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军武皮卡丘


歼10没能成为舰载机,是自设计之初就基本可以确定的,在确定舰载机的时候舰10也只会是劣后的备选项。究其原因,可以做如下分析。

第一,歼10是为空军定制的机型,没有舰载的设计元素。

歼10从设计定型到试飞装备,都是空军的专属机型,主要执行的是对地打击、空中截击等任务,并非空优战机,空中格斗性能不是很突出,改造成舰载机需要做出比较大的设计调整,破费周折。

第二,歼10下进气道设计不适合舰载起降。

由于存在下进气道设计,占据了很大的机腹空间,对于舰载起降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这其实是阻碍歼10成为舰载机的最大原因。F16由于采用了同样的下进气道设计,所以也并未进入美国海军的法眼。

第三,单发战机的稳定性、载弹量、航程等存在明显缺陷。

舰载战机除了F35,都选择了双发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双发战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单发战机的载重有限,载弹量和航程就存在明显局限。加上依靠滑跃起飞,歼10上舰的作战半径与载弹量不过比鹞鹰略强,与现役主流舰载机比较毫无优势可言。

总而言之,歼10从设计之初就注定了不会成为舰载机,结合歼10本身的机体设计,就更加不可能成为舰载机,后面从媒体到个人的讨论不过是一种猜想,热情大于可能,不到万不得已,歼10不会成为舰载机。


轻舟一号


在歼15的舰载战斗机身份正式确定之前,歼10上舰的呼声很高,甚至在辽宁舰服役后的一段时间里,央视还播出过动画宣传片,其中就有过歼10从辽宁舰上滑跃起飞的画面。

就综合性能来看,歼10确实不适合作为舰载机。



首先歼10是一种中型舰载机,最大起飞重量19吨左右,它的载油量、载弹量和歼15有较大差距,从滑跃甲板上起飞,要削减载油量和载弹量,中型机被削减之后,剩下的挂载能力就很有限了,重型机本身挂载能力更强,被削减以后这方面的能力还能较多保留。挂载强弱意味着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的高低。



歼15从辽宁舰上滑跃起飞,要保证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在短距起飞位时,只能带4枚空空导弹,从重载起飞位起飞,可以携带多枚鹰击83K/91等空对面导弹和自卫武器。换作歼10,哪怕是最新的歼10C,带4枚空空导弹,从短距起飞位起飞,作战半径可能只有数百公里,从重载起飞位起飞,也不可能挂载多枚空对面导弹,在地面机场的歼10C一般也只是挂2枚鹰击91。



虽然表面上看,世界范围内,舰载战斗机都在朝着中型化方向发展,可实际上,那些打着中型战斗机名号的,如米格29K、F/A-18-E/F、阵风M最大起飞重量都在27-30吨这个区间,比歼10大了8-10吨,F35C更是达到了31吨,非常接近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33吨),我觉得这个所谓的中型化,更多的还是指机体尺寸上的。



不光是挂载能力的先天不足,歼10自身设计也决定了它难以改成舰载机,歼10是单发战机,一台发动机的安全性肯定不如2台发动机,舰载机通常都是采用双发布局,因为在远海,舰载机远离陆地,只能依赖自己的母舰,除了美军的F35C之外,其他的航母战斗机都采用双发配置。

此外,歼10的前起落架位于进气道下方,起落架的收容空间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加强其结构强度,而这是舰载机上舰必过的一关,无论是滑越起飞还是弹射起飞,都需要加强。



虽然说采用歼10的话,航母的载机数量可以增加不少,比如辽宁舰就可以装将近40架歼10,明显多于现在24-28架歼15的配置,更多的歼10并不代表作战能力更强,歼10被削减载油、载弹后,打击能力远远不如弹射起飞的阵风和超级大黄蜂,40架歼10不单载弹量总和不比24架歼15强,还打不着歼15能打到的目标。



