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何一败涂地?

小任谈史


夷陵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三大著名战役之一。敌对双方是东吴和蜀汉,这次战役刘备率军七十万,东吴参战兵力十多万。最后以东吴获胜结束。刘备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初战十余次蜀汉全胜,为何后来一败涂地?

一、刘备为兄弟情所困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蜀汉的战略是联吴抗曹,后期落实过程中刘备也是按照诸葛亮这一思路来的,第一仗联合东吴赢得了赤壁之战,上演了一部由曹操追着杀到赶着曹操跑的惊天大戏剧。并因此顺手夺得了荆州之地,后又夺得了益州,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一步,刘备本人也被大家推上了皇位,这一天的到来刘备等得太久了,所以这时的刘备是踌躇满志。但他没想到的是很快关羽竟走了麦城,被东吴所杀,这件事给刘备情感上以很大的冲击。如何处理这件事?刘备有两条路:一是向东吴索要凶手,将凶手处理了,两家仍然和好。二是发兵讨伐东吴。但这两条路都有难度。第一条路:吕蒙是受孙权指使的,其实孙权就是凶手。自然东吴交不出凶手。那么只有第二条路可选,那就是双方全面开战。要开战就得有个理由,那只有替关羽报仇一说。刘备不可能不懂和东吴交战是消弱了抗曹的力量,但刘备又不得不去做。一开始刘备也是采取的拖着办,一年多时间没有提出为关羽报仇。这是因为:

1、益州获得的时间不长,地方势力还没有完全臣服,民心也未依附,还需要时间树恩立威。因为打仗需要人力和物力,而这两样东西刘备只能依靠益州,荆州已经没有了。

2、刘备自己也要休生养息,因为一直以来东奔西走,征战不停,所以需要喘口气。

3、试探一下大家对关羽被杀后的反应如何?

二、刘备不得不出兵讨伐东吴

1、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益州已经平稳。自己威望日益提高,大家把他推上了皇位,说明他的人望各方势力都已经认可。下面有功人员,该奖的赏的都到位了,各得其所,人心安定。

2、关羽的儿子不停地找他这个叔父要给父亲报仇。张飞也放出话来,大哥你现在当皇上了,忘记了当初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吗?

3、刘备对外的为人招牌就是仁义宽厚,可现在关羽已经被杀一年多了,如果绝口不提给关羽报仇的事,那刘备这个仁义招牌就撑不起来。人家会说当初共患难时认兄弟,现在享受富贵时却把兄弟忘了,其它跟随者心里就会打个结,要不要再替你卖命就难说了?

4、不打东吴,刘备面临是信誉受损,桃园三结义就会成为笑谈,对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也面临信誉危机,还有就是兄弟分手,人心大失。打吧,损耗国力,荆州已失,现在国力能支撑多久?两相比较,打东吴会得到人心,况且有可能打胜,不打,那损失是他本人的信誉及政权的稳固。所以,刘备只能选择打东吴。

三、刘备出兵方式有问题

1、选择的气候不对。南方的夏天酷暑难当,刘备是北方人,没有体验过南方的这种气候,山里的气候更是闷热潮湿,所以出兵受阻后,士兵面临天气的折磨,如能速胜也就罢了,偏偏东吴采用了消耗战的办法,久拖待变,这样就使刘备的兵将长期暴露于高温之下,就酷热难当这一条也够刘备所率人马喝一壶的。

2、进军路线错误

刘备是从秭归进军,而这一路都是崇山峻岭,大部队展开困难,隘口较多,东吴只要守住隘口即可阻挡刘备进军,后期陆逊就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刘备应水陆两路同时进军,必要时以水军为主,避开难行的山路。

3、让黄权夹江而行,住在江北等于分散了兵力,东吴是以水军为主,依托的主要是长江天险,刘备应该根据东吴的特点,与其争夺水上主动权,一旦夺得制水权,东吴只有挨打的份。特别后期完全放弃了水军,全部移到岸上,正好解除了东吴的担心。

