历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深,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这世界的温暖,是人生的美好,是希望,而这些人会抱着希望去生活,去随波逐流,还有一些人,看到这个世界的黑暗,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在痛苦中折磨自己,慢慢失去希望,直至绝望,最后结束悲惨的人生,太宰治,或者叶藏,或许就是后者,不被大部分人理解,不被认可,在痛苦中挣扎,最后自杀。

读者不必去批评他,不必去拿他与自己做比较,觉得生活美好的朋友,祝愿你的人生没有痛苦,陷入低谷的朋友,也请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失去信心,生而为人,无论如何都要走一遭,日子怎么都会过,世界不会因为你痛苦而对你敞开一面,你能做的只有去努力让糟糕的生活变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沙米有米


关于《人间失格》,以前总是在别人口中听说,他们或无意或有意识的向我说着这本书大致的模样,然而他们总说,这是作者的一本教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杀的书,虽说是一本好书,却并不推荐我去看。因为好奇,终于没忍住在前不久把它买来,并于昨天将它啃完。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据介绍小说发表的同年作者自杀身亡。

小说以作者看到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童年、青年、壮年)为开序,随后发表了自己的三篇札记感想,并以叶藏的视角描述如何将自己一步步迈向丧失做人资格的人生之路。整部小说呈现着灰暗的色调,以及主人公扭曲的人格,作者更是充分而又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和想法隐藏在叶藏的人生遭遇中,借叶藏的独白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只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个人会扭曲到那种地步,从一开始就各种沦落,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放逐自己,并经历着自杀、酗酒、到后来用吗啡麻痹自己,再到后来的第二次自杀,并最终被身边的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一个人格不断毁灭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自我否定到后来为了生活而不断做出让步,最终走向人格扭曲。不得不说,他是可怜的,因为他的世界从来不被理解,因此他更是孤独的,就连看似最好的亲友面前他都在不断地伪装自己。他厌恶这样的自己,同时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美好与真诚。虽然他所有的迎合都最终告诉自己注定是失败,可是作为人他知道自己与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也懒得去融入,因此他自杀,一次两次。

因为每次过激的举动,他最终被送进了自己想象中没有女人的地方,精神病院(据介绍哪里没有女人,连医生都是男的)。根据后记所书,叶藏在精神病院将自己的前半生写成文字并和三张照片打包一并寄给了酒吧的老板娘。作者再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收尾,说真的还是很明智的区分了自己与叶藏的关系(并不相识),但恰恰因为这所谓的不相识让人更加肯定作者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人生经历。

或许作者和叶藏有所不同,但最终还是步伐大致并且殊途同归。写完小说并在发表同时选择叶藏最初的自杀方式:投水。故事整篇笼罩着无可奈何的痛苦,然而作者的最终选择不免让人觉得唏嘘!怎么会有人就这么不堪的渡过了自己一生?

所谓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家庭?还是说他本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我想不通的是,他那么清醒,却又为什么要那么放逐扭曲自己,人生在世即使全世界辜负了你,至少我们作为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对自己好一点呢?!或许吧,他就是太清醒了。

作为读者我和叶藏终究不是一类人。只是因为阅读住进了灵魂,所以我能感同主人公的所有身受。然而对于这本书我同样是那么一句话:书是好书,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看,因此不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