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骑蜗牛走高速


落第秀才洪秀全在广东无意中得到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启发,又随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加强理论指导,为太平天国奠下理论基础,经过一番筹备和阴差阳错,金田起义拉开新篇章。1851年9月,萧朝贵、罗大纲等采取声东击西战术攻下永安,为太平天国攻占的第一座城市,同年12月,洪秀全进行“分封建制”,册封五大王。诏令曰:“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右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褒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褒封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褒封后军主将达胞(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以上所封之诸王,俱受东王节制”。东王杨秀清居天王之下,众王之长。

论跟随洪秀全的亲近和忠心,有冯云山和萧朝贵,杨秀清是广西人,与洪秀全的广东派不同流,但他的得封东王,为众王之长,却是在长期历练和战斗中得来的,并不因洪秀全的意志为转移。冯云山桂平入狱时,洪秀全不在当地,群龙无首,拜上帝会信众大乱。杨秀清因做过煤炭生意,也算走南闯北过,见闻颇广,这时站了出来,利用乡村常见的乩童下凡等愚弄民众的一套,大摆迷魂阵,代表天父传达圣旨,要大家坚定信心,不必惊慌,日子会越来越好,就这样,竟然压住阵脚,化险为夷,为太平军保留了起义的火种,就此走出众人的视线,也得到洪秀全的认同,一步一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天父在民间的代言人。

源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虽然在晚清由于门户大开,得以传入华夏大地,在南方开放口岸信众渐多,但毕竟是外来教派,远谈不上源远流长,一些教主的解析和解读,连洪秀全都理解歪了,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要以宗教控制住广大信众,使他们为理想卖命,只得借助深植在民众心中的原宗教,如道教等,杨秀清把乩童下凡变体为天父下凡,正是东西结合的体现,对普遍识字不多见闻不广的拜上帝会成员来说,刚好补充了缺点,使得拜上帝会的号召力大增。此后,杨秀清又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从精神代言人走向军事首领。

出身农民家庭的杨秀清,意外的拥有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并具有临机决断大才,在军师周锡能准备与清军里应外合时,及时发动天父下凡,锁拿周锡能,稳定大局。在太平军久攻长沙不克,也是他提议转战东南,才有定都天京等事,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开局,没有杨秀清,不可能如此顺利,于情于理,论计谋人望,杨秀清功劳极大,而大业草创,需要团结广大人心,不能只任用亲信,就这样,在攻下永安后,太平军进入了新的时期。洪秀全在设立各项制度的同时,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南方鹏


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是:拜上帝教,老大是天父。洪秀全是教主,也是天父之子。但太平天国起家靠的可是另外两个人:南王冯云山和东王杨秀清。

1.永安封王中的等级。

洪秀全在永安一共分了5个王,东西南北四王,再加上翼王。这5个王可是分为三个等级的

一等王: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

二等王:南王冯云山和北王韦昌辉

三等王:翼王石达开。

西王以下皆受东王节制。也就是说这5个王中除了西王萧朝贵和东王杨秀清是平级之外,剩下的三个王都要听东王的指挥。这个时候的东王和西王是平等的。

2.太平天国里官职还有一套体系:千岁系统

洪秀全为天王,称万岁。

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

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

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

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

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从这套官职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东王确实是可以节制所有王的。

这就与第1段中:除西王外东王节制所有诸王有冲突。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这里面我们还需要说一下太平天国里面的神学。

洪秀全是天父之子,萧朝贵自己是天兄下凡,杨秀清曾经是天父下凡。

从神学这个角度,杨秀清比萧朝贵是要高一个级别的。但肖朝贵的老婆是洪秀全的妹妹,从这一点上看的话,肖朝贵与洪秀全的关系比杨秀清与洪秀全的关系要好。后来萧朝贵1年之后战死.杨秀清更是一家独大了。

以至于4年之后,杨秀清集中教权,政权,军权于一体,让洪秀全给他提升1000岁做万岁的时候,洪秀全忍无可忍,密调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少校柳下惠


在这里先说明这个题目的一个小错误,那就是太平天国并不是在东乡封的王,而是在永安封的王。太平军在紫荆山区转战后,决定突出包围,攻打桂林。于是先突围到了武宣,在武宣东乡扎下大营。后在取得几次包括官村大捷在内的胜仗后,继续进军攻下永安州,这也是太平军攻打下的第一座州城。

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了休整,并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进行了探讨。最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太平天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永安建制”。这一次建制,初步规范了太平天国的规模,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奖惩制度,建立了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分封诸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永安,太平天国除了洪秀全为天王万岁外,又分封了五王。这五王分别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 ,后护又副军师韦正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以上所封各王,受正军师东王节制。

