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防控|4頂野戰醫療帳篷、搭建專用通道……全面開診首日,各家醫院出“妙招”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文 常鑫/圖、視頻

4頂野戰醫療帳篷、搭建專用通道……今天是滬上醫院全面開診第一天,滬上各家醫院推出“妙招”應對疫情。與此同時,滬上多家醫院提醒:為避免門診患者過多造成交叉感染,請無緊急就診需求的患者暫時不要到醫院就診。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新華醫院 8個小時完成體溫測量棚搭建

今天是全面開診第一天,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調整了門診設置,大部分專科門診、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予以暫停,保留普通門診,並要求各臨床科室配置高年資醫生值守普通門診,保證醫療安全與質量。

為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力度,上海新華醫院除了在門診大樓與急診大樓外快速搭建了兩個用於流行病學調查的簡易棚外,昨天臨時還搭建了入院患者通道的簡易通道。

搭建這個通道的原因是,由於天氣氣溫寒冷,一般額溫槍無法快速反應患者的體溫,按使用要求,患者必須在室溫中等候一段時間,方能獲得較為準確的體溫值。為此,新華醫院工程部與後勤保障部門僅用了7個小時,搭建了體溫測量的專用通道,並在該通道內安裝了兩臺空調,這樣就能快速提升人體問題,使額溫槍能夠更準確地反應體溫指數。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根據開診首日的情況顯示,大部分前來就診的患者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一部分可以擇期就診的患者自行選擇不來醫院就醫,門診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明顯降低。就診患者中,更多的迫切的需求是開藥,因此,醫院開設大部分普通門診的選擇,基本能夠滿足患者的臨床要求。四平路街道的劉阿姨是常年血透患者,醫院仍按常規,開放血透服務,保障了她的治療。來就診的患者防護意識也普遍提高,有的戴著游泳眼鏡、有的穿著雨衣……新華醫院醫務部兼門急診部主任是俊鳳表示,患者就診防護是比較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接觸史,切不可對醫護人員的問詢有所隱瞞。

由於新華醫院關閉了部分易感的醫療操作服務,如胃腸鏡、喉鏡等,一些已經預約的患者也來到門診現場詢問退費細則。院方告知患者及家屬,保留好發票,醫院承諾自付費之日起一年內憑發票均可來院辦理退費。

隨著醫院門診的全面開放,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也亟待加強。新華醫院外科醫生王許安自行開發了疫情防控知識考題小程序。醫院未來計劃利用這套程序向全體醫護人員推送,並對他們進行相關考核。

新華醫院副院長潘曙明說:“非常時期,我們採用了非常的防控方法,也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理解我們。但是對於急診以及急性期醫療的需求,新華醫院各個臨床科室均配備了足夠的力量,保證滿足市民對於醫療的應急需求。”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同樣,長海醫院門診今天迎來就診高峰。

在醫院的門診大廳外,4頂帳篷格外醒目,4頂帳篷中,1號、2號帳篷為等候區,避免患者在寒風中排隊等候,3號帳篷為檢測區,分別由醫護人員用紅外體溫計為患者進行體溫初測。測量後體溫正常的患者將通過專用清潔通道進入門診就診。初檢體溫異常的患者將從檢測區的密閉通道進入4號帳篷進行人工複檢,複檢體溫仍異常的患者將通過發熱病人專用通道進入發熱門診進一步診斷。

啟用野戰醫療帳篷,將關口前移,不僅可以在流動空氣中完成對患者分流、初篩、檢測,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又利用了野戰醫療帳篷保暖性強的特點,保障患者不受風寒和雨淋。針對老年患者和孕婦,醫院還特別設立了綠色通道,給予更多人性化的服務與溫暖。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與此同時,醫院推出了“門診患者新冠病毒預檢篩查表”小程序,不僅完整準確記錄了患者流行病學史,加快了預檢速度,縮短了患者等候篩查時間,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同時又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效率,保存了體力。

小程序使用非常便捷。患者在就診通道用手機微信掃描“小程序”二維碼,排隊等待預檢過程中完成“小程序”的流行病學史篩查,到預檢處後將手機答題頁面展示給醫護人員,並同時測量體溫。如果體溫正常並且手機界面四個問題均顯示綠色,患者可直接進入門診就診;如有發熱或手機界面顯示一項答題為紅色,醫護人員會再進一步詢問患者病史,確定是否進入發熱門診就診。為了能夠追溯病源,嚴控疫情,小程序設定就診患者必須輸入身份證號碼。

為了確保篩查工作提前、準確、高效完成,長海醫院門診部增派工作人員加強對患者使用小程序的指導和管理。沒有帶手機的患者,仍將在預檢處詳細完成篩查詢問工作。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目前是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關鍵期,為了減少患者盲目前往醫院就診,滬上多家醫院推出了線上諮詢服務。

孕產婦和新生寶寶抵抗力弱,是防疫的重點人群。為了讓孕產婦和廣大患者就醫更便捷、更安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下簡稱“一婦嬰”)自1月31日起開通互聯網在線諮詢服務,方便以孕產婦為主的患者們進行個性化諮詢。截至2月3日14點,一婦嬰產科、婦科、新生兒科等11個科室共計36名醫生“入駐”醫院專門開通的線上問診。

同樣,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官網微信告知:當前是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關鍵期,疫情風險較大地區患者及家屬,如未過隔離期,建議居家隔離,延期來院。為了廣大病友的安全,醫院已開通了新冠肺炎防控期腫瘤患者線上諮詢服務,由數十名專家在後臺為患者解答一般性腫瘤診治問題。請廣大病友及家屬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來院,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共同抗擊疫情。

在此,多家醫院提醒市民,為避免門診患者過多造成交叉感染,請無緊急就診需求的患者暫時不要到醫院就診。已預約掛號且選擇暫時不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可通過原途徑取消預約。目前,多家醫院都開設了在線諮詢,市民可以先進行網上諮詢。

申城防控|4顶野战医疗帐篷、搭建专用通道……全面开诊首日,各家医院出“妙招”

口罩如何戴?專家說,“五戴三不戴”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口罩是寶貴的資源,是個人防護的“標配”,如何珍惜寶貴資源,合理使用口罩這一有效防護用品?今天,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主任醫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市民佩戴口罩可“五戴三不戴”。

哪五種情況下,一定要戴口罩?人員密集場所要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搭乘電梯要戴,集中辦公和工作的場所要戴,到醫院就診要戴。

在三種情況下,可以不戴或少戴口罩:獨自在戶外人少空曠處可以不戴,如有來人,請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騎車時可以不戴,與其他車輛保持適當距離;獨自駕駛車輛時,也可以不戴口罩。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文 常鑫/圖、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