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簡語說紅樓之賈巧姐


簡言簡語說紅樓之賈巧姐

來自於網絡,致謝~


賈巧姐,位列《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第十位,是十二釵當中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的一個。

巧姐名字的來歷

巧姐是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出生日期是農曆的七月初七。巧姐出生後一直沒起名字,家人平時只稱呼她為大姐兒。沒起名字的原因是因為王熙鳳覺得巧姐出生的日期不好,孩子時常生病,她也認定是孩子出生的日子不好導致的。王熙鳳為什麼覺得孩子出生的日期不好呢?這與當時人們的一種看法有關。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節日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關。相傳織女思凡來到人間,與牛郎喜結良緣。兩年之後,育有一雙兒女。天帝聞之,勃然大怒,命王母娘娘帶天兵天將織女捉回。這天正是農曆的七月初七,牛郎挑著一對兒女緊緊追隨,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劃出一條銀河,致使牛郎織女隔天河相望,骨肉不能團聚。

雖然後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但在當時的人們來看,七夕節乃是妻離子散、天降橫禍的日子,出於一種迷信的說法,人們覺得孩子在這個日子裡出生不吉利,所以當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王熙鳳便拜託她給自己的女兒取個名字,目的有兩個:一是想借劉姥姥之壽,讓自己體弱多病的女兒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因為古時候“人生七十古來稀”,劉姥姥初進賈府時已經七十五歲了,這個年齡實屬少見,屬於長壽之人。二是王熙鳳覺得劉姥姥是貧困之人,取名字能夠壓得住。這也是古時候人們的通行做法,認為窮困之人命賤,能夠壓得住邪魔歪道。《紅樓夢》中對這種風俗多有涉獵,比如尋窮苦人作替身的、認乾親的、出家修行保命的等等。

從王熙鳳給巧姐取名字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上,我們不但可以瞭解當時民間的一些風俗習慣,也可以從中感受到鳳姐作為母親的一顆慈愛之心。

劉姥姥是個有見識的人,認為孩子出生在七月初七正好,就叫“巧哥兒”,使用的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從後來巧姐的命運來看,的確是應了劉姥姥這個“遇難成祥,逢凶化吉”之說。

巧姐的判詞與紅樓夢曲

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詞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其判雲: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這是一首非常簡單的五古詩,內容一目瞭然,是說賈府大勢已去,家破人亡,巧姐既沒有什麼富貴可言,又沒有什麼親人可以依靠了。幸虧遇到母親曾經接濟過的劉姥姥出手相助,拯救其脫離了苦海,流落在一個荒村野店裡紡紗。

從判詞中可以看出巧姐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一個自小生活在侯門望族之家的千金小姐,如今卻流落到農村,靠自己紡紗度日,其中之悲苦可想而知。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巧姐的生活沒有辦法與之前的榮華富貴相比,但至少生活是安定的。這樣的結局,已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而這一切,得益於她遇到了恩人劉姥姥的關照,從紅樓夢曲中可以得到印證: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巧姐的紅樓夢曲,是正冊中比較特殊的一支曲子,詩詞格調與其他的十一首有很大的區別。其他的曲子,一般是交待主人的命運,感嘆悲慘的結局,只有巧姐的曲子不同於其他人,有著非常鮮明的勸人積德行善的意味,這在《紅樓夢》的描寫中是很少見的。因為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時,一般只用事件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襯托和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很少採用說教的方式。

巧姐這支曲子的特殊性,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與深度思考。


簡言簡語說紅樓之賈巧姐

來自於網絡,致謝~


巧姐命運結局之謎

巧姐的命運結局到底如何?這是一個值得讀者去研究與探討的問題,同時它也是《紅樓夢》後四十回飽受詬病的因素之一。

在後四十回中,高鶚讓巧姐嫁給了劉姥姥村中的大財主之子,這是否符合曹公的原意,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前八十回看,巧姐應該與劉姥姥的外孫板兒是有些瓜葛的,否則在第四十一回裡,作者寫巧姐拿手中的大柚子換了板兒手中的佛手,便沒有什麼深義了。而細研紅樓的讀者都知道,曹公設計的每個細節都是“草蛇灰線,伏行千里”,此處如此詳細地交待了兩個小兒女之間相互交換玩具的情景,決不是隨手下筆的無意之舉。

巧姐的歸宿到底如何?這似乎成了一個難解之謎。其實,不管巧姐是嫁給村夫板兒也好,還是嫁給劉姥姥村上的周財主之子也罷,這個侯門千金的人生軌跡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不容置疑的。幸福與否,冷暖自知。對於巧姐,我們唯有祝福。

巧姐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巧姐年齡很小,出場也少,基本上沒有單獨圍繞她展開的重大事件,也沒有什麼正面的描述與重要的場景去鋪墊,只是粗線條地對其進行了勾勒。如果是閱讀不仔細的讀者,甚至都會忽略了她的存在。

針對巧姐這個人物形象,我們可以大膽地作個假想與推測。如果按照曹公前八十回的寫作手法,他應該會在後面加大巧姐的戲份,在情節與故事性上都會有所增強,至少會讓讀者對這個人物有個清晰的印象,而不是如現在這樣隔岸看花。

僅從《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情形看,巧姐這個人物遠不能說其豐滿,作者對她的描寫與塑造,甚至還不如一個大觀園中的小丫頭給人的立體感更強。如果說後文中作者不加以突出,這個人物可謂是曹公手下的一大敗筆。

於2020.1.5


簡言簡語說紅樓之賈巧姐

來自於網絡,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