在这个封王中,我们可以看到,东王杨秀清俨然成了五王之首。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权力代表层中,成了洪秀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那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要从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说起。我们看诸王的封号,在王爵前都有军师两字。石达开虽然暂时没有,但在后来也加上了军师的名义。这个军师负责制就是太平天国的特色。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他只管宗教精神方面的事物。而具体的世俗的事物由军师来负责处理。在五王中,杨秀清和肖朝贵都是正军师,而冯云山和韦昌辉都是副军师,他们四人是处理太平天国世俗事物的主要负责人。

杨秀清和肖朝贵之所以排在前列,这是因为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出现过冯云山被抓,洪秀全前往营救的情况。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杨秀清采取天父下凡附身,肖朝贵采取天兄下凡附身的形式,稳定了局势。洪秀全事后也顺水推舟的承认了他们的做法。因而他们获得了替天父、天兄代言的权力。所以把他们排在首位。

同时,这两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杨秀清处理事物的能力很强,后来李秀成在他的自述中也谈到,“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封王只是对他手中权力的一种肯定。

而肖朝贵军事能力极强,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精兵猛将都出自他的手下。在太平天国起兵后,肖朝贵一直是前锋,号称冲锋第一。他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顶梁柱。

那么,洪秀全这样封王,就不怕大权旁落了吗?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封王里看到一丝端倪。首先,各王并不是仅仅只是有一个王爵封号而已,各位在名义上还各管一方。这样,各王都有各自的部属。杨秀清虽然权高位重,但他也不能剥夺其他各王的下属。这就为将来,如果杨秀清图谋不轨时,其他各王起兵勤王留下伏笔。

第二,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为正军师,但是,他还封了肖朝贵为正军师。虽然,杨秀清有节制肖朝贵的权力,但是,在处理世俗问题方面,两个人的权力是相当的。而且,肖朝贵手中掌握的军队强悍,比杨秀清的军事实力要强得多。

同时,相比较杨秀清掌握天父代言的权力,肖朝贵也拥有天兄代言的权力。而洪秀全又认肖朝贵的妻子为妹妹,笼络住了肖朝贵的心。这样,杨秀清和肖朝贵互相制约,洪秀全也不怕杨秀清一家独大。

第三,虽然杨秀清有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开拓者冯云山位列南王。冯云山是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接引师,是冯云山吸收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这是杨秀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杨秀清做事过于离谱的话,冯云山可以出面对他进行制约。

冯云山在拜上帝会里面威信很高,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的骨干,大多都是冯云山接引入会的。可以说,冯云山就是洪秀全在世俗的代言人,没有冯云山的努力,根本就没有拜上帝会的壮大,也不会有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虽然杨秀清拥有替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在一般教众心目里,冯云山的话更为可信。杨秀清想要发号施令,也要有冯云山的认可才能顺畅。

这样,有了肖朝贵和冯云山的制约,杨秀清即便是排在五王之首,有制约其他诸王的权力,可也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杨秀清也不会对洪秀全的天国领袖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于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层就出现了这样的格局:洪秀全为天国的领袖,而杨秀清具体处理天国的军政事物,肖朝贵和冯云山参政议事,五王共同决策。这样的格局,也使得太平天国前期得以顺利发展。

可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先是冯云山在全州受伤,后牺牲在蓑衣渡。接着肖朝贵在攻打长沙的时候,在城下中炮阵亡。这样一来,四大军师就只剩下杨秀清和韦昌辉二人。韦昌辉和石达开论资历、地位、战功都远不能和杨秀清相提并论,无法对杨秀清产生制约。

失去制约的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取得一定成绩后,开始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滥施威权。最终,他的权势欲望达到顶点,要求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忍无可忍的洪秀全只得采用了封王时的最后的伏笔,动员韦昌辉和石达开勤王,诛杀了杨秀清,造成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但是,造成“天京事变”的根源,未始不是从永安封王开始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天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历史学家罗尔纲评价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东王杨秀清,籍贯广西,汉族客家人,在东乡封王的时候被封为东王,排第三人称九千岁。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在洪秀全的授意下韦昌辉率三千兵众突袭东王府,洪秀全被杀害,家属以及心腹全部被屠杀。

先了解以下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洪秀全聚集众人在广西金田村举旗起义,经过江宁之战、北伐西征、两破江南大营、安庆之战、浙江大战等,天平天国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占据清廷的半壁江山,1872年覆灭,历时22年,这是一场反帝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政权。

东王杨秀清架空了洪秀全成为太平天国实质掌权人?

