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武靈王勵精圖治,開疆強兵,卻為何被手下困死了?

該用戶不存在abc


我是李時針的時針,我來為您解答

背景

公元前325年,年僅15歲的趙雍從他的父親趙肅候手裡接過趙國的大旗,當時的趙國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中山國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趙國中間,讓趙國南北不能相連。趙國東臨強秦,北面又得時刻提防東胡、林胡、樓煩的侵擾。就在公元前325年這一年,同為“三晉之國”的魏國竟然趁趙肅候去世,趙雍年幼,聯合秦、燕、齊、楚等五國企圖瓜分趙國,史稱“五國會葬”。趙雍為改變趙國目前的頹勢,深刻認識到改革勢在必行。於是克服重重阻力,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通過“胡服騎射”趙國的這支騎兵部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趙武靈王伐中山,徵胡地,開疆擴土,將趙國的版圖擴大一倍。

這人一旦做出成績就開始要作妖了。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宣佈廢掉太子趙章,自己退居二線,讓十歲的小兒子趙何去做國君。輔佐自己小兒子趙何這。件事就為之後趙武靈王困死沙丘埋下了伏筆。

恩寵吳娃,改立太子

趙雍的王后是韓國的公主,當時趙雍在韓國國當質子,回國即位時就按照約定娶了韓夫人,很快兩人了愛情的結晶,即太子趙章。趙章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毫無疑問就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選。但是趙雍的一個夢,打破了一切。

公元前310年,趙雍與眾大臣巡查大陵,晚上趙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一少女,長得那是美麗動人,當他伸手要觸碰的時候,那少女卻不見了。第二天和群臣商議國事的時候,老是一遍遍的說,大臣孟姚聽著好像說的是自己的女兒,於是將自己女兒獻給趙雍。趙雍愛的不行,稱之為“吳娃”,倆人如膠似漆,很快小兒子趙何出世了。隨著趙何的一天天長大,吳娃想讓趙何接班的心思愈發強烈。於是枕邊風一頓吹。趙雍稀裡糊塗的答應了。

在公元前299年,為了讓權力順利過渡給趙何,自己專心應對對外戰爭。趙何在肥義等重臣的輔佐之下,治國理政井井有條。

趙雍劇照

天無二日,禍起蕭牆

趙章被廢之後,還是兢兢業業,從無怨言。趙雍看到趙章跪拜年幼的弟弟,心生憐憫。又想補償趙章。在公元前296年,封趙章為安陽君,封地在代郡。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章在趙雍的扶持下一步步發展壯大,對王位開始垂涎起來。

此刻的趙雍由於退居二線,又開始寂寞難耐起來,男人對權利有與天俱來的渴望。他就想利用趙章與趙何的奪權之爭,趁機重掌大權。於是趙雍通過肥義想讓趙何封趙章為代王,但是被趙何無情拒絕,趙雍告訴趙章,在趙雍的默許之下,趙章決定先下手為強。

趙章劇照

沙丘政變,英雄謝幕

為創造機會趙雍父子三人去沙丘宮遊玩,三人住了三間宮殿。於是趙章派人假傳聖旨,說趙雍找他,但趙何手下的肥義赴約,沒讓趙何過去。果然肥義被殺。於是趙章集團與趙何集團在沙丘宮打了起來,憑藉公子成與李兌軍隊的加入,趙章被打敗。打敗後趙章走投無路跑到趙雍的宮裡,趙雍錯就錯在竟然開門接納。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大軍闖入將趙章抓出來給殺了。

話說本應這事就結束了,但是公子成與李兌一合計,倆人重兵包圍趙雍,然後縱兵闖入逮捕殺掉趙章,這太不給趙雍面子了,趙雍一旦出來,倆人肯定被治罪滅門啊。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大軍繼續包圍,將宮殿內部人員趕出來,獨獨留下了趙雍。

大軍包圍了三個月,趙雍在裡面掏鳥窩,吃幼鳥,最終被餓死在沙丘宮。一代英雄以如此方式謝幕。


李時針的時針


秦趙三載峙長平,一將功成萬骨枯,遙想武王英魂在,豈容秦將勝趙軍。”是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後人充滿了對趙武靈王無限懷念,所作的一首詩。如此肯定了趙武靈王,在趙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聯軍大兵壓境

公元前376年,趙無恤與其他兩家,三家分晉,奠定趙國的版圖;往下三代,周天子承認了趙國的諸侯地位,趙籍便成了趙國的開國君主,是由“打工者”變“老闆”的里程碑。到了趙肅侯時期,群雄並起,經趙肅侯努力,國力上升,逐漸取代了魏國。


公元前326年,乘著趙肅侯去世,借弔唁為名,齊楚秦燕魏五國大軍壓境,企圖將冉冉升起的大國,扼殺在搖籃。此時年僅15歲的趙武靈王,在大臣肥義的輔佐下,果斷釆取三點措施:

  1. 聯合秦魏楚齊之間的韓國和宋國,加上趙國,呈品字型針鋒相對,讓敵方有後顧之憂;
  2. 聯絡與楚國有世仇的越國,趁楚國無暇顧及之時,捅上一刀;
  3. 重賄樓煩王攻擊燕國,使得燕國出兵之時,有後顧之憂。


