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媒體最火的有哪些?

用戶農村小紅


夜深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三農媒體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應該說,最近這幾年,三農媒體很火,火到三更半夜都有一波又一波的人閱讀。有一次,我已經很晚了才發一篇問答,第二天早上就有幾十萬的閱讀量,誰說三農問題關注點不高?

言歸正傳,三農媒體最火的都有哪些?

我想,這個問題交給平臺回答最有說服力,因為平臺有數據統計,數據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在這裡,我想談談三農媒體(這裡指自媒體)有哪些作用?

第一,宣傳農村。很多三農自媒體介紹農村的風土人情,很多風光很美,通過自媒體瞭解到很多很多沒看到的農村風光,農村趣事,讓我們足不出戶瀏覽農村風光。

第二,推介農業。三農自媒體,做最多的是農產品了,的確,我們來自農村,但對農產品的瞭解並不多,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通過三農媒體,瞭解到我們不知道的很多農產品。

第三,傳播知識。很多三農創作者是專家、學者,有的是農業技術人員,有的是有經驗的老農,他們回答了很多農業生產的問題,提供很多管用的辦法。

第四,提供信息。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創造價值。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渠道十分方便,一臺手機盡知天下事,很多三農媒體及時傳遞三農最新資訊,非常方便。

第五,幫助銷售。以前常聽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實不然,很多農產品滯銷,不是生產過剩,而是信息閉塞。這幾年農產品產銷兩旺,有我們三農媒體的一份功勞。

第六,帶動致富。三農自媒體是一個新興產業,一種新業態,帶動了“互聯網+農業”,富了一批搞三農自媒體的人,也帶動了不少群眾致富,這是一件非常有正能量的事。

第七,促進文明。自媒體的興起,讓更多人喜歡上閱讀。不管是看書或是通過手機學習,都是一件好事,學習多了,對文明建設都是有促進作用。

三農自媒體的作用還有很多,每一個為三農發展作出貢獻的人都值得尊敬,希望三農自媒體發揮更多的正能量。




遇見廣西


要說在三農自媒體比較火的那一部分人,我認為有歡子TV,桂平光哥,巧婦9妹,我是張大勇,還有農村四哥等等,擔要說最早的一批拍三農視頻的我認為還是歡子TV,那時侯是在2015年年低,我剛接觸到今日頭條APP看到的第一個視頻就是歡子TV拍的,也可以說三農這個領域行業是由歡子TV帶火起來的,他用鏡頭記錄下了農村的真實生活,並把家鄉的一些東西用鏡頭傳送給了在外打工的家鄉人,使他在身居易地也能看到家鄉的面貌。

歡子Tv做為三農領域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個受益的人,正由於他用鏡頭記錄下了農村人的那種普普通通的生活,勤勞普實,踏實能幹的精神是三農領城在自媒體平臺上越走越火爆。

如今的三農如曰中天,在平臺的大力扶持下,很多的人都想加入三農領域來分一杯羹,三農的新生軍在源源不斷的前撲後繼。


8O後的生活


第一次在頭條上看到三農的自媒體紅人是歡子,當時歡子號稱年入50萬被炒的很火。頭條也大肆宣傳,幾乎天天都有推送。九妹那時候也只是一個新人,記得當時還邀請過歡子去九妹家裡做客,拍了一期視頻。

後來感覺歡子慢慢脫離了三農這一領域,新崛起的也太多,現在基本都沒見過有他的推送了。


小郝先森


最開始接觸的自媒體人,是農民王小,因為自己本身是農村的,由於讀書,工作,回農村的次數越來越少,當第一次看到王小的視頻時,童年的回憶一下就湧出來了,熟悉的柴火煮飯,笊籬撈飯,然後喝米湯,炒菜的時候不加水,直接加米湯燉菜,菜燉的黏糊糊,配著米飯吃,甭提多香了。菜園裡隨便揪根黃瓜,隨便搓搓毛刺,不用洗,直接咔吃咔吃就吃了,洋柿子,有紅色的,黃色的,還有那種綠色的,東北那叫賊不偷,王小每天的日常就像把我帶回我小時候的家,每天忙忙碌碌,辛苦確充實,後來慢慢的又關注了林區大雷,二條,每天就像追劇一樣,雖然都是家裡的日常,但讓我感到熟悉,很多像我這樣漂泊在外的,看到這樣的視頻,很容易被帶入,感覺就像回到自己的家,每天看到家裡的春種秋收,夏忙,雖然我們沒有真正的回到家長,但心裡依然惦記的