1846年,杨秀清加入拜上帝教,1851年1月在广西金田村与洪秀全等人发动金田起义,1851年12月被封为东王,1856年6月,太平军经过激战攻破江南大营,从这一战役后,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获得了很高威望,权利日益膨胀,无论是教权还是政权以及军事指挥权都掌握在手里,太平天国名义上是洪秀全是老大,实质上权力已经转移到了杨秀清身上。

东王杨秀清怎样走上领导层的?

杨秀清出生在1823年,父母均是贫民,5岁手握时候父亲去世、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母双亡的杨秀清很快便失去了父母传留下的土地,这样一来,要活命只得找别的路子,杨秀清到紫荆山区干起了倒卖煤炭的生计。这样的少时经历虽然很苦,但是却磨炼的他的性格与能力。由于常年翻山越岭,他练就了一副好身体,腿脚功夫自然天成,虽然他只是卖碳的,但也是做生意,走南闯北让他学会了怎样和人打交道,懂得了人情世故,更是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便有冯云山,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拜上帝教后,冯云山便来到了紫荆山地区传教,这边结识杨秀清,1846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杨秀清加入拜上帝教。

刚加入拜上帝教时,杨秀清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许多大事都轮不到出面,可能就只是个打杂的闲人。1847年杨秀清命运转折点到了。2月底,冯云山在一次闹事中被捕,洪秀全立马去营救,可同时,拜上帝教也遭道了当地许多地主的排挤和迫害,此时人心动摇,军心不稳,就在这时候,杨秀清站了出来,他伪装成神灵附体,利用迷信稳住了拜上帝教的人心。事后,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迷信,但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杨秀清用这样的方式稳住了大家的心,在追随的百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貌似看起来和他的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在这一次的迷信活动中,他利用神灵附体,然后假传天父旨意,这样的误打误撞,杨秀清从此成了代替天父传旨意的人,正式成了领导者。

在金田起义前夕,杨秀清多次利用“天父下凡”的迷信来组织队伍进行活动,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在太平天国建立之初,农民习气很是影战斗力,看到这种情况,杨秀清再次发挥它作为“天父下凡”的作用,给他们传达天父的旨意,让他们增加必胜的信念,把散沙的农民军再次团结起来。

杨秀清有冯云山的扶持,打仗鬼点子多,更会团结周围的人,在军事指挥上更是有建树,这便是他一步步成为太平天国掌权者的实力所在。

东王杨秀清的军事表现。

  • 一次小的获胜。1851年2月,洪秀全在东乡登基,自封天王,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杨秀清被封为军师。在天平天国建立不久后,清政府不断地增加兵力围剿太平军,一次战斗中,杨秀清带领起义军伏击了少部分镇前来压的清军,获胜后,士气大振,杨秀清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次建功的好机会,他便趁此时机带领起义军扩大战果,于25日攻克了永安城,成功的突围。


  • 进军江南的战略。在进攻长沙的时候太平军受阻,内部因此产生了意见分歧,杨秀清根据当前的形势主动提出暂时放弃长沙,北上进军江南,这一战略得到了洪秀全等人的认可,这一战略将起义直由局部推向全国。杨秀清在详细的战略计划完成后,带领起义军用两个月的时间占领武昌、汉阳等地,次年3月进军南京,1852年11月攻破南京,并定都南京,至此,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 消灭清军威胁南京的两个大营。1856年2月,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之后,部队已经很疲劳了,想休整,但是在杨秀清认为此时的江南大营已经是孤立无援,只要再坚持下,太平军便可攻破江南大营,果然,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南京旁边的江南、江北大营均北消灭,一举解除了清军对太平天国的首都的威胁。


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通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原因。自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多次使用代替天父传旨意的特权,造成了在太平天国内部人们只知道东王而不知天父,让杨秀清获得了很多群众基础。再加上卓越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很大部分人的追随。另外一点,杨秀清代天父传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团体,这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铺平了道路。


南山居史


太平天国是在攻占永安之后分封了五王 ,作为太平天国初期建立的五王政权体系也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发展,五王之中东王杨秀清节制其他四王成为了赢家,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是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的。

南王冯云山才是运动早期的实际领导者,永安封王被压制

冯云山本就是个读书人因此他很好的把基督教和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由于它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吸引了数千教徒加入,太平天国之所以在广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冯云山的早期的宣传是密不可分的

1848年冯云山因为传教被清政府逮捕,这让冯云山的事业和地位一落千丈。为了营救冯云山洪秀全也离开了广西,就在此时萧朝贵和杨秀清利用天父天兄下凡的神仙术将群龙无首的拜上帝会人心笼络起来,这为杨秀清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杨秀清在起义后担任太平军的军事总指挥,也扭转了革命前期极为被动的局面,最终在永安封王中占得了先机。作为元老的冯云山只是封南王屈居第三,这与洪秀全对他的压制有关,只有压制了冯云山洪秀全才有机会坐稳天王的位置。

