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俄羅斯:東正教在俄羅斯的發展

歷史上,隨著強大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作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基督教也發生了分裂,東西方教會為爭奪教會的最高權利不斷衝突,最終在1054年正式分裂。西方教會以羅馬為中心,稱為天主教,東方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稱為東正教。雖然西羅馬帝國由於歐洲北方蠻族的入侵,早在476年就滅亡,但基督教卻在精神上起到了馴化蠻族的作用流傳下來,甚至左右著中世紀的西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直到1453年才滅亡。

帶你瞭解俄羅斯:東正教在俄羅斯的發展

君士坦丁堡

俄羅斯來自於斯拉夫人,4到6,斯拉夫人才形成部落聯盟,最早的斯拉夫國家建於623年,國號薩摩公國。起初的斯拉夫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神,信仰並不統一。公元1000年以前,在俄羅斯草原的東部,生活著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其來源於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附近,被稱為羅斯人。羅斯人是由一個個部落組成的聯盟,羅斯人在外交與軍事上與強大的鄰國拜占庭交好,面對已經形成中央集權的拜占庭、阿拉伯等國家,就顯現出了政治組織上的落後。羅斯聯盟中的強大公國基輔,在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時,開始了統一進程,弗拉基米爾一直想將所有的俄羅斯諸侯國統一成強大的國家,阻礙之一就是各部落都有自己的信仰。

帶你瞭解俄羅斯:東正教在俄羅斯的發展

弗拉基米爾受洗

988年,弗拉基米爾攻佔了希臘的科爾松,他派人到君士坦丁堡,要求東羅馬帝國皇帝巴塞爾二世把妹妹嫁給他,巴塞爾二世說,如果弗拉基米爾皈依東正教,不僅可以娶妹妹,還可以與拜占庭結盟。弗拉基米爾非常高興,就在科爾松舉行洗禮和婚禮。回到基輔,弗拉基米爾宣佈東正教為國教,禁止國民再信奉別的神靈,之後每征服一個地區,就強迫當地人受洗,史稱“羅斯受洗”。東正教對統一俄羅斯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3世紀基輔公國被蒙古消滅,成吉思汗的孫子建立了金帳汗國。後來莫斯科公國崛起,兼併了許多公國,並於1502年滅掉統治自己的金帳汗國。在蒙古高壓統治下,宗教一直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莫斯科大公也看到這一點。不僅在莫斯科建立了聖母安息大教堂,還將大片土地贈送給教會。1453年,拜占庭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俄羅斯趁機將拜占庭雙頭鷹標誌作為自己國家的國徽。從而形式上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宗教及文化,沙皇這個詞就來源於羅馬的凱撒。1547年,在克里姆林宮的烏斯別斯基教堂,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由此產生。

帶你瞭解俄羅斯:東正教在俄羅斯的發展

伊凡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