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考研之前很多大牛的导师,都已经招满一些推免生了?

晨儿姐


考研选择导师有时候也要看运气了,提到某个学校某个专业牛逼,往往就是和牛逼的导师相关联,简单讲若是某个院校有个中科院或是工程院的院士,那这个专业差不多基本上就是B+及以上了,毕竟院士一定程度上讲代表着某个专业的最高成就。

若是导师是某方面的大牛,要么是学科带头人,要么是课题组大组长,亦或是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副校长之类的。当然这些大牛的院校大多会有推免资格,而推免生往往是这些带研究生的导师首选,因为这些学生,无论是本校还是外校,基本上在本科阶段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素养,作为导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越优秀越好了。

因此,多数牛逼的导师带推免生的居多,这也是有时候我们给导师提前发邮件,他回复名额已满的原因所在,同样因为导师学生是双选的,不一定当年导师就能招满名额,所以统考也是有机会的,况且有许多导师特别喜欢参加统考的,因为经历过考研过程的人才知道这过程的艰辛,考研也是一次磨砺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坚持到底,科研恰恰也是这样的过程。

导师是否招满学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一,通过邮件或是其他沟通方式,提前让导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同时也是了解这位导师是否有名额的方法,若是未满,导师们也是会给你机会的。其二,找直系的学长学姐,方法网络上介绍了很多,通过他们可以了解整个专业课题组和导师的情况,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的导师。

总之,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努力争取才是正途!加油,不到最后不言放弃!

如果大家觉得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点击头像关注我,若你有考研相关的问题,欢迎来提问!

我是商商老师,一个专注考研院校分析的考研老师!


考研商商老师


确实是这样的,许多考研人复试联系导师时,经常得到的回复是:“感谢报考,名额已满,请速联系其他导师”。如果回复是这样,也别气馁,邮件不能白发,不妨多问一句:“老师,您可以推荐几位老师吗?”不要小看这句话,如果老师有推荐,再联系其他导师时就可以加一句,

“我是XX老师推荐过来,请问X教授您还有招生名额吗?”一般大牛会推荐给课题组的其他导师别的不说,多说这一句话你的录取机率将会大大增加。

没有名额就是没有名额了,我不建议死缠烂打骚扰导师。导师招研究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7月初的夏令营

为了争抢优秀生源,许多高校会举办暑期夏令营,主要针对985/211高校的优秀学生。如果这些学生9月份获得保研资格,可以直接录取,没获得保研资格的考研可免复试优先录取。这是导师第一波招生。


二.9月份的推免

参加过夏令营的保研生,在这个阶段就可以避开九月份的推免大战。其他保研生继续竞争,保研的学生更受导师欢迎,这个阶段被录取的学生已经占导师的招生名额了。许多大牛导师在这个时候往往就把人数招够了。保研一结束,高校当年的研究生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半。


三.考研复试录取

最后录取的学生才是考研的学生,有许多大牛导师在此之前都已经招满了名额,这毫不奇怪,“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让咱没获得保研资格呢!但是也别失望,有规定导师不允许只招保研生,至少要留一个名额给统考生,所以机会还是有的。

最后总结:大牛导师本来就竞争激烈,选导师不一定非选行业大佬,有潜力的年轻教授也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小秘书


是的,比较牛的导师都选择推免生。

推免生比较优秀,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选出来的,学习成绩排几名的学生!生源质量非常好,导师都希望带这样的学生。

不过这样的研究生生源有限,每个接受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分配措施,不会让这些推免生都偏向于某一个导师。


1.按道理,推免生选择导师是双向选择。

推免生选在导师的时候,跟普通研究生选择导师一样。

(1)推免生参加接收学校的面试。这个时候就会与很多的研究生导师见面,通过之间的交流可以提前约定好导师、研究生人选。

面试成功之后,推免研究生填选导师意向。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会填报比较牛的导师,直接导致比较牛的导师名额全满。

(2)比较牛的导师,再筛选填报的研究生。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或者是之前约定的。

(3)如果有的推免研究生没有被选上,就会被分配给第二志愿报考的导师,直到被录取为止。


2.一般来说不会让推免生自己选择导师的。

如果是实行的自愿选择,会导致所有优秀的推免生都被比较牛的导师录取。而其余的导师得不到优秀的催眠生源。

并且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考上的普通研究生,也没有机会报考比较牛的导师。综合以上2点,这种完全最有选择的方式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们学校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就实行了导师分配推免生的制度。

