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進賈府

作者黃堅毅,杭州人,現為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發表有三十萬字的文章,近年來,熱心於紅樓夢的研讀,曾發表數十篇評紅文章。

劉姥姥進賈府

作者

黃堅毅

在《紅樓夢》裡有一個很特別的人物,劉姥姥,她雖然是一個農村老婦,好像也沒有什麼文化,但有著農村人的那種機智和幽默,以及善於應變和察言觀色等性格特點。而一句“劉姥姥進大觀園”,則成了歇後語,也就是喻意你是一個土包子,在眼花瞭亂的新鮮事物面前,你顯得那麼土氣和落伍,顯得那麼不合時宜,幾乎是一個阿背哥的代名詞。

劉姥姥在紅樓夢裡,是一個不大重要的角色,她一共出場了四次,但每一次、特別是前二次是那麼精彩,那麼富於吸引力,甚至有許多地方,由於她的表演藝術家一樣的天才,而讓人們深深地記住這一個農村老孺的性格變化和人物命運的發展。

劉姥姥進賈府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發生在第六回的事;二進大觀園是三十九回,一直到四十二回,曹雪芹不惜用四個回目的篇幅,寫了劉姥姥在大觀園的種種的表演。那時,大觀園裡的每一個招式都是那樣的講究排場,讓劉姥姥是目不遐接,也讓她出了許多的樣相,不過,這都是劉姥姥為了讓公子小姐們開心而做的事,基本上有許多地方,她是有意為之的。到了三進大觀園,其實是紅樓夢續作一百十三回和一百十九回的事了,而此時的賈府基本上是敗相已露。她是為了受鳳姐之託,為報恩而來,把鳳姐的女兒託到鄉下去。而且大觀園也基本上成了一個廢棄的破園了,幾乎是沒人住了。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是四進賈府比較貼切。

先說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發生在第六回。當時吧,劉姥姥身處女婿家吧,由於她女婿家道衰落,生活拮据,所以一家人不免為生計也經常埋冤。劉姥姥則希望去以前的那個榮國府的親戚家走走,其實也不是個親戚,只是有過一段交情。於是劉姥姥作為一個經歷過風雨的農村老婦,也不怕丟人,她帶著小外甥到榮國府來探探情況,攀攀親,認認門。劉姥姥也很聰明,她先是找到了以前有恩於她女婿的周瑞,周瑞家的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很樂意為劉姥姥帶路,來到了榮國府。七彎八拐,終於找到了鳳姐,鳳姐當時也不大知情,真以為是王家的親戚,於是也很熱情地招待這個鄉下老婦。不過她後來終於也知道了劉姥姥的身份,於是她的言語和行動也比以前有了區別,當然面子上的客情還是維持存在的。而這一點,也讓劉姥姥對鳳姐有了好感。為今後的報恩提供了基礎和條件。鳳姐留劉姥姥祖孫倆吃了飯,並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這個數目對鳳姐這個大管家來說,當然是應敷一下而已。但對於劉姥姥來說,則是得了一筆天大的橫財一樣,她喜笑顏開,當鳳姐覺得此事有些難為情,說我們家現在也不寬餘這樣謙虛的話題,她馬上很自以為聰明地接上話題致謝,說是大家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進一步說你老撥一根毫毛比我的腰還要壯哩。就這樣拿了二十兩銀子,歡天喜地地回去了。這樣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也算是打了一個抽豐,小有成就,得到了這些銀子,對於一個莊戶人家,也是一筆不小的橫財了,所以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也是有很大的收穫的。一是混了一個臉熟,二是打了一個抽豐,一舉兩得,也為她以後進大觀園奠定了基礎,累積了人脈,贏得了關注。