經過一系列的外交,內部調兵遣將,趙國的局面逐漸穩定,五國聯軍見佔不到便宜,不得不退兵。

開疆擴土

針對群雄並起的局面,武靈王首先著眼於軍事改革,增強軍事實力。受匈奴、樓煩等遊牧民族騎兵頻繁襲擾的啟發,武靈王爭取重臣肥義,宗室公子成的支持,認為

“理世不必一道,治國不必法古”,主張祖訓不能成為改革的阻攔,決定實行“胡服騎射”,將傳統寬袍大袖的服飾,改穿胡人的短裝,束皮帶、用帶鉤,這個向文化上落後的民族學習,是很不容易的。同時加強馬上射箭的學習,大大增強了騎兵實力。同時給匈奴、樓煩等遊牧民族恩威並施,提供糧食過冬,將其騎兵納入趙國軍隊序列,增加了雲中、雁門、五原等郡。武靈王甚至假扮趙國使者,出使秦國,一則親自勘察秦國地理,為雲中郡南下攻擊咸陽作準備,再者,親自看看秦國國君的水準。

解決心腹大患

其次解決中山國。中山國橫亙在趙國中間,使得代、邯鄲、上黨三郡與首都晉陽,交通不便,政令不通暢。使得存在農耕、遊牧兩種文明的趙國,容易造成分化對立。同時,中山國還經常趁趙國應對他國威脅之時,背後給一槍。於是,武靈王即位後,著手解決這一威脅。


《史記》記載:(1)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2)二十一年,攻中山。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3)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4)惠文王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

武靈王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即靈王20年到惠文王3年,歷時11年,終於滅了中山國,解決了心腹大患,將南北連成一片。

沙丘之變

為完成霸業,專心於軍事,親自指揮南下攻擊秦國,武靈王將王位傳給次子趙何,即後來的趙惠文王,自己為主父。原來的嫡長子是趙章,因武靈王寵愛趙何生母吳娃,改立趙何,廢黜了趙章,這也為後來兄弟爭位埋下隱患。這個吳娃跟趙武靈武的諡號“靈”有關,根據根據西漢文學家劉向《諡法解》關於靈的標準中有一條:極知鬼神曰靈。據說武靈王在一次酒宴上,跟大臣述說自己夢,將夢中的美女描述得繪聲繪色。底下的大臣吳廣,覺得與自己女兒的形象很接近,後來將自己的女兒獻給了武靈王,這便是吳娃。


武靈王也做了周密的安排,由趙何主持朝政,學習處理政務,自己以主父在朝輔助過渡,同時安排重臣肥義、太傅李兌以及宗室趙成作為班底。不久後長子趙章的不甘,連武靈王都看出來了,對小兒子,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勝說:雖隨班拜朝,似有不甘之色。便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三,封長子為代王。一山不能容二虎,幸虧受到大臣肥義勸阻而未遂。肥義將情況告知了趙何,加深了兩個兒子的敵對。


久而久之,兩兄弟的矛盾終於在沙丘爆發了。趙章趁父子在沙丘遊玩,見帶的護衛比較少,晚間慌稱主父生病,召見趙何。肥義見其中可能有詐,先行代為探望,被伏兵誤殺。此時騎虎難下的趙章只能挺而走險,殺了弟弟,才能保全自己。


於是雙方僵持不下,至天明,李兌、趙成率部前來支援。趙章寡不敵眾,兵敗,武靈王憐惜,將長子藏在宮中。李兌對趙何人分析:主父開宮納章,心己憐之矣。吾等以章故,搜章而殺之。事平之後,主父以圍宮加罪,吾輩族滅矣。

可以說是忠臣啊,看出主父動了惻隱之心,主動將長子保護起來,擔心王位易主,主動請纓除掉趙章。還為主動背鍋,而不連累主子。

結局

但後來雖然除掉趙章,又擔心主父重新掌權後怪罪,也不敢承擔殺主父之罪名,李兌、公子成等人圍住主父宮,斷水斷糧長達三個月。由此,趙國一代開創之主,因處理繼承人上的失誤,趙武靈王命喪沙丘,成了後世皇帝學習的失敗案例。嗚呼~


公子霜塵


趙武靈王之死,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在選擇繼承人上犯下一系列錯誤,最終導致悲劇發生。下面我大略說一下。

第一,趙武靈王最初立趙章為太子

趙武靈王的原配夫人是韓國公主。由於趙國與韓國都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諸侯,且實力較弱。公元前322年,即趙武靈王四年,趙、韓兩國君主會晤,達成戰略同盟。次年,趙武靈王娶韓女為妻,以加強兩國的關係。婚後不久,韓國夫人便產下一子,名為趙章,後來被立為太子,成為法定的繼承人。

第二,趙武靈王有了新寵後,廢掉太子

到了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一個女子的出現,打破了趙國後宮的寧靜。這個女子名叫“孟姚”,又叫“娃嬴”。孟姚美貌多才,一下子就讓趙武靈王動心了。入宮後,孟姚倍受寵愛。《史記》稱,趙武靈王“愛之,為不出者數歲。“在原配夫人去世後,孟姚很快被立為王后,史稱“惠後”。愛屋及烏,由於寵愛孟姚,趙武靈王不顧眾臣反對,一意孤行,廢掉太子趙章,改立孟姚之子趙何。

第三,趙武靈王提前遜位

廢長立幼是趙武靈王犯下的第一個錯,而提前遜位則是犯下的第二個錯。

公元前299年,也就是趙武靈王執政的第二十七年,他選擇了急流勇退,宣佈遜位,把王位正式交給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趙武靈王退位的原因,主要是想集中精力開疆拓土,徵胡伐秦。但正是因為這個決定,為後來的一系列悲劇埋下伏筆。