冯云山的战死让杨秀清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洪秀全建立五王体系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制衡,只不过作为体系运转最重要的南王冯云山在太平军刚出广西入湖南的蓑衣渡就战死了,冯云山的去世让杨秀清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不甘屈居人下的萧朝贵有了突袭长沙的想法。

虽然偷袭长沙有点冒险,但是萧朝贵还是想用奇功换来和杨秀清分庭抗礼,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只可惜长沙不但没有打下来,自己还意外战死了。此后杨秀清变得一家独大,再也没有人可以制衡和压制他。

天京事变是权力之争的必然结果

抵达南京后的太平天国权力掌握在了东王杨秀清手中,天王虽然是首领但却没有实权,随着北王韦昌辉被极度压制,翼王石达开韬光养晦,杨秀清开始逼宫洪秀全。

作为天王的洪秀全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先是用北王韦昌辉除掉了东王杨秀清,随后又用燕王秦日纲除掉了北王韦昌辉,虽然权力回归了自己手中但这场内讧也让太平天国走向了下坡路。

五王制度的相互制衡是对的,但在南王冯云山死后洪秀全应该保护好西王萧朝贵,同时削弱杨秀清权力让他俩做好制衡,但是无心修补制衡体系的天王最终导致了天京事变的发生,而杨秀清一家独大只能说是洪秀全一手养成的!


秋雨鲁北说历史


因是“永安封王”,而非“东乡封王”。

1851年闰八月初七日,洪秀全入永安。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萧朝贵以下皆受东王杨秀清节制。



到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彼时比杨秀清地位高的萧朝贵、冯云山二人,会在此时屈居杨秀清之下呢?

首先,在弄懂这个问题前,我们需弄清楚,在“永安封王”前,“太平天国”的权力架构到底是如何的。

拜上帝教初创之时,除洪秀全外,就属冯云山的地位最高。据《天情道理书》所载:“南王籍录广东,家道殷实,前随天王遨游天下,宣传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姐妹,日侍天王左右,历山河之险阻,赏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难辛,坚耐到底”,洪秀全能有后来的成就,这之中冯云山绝对是功不可没的,是他用“花言巧语”让洪秀全有了第一批拜上帝教的教徒(这一批教徒在日后成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骨干力量,如萧朝贵、韦昌辉等都是冯云山吸收入教的),也是他帮助洪秀全在老百姓心里树立起了救世主的形象,使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们的救世主就是洪秀全,从而对洪秀全是无比的尊敬。



正是基于这等功绩,当时洪秀全自称是天父第二子,冯云全就被认定是天父第三子。因此,早期拜上帝教名义上的教主是洪秀全,但是教中一应事务其实皆有冯云山一人说了算,各地头目、教徒都听冯云山的,他让他们干嘛,他们就能干嘛。

但是冯云山这人不居功,不争利,他对权力并没有那么看重,这点从他一手组建拜上帝教,但却是将洪秀全捧为拜上帝教的教主就可窥知一二。

因此,因他不争权,不久他的权力和地位就逐渐被萧朝贵所剥夺。



自1848年九月萧朝贵第一次代天兄传言后,经过萧朝贵的苦心经营,“天兄”的地位跃居洪秀全“天王”之上,拜上帝教的权力逐渐被萧朝贵所掌控。据《天兄圣旨》记载,从1848年到1851年这4年的时间里,萧朝贵借用“天兄”的身份,是一手掌控着教中人事变动、会众奖惩、军师人选、中枢决策、金田团营等一切事务,而洪秀全、冯云山只能是俯首受命。

但是在1851年后,萧朝贵因在水窦村之战深受重伤,由此失去理政的能力,而后被誉为“天父”的杨秀清开始崛起。自1851年,拜上帝教正式举兵反清后,拜上帝教就开始受到清廷四面八方的堵截,虽依靠着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初期虽赢得一些胜利,但总体形势对于拜上帝教还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出于对清战事和发展拜上帝教的需要,洪秀全是急需一位能够掌控大局的人来执掌拜上帝教的一应事务,而在当时除萧朝贵外,就只有雷厉风行、办事干练且具有天父代言人这一神秘崇高身份的杨秀清有着统领拜上帝教数万会众的能力和实力,

