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大师于洞真生平事迹考略

2011年6月19日,《洞真真人于先生碑》在西安市户县甘河镇甘河村出土,该碑对元代陕西道教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此次出土的《洞真真人于先生碑》与户县重阳宫的《洞真于真人道行碑》,以及千阳县玉清宫内的《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的碑文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然而三个地方为同一个人立碑竖传,足以说明其人在当时的影响。洞真真人于先生,即元代著名全真大师于洞真,俗名于善庆。


全真大师于洞真生平事迹考略

(户县重阳宫)

宋金之际,陕西咸阳人王重阳修道有成后,赴齐鲁传道,并收马钰等七位高徒,创立了著名的全真教。其后,为完成王重阳“向关中化人入道”的遗愿,弟子马钰和丘处机等纷纷赴陕西传教,使关中一时成为全真道的圣地。马钰在山东老家收的弟子于善庆,是七子后学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于善庆及其法嗣后来曾长期主持陕西道务,对元代西北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善庆及其弟子的研究都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有关于善庆的生平事迹的专文几乎没有,这与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不相符。 而上文提到的《洞真真人于先生碑》,撰者为当时名士杨奂,也是听别人转述于善庆的生平事迹,碑文中很多细节不详,有些地方甚至读不通。故笔者不揣简陋,特撰文考证于洞真大师的生平事迹,以彰其平生功绩。

一、于洞真生平考略


全真大师于洞真生平事迹考略

(图片仅为示意不代表是其本人)

于洞真(1166—1250),俗名善庆,字伯祥,又名志道,号洞真子,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祖为汉廷尉于公,以善决狱著名;其祖父于彦升,曾为好畤县(今陕西乾县附近)主薄。于善庆的父亲于珍,韬光不仕。于善庆幼不茹荤,长通经史,雅嗜道德性命之学,与丹阳宗师马钰为同乡。

1182年,马丹阳自终南归,在故乡宁海金莲堂演道传法,一时老少云集,时年十七岁的于善庆也欲入道。马钰初随王重阳修道时,因受到王重阳的谴诃而颇萌倦怠,曾受到于善庆祖父于彦升的辅赞,为报其恩德遂收于善庆为徒。随后,于善庆的父母、姐姐也一起皈依了马丹阳。于善庆的父亲道名道济,其母王氏道名道清,号玉谿散人,其姐道名妙静,后皆为玄门大德。1183年冬,于善庆跟随马丹阳赴莱阳游仙观举办斋醮活动。同年,马丹阳去世,长生子刘处玄与玉阳子王处一来山东主持马丹阳丧事,听闻马丹阳器重于善庆以报其祖父于彦升恩德的故事,遂传授于善庆道门仪范。随后,刘处玄和王处一命宋崇福带于善庆入关中参访丘处机,以远乡土亲爱之情。事实上,他们指点于善庆入关中参访,是为了让他跟随丘处机继续学习,从而为道门培养人才。

于善庆到了关中后,在终南祖庭拜谒了灵阳子李大乘,叙说了他来关中的动机。李大乘见于善庆天姿雅澹,“教之栖山林、远尘市、亲有道、种福田,且使枉道诣平凉,参髙士崔羊头。” 于善庆到了平凉后,一日夜宿回山王母宫(在今泾川县),“夜梦老媪持饼一槃饷鬍头道者,道者即取一饼擘半与师食,即自食其半。又二日,达平凉崔庵,参礼甫毕,俄一媪持饼一槃来馈于崔其,崔与媪克肖梦中之见。崔取一饼擘半与师食,即自食其半,且曰:‘连前夜者,食吾一饼矣。’”崔羊头对身边侍陪的弟子赵九古夸赞于善庆有道缘,是可教之徒。于善庆在崔羊头处参访月余后,赴龙门洞师侍丘处机。

1185年春,于善庆奉丘处机之命到洛阳参访时任掌教的长真子谭处端,长真真人告诉他:学道之要,在“摧强挫锐,锻炼尘心”。不久,谭处端去世。 参加完长真子的葬礼后,于善庆返回关中,在同、华一代乞食。1186年,于善庆随丘处机居住在祖庭修道。

1191年,丘处机东归齐鲁,嘱于善庆往汧阳石门全真堂,与蒲察道渊为伴修道。其间于善庆“凿石以处,日止一餐,昼夜不寐者七年。惟道是力,乃臻于妙,凡未然之事,必预知之。”大金承安戊午年(1198),汧阳当地人集资为于善庆建玉清观修行。随后,于善庆赴燕京礼玉阳子王处一参受经篆,成为全真七子中除郝、孙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这使于善庆在教内外的地位更加尊崇。