此時趙武靈王年富力強,在遜位後不久,他深愛的王后孟姚因病去世。孟姚之死,對趙武靈王是一大打擊。他因為對孟姚的愛,而立幼子趙何;同樣,因為孟姚之死,他迴歸理性,對長子趙章充滿愧疚與自責。

第四,趙武靈王試圖補償長子趙章

當年趙武靈王廢除長子趙章的繼承人資格,只是移情別戀的結果。孟姚死後,他意識到廢長立幼,對長子趙章極不公平,因而有愧疚之意,打算給予補償。

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後,他把代郡的一塊土地封給長子趙章,稱為“安陽君”。然而,這樣的補償無法消弭長子趙章心中的怨氣。趙章作為長子與前太子,卻要屈於弟弟之下,心中憤憤不平,一心想奪權。

英明的趙武靈王沒能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他不僅沒有及時發現趙章的野心,反而還要增加趙章的權勢。他甚至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如此一來,仗著父親的撐腰,趙章更加膽大妄為,這才有了後來的沙丘政變。

第五,趙章突然發動政變

趙武靈王沒有意識到兩個兒子因為權力已經勢不兩立了,他把兩個兒子一同帶到沙丘(河北鉅鹿東南)遊玩。由於遠離京城,這給了趙章發動政變的機會。

趙章開始策劃奪權的陰謀,為此準備了兩個方案:第一,以趙武靈王的名義發佈假詔令,召趙惠文王前來,只要他一來,就當場誅殺;第二,倘若趙惠文王沒來,就發動武裝政變,包圍其行宮,以武力解決。

第一個方案未能成功,趙章誘騙趙惠文王,但趙惠文王並未上當。於是趙章集合所有黨徒,殺向趙惠文王的行宮。戰鬥打響了,雙方打得你來我往,難解難分。趙章的黨徒多次對行宮發起進攻,但都被趙王的衛隊擋在宮牆之外。關鍵時刻,李兌與趙成率領政府軍趕到,打敗了趙章,挫敗了政變陰謀。

第六,趙武靈王庇護趙章

叛軍失敗後,趙章無路可去,只得惶逃到趙武靈王的行宮裡。趙武靈王又一次犯下大錯,他居然接納了趙章。明知趙章發動政變,死罪難免,但作為父親,他不忍心看著長子被誅殺。

此時對李兌、趙成等人來說,確實很犯難。趙武靈王接納叛亂者,他們究竟要站在趙武靈王一方,還是站在趙惠文王一方呢?儘管趙武靈王是趙國實際掌權人,但既然已退位,趙惠文王才是趙國真正的君主。因此,李兌、趙成等人決定站在趙惠文王一方,必須要剷除發動叛亂的趙章。於是,趙成與李兌率領軍隊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懲罰叛逆者。

趙武靈王,突然從太上王成為叛逆分子的包庇犯,這個變化來得之快,令人根本來不及反應。

趙成與李兌攻破趙武靈王的行宮,趙章被抓起來,以叛逆罪處死。

問題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呢?

第七,趙武靈王活活餓死

擺在趙成與李兌面前的難題是,他們帶著軍隊攻打真正的統治者趙武靈王,而且在沒獲得趙武靈王的同意下,便處死趙章,這顯然是以下犯上。

如果趙武靈王不死,活著離開行宮繼續掌權,那麼後果可想而知,趙成與李兌事後必定要遭到趙武靈王的清算。因此,絕對不能讓趙武靈王離開行宮!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趙成與李兌必須讓趙武靈王死。

但是,趙成與李兌再大膽,也不敢處死趙武靈王,怎麼說他也是趙惠文王的父親啊。因此他們選擇讓趙武靈王自生自滅的方式:把趙武靈王反鎖在高牆之內,行宮之外有甲士把守,誰都不許進出。

一世英雄趙武靈王,強大趙國的締造者,就這樣被孤伶伶地囚禁在行宮之內,最終活活餓死了。

趙武靈王之死,令人扼腕痛惜。這件事的是是非非,很難說得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當初不是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就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


君山話史


趙武靈王可以稱得上是趙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極大地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之後外取林胡、樓煩,內滅中山,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修築“趙長城”,趙國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強大,一躍成為北方強國。然而俗話說的好“英雄難過美人關”,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也是因為一個女人,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出了昏招,致使處於上升勢頭的趙國急轉直下,趙武靈王本人最終落得個餓死沙丘宮的下場。

一、與美女的夢中邂逅

十六年,秦惠王卒。王遊大陵。他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於王,是為惠後。《史記·趙世家》

趙武靈王和吳娃的愛情故事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那些事情,簡直就像一個美麗的童話。這事兒還得從趙武靈王十六年說起,那年秦惠王死了,趙武靈王遊覽大陵,有一天睡覺的時候夢見一個少女,少女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聽得趙武靈王是心馳神往。

第二天,趙武靈王和大臣們一起喝酒的時候,反反覆覆的說起了此事,對這個夢流連難返、不能釋懷,特別想知道夢中的美女在哪兒。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坐的有一位叫做吳廣的大臣就動起了心思,他覺得趙武靈王描述的這個少女很像自己的女兒孟姚,就把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因夢中的美女之歌,吳廣就說自己的女兒叫娃贏,而趙人稱之為吳娃,在當時娃就是美麗的意思。