由此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杨秀清开始走到了太平天国权力的中心。

而这也就有了“永安封王”时,杨秀清跃居萧朝贵、杨秀清之上,成为了仅次于洪秀全天王之下的东王的事情的出现。



当然,在杨秀清掌权的初期,他的权力还没有到达一家独大的地步。此时,作为天兄代言人的西王萧朝贵,他虽在政治上失去了大部分权力,但是在宗教权力中,他还是有些权力的,他还是可以通过天兄的身份来牵制天父杨秀清在宗教权力中的权势。而后,作为拜上帝教的实际创始人冯云山,他虽不贪权、不恋权,但是在上帝教中他还是有着巨大的声望和地位的,如此他也可以利用这个资历和功劳来限制杨秀清在世俗中的权力。

因此,在最初因萧朝贵、冯云山的限制,杨秀清虽权力大,但却没有大到无边的地步。不过之后随着冯云山、萧朝贵的相继阵亡,再加上洪秀全没有及时的调整冯、萧二人死后所遗留下来的权力,杨秀清得以顺利接管了萧朝贵、冯云山的权力,由此杨秀清开始独掌太平天国的朝政,“凡紧要奏章若无杨逆伪印,洪贼不阅,故一应奏章必先送杨贼处盖印,虽昌辉自奏亦不能径达”,此后洪秀全被彻底架空,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实际的统治者。



总的说,杨秀清之所以能够掌权,这之中有洪秀全的推动,也有杨秀清本身的原因。在当时冯云山、萧朝贵这天子、天兄都没有能力再去总揽全局、指挥会众时,洪秀全能够选择的就只有杨秀清,杨秀清他是当时仅有的具有总揽全局,指挥全军能力的将领,同时他的“天父”身份也让他有足够的身份让会众信服他的统率,由此杨秀清也就顺利的成为了继冯云山、萧朝贵之后的第三任领导者。


澳古说历史


《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记载,杨秀清(1820——1856年),广西桂平紫金山平在村人。原名杨嗣龙。他五岁丧父,九岁失母,孤苦伶仃,后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杨秀清出身赤贫,是典型的“苦大仇深”之民。成年后的他以“种山烧炭”为业,收入寒微,生活极为艰难。

被冯云山发展入“拜上帝会”

道光二十五年(1845)初春,广东花县人冯云山来到广西桂平紫金山区,经人介绍到鹏隘山大冲村富户曾玉珍家做私塾先生。冯云山利用当塾师的机会,课徒之余,常走村串户 ,到村民中间进行宣传,劝导大伙信奉上帝 。冯云山能吃苦,为人坦率热诚,口才好,非常善于宣传鼓动,农民们很喜欢他,都称其为“冯伯”。经三年苦心宣传,先后有三千多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信奉了上帝。

这其中就有“烧炭佬”杨秀清。杨秀清虽以烧炭为业,穷困潦倒,但性格坚毅,敢于任事,且有智谋,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天,洪秀全带着他的几篇理论新作第三次赴广西,寻找表弟冯云山。就这样,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理论与冯云山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酝酿已久的太平天国起义蓄势待发。

在此过程中,经骨干分子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的努力,拜上帝会得以继续发展。

第一次排座次,杨秀清稳坐第四把交椅

《太平天国史纲》记载,1848年4月6日,因冯云山被桂平县令逮捕下狱,洪秀全回广州找关系斡旋营救,广西会众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杨秀清挺身而出,“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传言, 遂安定了人心, 还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特权。

杨秀清、萧朝贵发动紫金山会众凑了一笔钱,贿赂浔州知府与桂平知县,从狱中捞出了冯云山。洪秀全、冯云山重回紫金山后,对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下凡的传言予以充分肯定,并和他俩结为异姓兄弟,共奉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洪秀全为次兄,冯云山排行第三,杨秀清排行第四,萧朝贵妻洪宣娇(洪秀全妹)为上帝之女,萧朝贵也就成了上帝女婿。座位排定,等于初步建立了拜上帝会的最高领导机构。

这样排座次,对洪秀全、冯云山来说亦属迫不得已之事。按洪秀全创立的教义,上帝是天父,耶稣是兄长,洪本人是上帝次子,他是奉上帝指令下凡诛灭清妖的。洪秀全的领袖地位早已确定。但如今杨秀清假托上帝附身,令洪秀全很是尴尬,因为天父下凡没有附在他身上,而是附在杨秀清的身上。如此一来,杨秀清就成了上帝(天父)的化身,随时都可以上帝之名发号施令,享有毋庸置疑的权威。