而且,大量的歼10需要更长的起飞和回收时间,要想用数量弥补自身的不足,歼10就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集结机队,而航母相比于地面机场,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舰载机的放飞、回收效率,假设40分钟起飞24架歼15,作战效能肯定是要高于60分钟才能集结起来的36架歼10。


止水兴波


F-35C是舰载型,早在2013年就向美国海军第101战斗机中队交付首架F-35C“闪电 II”航母舰载型,但美国海军始终对单发的舰载机上舰非常谨慎。

目前,美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仍然是以F-18系列舰载机为主,F-35C仍然无法取代F-18系列舰载战斗机在海军中的地位,因此,很长时间内F-35C不会那么快上舰并形成战斗力。

至于歼-10舰载机,只是停留在国内军事发烧友制作的CG图上,本文推送者可以先下一个结论,歼-10永远成不了一架舰载机,在歼-15双发重型舰载机早就形成了战斗力,且FC-31非常有可能成为海4舰载机的背景下。

原因就是歼-10只是一架单发的中型战斗机,且海军航空兵对歼-10陆基战斗机的使用非常不满,因此,歼-10不可能成为舰载机,海航对单发的歼-10体验不佳。

目前,海军航空兵仅在东部战区装备了一个由歼-10A/S战斗机所成的飞行团,成了海军航空兵的一棵独苗,仍然采用机械扫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主要外挂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和霹雳-8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属于典型的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的制空型战斗机,不具备使用鹰击-91反辐射空地导弹,对海对地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由于歼-10A/S采用单发俄制AL-31FN型发动机,且推重比也就一般,存有空中停车这般特殊风险,一旦在海上发生空中停车这样的严重事故,飞行员只能弃机跳伞,而海上搜救飞行员显然是一个大难题。

最主要的是海航歼-10飞行团,发生过三起撞鸟飞行事故,其中,一次导致战机坠毁飞行员牺牲,对于单发的歼-10海航对其心有余悸,死活不愿再增加其他的歼-10飞行团,哪怕具备对海对地打击能力的歼-10C/D型海航也不愿再装备。

海军航空兵对于歼-10战斗机的体验并不满意,特别是撞鸟事故发生时,没有一架单发的歼-10能幸免,飞行员能够成功跳伞保命就谢天谢地了。

对于这架采用三角翼气动布局,且机翼不能折叠、单发动机机内燃油少、滞空时间短、作战半径小、执行战巡任务时得携带2大1小3只副油箱升空的歼-10,稍有军事常识的读者,都不认为歼-10能成为舰载机。


国平军史


歼10战斗机,是我国全部自主研发的第1款国产战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款摆脱仿制苏式飞机的影子,全新自主研发制造的第1款战斗机。

歼十战机的研制工作,早就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我国科工人员立项研制。一直到了新世纪的2004年开始,歼十战斗机才正式列装服役于我国空军部队。到目前为止,我国军队所装备的歼10中型战斗机,全部都以陆地固定跑道起飞作战,并没有像传闻的那样发展成为我国航母编队的舰载机。

那么,作为我国第1款自主研发的歼10战机,为何没有机会成为我国航母的舰载机呢?

实际上,在我国辽宁号航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服役之前,我国各大军事媒体及网友,在当时都以为歼10战机或许会发展成为我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

不过,事与愿违,在辽宁号航空母舰服役我国海军之后,我国仿制俄罗斯苏33舰载重型战机的“歼15”战机,也紧接着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实施了起降训练。这也标志着我国第1款舰载战斗机,依然还是选择仿制国外成熟舰载机起步,在当时的歼10战机显然已经与舰载机二字毫无关系了。