趙武靈王得到吳娃後,也覺得她和自己夢中的那個美女特別像,對她異常寵愛,後來吳娃給趙武靈王生了一個兒子趙何,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二、為愛廢嫡立幼主動退位埋下禍端

趙武靈王五年,迎取韓國宗室女為妻,韓氏女生下兒子後,趙武靈王封韓氏女為王后,嫡子趙章為太子,如果事情能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的話,趙武靈王也不會有沙丘之難。之後趙武靈王寵幸吳娃,這個吳娃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生下了趙何之後,數次在趙武靈王說王后和太子的壞話,想要讓趙武靈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後來,吳娃在趙武靈王二十五年病死,出於對吳娃的思念,兩年之後,趙武靈王廢掉了太子趙章,直接傳位給了十歲的兒子趙何,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而之所以趙武靈王在壯年退位,主要基於兩種考慮:

第一,為幼子能順利登基。前太子趙章雖然被廢,但是正值年輕力壯,且多年來跟隨趙武靈王南征北戰,又一同攻打中山國,立下大功,戰功赫赫,而趙何當時還是一個小孩子,跟經驗豐富的趙章相比根本無法與之匹敵。為了能讓幼子在自己百年之後順利即位,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輔佐趙何,趙武靈王決定在自己壯年之際宣佈退位,這是他退位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為了能騰出手來對付秦國。趙武靈王讓趙何即位自主治國,這樣自己就能從繁雜的事務中抽出身來,專門攻佔胡地,便於從北面的雲中、九原襲擊秦國。為了能夠深入瞭解秦國的地形和秦王的為人、秦地的風土人情,趙武靈王甚至喬裝打扮偽裝成使者進入秦國,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昭襄王,他親自會見了趙國的使者,使者走後秦昭襄王和大臣們聊天說到剛才有一位使者相貌奇偉,舉止不凡,不像人臣的氣度,於是派人追趕打聽此人的來歷,此時趙武靈王已出秦國邊關,回來一打聽才知道正是主父,秦王大為驚歎。

趙惠文王三年,在徹底滅掉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封前太子趙章為代地安陽君,趙章一向放縱,不服他的弟弟趙何被立為國君,一直心懷怨恨,趙武靈王就派了田不禮輔佐趙章,可這個田不禮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主,不但不約束趙章,反而鼓動他發動政變奪回君位。

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史記·趙世家》

趙惠文王四年,群臣進都城朝會,前太子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讓趙何主持朝拜,自己在一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當他看到自己的長子趙章垂頭喪氣的屈身在自己弟弟的面前,北面稱臣,頓時心生憐憫之情,於是他當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做代王,趙何還做趙王,只不過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迫中止了。

原來朝會之後,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一同到沙丘遊覽,二人分住在不同的宮室,一直伺機而動的趙章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和田不禮商議想要假傳主父的命令召見趙惠文王,然後趁機殺死他,讓趙武靈王重新封自己為國君。然而當時的國相肥義是個忠義之臣,他受趙武靈王囑託要好生輔佐趙何,而且趙章蠢蠢欲動的野心他也一直看在眼裡,為了保護惠文王他先行去探探虛實,最終被趙章和田不禮殺害。

這時趙武靈王的叔父公子成知道了這場政變,立馬和李兌從國都趕來,調集四方的軍隊想要平定這場叛亂,趙章寡不敵眾,被眾人打敗,後來他逃到了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趙武靈王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追殺公子章,包圍了沙丘宮,最終殺死了趙章和田不禮,他們的黨羽也被誅殺殆盡。

之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咱們因為追殺趙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即使撤兵,我們也會被滅族。於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包圍沙丘宮,並對宮中的人發佈了最後通牒:最後出來的會被滅族。這一下,沙丘宮裡的人全跑了出來,趙武靈王也想出來,但是出不來,又沒有食物,最後趙武靈王甚至掏鳥窩充飢,三個多月後餓死在了沙丘宮,一代英主趙武靈王就這樣被困死了。

三、趙武靈王慘死誰之過?

趙武靈王雖然是被公子成和李兌包圍困死的,但是主要責任還應該在自己身上,正是因為以下幾點錯誤才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

一是廢長立幼。公子章原為太子,如果能順利繼承君位,趙國不至於會快速衰落,而趙武靈王卻置國家的利益於不顧,只是因為自己喜愛吳娃,為了吳娃甚至幾年不出宮門,在吳娃生下趙何之後,草率的廢長立幼。國家繼承人的選定不遵守立嫡立長的制度,全憑個人好惡隨意變更,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是災難,動亂的種子也就此埋下,尤其是在趙章年長,趙何年幼的情況下,長兄怎能輕易的屈居幼弟之下,必然會引發動亂。

二是退居二線。由於趙武靈王之前的幾位趙王在君權交替之際,趙國內亂頻出,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順利接手,趙武靈王希望能在生前就把君權的問題平穩解決,目的也是為了趙國的穩定。可這樣一來作為主父的趙武靈王手中的權力就會被大大削減,失去對全國政局的掌控能力。其實,如果趙武靈王沒有在壯年退位,而是繼續鞏固“胡服騎射”的成果,在他繼續掌權的時間裡趙何也會慢慢長大,當他有獨立處理國事的能力之後再傳位給他,比直接傳位於一個少年君主強得多,這樣也許沙丘政變的悲劇就會避免。