从维护个人威权和拜上帝会内部团结角度为出发点,洪秀全是无法容忍这种情况出现的。但若没有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的“传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拜上帝会就会立刻土崩瓦解,紫金山根据地也会毁于一旦。何况杨、萧二人都是本地土著,在当地颇有威望,完全否定他俩,或许会失去当地群众拥戴,也绝非易事。经过反复思考、斟酌,洪秀全煞费苦心作出了新的座次安排,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杨秀清、萧朝贵的掣肘与控制。

洪秀全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却为后来的权斗、内讧埋下了伏笔

然而,这种依靠宗教关系搭起来的领导班子,注定无法根除由宗教本身带来的难以弥和的矛盾。从理论上说,杨秀清、萧朝贵是被领导者与服从者;然而,他俩代“天”传言时,则有权代表天父、天兄行使大权,指挥一切。这种神权与世俗权力结合的二元化权力格局,最终必导致对权力的争夺;而争权夺利,又往往导致内讧;内讧不断,农民起义的堡垒就会不攻自破。

金田起义后,杨秀清屡建战功,威望日甚

杨秀清虽然识字不多,但天性狡黠多智,强悍善战 。史载,1850年5月的一天,他伪装耳聋口哑,以代众“赎病”,金田起事前夕,建立营团时,他忽然开口,自称天父降托附体,“耳聪目明,心灵性敏”,众人惊讶之余纷纷倒地膜拜,对其敬服不已,遂掌军权。当年12月,听说洪秀全、冯云山被围困于平南花洲山人村,杨秀清立刻率众往救,大败清军,将二人迎回金田。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杨秀清任中军主将,旋即又被封为左辅正军师。

洪秀全将义军分为男、女两营,宣读了军纪,随后出金田村,一举攻占了大湟江畔的重要集镇江口墟。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在江口外围设下埋伏,将清军悍将向荣率领的围剿军队击溃,向荣落荒而逃。

在武宣外围的东岭,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再挫向荣,清军大败亏输,向荣差一点丢了性命。

在后来的数次恶战中,向荣、乌兰泰屡吃败仗,两江总督李星沅奉命前来指挥桂、湘、黔、粤四省军队围剿太平军,咸丰对他寄予厚望。到任后,清军的无能与广西的危局令这位声望卓著的封疆大吏忧心忡忡,整日坐卧不宁,焦虑万分,5月21日竟病死武宣。

官村之战,杨秀清谋勇兼具,指挥若定,清军名将向荣的部队全军覆没,他本人只身逃到平南城里,羞愧难当,一个多月不敢露面。

官村之战结束后,清军主力退往广西南部休整,北部的永安城防守空虚,洪、杨决定北攻永安。

永安,是广西东北部蒙山县的一个小州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9月25日,太平军猛将罗大纲用声东击西之策,一举攻克了永安城。

永安封王,杨秀清超越冯云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驻扎永安期间,太平军接连挫败了向荣、乌兰泰率领四省兵勇的好几次围攻。清军不知城内虚实,只得暂时按兵不动,以等待时机。在此期间,为了加强领导核心,健全太平天国最高层级的领导,洪秀全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与建设。这次事件,史称“永安封王”。1851年12月7日(天国辛开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自称天王,下诏分封五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东王为九千岁,同封诸王皆受东王辖制” 。杨秀清负责协助洪秀全进行军事、政治的全面领导工作,其他各王均须服从他的指挥。从此,东王杨秀清掌控了天国的军政实权。

永安封王,天国领导核心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起事初期,洪秀全自诩为上帝次子,冯云山为上帝三子,杨秀清称洪秀全为大哥,冯云山为三哥,杨秀清、萧朝贵只有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时地位才高过洪、冯。永安封王后,宗教地位终于转化为政治地位,加上杨屡立战功,在军中威信很高,使杨、萧二人的位置一举超越冯云山,并明确东王以下诸王皆受杨秀清节制。天国内部的第二次分权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和谐的祸根。

辗转北上,攻城拔寨,定鼎天京

次年,太平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开永安,取路北进,屡攻省城桂林而不克,遂改道兴安、全州,进入湖南,克道州。全州之战,南王冯云山中炮死去。太平军围攻长沙,不克,萧朝贵中炮阵亡,洪杨商议直捣南京的战略方针,随即挥师北上,克岳州后进入湖北,连克汉阳、汉口、武昌,沿江东下。咸丰三年(1853)三月,一举攻占南京。杨秀清极力主张在此建都,洪秀全同意,遂改称天京。天王、东王在天京发布安民告谕,分别设男营、女营,将各种手工业者聚拢在一起,“

归行”从事劳动生产,提出“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经天王批准后在天国辖区推广实施。

连破江南、江北大营,居功自傲,擅权跋扈,逼天王封“万岁”

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 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设立删书衙,命专人删改儒家经典。