劉姥姥進賈府

再說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是她在書中最為耀眼的篇章。在大觀園裡住了二、三日,用劉姥姥自己的話說,把古往今來沒見過,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她這一趟來,最大的收穫是見到了賈母,兩個老年人在一起都有說不盡的話兒,這二位,一個是賈府的最高首腦,一位是鄉下老婦小角色。但卻是相逢很晚,有許多共同的話語。相見甚歡,談得也很投機。由於劉姥姥獲得了賈母的好感,所以她在這裡也獲得了許多人的好感,當然,這其中是劉姥姥也很有表演天才。她也知道以自己的角色,要獲得大家的認可,那麼她只有極盡自己的表演天賦,儘量讓自己發笑,發奤,當一個小丑一樣的角色。這樣讓大家都開心,她也就在這裡獲得了大家的好感。劉姥姥是一個聰明的農村老太,她為了不讓大家失望。她把那套插科打渾的本領都使出來了。她在賈母設的一個宴會上,劉姥姥是裝瘋賣傻,把十八般武藝全部使了出來。當鳳姐把一束敬花插在她頭上,人們都開心地把她當成了老妖精。劉姥姥也為了哄大家的開心,很自然地配合鳳姐一干人的捉弄。並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粉兒,現在變成老風流才好。有些自我解嘲的味道。後來酒足飯飽後,賈母帶著她和眾人一起遊大觀園,瀟湘館、秋爽齋一間間地走過去,而劉姥姥也是出盡了樣相,她又是跌了跤,又是用烏木筷吃鴿蛋,並用小丑一樣的口吻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一語比趙本山的滑稽小品的效果還要好,看看大家的反應是怎樣的:人們都哈哈大笑,湘雲一口飯噴了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在桌上叫噯喲,寶玉笑得滾到賈母懷裡,直叫賈母揉著他叫心肝;王夫人笑得說不出話來。薛姨媽把一口水噴到探春裙子上,惜春笑得要奶母揉腸子。大家無不笑得彎腰屈背,都已沒有心思吃飯,只看劉姥姥的說笑,劉姥姥此時變成了相聲表演大師。她在三宣牙牌令上,也有傑出的表演,每當輪到她對牌時,她都會妙語連篇,逗樂大夥。如下面一段,十分有趣:劉姥姥道:"我們莊家人閒了,也常會幾個人弄這個,但不如說的這麼好聽。少不得我也試一試。"鴛鴦笑道:"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說道:"是個莊家人罷。"眾人鬨堂笑了。賈母笑道:"說的好,就是這樣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家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眾位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道:"右邊‘么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蔔一頭蒜。"眾人又笑了。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隻手比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大笑起來。在這裡劉姥姥幾乎是語言天才了。尤其是當劉姥姥喝醉了酒,她也是藉著酒勁,滾到了賈寶玉的怡紅院的那個錦籠妙罩的帳房裡,呼呼大睡,並且就聽的鼾聲如雷,只聞見酒屁臭氣,滿屋一瞧,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讓襲人都嚇了一跳。把她推醒,但也不敢把此事給講出去。在這裡大觀園裡,賈府從賈母、鳳姐、妙玉、鴛鴦等人,都無不一一向劉姥姥展示賈府的富有和輝煌,她們從吃的茄鯗、鴿蛋、點心、茶水,到用的軟煙羅、銀筷、茶杯,玩的牙宣牌等等,都是劉姥姥根本就沒有見到過的東西,是那樣的富有、奢侈、氣派、高端,每每都讓劉姥姥是目瞪口呆,恍如天上仙境,人間極無。所以應了一句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好比鄉下人進城的味道。要這裡得到了極至的發揮。劉姥姥的人物性格也得到了誇張的展示。當然此行劉姥姥也得到了她想得到的實惠,賈府給了她豐厚的財物,得到了銀子和服飾,讓她是滿載而歸。劉姥姥在這裡,還給巧姐兒取了名字,讓她在最後和巧姐有一段報恩一樣的故事。

再次說劉姥姥三進賈府。是發生在一百十三回的續作裡了。而這個時候的賈府,已是顯落敗之勢,林黛玉死了,賈母死了,趙姨娘死了,鴛鴦死了,妙玉被劫走了,大觀園也成了鬼住的地方了,而鳳姐也是到了垂死的地步,真是到了忽剌剌大廈傾。在這樣一個時候,劉姥姥再次來到了賈府。這次她來賈府,主要是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謝恩,當年賈母給她的錢,幫他們一家度過了難關,並且在莊戶上算是立住了腳,所以她要來謝恩;其次是她知道了老太太逝世的消息,要來致哀。但來到了賈府,卻發覺王熙鳳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了。而在與死神作鬥爭的鳳姐一聽到劉姥姥到來,馬上有了精神。因為她要劉姥姥幫她完成她最後一個心願。就是如何把巧姐安全地移置出去,她知道自己以前也是得罪了許多的人,今後一旦她離世,肯定有許多人會來找她的女兒巧姐報復,於是她想到了劉姥姥,一個忠心而善良的農村老太太,在以前鳳姐是用一種捉弄、調侃的心情去對待劉姥姥的,但是她知道劉姥姥這樣的人是最為懂得報恩的。所以把巧姐託付給她,鳳姐是放心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老話在鳳姐身上可是發揮到了極致,她甚至屈尊要把手上一隻貴重的鐲子交給劉姥姥,並且還要巧姐認劉姥姥為乾孃,這在以前是劉姥姥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現在賈府到了將要“樹倒猢猻散”的地步,別的人鳳姐都不信了,她只信劉姥姥,這樣的事情真是讓有無限感嘆。人生有時就是那樣的奇怪。這就叫世事無常,人生輪迴。劉姥姥此次來賈府其實時間很短,她匆匆地走了。