1203年,陇州牧保奏于善庆为“冲虚大师”。 泰和五年(1205),于善庆赴山东栖霞礼拜丘处机,丘处机催促西还。在此期间,于善庆在临沂县遇到了玉阳子王处一,王处一询问了于善庆近几年的修道情况后,传授其微旨,并赐号洞真子。过相州林虑 (今河南林州市)时,于善庆爱其环境清幽,遂隐居天平观。1206年丘处机遣时任终南祖庭住持的毕知常持帖前往天平观,催促其速返汧陇弘道,于善庆遂返关中。

1207—1208年,南宋关陇诸地区相继被金攻陷。1208年,宋金议和,按照金朝的要求南宋增岁币银5万两、5万匹。宋金和议以后,大批南宋俘虏滞留关陇,于善庆怜悯之,赎购收留俘虏甚多。在此期间,于善庆先后收弟子数百名,使他们于汧、既、凤翔各地分立道观。1223年,汴梁中太一宫提点李冲虚(李志源)举荐于善庆代替自己的职务,不起。1224年,金哀宗追悼西军战没,诏遣礼部尚书赵秉文醮祭于平凉,延请于善庆为济度师。醮毕,于善庆将赵秉文所奉信币悉具呈回,以纳助军需之用。赵秉文将此事上奏金朝廷,金廷遣使召之,又不起。不久,陇山兵乱,毕知常请于善庆至岐山五姓之洞真观居住。

1226年,金廷遣中使专召,于善庆离开关中赴任中太一宫提点。到了汴京后,金朝的密国公完颜璹、莘公侯挚、尚书杨云翼、左司谏许古、翰林冯璧等政要名流纷纷与于善庆结交。当时,金国将终,各种税收徭役繁重,甚至征及僧道,于善庆利用自己的关系多方劝导执政者,四方僧道方得以安居修道。

1227年,丘处机在燕京长春宫宝玄堂仙逝。消息从北传过来后,于善庆万分悲痛,日食一饭,心丧者三年。1230年,河南大旱,于善庆奉诏举办斋醮求雨,醮竟天降甘霖,这年秋天丰收。因是功,金廷命于善庆兼领五岳佑神观事。

1233年,汴京降于蒙古并向其纳款,蒙古遣使访求三教名人,于善庆名列榜首,被召北上。在北上过中泺渡(在今济南附近)时,“值夜将半,舡人疑其有金帛,欲陷害之,委之夹滩而去。黎明四顾,则尚阻深流。时共济者百余人,三日粮匮,众惶不知所措。公素不安于水,承师命,慨然自奋曰:‘饥与溺均死也,其如百人之命何?’即向空若有所祝,解衣蹈水,竟达北岸。少顷,掉二舟回迎,举脱其厄。” 到达大名后,时范圆曦主持东平上清宫,闻于善庆到来,率众备车马来迎,并虚席引避让位给于善庆,于善庆因此得以在该地传道。

1234年,蒙古灭金。1235年秋,于善庆北上至燕京拜谒长春处顺堂,燕人恳留,遂不归。1236年夏,燕境蝗旱大作,行台诸官请于善庆禳祭求雨, 于善庆斋醮毕即雨,蝗旱灾害为之解。同年秋,尹志平从关中返燕京,命李真常(即李志常)为其筑室于西院,与于善庆对处,日相陪佚。

1238年,李志常接替尹志平任全真教掌教,同年四月,蒙古选试道释,于善庆因德高望重,被加封进号为通玄广德洞真真人。旋即,北京留守乌德亨建全真观,请于善庆住持,以做为时人效法的道德榜样。同年秋七月,掌教李志常奏改祖庭灵虚观为重阳宫获批,于是李志常请于善庆任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

1240年夏,太傅移刺宝俭、京兆总管田德灿派遣官员持疏来燕京邀于善庆西归主持陕西教务。北京留守乌德亨等知于善庆西归兴复祖庭之志不可夺,遂馈金赆币无数。于善庆西归时,“过燕涉赵,度晋来秦,所至之方,诸侯郊迎,士庶向慕。以所得之赀,悉为兴建之费。”可见于善庆当时在全国影 响之大。

1241年春,尹志平应京兆太傅移刺宝检和京兆总管田德灿之请,赴陕西会葬王重阳,于善庆为此次活动尽心经营,付出良多。于善庆主持祖庭重阳宫期间,“东连海岱,西徹巩洮。南际江淮,北通沙漠。往还道俗,奉香送供者,络绎不绝。与李宫作务之众,恒不下数千人,赖师道德高厚。每至朔望,必设斋集众,教以修身养性为功,立观度人为行,及谕以罪福之理,俾各从所便,故得循规蹈矩,教门宁谧。不十载间,雄官杰观,星罗云布于三秦之分矣。其祖庭制度为海内琳宫之冠。”可见,重阳宫在于善庆主持期间,达到了全盛。随后,于善庆命门人在王重阳甘河遇仙之地建立遇仙宫,以彰显灵迹。又吩咐弟子在磻溪丘处机炼化之所创建长春成道宫,以报长春真人教育之德。