东王杨秀清主张对外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曾在《东王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说:“(全国)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鸦片)为禁......通商者务要澟遵天令”。

1856年春,清军大举围攻镇江,杨秀清调兵增援,大败清军,旋即连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于是更加居功自傲,遂利用洪秀全沉溺享乐,不理政事之机,架空天王,欺凌诸王,擅权跋扈。

天京事变,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奏响了天国败亡的不祥音符

史载,1856年8月,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引起天国最高领导集团内部茅盾的迅速激化。洪秀全震怒,密诏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翼王石达开等人率部秘密返京。9月2日,一向深恨杨秀清的韦昌辉率部突然杀进东王府,将猝不及防的杨秀清斩杀。随后,他一不做二不休,设计将一万余东府将士诛杀殆尽。之后,洪秀全为平息众怒,命天京军民将滥杀无辜的韦昌辉、秦日纲捕杀。经此浩劫,加上后来翼王石达开被逼率数十万精锐离开天京,在外单独作战,天国一蹶不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彻底覆亡的深渊。

天京事变平息后,洪秀全为挽回人心,同时追念东王以前所立功勋,定东王杨秀清死日为“东王升天节” 。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没文化真可怕,看完觉得很可乐。其中就举了太平天国封王的例子,真的特别简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天国和中国古代之间出现了文化断层。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璀璨、照耀千古,让后世为之骄傲自豪。历朝历代造反的人很多,但大家都是造朝廷的反,不是造文化的反,只有太平天国与众不同,他们不但与朝廷为敌,还以文化为敌,

从官制上就有所体现。

(太平天国剧照)

太平天国摒弃了各朝各代的官制、王爵模式,采用了一套全新的系统。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正式向太平天国宣战。

3月份,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遭到了清军的围剿,为了激励士气振奋人心,开始大封功臣,9月份在永安正式整顿队伍,史称“永安建制”,建立了太平天国的班底和一些基本的法规。

各位大王就是在此时封的:

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

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

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

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

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东王杨秀清)

按方向来封,很省事,可能“中”的意义太大了,不然石达开就要被封为中王了,现下只好委屈他为翼王,翼字也许是形容他跑得飞快?

洪秀全年仅两岁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封为“幼主”,和洪秀全一样称“万岁”,以后的儿子则一律称为“殿下千岁”,女儿们称为“金”。

军中高级将领称作“大人”,中级军官到兵头将尾的两司马,被统统称为“善人”,其子女,男的被称为“公子”、“将子”,女儿被称作“玉”、“雪”,女将领被称为“贞人”;

各级头目的妻子被称作“贵”,并根据丈夫的具体职衔细分为“贵嫔”、“ 贵姒”、“ 贵姬”“ 贵嫱”等等。

公主小姐什么的,没这种称呼……是不是觉得这些封号很古怪?透着种随意感。其实,这就是没文化,又不想要旧有文化的结果。

所有将官王爵,天王以下归东王节制。这个很好理解,东西南北嘛,当然是东在最前面,最大。

(东王杨秀清)

那为什么杨秀清能成为东王呢?两个原因。

1、杨秀清有军事指挥才能,太平天国能打下永安,他立有大功;

2、杨秀清无师自通了“天父下凡”这一技能,在太平军眼里,他是除了洪秀全之外第二个能让“天父上身”的人,理所当然的坐第二把交椅,洪秀全若是不封他为东王,简直说不过去。

等萧朝贵和冯云山这两位元老战死之后,杨秀清更是无人能节制,总揽太平天国军政大权,连洪秀全都敢教训了,更别说其他将领,这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伏笔。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太平天国初起事时,是以宗教的形式,即拜上帝教的形式,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那时洪秀全充当天子,杨秀清充当天父。天子代天宣道,却要遵从天父的管教。这一套表演得十分形象逼真,对于宣传组织民众发挥了巨大作用。

攻下南京后,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为天王,为万岁。杨秀清一方面因为在教中的天父地位,另一方面因为在政治和军事指挥上才能出众,军功最高,被排在第二位,封东王,为九千岁。

天国成立后,依然奉行拜上帝教。洪秀全与楊秀清,虽有君臣之分,但在行教时,因为楊秀清是天父,洪秀全是天子,洪秀全要跪拜杨秀清。杨秀清甚至可以责罚洪秀全。久而久之,楊秀清政治野心膨胀,要洪秀全也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当然不干,于是便秘密指示北王韦昌辉率军杀了楊秀清。但韦昌辉是个更大更阴险的野心家,在杀杨秀清的时候,血洗东王府,连带杀了许多无辜的人,以便于他控制朝政。洪秀全继续受到威胁,于是又召来翼王石达开,诛杀了韦昌辉。