四、快速战变成了消耗战,使得物资供应加大,兵将斗志弱减

1、取得初步胜利后没有加强进攻节奏,让吴军轻松防守关隘,应不断派兵袭扰。而刘备受到陆逊的阻碍后几乎停战了。让将士干耗时间和精力。长达半年时间露宿野外,又处于进攻胜利的情绪影响,因而将士们完全放松了对敌方的警惕,严重消弱了蜀兵的战斗力

2、安营下寨地点完全处于草丛和大树之中,给东吴创造了火攻的有利条件。刘备作为身经百战之人,军师孔明又擅长火攻,刘备应该能够想到防止东吴这一招,但因为初期的胜利,对东吴的战斗力低估了。

3、防守队形拉得太长,进攻一方哪能摆成一条龙的状态?这种战斗队形根本形不成拳头力量,不能给敌方以有力的打击,相反容易被对方割裂开来,各个击破。事实也证明了一处被破,别的地方支援不及,最终全线溃败。

五、刘备骄傲轻敌,自我膨胀厉害

1、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

2、刘备令部下下寨以后,马良提出要画一图册送与孔明去看,刘备竟然说:“朕也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想当年刘备三顾茅芦请孔明出山时何等谦虚。地位变了,刘备的心态也变了,其实这才是刘备致败的根本原因。

3、对陆逊不屑一顾,认为陆逊不过是一黄口小儿,可是他恰恰忘记了正是这一小儿,曾经要了他结义兄弟关羽的命。

综上所述,刘备的夷陵之战败得很惨就不足为奇了。


金全有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其一,刘备的势力与孙权的势力基本上相等的,丢掉荆州,刘备要弱一点。这两个国家只能联合,不能相互争斗,既然刘备选择进兵东吴,就是愚蠢至极,因为他拿自己国家,在做一场没有胜算的游戏,进兵东吴什么条件都不成熟。

公元221年,刘备刚刚建立蜀汉政权,国力不稳,人心不齐,思想不统一。最关键的是,蜀汉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荆州,刚刚丢失,其势气大跌。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出兵,朝中群臣极力劝阻,就连带兵不是很精干的赵云也在谏阻,而刘备一意孤行。并且调集全国军队攻打东吴。

孙子兵法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刘备失道而行,何以制胜。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清风说史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蜀汉初立,国本尚来丰盈下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据有报仇性质的战役。民间有东吴大报仇之说。关羽夜走城,被东吴上将吕蒙杀害,激怒刘备,不听武候臣相之劝说,倾全国之力,于蜀汉章武元年正月起兵。号称八十万。令吴班冯习为先锋将,领兵四万,向东吴巫山,秭归一线进攻。吴将李异刘阿等部不能拦其锋芒,向吴候孙权告急。

吴候孙权接到告急文书,在周瑜己死,吕蒙新亡的困窘下,急切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又派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恒等大将齐赴一线阻击。一面向魏帝曹丕修好称臣,避免背腹受敌。

陆逊虽一介儒将,然韬略过人。来一线之后,命部队后撤到武灵一线。居高守险。拒不出战,辟其锋芒,侍机待变。

刘备求胜心切,每日派人阵前叫骂。陆逊只是不理。挨廷数月,进入署夏。酷热异常,军不抵热,刘备下令,撤水军与陆军就岸上林木茂盛处驻营辟热。陆逊见时机成熟,上书孙权,要求火攻,全线出击。孙全准了陆逊之请,发诏要各路人马配合。

蜀汉章武元年六月的一天深夜,陆逊命将士各执火靶硫磺引火之物猛扑刘备大营。就林木之中放火烧营。未及蜀兵反抗,火势滔天而起。刘备慌错中应战不及,领残兵撤向白帝城躲避。陆逊一把大火,烧了蜀汉连营七百里,彻底粉碎了刘备复仇的愤偾大梦。刘备因连惊带悔,白帝城一病不起。方才记得当初离开成都时,为猜出征兵势吉凶,请一先生猜褂。先生要来白绫一段,就白绫上画一高城,城下仰面躺一大白人。当时未解其意,今日看来,方领其中之意。天时早有定数。遂心恢意冷。与白帝城瑶池赴宴而去。夷陵之战到处结束。



竹影临风


夷陵之战,刘备的失败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只不过吃了败仗的后果实在严重,对于之后的三足鼎立局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列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刘备为什么执意要伐吴?原因有二:

1、 荆州丢了,“隆中对”的战略基础被破坏,刘备需要夺回荆州,或者说至少要夺回一部分。

2、 关羽丧命,作为结义兄长,刘备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应当有所表示。

那么刘备在这场战役中,犯了哪几个错误呢?