三是感情用事。趙武靈王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從性格上看有些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意味。他最大的缺陷就是一遇到感情上的事,就開始猶豫不決,朝令夕改。開始他因為寵幸吳娃,廢掉太子趙章改立幼子趙何,可是當看到原先在戰場上意氣風發的趙章在弟弟面前屈身下跪的時候,又心生憐憫之情,想要將趙國一分為二,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雖然這件事未能實施,但是進一步激發了趙章奪位的野心,沙丘政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四是分裂國家。趙武靈王看到趙章跪拜幼子而產生了分裂國家的想法,雖然這個計劃並未施行,但是卻能看出趙武靈王在政治上的幼稚。一方面,晉國被一分為三已經是實力大減,如果再將趙國一分為二,在戰國後期的兼併戰爭中,趙國必然會更加難以生存。退一步說,即使趙章被封為代王,他會就此滿足嗎?他要做的是整個趙國的君主,而不是一個小小的代王,所以趙武靈王企圖分裂國家的行為只能誘發趙章更大的野心,沙丘政變也回事必然的結果。

綜上所述,趙武靈王之死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趙武靈王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廢長立幼,退居二線,感情用事才導致了趙章和趙何二子不相容的局面,皇權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至死方休,而之後包圍沙丘宮的公子成等人只考慮個人生死,而不顧趙武靈王的死活,不考慮趙國的發展,才最終使趙武靈王落得個困死沙丘宮的結局。



達達令觀史


胡服騎射還是得罪了一批貴族!

胡服騎射,在軍隊中大量啟用胡人和戎狄勇士,對強調軍功,雖然進展看似只是在穿著胡服上遇到一點阻礙,其實不是抵制服裝樣式這麼簡單。這為趙武靈王被圍山丘三個月埋下隱患!三個月為什麼沒有人救駕!!

王位雖然傳給了趙何,但趙武靈王實際掌握著軍隊,他帶著公子章滅中山,戰胡戎,遠眺陰山,部隊能沒有死忠?而且還能封公子章為代王,雖然退位為主父,但權力還在新王趙何之上的,為什麼被圍沙丘三個月,沒人解救?雖然封鎖消息可能佔了主要原因,但三個月不見趙武靈王,難道沒人問起?其中的原因應該包括趙武靈王不得貴族的人心!

趙武靈王的兒子趙何為什麼不放過這位偉大的父親?

趙武靈王的設想是二元政治,自己全身心帶領軍隊開疆拓土,把王位交給兒子,尤其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兒子,新王趙何在趙武靈王的親手扶持下上位,難道這個兒子不感激自己的父親嗎?

權力讓人失去親情!趙武靈王的眼裡趙何是他跟吳娃的愛子!而且趙何年幼,估計年富力強的趙武靈王壓根沒把這個兒子當作威脅!但兒子卻不這樣想。因為權力,王權!

溝通!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代王,不知有沒有和這個兒子商量,不知有沒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公子章,告訴趙何,劃清他們之間的權力關係,明確未來公子章的位置。

趙武靈王還是自信的認為掌握了一切!

有人說是趙武靈王想收回王位,故意縱容兩個兒子的鬥爭,然後出面調停,平衡雙方,穩居上位!我認為趙武靈王不是想收回王位,因為他既然讓出就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只是這是很想彌補戰場上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公子章,而且趙武靈王的軍隊實際控制著趙國絕對的領土!能夠輕易分封公子章為代王就證明他擁有絕對權力!

但正是這種搖擺和權力,讓趙何集團感到不安!這也是趙何不能放過趙武靈王的原因。一旦放過趙武靈王,結果很簡單!趙何雖然不會被處死,但趙武靈王一旦回到軍中,會收回王位誅殺大批貴族!這樣的事無人能後阻止!!!

趙何雖然年輕,但謀臣會把後果說的清清楚楚!

何況趙武靈王常年征戰在外,和趙何之間的父子親情更多的是愛屋及烏!和公子章之間的父子之情在吳娃死後越來越佔上風!從趙何集團的角度來說,他們的政變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偉大的趙武靈王還是敗在了權力交接上!

美人已死,心生悔意,代王謀反,父子相殘,沙丘被圍,無人救援!偉大,毀於一夢!


一世嘉文


古代在選擇繼承人的方式上,都是採取“嫡長子繼承製”,有的時候是會因為這個制度導致繼承人不是最佳人選,這種制度是經過了時間的驗證的,整體上來講是利大於弊的,這種制度其實是最好的繼承製度,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就是因為沒有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加上自己左右搖擺,總想一碗水端平,最終導致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的結局。

趙武靈王是趙國開疆拓土功績最大的君主,在他的領導之下,趙國實行“胡服騎射”成功讓趙國鼎盛起來。吞併了中山國,擊敗了西方的林胡,收編了樓煩,讓樓煩人成了趙人,增加了中山、雁門、代三郡。並且為了抵禦匈奴,在趙國的邊境之上修建趙長城,並且讓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走上歷史的舞臺。

趙武靈王的功績,已經足以讓趙武靈王名留青史了,在當時的時候,趙國的實力其實是強於秦國的,大家所熟知的羋月之子嬴稷,能夠成為秦昭襄王,也是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大力支持,才得以質子的身份,順利返回秦國繼承秦王之位。

從趙武靈王的所作所為來看,絕對稱得上是英明神武,為什麼最後又會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裡,為什麼昔日的手下沒有去救呢?