这场“天京之变”产生的原因,是天国建立以后,以洪秀全为首的统治者迅速腐化起来,生活糜烂,私欲横流,权力极端化。使楊秀清首先向最高权力伸出了手。如果洪秀全带头,依然保持初起义时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励精图治,"天京之变”是可以避免的的,至少也可以维持到起义完全成功以后。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原因很简单,杨秀清是代上帝(天父)传旨。

正是因为这项特权,所以在太平天国东乡封王封王之时,除天王外,东王杨秀清权力最大,东王以下,南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俱受东王节制。

简单说,太平天国,天王只是名义上的老大,是精神领袖;实际的行政权力,则集中在杨秀清手里,如果需要,他还可以以“天父下凡”的名义,制约天王。

太平天国最初的格局,洪秀全是拜上帝教教主,精神领袖,真正主导具体事务的,是冯云山(之后封西王),正常来说,天王之下,应该是广东老乡冯云山。

太平天国起义前,冯云山被本地士绅告发后被捕,洪秀全借口找两广总督论理,悄然离开广西紫荆山区。一时间,拜上帝教群龙无首,教主离开、主管具体事务的冯云山被抓。

生死存亡之际,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挺身而出,利用当地客家人常见的“降神”巫术,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谎称自己是天父(上帝)附体,要求大家不要慌乱,一起烧木炭凑钱,贿赂官府,营救冯云山。对“降神术”深信不疑的客家兄弟,依照杨秀清的办法烧炭,谓之“科炭”,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雪中送炭”,最终救出了冯云山,拜上帝教从此转危为安。

看到杨秀清“降神术”获得特殊权利,旁边的另一位烧炭工萧朝贵灵机一动,也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宣称自己是“天兄耶稣下凡”,可以替耶稣“代言”。

情况好转后,当洪秀全、冯云山回到紫荆山之后,虽然感到意外,但为了大局起见,也为了巩固拜上帝教的信仰,承认了杨秀清和萧朝贵分别替“天父”和“天兄”代言的权力,承认俩人的地位,都在洪秀全之下,冯云山之上,代“天父”下凡的杨秀清地位最高,仅次于洪秀全,如果与洪秀全出现冲突,杨秀清能利用“天父下凡”,来控制和制约洪秀全。

东乡封王,将天王作为精神领袖、杨秀清拥有实际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同时拥有“代天父传旨”的权力,固定下来。

这样做,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杨秀清虽然不识字,但的确是行政天才和军事人才,他一手创建了太平天国的行政体系,并率领天国起义军,从广西打到湖南、湖北,占领南京并改称天京,之后安排北伐、西征,北伐虽然功败垂成,但西征获得了一系列大胜。在杨秀清的统筹安排下,起义军还攻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不但巩固了太平天国的地盘,而且占领了江南的鱼米之乡,和满清朝廷分庭抗礼,太平天国打开了局面,甚至在和满清对抗中取得优势。

有弊的一面,天王、东王的“双巨头”体系,逐渐因为东王杨秀清的功高盖世,出现了东王一家独大的局面。东王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公然对北王、翼王的势力,进行打击,就连对天王也不放在眼里,居然要公开鞭打天王,甚至已“天父”名义,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为了自保,洪秀全遂勾结韦昌辉、石达开,密谋诛杀东王,太平天国权力恶斗的潘多拉魔盒从此打开。之后发生天京事变,东王被杀,两万多名东王部署被杀,石达开全家被杀,韦昌辉被杀,秦日纲、陈承瑢被杀,太平天国血流成河,元气大伤。

天京事变后,东王被杀,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无人统筹全局。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可以统筹全局、总揽行政和军事的人才,缺乏统一的指挥,太平天国虽然后期出现了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才,但缺乏行政和军事的统筹全局人才的事儿,各个王各打各的,各自打自己的算盘,四分五裂,是一个致命伤,直接导致了天国的覆亡;二是拜上帝教的信仰崩塌。“代天父下凡”的东王杨秀清被杀,对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信仰打击很大,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就连对天王也开始怀疑。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民众和将士,对拜上帝教的信仰逐渐淡化,走向世俗化,极大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没有了灵魂的太平天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杨秀清不愧为一代枭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通过装神弄鬼和小聪明,力挽狂澜,取得了太平天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之后创建天国、战功赫赫,可以说功高盖世;可惜,杨秀清的权力得之太巧,自己不知节制,不能韬光养晦,处理好上上下下的关系,尤其和天王的直接争端,直接触发了“天京事变”。

后人读天国史,能不为之警醒,为之惋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