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医院医生感染新型肺炎隔离在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经历了最难熬的一周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彼时的江生(化名)读高三,医务人员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他带来极大心理震。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江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17年过去了,已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的江生见证并参与了又一场肆虐全国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由于早期对病毒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整个医院、整个病房中处处弥漫着着一种不确定性的危险。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江生也不幸被感染了。因病情较轻,床位紧张,江生选择了在家隔离,服药治疗。寒颤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恶心,他经历了最难熬的一周。

和普通人一样,江生每天也刷新闻,关心各项进展:火线驰援、物资紧缺、科研进展。今天,江生跟我们分享了这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希望能激励公众,缓解恐慌,共克时艰!

以下为他的口述:

2003年,我正在读高三。SARS疫情爆发,当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医务人员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高考结束报志愿,我毅然决定选择学医。2019年,我作为一名医生工作已5年有余。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与同事们并肩战斗,由于早期对病毒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整个医院、整个病房中处处弥漫着着一种不确定性的危险。

2020年1月20日,我出现了乏力的症状,当时如常工作,并未重视,以为只是感冒或者劳累之后的疲乏感。1月21日,症状稍加重,于我院筛查CT。看完CT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自己应该是被感染了。当日做核酸检测,进一步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之后,其实并没有预想中的慌张或无措,我第一时间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感染他人,然后打印患者列表、写好交班,并与同事交代了重点患者的处理要点。

在步行回家的途中心里有三个念头:1.目前没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所以暂时不住院,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病患。2.要咨询感染科和呼吸科同事,确定药物治疗方案,于家中服药、观察,并严格自我隔离以防传染家人。3.要有乐观的心态,要有信心。抗病毒没有特效药,但好的心态是对抗任何疾病的良药。之后的一个星期,最为难熬,反复经历了寒颤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恶心等症状,终于还是挺了过来。虽然目前复查CT仍然显示肺部有大面积感染灶,但是症状的缓解、体力的逐渐恢复让我在与病毒的搏斗中愈发有信心。

隔离期间种种信息铺天盖地,而自己最大的感觉就是没办法参战,有一种无力感。每天会接到医院、科室、社区、亲朋、同事的电话,询问我病情是否已经好转,是否需要什么帮助。也会有人告诉我,谁可能感染了但是还没确诊,谁疑似感染但住不了院。刷新闻会看到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的火线驰援,也会看到某些医疗机构物资仍然短缺,看到国内外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也会看到疫情防控中一些环节的滞后与不足。

前方的同事们在与病毒、与死神的阵地战中已经不堪重负,只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岗位,再与兄弟姐妹们并肩战斗,直到战“疫”最终胜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月26日开始,由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母公司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成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经全面启动运行。

截至2020年2月2日,已经有57位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获得资助。其中,55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护人员,获得了每人10万元的资助;2位因抗击疫情不幸殉职的一线医护人员,每个家庭获得100万元的资助。江生是第五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

(应受资助者要求,文中江生为化名)

申请方式

2.打开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

中南医院医生感染新型肺炎隔离在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经历了最难熬的一周


基金介绍

往期资助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