趙武靈王在繼位之後,迎娶了韓國君主之女為夫人,當時的韓夫人生了嫡長子趙章,被武靈王立為了太子,原本,趙章是深受趙武靈王的喜愛,後來,隨著韓夫人突然去世了,武靈王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吳娃,吳夫人開始受到趙武靈王寵愛,很快生了一個兒子趙何,等到趙何長大之後,由於對吳娃的寵愛,竟然廢太子趙章為安陽君,而立了趙何為太子,這就為趙王之位的紛爭,埋下了隱患,如果只是這樣,也並不會導致最終的結局。

到了趙武靈王二十八年,趙武靈王禪王位給太子趙何,自稱“主父”,即趙國君主之父的意思,趙武靈王的這一做法,其實也並無不妥,因為趙武靈王喜愛四處征戰,萬一戰死疆場,新君早點繼位,有利於趙國的穩定,是正確的做法。而且,新君惠文王趙何繼位後,主管內政,可以讓趙武靈王四處征伐,再無後顧之憂,禪位之事開始也進行的非常順利,大臣們也都支持惠文王,朝政非常平穩。

但是,王位順利交接之後,趙武靈王開始出昏招了,又想一碗水端平了。

有一次上朝,趙武靈王在旁觀看,看大臣們向兒子惠文王行禮問政,當他看到長子趙章頹廢的狀態時,心軟了,開始可憐兒子趙章,心存愧疚。於是,趙武靈王派齊人田不禮輔佐趙章,並且厚待趙章,經常和趙章一起住,一起吃,讓趙章使用和自己一樣的儀仗,甚至一度想讓趙章也稱王,在趙國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當然很快就否決掉了。

古人為什麼講究禮制,講究不同身份的人不準逾越,因為僭越了就可能會造成分裂,但是趙武靈王沒有管太多,只想補償自己的兒子,讓自己一碗水端平。

趙武靈王的這一作為,讓大臣以為有意廢掉惠文王趙何,可能會重新立趙章為趙王,於是,很多大臣就開始向趙章靠攏,這就減弱了惠文王趙何的權威。有時候對一個人故意疏遠,倒是一種保護,才是真正的關愛,可以斷絕一切的非分之想。趙武靈王自己導致了趙國內部的分裂,趙章在田不禮的唆使下,開始伺機叛亂。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趙章趁主父和惠文王出遊沙丘之際,帶領黨羽作亂,當時,惠文王和武靈王分住兩座行宮,惠文王趙何帶領手下將領大戰趙章,留駐國都邯鄲的公子成與大將李兌率軍勤王平亂,他們很快擊敗了趙章,殺死了田不禮,趙章逃入主父趙武靈王的宮中避難,趙武靈王接納了他。

公子成和李兌率軍包圍了趙武靈王居住的行宮,很快捉住並殺死了趙章,但是,公子成和李兌為了抓住趙章,圍困了趙武靈王居住的宮殿,等於圍攻了趙武靈王,這是一種叛亂的行徑,他們兩人害怕被強悍尚武的武靈王出宮後清算罪過導致滅族,決定繼續圍困,同時,衝宮內大喊:“後出者滅族!”宮內的人全都逃了出來,只剩下趙武靈王一個人待在宮中,趙武靈王被困宮中三個月,最後,因為沒有食物可吃的武靈王被餓死宮中。

為什麼沒人去救援趙武靈王?昔日的手下又去了哪裡?

第一、得到了新王的默許

新王就是趙惠文王趙何了,雖然趙惠文王不能親自下令去殺害自己的父兄,但是他也並沒有去解救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就當作不知道,其實也就是變相的默許了,不反對就是同意嘛。

第二、其他人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叛亂

因為但是的趙武靈王是已經禪位了,所以所有文臣武將要效忠對象那就只有趙惠文王了 ,如果有人私自去解救趙武靈王,那就相當於背叛了趙惠文王,這就是一種叛亂,在者說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去解救了,就算救出來了,那麼趙武靈王回來了,要是不計前嫌原諒了趙惠文王呢,畢竟人家是父子關係,這個時候,要是他們回頭一想,這麼容易就背叛,這種人還能留著嗎?

第三、趙惠文王實力強大,趙武靈王的昔日部下不是對手

當時支持趙惠文王的公子成、李兌所帶的是邯鄲的禁衛軍精銳,實力不容小覷,即使有人忠於趙武靈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快速擊潰圍困行宮的軍隊,這時候,如果趙王何再諭令其他地方的軍隊勤王,救趙武靈王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而且還有可能會導致全族被滅,這種得失之間,讓人難以承受。

總而言之,趙武靈王的這種結局一切都要歸罪於趙武靈王本人,總想一碗水端平,從而犯下了二個致命的錯誤,第一個錯誤就是“廢長立幼”,如果只是“廢長立幼”也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二個錯誤“首鼠二端”,才最終釀造這一悲劇收場的局面。


小南史


歷史驚案:戰國時期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居然被手下臣子公子成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趙國經常受到北方胡人的侵襲,這幫胡騎來無蹤,去無影。胡騎兵每次侵襲趙國時,趙軍還沒來得及抵抗,胡騎兵搶劫完了,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趙武靈王是位思想家,他研究著,為什麼中原人總是被胡人侵襲而又拿胡騎兵無可奈何?

