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現代的共享出行工具,包括自行車、電動車和汽車等等,“共享”的生活方式,已經普及到各種出行工具方面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有了這種“共享出行工具”了,“共享車”、“共享船”、“共享轎子”都是十分常見的“共享出行工具”。而中國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而是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的“共享畜”,包括“共享馬”、“共享驢”和“共享騾”等等,是古代人出行的必要工具。

一、 古代“共享畜”的興起原因

雖說古代人出行常使用馬、驢和騾子等牲畜,但這“共享馬”、“共享驢”、“共享騾”的出現,卻是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著一定聯繫的。

1、經濟方面:比起“車、轎”來說成本較低

相處在租借車、轎、船等交通出行方式出現之前,“共享畜”的出現更早,在《東觀漢記》當中就曾有記載,劉秀就曾經使用過這“共享畜”來達到出行的目的:

“(劉秀)隨其叔父在蕭,入小學。後之長安,受《尚書》於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從這一史料中,我們便可發現,自東漢時期開始,這“共享畜”就已經出現了。

為何在其他共享出行工具出現之前,“共享畜”最先出現?這是因為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之下,“共享畜”是一種十分划算和廉價的出行方式。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除非是家裡有一定資本的,否則很少有人家裡有牛、馬和騾等牲畜,因此“走路”是平時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遇到出遠門或者有急事的情況,單純靠走路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這“共享畜”就成為了當時人們出遠門的主要交通工具了。

因此,在經濟基礎有限的情況下,這“共享畜”的出現,有利於緩解人們的出行壓力。而“共享畜”的出現,也是與當時人們增多的出行需求下有關的。

2、牲畜來源方面:驢、馬、牛的來源較廣

“共享畜”能夠在古代興起,主要是因為古代的“共享畜”有足夠的來源,而在“共享馬”、“共享牛”、“共享騾”等一系列“共享畜”當中,“共享驢”的使用實際上是最多的。在《冊府元龜》當中就有記載這使用“共享驢”的案例,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京兆府上奏:“兩京之間,多有百姓僦驢,俗謂之‘驛驢’,往來甚速,有同驛騎。”

“共享驢”是古代“共享畜”當中,最常見以及使用最多的一種“共享出行工具”。雖然“驢”和“騾”是在漢朝時,才被引入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們成為最主要的“共享出行工具”。因為“驢”其實比“馬”和“牛”都要廉價,因此也成為古代民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而這“共享驢”自然也因為廉價,所以才有了充足的牲畜來源,供人們出行使用。

因此,從牲畜來源方面來看,“驢”、“牛”、“馬”比起“車”、“船”、“轎子”來說,

不僅比較常見,而且來源比較豐富,因此能成為這“共享出行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

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二、 古代“共享畜”的管理模式

牲畜,不比“車”、“馬”和“轎”等物,因為活蹦亂跳,又無特殊裝飾,所以很容易弄丟或者是弄混,因此對於“共享畜”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據史料記載,對於“共享畜”的主要管理模式,主要以“簿籍制度”和“烙印“兩種方式為主。

1、用以登記註冊的“簿籍制度”

這“簿籍制度”,簡單來說,就是給這“共享畜”來上戶口,登記註冊是哪家的,用以來分別歸屬。與現代使用“共享單車”的掃碼註冊,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簿籍制度”起源於官方的驛傳馬當中,後漸漸也被運用到這些供租用的“共享畜”的戶籍登記制度當中。自從“共享畜”出現之後,只要是供租用的“牛”、“馬”、“驢”和“騾”等出行工具,無論是來源於官方,還是私人供養的,

都需要註冊登記,這也算是一種作為交通工具的出行準可證吧。

2、用以識別防盜的“烙印”

“共享畜”作為一種普遍的出行工具,因為沒有現代車輛所謂的“車牌號”,因此從識別這一方面來看,光靠肉眼來認出是誰家的“馬”,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提供這“共享畜”的機關,都會在這些“共享畜”身上,烙上專屬印記,可以防止被盜,也可以在弄丟失便於找回。如此一來,屬於不同人家的“共享畜”,也因為有了專屬印記,而能得以識別。