1、 出征阵容不齐

由于对是否需要对东吴用兵,刘备集团内部的意见没有统一,诸葛亮、赵云等人都明确表示反对。所以这次刘备带兵亲征,并没有带上身经百战的最强阵容,影响了蜀军的战斗力。

2、 军队人数不占优势

刘备出兵的人数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水路并进七十多万人,真实历史上没这么夸张。蜀汉一方加上蛮兵,差不多5万人,而东吴一方也是5万人左右。可见双方的兵力是基本持平的,这种情况下东吴占据主场地利,以逸待劳进行防守,蜀军压根没有必胜的把握。

3、 相持对峙时间过长

夷陵之战的时间是从221年7月到222年8月,打了一年多的时间。蜀汉方面初期气势如虹,但后来被东吴死死挡在猇亭一带,攻又攻不下,撤走又不甘心。时间一长,后勤补给艰难,士卒们士气全无,战斗力低下。

4、 刘备轻敌大意

客观来说,刘备不是军事白痴,战役初期的部署还是不错的,派黄权防备曹魏偷袭,自己水路并进,相互照应,没有出现大的漏洞。但是进入相持阶段后,刘备还是轻视了陆逊这个对手,大军摆成长蛇阵,依靠山林扎营,结果被陆逊找到机会一举击溃。

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在军事上损失了张南、冯习、沙摩柯等多位将领和数万精兵,在政治上让新建立的蜀国根基动荡,他自己也再没有回到成都,真可谓一败涂地。


历史步行街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是刘备和孙权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战,蜀汉四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黄权部一万五千人投靠曹魏,致使新生的蜀汉政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复盘此次战争,来看看一生征战无数的刘备,为何会如此一败涂地?

一、刘备出师不利,蜀汉将帅乏人

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两年后,刘备称帝,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准备御驾亲征东吴。出征前夕,刘备命令驻守阆中的张飞赶到江州与他会合。可张飞还没来得及出发,就因为酒后殴打部下,本人却被部下杀了,首级被送往了东吴。

那么当时刘备的蜀汉战将是什么情况呢?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黄忠都不在了;赵云因为反对此次征战,被安排在后方押运粮草;魏延、马超要驻守北部边塞,防止曹魏和西羌入侵。谋士方面,庞统、法正不在了,只剩下诸葛亮,但诸葛亮要镇守成都,无法随军。可以说,此次出征的队伍中,蜀汉的谋士、武将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

所以,当刘备提出讨伐东吴的想法时,蜀汉内部的反对声音不少。刘备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另一方面也没把东吴的孙权放在眼里,另外也要为兄弟关羽报仇,所以他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一意孤行,亲统大军沿江东进伐吴。

二、东吴陆逊积极防御,先疲后打的战略战术

刘备带领的蜀军一开始水陆并进,顺着长江,从上游往下游打,势如破竹,兵锋强劲。孙权求和不成,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应战。陆逊这伙计确实是个军事奇才,他分析了双方的兵力、士气以及地形等条件后,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立即决战的要求,采取避而不战,层层后撤的防御战术。陆逊率军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而刘备要想寻求决战,就只能步步深入,可因为沿岸诸郡都被东吴掌控,蜀汉军队只能沿江布兵,连营向前,七百里连营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此时,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这样双方就相持下来,无论刘备如何派人挑衅、辱骂,陆逊始终不为所动、闭营不战。时间一长,蜀军就吃不消了,一来由于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出现困难;二来酷暑季节,士兵苦不堪言,士气低迷。