我的一个推免研究生同学,从长安大学保送到我们学校。在面试的时候联系的是一个学术带头人导师,这个导师也同意要他了。但是这个同学最后被专业系主任要去了。

并且其余的退免研究生也是这样,都是导师们私下里约定好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参考,推免研究生的志愿,但是不会完全按照志愿,只偏给一个导师。


所以,我们学校比较牛的导师,录取名额没有全部给推免生,而是给别的导师留了一些推免生,也给普通考研上来的学生留了一些名额


牵牛花牵牛郎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研究生推免系统自9.28日开放后,部分采用"学校预报名-提前复试(9月初)-系统开通后限时确认"模式(预报名)的高校、研究院所等,早已完成推免录取工作。

剩余的高校、研究院所基本选用"系统开放-报名-复试通知-待录取"模式,我所在专业的一个学生是10.8号去复试。不过,她在暑期时曾到提前联系导师课题组想做助手开展了2个月实验,团队对她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和我们那时候推免不同,如今保研必须得科研、成绩、论文、竞赛四面开花。相比考研学生,保研的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扰:

1.拿到本校推免资格,学校不同意保外,被迫留校的不甘心。

2.未受到任何暑期夏令营、预报名offer的寂寞,只能孤单的刷新推免、补录信息。

3.接到2个学校的offer,左右为难,点击"确定"之后才发觉不是自己想去的。

4.推免未能选择合适的院校,放弃保研备考时的疑惑、后悔。

推免生和考研学生一样同样有付出足够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提前半年达到自己的读研梦想。不过,推免生在导师选择、可选直博、学业奖学金等级、学硕优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小福利。

之前,有人觉得"推免生比考研学生优秀"的观点,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我不认可。见过不少推免生、考研学生间的比较(同课题组),他们之间谁更出色,关键看他们三年间的努力。

读研,也不再是简单地拿个硕士学位,而是学历、能力、人脉、思维等多方位提升。在读研过程中,国内目前普遍采用"导师培养制",即研一期间集中授课、研二和研三(部分专业2年学制)课题组内导师指导。

作为硕士生培养的执行者、第一责任人,一个好的导师在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来说,除了个人性格,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硕士生在学术领域的发展。

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大牛导师(名师)在学术界/某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日常接触的同行一样水平、层次不低。同时,这类导师个人课题丰富、组织/参与国际会议的机会多等,指导的学生的眼界高、人脉广。

其实,选择一个大牛导师的优势还有不少,比如课题组梯队合理(老带新),研究连续性强,个人容易进入状态、出成果,便于后期深造。同时,这类导师圈内人脉广,遇到合适的机会也会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不错的工作。

另外,一个导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数量有限(2-3个),如今"单干"的导师比较少,大部分是"课题组"模式。较大的课题组内部时常存在良性、非良性的竞争,往往矛盾就是处在"课题组带头人"直接挂名指导研究生存在一定的优越感。

因此,"别人的导师"就是读研、读博时时常感慨的一句。

就算普通985高校的本科生,选择推免留本校的比例也不高,毕竟除了学校还会看专业、导师、地域。因此,推免生沟通联系"大牛导师"的几个渠道是:

1.暑期夏令营。

部分大牛导师会给营员做报告,重点介绍学院、学科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营员会和某些导师达成意向,后期推免、考研进入她的团队。

2.邮件、电话沟通。

在学院官网查询到部分优质导师的联系方式,主动发个人简历、读研规划等,得到导师的认可和肯定回复。

3.本校导师推荐。

本科高校不少导师的母校平台很好,她们和母校的一些老师有保持沟通。那边老师会主动要些优质的学生,或者自己本校老师帮忙推荐。

因此,在推免结束之后,不少大牛(学生们喜欢)导师都已提前被部分推免生选择,占据了他们当年的招生指标。说的直白些,在推免之前的暑期夏令营,每个学院的几个大牛导师大部分就已确定了硕士招生人选。

在大牛导师确定部分招生名额后,再有沟通联系的学生,她感觉认可度高的会邀请进入课题组,挂名在其他导师名下(说自己会指导)。其实,进去后才发现,不管是她自己名下的(大牛很忙),还有其他导师名下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年轻导师"指导"。