1244年上元节,夹谷先锋公使于祖庭重阳宫,作功德主,建虚皇坛殿,礼请于善庆、宋德方、薛太霞、綦志远、李无欲五位真人设罗天大醮,荐悼海内亡魂。1246年秋,巩昌总帅汪德臣欲请于庆善作醮超荐其父灵仪,虑其不能请动,遂通过王府命丞相完颜凤哥敬诣终南礼请,于善庆应之。巩昌(治在今甘肃陇西)地接西羌,民多信佛教,于善庆到该地后以无为、清静、正心、诚意之道化之,使该地风俗为之一变。是年冬,于善庆演教秦亭(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他在当地的活动被该地士人撰写成《西州录》。1247年春,于善庆回到祖庭重阳宫。是年秋八月,蒙古皇太后赐于善庆以冠服,并颁宝诰,敕令守臣外护玄化,令勿扰渎重阳宫。

1250年六月,重阳宫通明阁建成,于善庆谓门人曰:“吾焚修祖庭,经营是阁仅十年,今始见成就,岂徒以夸其壮丽为哉。盖常人之情,见其严饰乎外者,而俨敬之心油然而生乎内。夫上达之士以清静无事绝虑修身者,固不在是。其于弘教度人,此象设崇构之缘,亦不可偏废。教之所以崇,道之以所尊也。” 同年十月三日,于善庆沐浴过后,召门人嘱托应精进修行,留颂“生不必乐,死不必忧”, 仙逝于重阳宫众妙堂,享年八十五岁。重阳宫为之醮祭九日,远近道俗,执绋奉赙者数万人。于善庆仙游后葬于重阳宫之仙蜕园,位于玉蟾真人和德瑾、灵阳真人二师之侧。期间颜釆如生,远近道俗,执绋奉赙者数万人。于善庆著有《洪钟集》,惜佚失。

于善庆对道友深情重义。1204年,道友蒲察道渊逝世后,于善庆与蒲察道渊的弟子将其厚葬,而后追思其德,龛像而事之。1231年,蒙古拖雷率兵 攻入关中,渭河两岸战乱不已,于善庆的师弟毕知常逃入太白山中避难,在一处岩洞中溘然去世,门徒只得暂时封闭洞门,暂瘗洞中。1240年,主持祖庭的于善庆念及师友之情及其在全真派中的卓越道行,令门人将毕知常迁葬于祖庭。李道谦记载此事曰:“大元庚子冬,洞真真人于君奉朝命来住祖庭,念及先生同出丹阳之门,又为平昔莫逆友,为众言曰:毕通真昔居此逾五十年,恢弘祖教,实吾门之大士也。遂命门人迁先生遗蜕,葬于刘将之仙茔”。

二、于洞真弟子考略

于善庆住持陕西道务期间德高望重,门下弟子不计其数,最为著名的有:高道宽、李道谦、史志经、符道清、马天麟、王志谦等,下文分别考证。

(略)


全真大师于洞真生平事迹考略

(洞真真人于先生碑)

三、于洞真对西北道教的贡献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不久即仙游,全真教因七子得以传播发挥,从而名扬天下,遍布寰宇。七子后学中,于善庆无疑是其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先后参学于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刘处玄,是除郝大通和孙不二之外五子的共同弟子。先后任掌教的尹志平、李志源都对他礼敬有加。李志源曾对人说:“于吾友也,风神洒落,识度夷日广,衣褐怀玉而不愿人知,盖吾先师长春子所密授者。他日兴吾教者,其斯人欤”。宋金之战后,他赎购俘虏,度其人道,使大批俘虏免于桎梏。河南、燕京等地干旱闹蝗灾时,于善庆应邀积极举办斋醮法会祈雨,并迅即应验,可见于善庆修道颇有成就,精通斋醮法事。于善庆因德高望重,金朝和蒙古的政要名流纷纷与之结交,他利用这个关系积极维护了全真道的健康发展。于善庆又广交文人士流,著名文学家杨奂、张森、许古、杨云翼、赵秉文、宋九嘉等皆二十余名名士有交往。

在主持陕西道务期间,于善庆奋力勇为,使得重阳宫达到全盛,并带领弟子修建了淠阳玉清官、志道观、遇仙宫、长春成道宫等。于善庆长期在关陇传道,先后培养了高道宽、李道谦、王志谦、符道清等著名弟子,这些弟子后来都成为全真道一时之俊彦,或著书立说,或弘道度人,或治病救人,对元代西北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李道谦所著《终南祖庭仙真内传》及《甘水仙源录》等书,系统记录了全真教早期的传承活动情况,对研究全真道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李道谦的弟子孙德或后任全真道第五代掌教,对全真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释略)

(整理自2018年第七期《中华文化论坛》同名文章,作者陈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配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