双方相持了半年之久,陆逊见蜀军“兵疲意沮”,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对蜀军进行全线反击。陆逊命令士兵手拿火把,杀进蜀营,顺风放火,火烧连营。蜀汉军队一时之间全线崩溃,根本无力还击,刘备也只得仓皇逃窜。

三、蜀、魏矛盾不可调和,刘备必须分重兵以防曹魏

当时刘备的中军主力4万人,武陵蛮1万人,黄权部约1.5万人。当时的黄权率军镇守江北,防止曹魏军队乘虚进攻。这本来是刘备可调动的一支主要机动兵力,可鉴于蜀魏的矛盾不可调和,在半年的时间里,基本无所作为。更严重的是,刘备败逃后,黄权归蜀的退路也已断绝,无奈之下,黄权只得率部降魏。

来看看黄权的这支部队有多豪华,荆州治中庞林(庞统之弟)、南郡太守史合……,据载,这支部队降魏后,封列侯四十多人,为将军郎将百余人。可见其中蜀军菁华甚多。而这么一支生力军刘备却不敢调用,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早在220年曹丕已经以魏代汉,成为魏国的皇帝;而当时的刘备还一直声称要“复汉”,“汉贼不两立”。这样一来,曹魏和蜀汉就成为了势不两立的敌人,没有了缓和余地。而反观东吴的孙权,和蜀汉、曹魏都保留大量的外交回旋空间,是做魏国的吴王,还是做蜀汉的吴王,孙权根本无所谓。所以当蜀吴开战的时候,曹魏的立场就很关键,孙权已向曹魏称臣,可以放心打;而刘备却不敢大意,导致蜀汉的黄权部队一直被曹魏所牵制,无法投入战斗。

夷陵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陆逊采取避敌锋芒、积极防御、待机破敌的战略战术,终获全胜,此战对后期的三国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月观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刘备为了帮关羽报仇之战!

1、战役仇起关羽被杀,刘备因仇恨而起的战役,没有心思谨慎,周全的布局,就容易变成疯一样无方向的复仇,容易被仇恨蒙蔽!

2.战役之中,东吴军有谋将陆逊,他冷静,善于分析军情,两军对持,反被动为主动,反攻为胜!

战役给我们的启示

1、遇到大事,做人做事需要冷静,冷静心境下,处事方式才清晰

2、无论战场、商场,都会遇到突发事件。商场如战场,什么垄断、反倾销、商标侵权等!竞争激烈,对手强劲,需要谨分析市场形势,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领导要善于用人,忠言逆耳!在此战役中,诸葛亮是有预测的,并且也分析给刘备听,但是刘备因为仇恨,犯了大忌,没有听进忠言!东吴当时也是求和,刘备也没有搭理!如果刘备当时能从大局着想,就不会有比大败!

4、战役两败俱伤,尽管东吴胜了,但是也是消耗了人力物力!所以,在现代商场中,很多商人善于结盟,如家具联盟,五金联盟互联网联盟,各种联盟,尽量减少内耗,把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产量上,对于多方都是好事!



皓月蔓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正式在成都即皇位,这就是汉昭烈帝。

由于孙权和大都督吕蒙用计袭取了荆州,杀了关羽。刘备即位之后,便调集70多万大军替关羽报仇,进攻东吴。这时大将赵云,诸葛亮等大批头脑清醒的大臣们苦苦劝谏,希望刘备冷静,但是刘备是言语不进,决心伐吴。刘备出兵前,又接到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杀害的消息。刘备是旧恨未报又添新仇,报仇心切他命令大军日夜兼程。蜀军先锋吴班、冯刁很快攻占巫县(重庆巫山)、秭归县(湖北)。

东吴君臣们都吓得夜不能寐,经过几翻商量,决定把杀张飞的范疆、张达送给刘备处理,把荆州等重地让给刘备,来作为和蜀国和好的条件。可是刘备是什么也听不进去,决心消灭东吴。孙权正着急的时候,大臣阚泽以全家的性命担保举荐陆逊为统帅,可以阻挡蜀军的进攻。于是孙权封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赐他尚方宝剑带领五万大军低挡蜀军的进攻。