尽管这样,大牛导师的学生出去之后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提到自己是某某导师的学生,别的导师也许会留下印象。申请-考核制读博,出国求学时,这类导师的人脉也会起到很关键的重要。

基于此,"考研之前很多大牛导师已经招满一些推免生"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我们课题组为例,近期已拉几个2020年的推免生进群,本校的已要求提前参加每周的例会,其余的也会安排参加2019年的年终汇报和活动,增强团队内部的凝聚力。

不过,达成的导师意向也是可能发生改变的。比如,系统内导师正式分配会在9月入学之后,不少大牛导师可能因为部分因素将部分学生调整到课题组内其他导师名下,遇到的学生会比较郁闷。

之前,小西的文章中有说过,就算是考研的学生也可以提前联系,最简单的就是邮件沟通。毕竟,没有面对面的紧张和腼腆,内容也可以多次斟酌和修改,绝大部分导师不管接受或拒绝,都会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当然,若是没有提前得到大牛的青睐,那就安心准备考研的复习工作。初试成绩高、有参加过竞赛和课题研究经历、有署名的中英小论文等,同样会吸引报考院校的一些优质导师在复试期间主动联系的,毕竟导师一样缺好的学生,加油!

不管是考研、保研,不少学生都是导师主动沟通的,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这是普遍现象,但也有例外,著名免疫学家叶天星就只招考试生,不招推免生。现任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想通过推免师从叶老,叶老说一定参加考研,后来曹雪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叶老的研究生,现在,曹雪涛也成为一个杰出的免疫学家。


教育怪才615


怎么说呢,我是一所普通学校普通专业的学生,保研率大概百分之五,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同学,也有很水的,我们专业只要有名额,保个一般985,不错的211完全没问题。跟你个人多么厉害真看不出来。当然,真优秀的同学保的都是更高一层次的学校。


-少年457


每年的这个时间段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这绝对是一个和竞争者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也是奠定自己考研复习效果的关键期,因此在他们的时间安排中只有考研复习这一个项目。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一学妹和学弟,同时这一期间也是很多推免的学生比较焦虑的时间段,因为在等待自己最后的结果。

确实,每年的考研还没开始之前已经有很多的学生参加了保研,已经有很多的硕士导师接收到了自己最为理想的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似乎所有的考研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除了羡慕剩下的只有不断的努力,争取自己考研成功。

但对于所有考研的学生来讲在,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推免的比例,推免的学生越来越多,势必会挤压本应该属于统招的名额,尤其是211高校、985高校,这对于报考这类高校的考研学生一定是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也更考研每一个考研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当然,推免确实是要相对于统考更加的有优势,更加的容易,而对于很多的硕士导师也更倾向于自己能够找到这样的优秀推免生,但是所有的硕士导师不可能将自己当年所有的名额都给予推免生,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因此不管是多么好的硕士导师,一定会给统考生留有一定的名额。

只不过,对于真正意义上的领域内的大牛导师,或许在我们没有开始考研之前便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人选,同时对于这些导师来说,我们这些普通高校顺利考上的学生也似乎很难进入其课题组或者是项目组,毕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极为高的要求。

即使这样,作为一个考研的学生,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只能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去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至于在最后的复试过程中我们能够选择到怎样的导师,这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所决定的,只有学生和导师的选择时一致时方可确认自己最终的硕士导师。

同时,硕士导师固然重要,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领域内极为强势的硕士导师,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导师才能够给我们硕士研究生更好的科研经验,更多的科研机会,以及更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如果你是一名参加统考的学生,那么你所选择的硕士导师,是不是理想的领域大牛,是不是将和那些推免的学生有一定的竞争,这都不是关键,因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顺利的考上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领略教育魅力


答案是肯定的。

部分硕导或者博导,在考试之前都有国家分配的名额,这部分名额就是很多高校的推荐免试研究生,也就是保送生。

要不是学分积排名没在年级前30名,我差一点成为我们那一年的保送生。


乡镇干部肖洪升


大概率是这样的,导师想要的是真正沉下心做实验的人,从时间上说推免生就比考研的来说优势大得多。但是别灰心,有些导师遇见优秀的人也会向学院多要名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