綜上所述,古代對於“共享畜”的管理模式,雖然十分簡單,但對於當時使用還沒有那麼普遍的“共享畜”來說,這“簿籍制度”和“烙印”的兩種管理模式,已經可以充分地管理好“共享畜”制度了。

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三、 古代“共享畜”的興起對後世產生的影響

在《周易》當中早有記載,“牛”和“馬”作為當時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的例子,“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自從“共享畜”開始運用之後,該出行方式是古代人們進行遠距離運輸的主要方式,也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有利於經濟的繁榮發展

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說法來說的話,這“共享畜”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共享經濟”的一種形式了,對古代的經濟繁榮和發展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共享畜”不但是後世商人經商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本身自己也是一種新型的租賃商業。

首先,從“共享畜”所扮演的交通工具這一角色來說,後世的“共享畜”已經上升為例“共享馬車”和“共享騾車”等“車馬結合”的“共享出行工具”,而這“共享馬車”又是後世商人經商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對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商業的發展和交通條件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有了這“共享馬車”,後世的商人只需每次出行之前,租賃一些“共享馬車”,省去了直接購買和飼養的費用,因為商人其實也屬於流動性人口,平時飼養一些馬車也比較困難,所以直接租賃這一方式也直接促進了經商人群的擴大,和經商範圍的擴大。

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其次,這“共享畜”這一行業,自身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古代的租賃經濟當中,這“共享畜”其實是佔據著重要地位的。在諸多史料記載中,都有不少人們平時租賃“馬車”、“驢車”和“牛車”出遠門的經歷。如杜甫曾經題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如在《冊府元龜》中有記載:“張敬皇太后忌辰,百僚於興唐寺行香。寺侍魚朝恩置齋撰於寺外之商販車坊,延宰相及臺省官就食”。從中不難發現,這“共享畜”,已經成為當時比較常見的產業了。

因此,“共享畜”的興起,對於後世的經濟意義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於商品經濟和租賃經濟來說。

2、有利於古代交通的更新改革

“共享畜”的出現,對於古代的交通行業發展,也有著一定的革新意義,因為“共享畜”的出現,後世才有了這“共享車”、“共享船”和“共享轎”。

自從“共享畜”在東漢時期出現之後,

到了宋代,與“共享畜”一脈相承的“共享車”,是當時人們主要的出行和代步工具。古代的“共享車”實際上也是“畜力車”,在《馬克·波羅遊記》當中就有記載,當時的車行的“街車”,這就是當時主要的“共享車”的一種。

“共享轎”也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到頂峰的宋代出現的,當時的“租轎”行為,也是比較常見的,後來這種“共享轎”發展到民國時期,一直沿用了下去,在《申報》當中也有記載:當時蘇州城有方便乘坐的“藤轎”1200乘,租用時以一里為站,每站60文,而講究一點的“呢轎”租費為每裡3角。

古代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共享畜如何興起的?解讀其發展史

“共享船”也是古代用的比較多的一種共享出行工具,在詩人楊萬里的《甯橋小渡》中稱:“橋壞仍泥滑,舟橫隔水呼。岸頭危徑窄,轎子莫人扶。”在古代詩人的詩詞裡面,這“舟”其實大多數都指的是“共享船”,因為私家有船的還是不多。

綜上所述,“共享畜”的廣泛運用,是後世各種“共享交通工具”的開端。

四、總結

總而言之,“共享畜”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共享出行工具”,其興起是有著一定歷史條件的,且由於“共享畜”的興起,對後世商品經濟、租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並且和各種“共享交通工具”的廣泛出現,都是一脈相承的。“共享”的生活方式,早已經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在這“共享畜”的興起和管理模式方面,就已經有了深刻體現。

參考文獻:

1.《東觀漢記》

2.《周易》

3.《冊府元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