第二年正月,刘备到了秭归县。蜀国大军是水陆并进,直低夷陵(湖北宜昌东南)。刘备率主力,进驻猇亭(湖北宜昌北)。他在长江南岸,沿路扎下营寨,水军也弃船登陆。从巫峡到夷陵的几十里山路上,蜀国大军一连设置了近百个大营,声势浩大。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旺盛,又占居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很难攻打,就坚守不出战。东吴的将领们看他既不进攻蜀军,又不出城应战蜀军,认为他是胆小怕打仗,都在背地里愤怒不平。

刘备在夷陵受阻,从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蜀军一直找不到与东吴军队决战的机会。刘备为了引诱吴军出战,命令吴班带领几千人马,到平地上扎营,然后在附近的山谷埋伏了近万人的精鋭部队,等候吴军。东吴的将领们都憋好几个月了,都想出战。陆逊阻止说:*蜀军在平地的军队很少,周围的山谷里一定有大量的伏兵,我们要耐心的观察*。刘备见陆逊不上当,就把埋伏在山谷里的军队撤出了。这样,东吴的将领们都佩服陆逊了。

陆逊通过观察,心中有数了,于是决定反击了。他派小股军队试探进攻蜀军的一处军营。这一仗虽然打败了,但是他却找到进攻蜀军的办法。

接着,陆逊命令士兵们每个人都拿着一把茅草冲入蜀军的大营,顺风点火🔥,发动火🔥攻。那天晚上风刮的很大,蜀军的大营都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军营起火🔥,就会延烧到另一个军营。顿时蜀军的营寨陷入了一大片的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乘机反攻,蜀军被大火烧的懵头转向,互相踩踏是死伤无数。东吴的大军一连把蜀军的几十个大营都攻破了,杀死蜀将张南、冯刁等多名主将。蜀军是纷纷逃命,包围夷道的蜀军也都溃不成军的逃跑了。

刘备逃到夷陵西北的马鞍山,陆逊带领大军四面围攻,又杀死蜀军一万多人。刘备在张苞等十几员大将的拼命保护下乘着黑夜冲出重围,逃到白帝城(重庆奉节东)。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灭,军用物资也被东吴的军队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战争叫*夷陵之战*,又称为*猇亭之战*。从此蜀国的元气大伤。





隐者康司马


夷陵之战发起的起因:东吴趁镇守荆州的关羽出兵襄樊、大败曹军之机,单方面破坏了孙刘联盟,偷袭并占据了荆州,将返军回救的关羽围困于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最后将其杀害了。关羽一向与刘备情同手足,关羽之死使刘备万分悲痛,一心要为关羽报仇。当时,蜀汉有很多人都曾劝阻刘备不宜向东吴用兵,但刘备不听,一意孤行。就在刘备调遣人马准备出川东进时,又传来另一个使他痛不欲生的消息,即他的另一员猛将张飞被其部下张达所杀,该叛将杀死张飞后投奔了东吴。这一来可说是火上浇油,使刘备更是怒火中烧,决心向东吴讨还血债。

这次东进是刘备一生中的最后一仗,也是败得最惨的一仗。当他领兵进抵猇亭(今湖北宜都)后,竟在沿江谷地七百里的范围内相继安营扎寨。这种长龙式的安营法明显犯了兵家之大忌,是很容易被敌方截断而围歼的。结果,东吴大将陆逊果然瞅准弱点,采用火攻,火烧蜀军联营。刘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连夜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

战役的结果却是如此悲催,可见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占得天时,人和,地利的全面优势,首先,出师之名不正,以报兄弟之仇陷国家于战争中,这不是一个明君该有的胸怀。三国鼎立之际,吴蜀联合抗拒曹魏是根本,破坏这个根本,吴、蜀都不能独善其身,很容易被曹魏各个击破。也许有人说,刘备不仅仅是报关羽被杀之仇,他是想借这个名,重新夺回荆州,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蜀汉太过重要了,不管怎样,刘备出师之名不正,而且,面对刚刚称帝的蜀汉,百姓尚未安居乐业,国库尚未充实,这样的国内储备不足以支持打这样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战役。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时,刘备没有听取大家的意义,在战争开始,赵云,诸葛亮都曾劝谏过刘备不要打这场战,可他们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没有打消刘备的念头,从一开始,群臣反对的战役就没有好的结局。而且在战役指挥上,刘备也算不上军事才能卓著,并犯了兵家大忌,让军中的营帐连绵七百里驻扎,这给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全灭蜀军提供了机会。