胖敏敏的日常


去年的時候在今日頭條興起一大批三農短視頻創作者,用鏡頭記錄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真實有趣不做作,給之前滿是網紅臉的網絡視頻帶來一陣新鮮的空氣,一些優質的原創作者也憑今日頭條這個平臺完成了,晉通農人到頭條短視大Ⅴ的逆襲。要說最火的農村小紅就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需要排第一位的,肯定要說巧婦9妹,她從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到百萬粉絲的大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9妹來自廣西靈山的一個貧困農村,他們家鄉氣候適宜,一年四季都盛產水果,以前因為交通和信息不發達,他們的水果只能運到集市上,往憑全國各地的老闆來挑而且價格不高,你不賣就是隻有拉回去等著爛掉,所以說農們也都非常幸苦在9妹有了一定的粉絲的時候就開始在頭條上做商品鏈接,把家鄉的果用網絡的方式賣到全國各地,果農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9妹也因為帶領家鄉脫貧。而被今日頭條簽約"為三農合夥人’’




第二個就不得不說說‘‘鄉野丫頭’’丫頭秋子是一名湖南的侗族妹子,也曾經是想離開落後的家鄉,去大城市發展的,但是終還是決定留家鄉開始了短視頻的拍攝之路,她拍攝的美景和美食,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短視頻創作者,有前幾天的時候也是因為傳播農村新生活被頭條籤為“三農合夥人’’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三農創作者,比如小六搞野、農村四哥、等等他們的視頻是各有特色,非常有趣。可以關注一看看,用戶農村小紅在三農短視頻,拍攝北農村一些新鮮事兒,可以在頭條搜用戶農村小紅’’關注小紅,也是以直接點回答小紅的頭像關注小紅。感謝

用戶農村小紅


我覺得是農村四哥,雖然他的粉絲不是三農裡邊最高的,但是他的視頻播放量確實挺高的,他的粉絲粘性也特別好,粉絲們特別喜歡他,我感覺他的評論區還是比較和諧的,確實他沒有什麼槽點可噴。

在西瓜視頻舉辦的西瓜play中,四哥力壓群芳爭得第一,正在舉行的頭條生機大會中,他現在也位居三農第一,而他自產的蘿蔔乾剛一上架就會被搶購而空,很多時候他的農產品都不夠賣,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好的成績呢,他的粉都是真愛粉,殭屍粉很少。而四哥作為一個簡單的農村人為什麼會收穫如此多的粉絲呢?因為他很真實,他在用心做三農,他的視頻記錄的就是農村簡單的一天,勾起許多人的共鳴。但是他紅起來之後並沒有商業化,這也是我比較欽佩他的一點。

其實四哥也很有魄力,他放棄了在外邊打工,力排眾議選擇在家拍視頻,認真聽取粉絲的意見,真正的拿粉絲當一家人。所以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是註定的。

當然頭條中也有很多別的很紅的三農創作人,比如牛不啦,型男,巧婦九妹等,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因為愛情有奇緣jane


在剛開始流行拍攝三農短視頻的時候,由於內容比較新鮮,而且用戶的關注度也比較高,所以非常容易漲粉和獲得擴散。

但是現在隨著做的人越來越多,你會發現有很多同質化的東西,你看他的內容是這樣的,再看他的內容也是這樣的,就沒有看下去的動力了。

所以就導致,現在三農自媒體人的日子非常苦逼,很多人據說幾個月才賺10幾塊錢,如果這是真的,那我想說,你肯定是沒找到好的方法,只學到了皮毛。

而且我在最近看三農自媒體人的時候,我還發現了一件事,就是很多三農自媒體人都是扎堆出現的。

也就是抱團更容易成名,你看巧婦九妹是廣西的,在她附近也有做三農自媒體的,雖然沒有她做的那麼好,但是也不錯。

還有一些是湖南的,都是扎堆出現,而不是單個出現,所以這也說明了,三農自媒體的土壤在南方,北方相對少一些。

你啥時候看到說東北出三農自媒體人了,而且是比較出名的,沒有,東北快手有出名的,三農自媒體真沒有。

這也是土壤因素造就的,找到合適的土壤,能夠讓自己的成功之路事半功倍。

想做自媒體,首先要先思考幾個問題,自己願不願意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三農自媒體的創作當中?自己願意不願意即使不賺錢也一直幹下去,自己願不願意多去學習新的工具和技能?自己願不願意分享和展示?

當然以上的四個問題很重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你準備好足夠你生活的錢了嗎?準備好即使你失敗也沒有後顧之憂的資金了嗎?如果都準備好了,啥也別說了,幹吧!