终其原因,首先肯定是歼10战机的研发初衷不同,歼10舰载机首先作为一款中型战机,与我国海军向来所需的远航程、重载弹定位的重型战机毫无关系和严。

最大起飞重量仅仅为20吨的歼10战机,其从陆地机场正常起飞的作战半径也就1000公里多一点。如果让歼10战机登上航母的话,由于我国航母使用的是活跃短距起飞,必定会将歼10本就弱势的载油载单量再削弱一层。
本来就要面对广阔的海上疆域,甚至就是从陆地上正常起飞的歼10战机,其航程对于海上作战需求来说都显得太小短腿。更不必说从航母上起飞后,航程载弹被削弱后,其最大作战半径很可能都将达不到1000公里的歼10“舰载机”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我国想要将歼10战机发展成为辽宁舰使用的舰载机,那必定只能选择最初型号的歼10A型战机。说到歼10a型战斗机,也不是咱们诋毁我国的国产装备,说实话歼10a战机甚至只能称之为二代半无限接近三代机罢了。

明着说吧,就是歼10a战机本来的各项性能就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真的将这一型号的歼10战机发展成为舰载机的话,一旦将之放到辽宁舰上,能不能真正正常使用还是一个问题。所以,还不如仿制一款国外已经成熟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来的实在。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歼10着舰性能差、载荷航程性能一般,歼15是更合理的选择。

关于中国舰载机选型的问题,在军迷圈往往掀起口水仗,不但是隐形舰载机(海四),其实在上一代舰载机问题上,也有过南北之争,当年舰载版歼10也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首型舰载战斗机。

根据一些广为流传但也无法验证的说法,当年我国决定在“瓦良格”号基础上续建辽宁舰时,海军曾经希望在歼10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舰载战斗机,毕竟当时已经完成首飞的歼10是当是我国最好的战斗机。但是成飞和海军在研究一番之后放弃了研制歼10舰载型的想法,舰载版歼10只能存在于上图的CG中了。

而上个月印度舰载型LCA完成舰上起降,印度方面得意洋洋的宣称这是二战后亚洲首款“自主研制”的舰载战斗机,更是深深刺激了部分中国军迷的神经。连LCA都能上舰,各方面底子更好的歼10怎么就不行呢?这些军迷在惋惜之余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LCA成功的进行了舰上起降,但是印度海军在2018年就宣布不要LCA当作舰载机。

歼10无缘中国首款舰载战斗机,源于其自身的几个缺陷:

首先,歼10作为空军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战斗机,追求高空高速性能,作为舰载机着舰性能太差。

当时设想中歼10的主要任务,就是拦截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尤其是逆火超音速轰炸机,在设计取向上偏重高空高速性能,因此使用了高速性能优异的大后掠三角翼+中距鸭式布局,而且使用了高速性能更好的二元进气道。这样的整体布局在获得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牺牲了低空低速性能,而低空低速性能是舰载机的核心性能之一。

鸭式布局并非不可上舰,阵风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阵风为了获得较好的着舰性能,采用了近距耦合鸭式布局+面积较大的三角翼,却牺牲了高空高速性能。战斗机设计就是如此,只能根据目标定位在性能上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歼10的前起落架位于进气口下方,即便改进也满足不了拦阻着舰时强大冲击力的要求。

其次,歼10作为单发轻型战机,载荷航程性能有限,难以作为主力舰载战斗机使用。

载荷航程性能弱、尤其是弹药挂载能力差是歼10系列的主要缺陷,毕竟在立项之初主要强化对空作战能力。歼10为了上舰必然需要强化机体结构而进一步增重,不可避免的恶化本来就不宽裕的载荷航程性能。而且滑跃起飞本来也会限制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因此舰载版歼10的作战半径和武器挂载能力将十分孱弱,战斗力上限不高。

再次,单发歼10一直饱受发动机可靠性问题困扰,作为舰载机的安全性堪忧。

由于俄制AL-31FN发动机的轴承润滑问题,歼10自服役以来已经发生约10起坠机事故,这对于在茫茫大海上使用的舰载机来说更加严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空军装备了500多架歼10,但是海军航空兵在装备了24架歼10后就不再装备,更加青睐歼11B、苏30、飞豹这样的双发战机。