趙武靈王發現,胡騎兵種先進速度快,兵服幹練。趙武靈王從中得到啟示,開始著重改造趙軍,改革出一支能騎飛射箭的軍隊。

趙國通過推行胡服騎射,大大的團結胡人,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趙國領土也擴大了三倍。

趙武靈王的主要政績:平五國之亂,滅中山國,力壓秦國,修建趙國長城等。

英雄難過美人關

男人一旦痴迷貪戀美色,必將踏上不歸路。趙武靈王也不例外。

也許是趙武靈王霸業有望,便露出了他的“英雄本色”。趙武靈王說:“昨夜我做了個夢,夢見一美人一邊彈琴一邊唱,琴聲悠揚,歌聲動聽。”

趙武靈王的大臣吳廣,聽趙武靈王這麼一說,馬上心領神會地接過話題說:“大王,臣有一小女叫孟姚,擅歌舞彈琴,不如送給大王如何?”

趙武靈王見孟姚果然如他夢中的窈窈美人,再一聽孟姚的琴歌,簡直是顛了魂魄。孟姚被立為趙武靈王的王后,一年後生王子趙何。

因為寵愛孟姚,所以廢長立幼。因為沉迷酒色,所以昏頭退位。因為父愛還在,所以包庇叛亂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用在趙武靈王身上正是恰恰好。

趙武靈王因為寵愛孟姚,所以喜歡孟姚生的王子趙何。趙武靈王為了喜歡趙何,先廢長子趙章的太子位,立幼子趙何為太子。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趙武靈王正置壯年,就把王位讓給趙何。自己心甘情願地做起太上王,居沙丘宮。

然,莫名其妙的趙武靈王突然好象又良心發現似的,覺得自己廢長立幼有點對不起趙章,又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趙何各自一半。

趙何不同意,趙章不服氣起兵造反了。趙章兵敗逃往沙丘宮,此時的趙武靈王好象忘記自己已經禪讓,不是國王了,他又站出來支持趙章造反,支持造反就等於叛國。

趙武靈王一錯再錯,公子成韜晦反撲,一代英主餓死在沙丘宮

正好被公子成抓到了趙武靈王的把柄,以趙武靈王叛國罪,將趙武靈王圍困於沙丘宮,不許任何人給沙丘宮送食品和水。

其實早在趙武靈王改革胡服騎射時,公子成就堅決反對趙武靈王的改革,因為無論是那個歷史時期,只要改革,那就是要革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命,就一定有人反對。

而這群人只要抓到機會,就一定會反撲,當然,趙武靈王、公子成也不例外。就這樣,一代英主,被公子成圍困餓死。

恩寵一個人並沒有錯,自古英雄愛美人。但是,做為一國之君是不可以因貪戀美色,而迷失方向的。因為它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天下百姓的命運。

一代英主因為“英雄本色”,在嗣子問題上一錯再錯,結果引發王室內亂,害死了長子,又餓死了自己,更使眾多的將士們白白流血,殃及無辜。


吳百蘭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老爹認為:

趙武靈王之所以,最後的下場,那麼可憐,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廢長立幼所致。正是因為他的廢長立幼,使得原本為太子的趙章,心懷憤恨,最終引發內亂。

01.

趙武靈王的功績,自是不必多說。但是,他在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卻是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導致最後出現手足相殘的局面。


原本趙國的太子是長子趙章,可是,後來趙武靈王寵幸吳娃,漸漸地疏遠了趙章。說起這個吳娃,還得說說趙武靈王做的一個夢。

他去遊覽大陵的時候,夢中見到一位仙女,長得特別美,又能歌善舞的,總之,這個趙武靈王喜歡極了。吳廣就趁這個機會,將他的女兒送給了趙武靈王,這個人就是吳娃。

王遊大陵。他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於王,是為惠後。

02.

自從趙武靈王寵幸吳娃後,就將原來的太子趙章廢了,改立吳娃之子趙何為太子。這個趙武靈王寵愛吳娃,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呢?

《史記·趙世家》中是這樣記載的:

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

“為不出者數歲”就是說,可以多年不出吳娃的寢宮。

後來,就傳位給趙何,自己就做了主父。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03.

原本這個趙王的位置是自己的才對,現在卻要對弟弟俯首稱臣。

趙章心裡那啥滋味啊?肯定是五味雜陳。

於是趙章就趁主父和趙惠文王,出遊沙丘的時候,和田不禮一起帶兵作亂。原本想要設計殺了趙惠文王,沒想到被他逃過一劫。

聽到消息的公子成和李兌,就帶著軍隊前來圍剿叛亂。趙章兵敗逃到主父的宮裡,因為害怕主父以後,會降罪自己。公子成和李兌生生地把趙章和趙武靈王,餓死在了行宮之內。

趙惠文王年幼,趙國的大權被公子成和李兌所獨攬。

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綜上所述,趙武靈王是因為沒能處理好,後續繼承人的問題,廢長立幼,才引發禍亂,最終導致自己被活活餓死。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如果喜歡老爹的回答,可以關注、點贊、評論,走一波~


老爹有話說


趙武靈王在中國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他執政早期,面對強秦屢戰屢敗,因此後來勵精圖治,開啟了胡服騎射改革,踏上了精兵強國之路。在他生前,一度將趙國領土向北擴張到了燕、代(今河北蔚縣西南),向西擴張到了雲中(今內蒙托克托)、九原(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逼秦國。然而,晚年時期他卻意外地在沙丘(今河北平鄉縣東北)被大臣們困在宮中三月,竟然被活活餓死在宮中!

如此英明的趙武靈王,為什麼晚年卻被當年的忠心手下困死沙丘?