沒文化的飛哥


去年的時候在今日頭條上興起了一大批三農短視頻創作者,用鏡頭記錄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真實有趣不做作,給之前滿是網紅臉的網絡視頻帶來一陣新鮮的空氣。一些優質的原創作者也憑藉今日頭條這個平臺完成了普通農人到頭條短視頻大V的逆襲。要說最火的,葉子就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需要排第一位的,肯定要說巧婦9妹,她從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到百萬粉絲的大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9妹來自江西靈山的一個貧困農村,他們家鄉氣候適宜,一年四季都盛產水果,以前因為交通和信息不發達,他們的水果只能運到集市上,任憑全國各地的老闆來挑,而且價格還不高,你不賣就只有拉回去等著爛掉,所以說果農們也都非常辛苦。在9妹有了一定的粉絲的時候就開始在頭條上做商品鏈接,把家鄉的水果用網絡的方式賣到全國各地,果農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9妹也因為帶領家鄉脫貧而被今日頭條簽約為“三農合夥人”。

第二個就不得不說說“鄉野丫頭”了,鄉野丫頭秋子是一名湖南的侗族妹子,也曾經是想離開落後的家鄉,去大城市發展的,但是最終還是決定留在家鄉開始了短視頻的拍攝之路,她拍攝的都是家鄉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家鄉的美景和美食,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短視頻創作者,在前幾天的時候,也是因為傳播農村新生活被頭條簽約為“三農合夥人”。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三農創作者,比如小六搞野、歡子TV等等,他們的視頻都是各有特色,非常有趣,可以關注一下看看。

泥土大同是最有趣的三農視頻,真實展現了雁北地區農村的家庭生活。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了,但是山西大同陽高縣由於土地貧瘠,靠天吃飯,辛勞的農民每天辛勤勞作在這片土地上,收穫著微薄的希望。但是樸實的黑爸黑媽依然熱愛著這片土地,充滿了希望,樂觀善良,勤懇勞作,充分體現了農民的樸實無華,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煙臺農小二


我最早知道的頭條三農領域自媒體大V,有光哥、農村四哥、巧婦九妹,關注過他們一段時間,後來取關了,取關的原因是產生審美疲勞,他們之間創作的內容有同質化,慢慢的就不想看了。

這些三農領域自媒體大V都是頭條扶持紅起來的,他們為什麼會被頭條選中做為重點培養對象,我總結了一下,無非就是他們都具備這些條件。



一:熱愛互聯網,有一定的創作能力

剛開始玩頭條的時候,我相信這些大V跟我們一樣,沒有粉絲,沒有知名度,利用業餘時間做頭條三農自媒體內容創作,屬於比較活躍的人。加上有一定的視頻創作能力,把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內容創作做好,容易被官方發現。

二:家鄉有豐富的優質農產品資源

做三農領域自媒體,無非就是賣貨,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廣家鄉優質農產品。家鄉有非常豐富的優質農產品資源,能長期持續不斷輸出農產品創作內容,這也是能做大做強的基本條件,按照我們經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他們就佔了地利這一重要因素。



三:趕上好時代,選對了平臺

三農領域自媒體的大V,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名詞,頭條官方大手筆扶持有創作能力,有優質農產品資源的三農領域創作者,網上銷售農產品,帶動地方經濟,為脫貧攻堅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頭條官方通過發現潛在人才、培養人才、扶持人才,把一部分有創作能力的農村年輕人,推上了網紅這一陣列,很多人已經實現了年如百萬,比如巧婦九妹。



頭條官方給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大V的機會,事在人為吧!只要你足夠優秀,是金子肯定會發光,不要羨慕別人,做好自己就好。三農領域自媒體還在紅利期,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祝下一個三農領域自媒體大V就是你。


黔世界榮哥


剛開始在西瓜視頻裡看到的是“布衣小童”的視頻,覺得很有意思,就關注,像追劇似地看視頻。後來又根據推薦關注了:型男行走鄉村、農家小妞兒、泥土的清香、君姐、鄉村小喬、湘妹小北、鄉下阿東、高峰拍攝等一批三農領域人的視頻,他們這撥年輕人(除了泥土的清香年齡稍大些)回鄉創業與照顧家庭都兼顧的這種生活方式很是欣賞!這解決了一個大問題,留守兒童的和照顧老人的問題。藉助西瓜視頻的平臺把當地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解決了農民銷售的難題。全面地解決了農村人生活生產的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年輕人的價值得到了最大化地體驗!為他們點贊,希望他們在這條路上良性發展,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