据传当年成飞和海军探讨的舰载版歼10是上图这种双发放大型,虽然无法证实相关传闻,但是从技术角度讲这样的双发构型无疑比单发版本更合理一些。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舰载版歼10也就成为军迷间的传说,从未变成现实。而我国从乌克兰获得苏33的原型机后,中国的首款舰载战斗机就没有了悬念。

虽然歼15也不是一款理想的舰载战斗机,但是无论从项目研制难度还是作战能力衡量,照葫芦画瓢的双发重型歼15是当时唯一合理的选择。

如今广大军迷对于海四的期待已久,对于海四选型也颇有争论,鹘鹰派和歼20派不时交锋。但正如舰载版歼10的故事所启示的那样,好的陆基战斗机不一定就是好的舰载战斗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十在初始设计上应该就没考虑过舰载起降需求。

进气道/起落架设计

起码歼十早期型号的进气道/起落架设计就不满足着舰要求。可以看到歼十的起落架在进气口下方,而早期型号的进气口与机身之间的连接方式不符合着舰的强度要求。由于舰载机着舰的下沉速度比岸基飞机的高出一倍,所以,着舰瞬间承受的垂直方向过载也比岸基飞机高。因此,相比较而言,歼十进气口和机身之间的连接形式就很脆弱,承受不住那样的冲击。

空重问题

歼十本身的空重也比较大,与F16相比,不能不说在结构设计上歼十还是需要学习别人:歼十上用的钛合金材料比F16更多,但空重还是比F16大。如果改成舰载机,由于要加强起落架等结构、易腐蚀部件要更换。例如YF17改成舰载的F18,仅仅加强起落架就使起落架重量暴涨3倍。估计歼十舰载型的空重会比原型增重10-20%。对于歼十而言这可不是个小数量,歼十本身就是单发机,AL31发动机轻易增推10-20%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舰载型的机动性必然不如原型。

AL31发动机可靠性

另外,AL31的可靠性也不太让人放心。迄今为止,歼十系列出的几次摔机事故中发动机故障的比率最高,由于AL31不是国产的,俄罗斯方面是要拿钱才办事的,并没有多少动力去积极解决AL31由于设计方面在中国暴露出的问题。这也让人对单发的歼十舰载版的可靠性很担心。

综合以上原因来看,歼十没有成为海军中意的舰载机候选者也是合乎情理的。


asiavikin


歼-10系列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空中优势战斗机,该机型的立项时间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技术较为成熟的战斗机。而且由于歼-10战斗机拥有和米格-29一样的轻盈特点,因此一度被认为是登上航母甲板的备选机型之一。至2004年歼-10战斗机正式入役,而瓦良格号当时尚未返航。不过后来歼-15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将以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作为主力舰载机,歼-10作为陆基中型空中优势战斗机,将暂时不再考虑登舰。

▲歼15

歼-10战斗机之所以没有计划在甲板上部署,主要是因为这一机型是根据陆基战斗机的指标来设计的,其起落架设计更像F-16这样的空中优势机型,起降时并不考虑甲板压力的问题;而且由于陆地起降不需要考虑甲板颠簸的因素,所以降落时的下降高度达到每秒3米就可以了,但是舰载机的每秒高度下降数据值则需要达到6米以上。由此可见,两种设计理念不同的方案,并不适合交互使用。

▲歼15

而且由于歼-10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已经成熟定型,所以如果要使其具备上舰条件,则需要进行全新技术整合,因为战斗机设计对于重量、材料、框架等个方面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当然这会产生很大的技术成本,因此不如考虑直接重新开发一款专业的舰载战斗机。

▲歼10短距起降性能优越,但是耐粗暴撞击着陆能力就不行了  在歼10战斗机刚刚公开的几年中,歼10是否能成为舰载机一直是个很受争议的话题;直到后来歼15和歼20相继露面,这个话题才少有人提起。

▲歼10

单纯从基本的气动和飞行控制上来说,歼10拥有非常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和飞行操纵品质;这是由放宽静稳定的全动鸭翼布局,以及原生的出色全权限数字电传飞控所共同提供的良好基础。在保证低着舰速度、提供优秀的操作响应上,歼10的设计是非常好的。