在研討這段歷史時,人們對趙武靈王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誤解。《史記·趙世家》就稱,趙武靈王因為喜歡吳娃而廢棄太子章、改立吳娃之子何為太子,這可能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誤會。

作為一位雄才偉略的君王,趙武靈王生前對趙國的未來發展謀劃甚多。但經過多年執政之後,他深知趙國實力遠不如秦國——雖然規劃從雲中、九原來攻打秦國,但他一生除了親自深入秦國查看秦國風土人情外,從未主動討伐過秦國,以免捅下一個馬蜂窩。趙武靈王深知,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大幸事下,一個國家要想長盛不衰,必須得依靠數代君王的努力。光憑他這一代,雖然進行了胡服騎射改革,但能抵禦強秦東擴已屬不易;要想戰勝秦國,就必須保證他的接班人同樣能夠勵精圖治、英明神武,才能確保趙國國力的持續增長。

原來的太子章,在趙武靈王看來,不足以承擔起振興趙國的重任。雖然史料對公子章著墨並不多,但從沙丘之亂中公子章的表現來看,確實難擔大任。由此,趙武靈王才突發奇想,重新培養另一位繼承人:一方面自己主動遜位,讓新的接班人早早地學習治國理政;其次,趁自己年富力強時,可親自教導這位未來的國君,將自己對趙國的長期規劃耳提親命,最大限度地來保證未來趙國的大方向不會產生偏差。

所以,在執政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之際,趙武靈王才做出了一件令世人瞠目結舌的舉動:傳國於太子何,主管治理國政;自己則主管軍事,率軍進攻胡地,並一路向秦國周邊擴張。

趙武靈王的設想很美好,但卻存在著一致命漏洞——在制度上已經將權力拱手讓給了兒子,自己只能憑藉威信來統治群臣。如此一來,一旦發生利益衝突,群臣究竟是聽新王之命還是他這位“主父”之命?

此後,公子章雖然被剝奪了太子之位,但長期跟隨趙武靈王征戰各地,取得了不少戰功。從這可以看出,趙武靈王培養少子何學習治國理政、長子章學習帶兵打戰。可是,人都是有野心的。公子章長大成人後,慢慢對失去了王位有些不甘。

就在這時,趙武靈王自己的表現,助長了公子章的野心。因為公子章長期跟隨趙武靈王征戰各方,兩人的感情也日漸深厚。一次,在趙武靈王觀察群臣朝見趙惠文王時,見公子章以臣禮朝見其弟,竟然生出了憐憫之心。為此,趙武靈王一度想分出代地給公子章,讓他做代王。但分趙之舉顯然不符合他一貫的強趙策略,最終此議不了了之。

可趙武靈王的心思傳出去後,公子章的野心頓時膨脹起來。

趙惠文王四年,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同遊沙丘。趁著這個有利時機,公子章突然發難,試圖殺死弟弟趙惠文王篡位,但最終失敗。戰敗的公子章最後逃入趙武靈王所住宮殿之中,尋求父親庇護。可公子成與李兌竟然率兵團團圍住了趙武靈王所住宮殿長達三月,不但逼死了公子章,還將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宮中!

太史公為此評價:“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不出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致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這段評價中,稱吳娃在沙丘之亂前已經去世;可實際上,吳娃是在孝成王二年才去世。以此而言,吳娃死後趙武靈王對趙惠文王寵愛減少的說法原本就與史不符。

真正說來,趙武靈王之所以要廢長立幼,主要還是想重新培養出一位理想接班人。可惜的是,在內外種種因素掣肘之下,趙武靈王這一異想天開的做法最終並未能成功。趙武靈王之所以死於沙丘,是因為在制度上他已完全放權,僅僅憑藉個人威信來統治群臣,這在權臣眾多的趙國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最終,趙武靈王被公子成等人活活困死在宮中,確實是令人惋惜!


欲雲談史論今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躋身於強國之列,可是他的下場卻令人唏噓不已。

原因也很常見:歷代都有的王儲之爭。不過如趙武靈王這種英主,被自己的大臣活活的逼死的,倒是不多見。

據說趙武靈王經常在夢裡夢見神仙姐姐,長的賊漂亮。有一次出去旅遊遇到了一個叫孟姚的女子,跟他夢中的神仙姐姐一模一樣,趙武靈王就把她封為王妃。

愛屋及烏,這個孟姚生的兒子趙何,趙武靈王自然也非常喜歡。趙武靈王二十七年,他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何。

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掉中山國,他的半隻腳也他進了墳墓。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非常的驕橫,不服他的弟弟被立為國君。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不太明智的決定,封趙章為代安陽君,讓田不禮去輔佐他。

這個趙章不服,外加上這個田不禮據說人品不好,令趙國的大臣公子成等人產生了恐慌。趙武靈王四年,群臣朝見趙惠文王的時候,他覺著讓哥哥拜見弟弟,於心不忍,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公子章按耐不住就和田不禮一起造反了,被公子成等人迅速平定。趙章逃到了趙武靈王當時居住的沙丘宮,趙武靈王在這個時候居然收留了公子章。

公子成等人不顧及趙武靈王的顏面,殺掉了公子章。他們害怕趙武靈王秋後算賬,就下令圍困沙丘宮,三個月之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被活活的餓死在了沙丘宮。

太史公在《史記.趙世家》當中,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論述。

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趙武靈王在嗣子問題上,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廢長立幼。在古代的帝王家,恐怕少有弟弟不想奪權,而哥哥甘心被奪權的。趙武靈王竟然因為自己寵愛的一個女子廢長立幼。第二,首鼠兩端。既然已經把王位傳給了趙何,就應當教導長子章遵紀守法,而不應該給他提供犯罪的一個資本。

《史記》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