刘备的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发生,是蜀汉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国鼎立的局面成形,平衡之余维持数十年,而经此战役,蜀汉国内元气大伤,次年,刘备就逝世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蜀国的命运开始步入漂摇不定,多灾多难的时期。







张正才中医健康讲师


夷陵之战刘备输在攻坚上,陆逊一味地死守;二是相持的时间太久了,蜀汉一方没有了锐气。


刘备军队的集结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并不是直接带着五万余的大军直接去攻打东吴的,刘备的兵力是有各处往一点汇合的,这样就给了东吴针对蜀汉布置防御的时间。而陆续因为没有威信,左右不予救援,所以陆逊利用城墙死守。而刘备兵力有限,不能持久性的进行攻坚战。

刘备再汉中胜了曹操,已经感觉天下再没有对手了。于是刘备想要引诱陆逊主动出战,并在决战中打败陆逊,彻底将东吴势力赶出荆州范围。结果夷陵之战确成为了刘备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战斗。


陆逊充分的利用了己方的优势

陆逊属于文官,孙权让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大军抵挡刘备,这让很多武将都不服气。所以夷陵之战前期,陆逊选择坚守不出的战术,充分的利用城池的优势。而东吴和陆逊一同前来的武将都不增援陆逊,这也使得陆逊手下的士兵背水一战和刘备无限期的僵持着。最终使得刘备进入劣势,士兵锐气全无逼得刘备不得不改变战术。陆逊也确实是个军事奇才将刘备打败。


总结:陆逊心思缜密对于战场上的变化也能抓住战机。而刘备一是给东吴太多时间防御;而是刘备在攻坚战中耗尽了士兵的锐气;三是没有把陆逊这个后生当回事。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地形大概是一条线的长江,长江上游是山谷,中段是山谷口,下段是一段平原,平原底部是夷道城

刘备沿长江摆了个一字长蛇阵,蛇头就是前军,张南冯习等等,在平原,蛇身是中军,由刘备率领,在谷口,可能是依山而建,蛇尾在山谷中,后军,不知名将领统帅

而陆逊带着吴军,和蜀军隔江对峙,位置大致在蛇身的位置

本身这种布置没啥问题,前军负责主攻,中军负责预备队,而后军维持粮道

问题是由于地形原因,是蛇身对着陆逊的,会打仗的一眼就明白,我打你蛇头蛇身结合部不就得了,分割包围

而阻挡两军且可以大规模机动的,是长江

于是刘备犯了他本次最大的一个错误,放弃水军,让水军上岸

于是吴军抓住机会,用水军将步兵运至蛇头蛇身结合部登录,从前军后方也可以是上方发动攻击,而下方的也是前军前方的狄道城的孙恒以及江对岸的陆逊发动夹击,前军瞬间被秒,主将几乎全部被斩,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蛇身刘备中军,这一次是陆逊沿长江向上攻击,结果蜀军营寨坚固,一时没打下来,而狄道城的孙恒则沿着山谷直插上方,也就是刘备后方大致的后军位置,拖住刘备的退路

而蛇身战场上,陆逊又玩了一把登陆作战,在刘备中军后方登陆,前后夹击,刘备中军覆灭

(也可能是刘备直接选择了撤退,但无关紧要,因为刘备军余部会在蛇尾作战中全灭)

刘备带着残兵退回到后军位置,依山列阵,而这个时候吴军的孙恒部已经机动到位,出现在了刘备的后方,陆逊也追了过来,于是前后夹击,刘备全军覆没

外加江北的黄权军两万人被吴军断掉退路,投降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