但是歼10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舰载起降要求,因此其起落架设计是按照陆地起降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3米/秒)设计的,在满足这个极限的情况下,更多的考虑的是减少机内空间占用、协调其它机身结构和设备安排、减轻起落架重量。

歼10短距起降性能优越,但是耐粗暴撞击着陆能力就不行了在歼10战斗机刚刚公开的几年中,歼10是否能成为舰载机一直是个很受争议的话题;直到后来歼15和歼20相继露面,这个话题才少有人提起。

单纯从基本的气动和飞行控制上来说,歼10拥有非常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和飞行操纵品质;这是由放宽静稳定的全动鸭翼布局,以及原生的出色全权限数字电传飞控所共同提供的良好基础。在保证低着舰速度、提供优秀的操作响应上,歼10的设计是非常好的。

但是歼10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舰载起降要求,因此其起落架设计是按照陆地起降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3米/秒)设计的,在满足这个极限的情况下,更多的考虑的是减少机内空间占用、协调其它机身结构和设备安排、减轻起落架重量。

▲歼15  

总的来说,歼10上舰并不是工程上不具备可行性的事情;但是做起来改进成本高,且性能损失较大,从经济上并不划算。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点的是,对于舰载机来说,其性能侧重点的优先程度上;载荷航程和滞空能力,其权重显著高于机动性能,这是恰巧是歼10相较于基于苏33仿制改进的歼15差距最大的地方。

▲苏33

因为对于航母来说,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甲板上的飞机是越少越好的。因为飞机多了,甲板密度提升,极易导致各种事故;歼10虽然飞机更小,但是很多配套设备的需求和飞机吨位是没有关系的,只和飞机数量有关系——比如包括牵引车在内的车辆。这也是美军航母后来一直强调减机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另外,正如前文所言,辽宁号航母和001A航空母舰都首先选择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作为标配舰载机型,歼-15作为一款重型机,拥有环境适应性强、机身空间大、载荷量多、飞行距离远等各方面的优势,而且歼-15也是基于苏-27系列战斗机的技术成果发展而来的新型舰载战斗机,其性能水平也是十分先进的,所以选用歼-15战斗机上舰也是务实的选择。


铁杆军迷


歼10为什么没能成为舰载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个人觉得首先要说清楚歼10是否有成为舰载机的能力?

首先歼10是一款空军的中型战斗机,在辽宁舰入列的时候这款战机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且歼10具有和F16一样的轻盈特点,而且在歼15出现以前,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合适上舰的战斗机,因此网络上认为歼10 的个头适中,是最可能登上航母甲板的中国战斗机,那么歼10是否具备上航母的能力呢?

个人觉得歼10是具有上舰的潜力的,就连印度自己生产的LCA光辉战机都能上舰,那么歼10为什么就不能呢?而且在70年代的时候,美国也曾在讨论尼米兹级的下一代航母方案的时候,重点讨论过滑跃甲板的方案,并用F14、F18对滑跃甲板进行过大量的试验,最终美国人得出结论:倾斜甲板能够大幅度降低战斗机滑跑起飞的距离,即使是像E-2鹰眼这种最笨重的飞机也有在滑跃甲板上起飞的可能,滑跃甲板的最大好处是让那些拥有空军血统的战斗机也能成为舰载机!而且我们都知道美国空军战斗机的紧急迫降采用的就是像航母那样的尾钩强行拉停,难道这些仅仅只是巧合?也许大战来临的时候,对前起落架进行改造的F15、F16临时充当舰载机在航母起飞恐怕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再说歼10战机,作为陆基中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经过改进后作为中型单发舰载机的难度恐怕并不会想象的那么大,而且歼10的短距起降性能优秀,作为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为什么歼10最后为何黄了,没能成为舰载机呢?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通过外交,从乌克兰哪来搞来了1架苏33的原型机,也就是后来研发的歼15,既然有了更好的平台,歼10这个备胎当然也就黄了!