劉姥姥進賈府

到了第一百十九回劉姥姥第四次進賈府,也就是劉姥姥最後一次進賈府時,情況更是不一樣了。那時的賈府已是風雨飄搖,即將傾倒。如第五回唱的那樣:“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而一些賈府的人則是現了原型。他們紛紛打起了賈府裡的人主意。如巧姐的那些狠舅奸兄,加上劣叔,如王仁、邢大舅、賈環、賈薔、賈芸一干人,則一邊吃喝嫖賭,一邊倒賣家產,成了一群“沒籠頭的馬”進行“車輪聚會”,豪賭巧奪,把個榮國府鬧得個天昏地暗,一定要把賈府給徹底敗光為至,才肯敗休。他們此時一邊恨鳳姐對他們的刻薄,一邊也要報仇,打起了巧姐的主意。要把她賣到一個外藩王爺那裡去。也好得些錢財。可憐巧姐由於沒了母親這座靠山,加上父親外出,她便被包括奶媽邢夫人的狠舅奸兄一干人,合夥給騙了去。他們商議已定,並騙過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便急急地去把巧姐給賣了。此事讓平兒知道了,而讓剛進榮府的劉姥姥在後門把巧姐和平兒一塊給接走了,她們在劉姥姥的鄉下住了好些日子,等到避過了風頭。才回了榮府。也算是劉姥姥為賈府報了知遇之恩。不過,按照曹雪芹的本意,他到最後是讓巧姐兒是去了一個鄉下地方,後來成了紡線的農婦了。如第五回所說的判詞一樣。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並要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按照這樣的設想,加上第五回裡的描述,巧姐最後應該是在鄉村裡紡著紡車,做一個鄉村農婦了。這也是曹雪芹在歷經磨難後,對巧姐的命運作一個更新的安排了。一般人都認為,巧姐應該是與板兒結合在一起的,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紡織女了。可惜在續作裡,作者對巧姐並沒有明確的安排,而是由劉姥姥模糊地配了一個莊上大財主的兒子中了秀才,也有些門當戶對了,欲讓巧姐嫁於他。但也沒有明確的予以說明。十分模糊地處理了這個事情,而且最後是巧姐回到了賈府,在父親賈璉那裡又上了舒適的生活了,因為賈府也終於恢復了原來的模樣了。這也是與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的出入的。

整體來說,劉姥姥作為一個沒有文化,但很有智慧的農村老婦,通過她的出場,讓她與鳳姐、巧姐等人物的命運得到了很的詮釋,人物的可行性也得到了十分強烈的對比和換轉。對劉姥姥的性格發展和解讀,主要有四個方面的體會:一是依靠賈府這個大靠山,猶如傍上了大款一樣。從開始劉姥姥因近於生計而硬著頭皮到賈府,第一次是那麼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地進行觀察;到了第二次來的時候劉姥姥的那種裝瘋賣傻的態勢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也贏得了人們的好感,給她戴上一頂笑星藝術家的稱號完全沒有問題。二、以農民式的智慧在遭到嘲弄的同時,她也反諷賈府。特別是她運用農村人的那獨特的幽默和智慧,編了一個子虛烏有的故事,卻讓那個富貴閒人寶玉以為是真的,連忙卻派了一個小童前去祭奠,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三是報恩心理得到了展示,讓鳳姐有一種靈魂救瀆感。到了第三次進榮府的時候,真個時光彷彿是凝固了,劉姥姥也沒時間去進行插科打渾了,因為這個她心目中神聖的榮國府,竟是一時間“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好不淒涼,連昔日高高在上,神聖得不可侵犯的阿鳳姐,都是那樣低三下四地求她,讓把自己的親骨肉巧姐託付於她,並讓巧姐叫她乾媽,這都讓劉姥姥都沒有辦法去適應。真是風水輪流轉,角色互換也是分分鐘的事一樣。四是設計了最後鄉村風情生活,是曹雪芹的人生寄託。而曹雪芹寫劉姥姥這個人物,也是彷彿讓自己感覺到由於世道的變換,人物的角色也必須得到極大的逆轉,從王候相府,到鄉下普通人家,有時也不過是一念之間,昔日的紙迷金醉,忽然間,變成了今天的鄉野村夫。如曹雪芹所描述,賈巧姐終於從一個出身於公侯之門的千金小姐,變成了一個在“荒村野店”裡“紡績”的勞動婦女了,就象秦可卿出殯途中,寶玉所見的那個二丫頭那樣。於前半部“十二釵”所過的那種因吟風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巧姐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於是,劉姥姥為巧姐取名時所說的“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得到了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