第二,歼10的作战能力有限,这款战机给我们最大的映象就是无时无刻不挂着3个副油箱,虽然在珠海航展上成飞给出的歼10的作战半径高达1240公里,但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可能是歼10挂载3个副油箱+2枚PL12+1枚PL10的作战半径,除去副油箱的歼10作战半径恐怕不足900公里。而在滑跃甲板上起飞不能满油满弹,副油箱肯定挂不了,这时候歼10的作战半径就更小了。满弹起飞油量肯定更少,作战半径不足;满油的时候,导弹、炸弹挂不了几颗,还要保证自己的自卫能力要挂空空导弹,这会让海军指挥官很纠结的!

第三,歼10上舰还必须进行结构加强,尤其是起落架,毕竟歼10是一款空军战机,设计时是不会考虑甲板压力的问题,也不会考虑甲板颠簸的因素,所以降落时下降的高度一般在每秒3米就可以了,但是舰载机下降高度达到每秒6米,不进行结构加强是不行的!结构加强了重量就会增加,这对本来作战半径就小的歼10又是一大负担!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们有了更好的舰载机平台歼15,要么为何还要去考虑歼10呢?以上便是个人观点,赞同的麻烦点个赞,不赞同的欢迎留言探讨!


狼烟火燎


歼10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制空型国产战机,从气动外形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天生机动优势明显的鸭式气动布局,这也为歼10后期能够同歼11战机一同承担国土防空和前线作战任务的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成飞通过研制歼10掌握的先进气动布局也为后期研发具备世界领先的歼20隐身战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现如今的成飞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战机摇篮缔造者,风头甚至超过了老大哥沈飞。但是在舰载机行列目前却是沈飞一家独大,毕竟沈飞在陆基的歼11B战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歼15舰载机早已装备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那么成飞自主研制的歼10战机为什么没能成为舰载机呢?

之所以歼10没能上舰成为舰载机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从歼10自身的性能来说,歼10战机凭借自身的鸭式气动布局获得的短距起降能力和更为优秀的飞行操控能力,可以保障其在航母上起降时更短的起飞滑跑距离和更低的着舰速度,以及在整个起降阶段极为优秀的操纵品质。但是也正是因为歼10采用的气动布局想要上舰却不那么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歼10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同时为了增强超音速飞行时的气动稳定性,除了有高大的垂尾外,还设计有两片腹鳍,而这两片腹鳍很可能在起飞/着舰过程中与甲板发生剐蹭,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同时歼10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土防空而研制的,那么其要想上舰就得加强其起落架结构强度,毕竟相比陆基战机降落时3米/秒左右的下沉率而言,在航母上降落这个数值至少不会低于6米/秒。那么对于歼10而言,原先设计的起落架强度根本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就要换装缓冲强大更大/缓冲行程更长的起落架,同时机身结构强度也要增加来满足整体降落强度需求。

当然这些原因都是可以改进的,比如可以将歼10的腹鳍改为可折叠设计,或者通过改进设计一个全新的垂尾替代掉腹鳍也是可以的,其次像机身结构强度加强/换装高行程起落架这些对于陆改舰都是必不可少的,像此前的歼15也是从陆基歼11B改进而来的,美帝的超级大黄虫当初不也是同F16一同竞标陆基轻型战机败北后被海军看中下海的吗,所以想要歼10上舰不是不可能。只是当下歼10早已经定型多年,如果硬要让歼10上舰,那么从改进设计成本上来说是不划算的。其次就是现下海军已经装备歼15这类双发重型舰载机,对于歼10这种单发中型战机根本没兴趣,所以歼10上舰也就无望了。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歼10由于从一开始定位于国土防空的中型战机,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采用了大推力单发设计,那么对于歼10后期想要上舰来说,由于舰载机上舰必须满足加强结构强度和换装起落架等防护措施后增重的问题,但是摆在歼10面前的问题就是由于其装备的涡扇10B大推力发动机的加力推力想要大幅度提升推力可能性不大,但是要想上舰增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继续使用推力不增的动力系统,只会降低其机动性等技术指标,而且海军处于安全性考虑对舰载机的动力要求更倾向于双发战机,那么就算歼10坚持上舰后其整体性能相比陆基的歼10是会下降不少的,同样对于双发的歼15而言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再一个从航母对舰载机的使用要求来说,并不是说一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数量多就一定能打胜仗,毕竟航母甲板面积有限,如何降低舰载机数量提升单架舰载机的性能才是关键,所以对于歼10战机而言,其虽然体型相比歼15更小,理论上同样面积的航母甲板停机数量更多,但是由于歼10上舰后相比现役的歼15在综合作战能力上是有很大差距的,那么其占地面积更小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更多数量的舰载机意味着更为复杂的后勤保障压力,那么这对于降低航母甲板事故率和提升航母甲板战时紧急起降的调度都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总结来说,歼10虽然凭借自身的鸭式气动布局在短距起降上很有优势,但是对于航母舰载机的使用要求来说,短距起降能力并不是最核心的,舰载机更为看重其整体战力,所以歼10自身很多设计特点在陆地很有优势,但是到了航母上反而成为累赘也很正常,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影响,歼10想要上舰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魑魅涅槃


歼-1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三代多用途战斗机,为什么没有上舰呢?原因很简单,单发战机的安全系数作为舰载机使用远不及双发战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纠结歼-10最终没能在舰载机上胜出的原因在于,法国人将阵风-M战机发展成舰载机。

先来看看我国舰载机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在我国第一种舰载机歼-15列装之前,我国已经对舰载机的研究工作持续了很久,包括最早计划使用歼-8Ⅱ战机进行舰载机改装,目前网络上也有相关的图片披露出来。后来我国通过组装苏-27战机(国产型号叫歼-11),基本掌握了苏-27重型战机的气动布局以及相关技术,同时在研究了乌克兰苏-33原型机T-10K-3,后来沈飞成功的研发出了歼-15舰载机,重点是掌握了重型舰载机设计研制能力。

通过我国对舰载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一条思路,那就是我国舰载机研发工作先后经历了中型到重型的探索,最终海军选定了重型舰载机。其实选定为重型也是必然的,这一点可以从海空军的当前装备情况中看出一些端倪。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拥有300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长期以来我们都存在战机腿短问题,因而我们引进了苏-27和苏-30两个谱系的战机,空军在使用了苏-27后对重型战机载重大、航程远的优势大加青睐,海航后续也引进了苏-30MK2白头雕战机,奠定了舰载机使用重型战机的基础。

歼-10上舰的呼声一度在国内也很高,国际上中型舰载机的型号也不少,比如俄罗斯的米格-29K、法国的阵风-M以及美国的F/A-18等等。尤其是法国的阵风-M改为舰载机后,对于歼-10改舰载机的影响相当大。两款机型都采用鸭翼式气动布局设计,都属于典型的中型战机,阵风-M可以改,歼-10自然也就可以,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是,中型舰载机至今在国内也存在争议,就是有关国产下一代舰载机的选型问题,到底是选用歼-20还是FC-31。显然在第一轮的竞争中重型机获得成功,有一定的时代因素,歼-8Ⅱ舰载机版本一出来就落后于时代,歼-15在情感和能力上自然也就胜出了。

但问题的核心还在于歼-10中型机的单发上,由于舰载机飞行员有“刀尖上舞蹈”的称号,足以说明舰载机的安全系数远低于陆基战机。退一步讲,在陆基战机领域,双发战机的安全系数要比单发战机高的多,这是公认的,歼-10单发就已经确定了其命运。

另外,歼-10战机列装部队后,单发的劣势也逐步彰显出来,央视曾多次披露过歼-10战机因空中撞鸟导致空中停车问题,在飞行员的努力下,创造了单发战机空中停车安全着陆的新纪录。这也从侧面表露出歼-10战机作为单发战机的劣势,更不适合上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