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如果不死能統一天下麼?

崔中鶴


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強秦、壯大了秦朝,如何他不死雖然不能一統天下,但會開創自己的一番霸業,成為歷史上又一位雄主。


小龍女5505


秦孝公嬴渠梁盛年病逝,對商鞅的心靈是重重一擊。除了那天下難覓的君臣情意,除了那同心同德的默契,最令人痛心的,便是他們攜手相扶的大業半途而廢。也感覺到自己獨木難支。

嬴駟少年做太子時因其封地交雜糧而鬧出人命,後被商鞅流放。雖心裡記恨商鞅,但是經過幾年的流放,見識了新法對百姓對秦國的好處,也明白了其父和商鞅的良苦用心。如今,嬴駟繼位。現在的他完全可擔大任,且對新法一力維護,所以商鞅可以放心的離開官場,於是提交了辭官書。

孝公病逝前曾留給瑩玉(孝公妹妹,商鞅夫人)一道密令:一萬鐵騎,長住商山,不聽兵符,惟聽商君號令!

商鞅得知這道密令後匆忙趕去自己的封地商於解除兵權,因去封地前沒有與嬴駟商量,引起了嬴駟的疑心。

孝公留給瑩玉的密令使商鞅想到一件事:孝公會不會對商於郡守也有特殊安排?

於是商鞅不顧君臣關係緊張,毅然決然的又去了一次封地。就在商鞅去封地期間,嬴駟終於發了一道密令緝拿商鞅。

商鞅入獄,秦國元老世族以及山東六國給嬴駟施壓,並上報公文,請求極刑殺商鞅。元老世族是想復辟舊制,所以請求殺商鞅,而山東六國是想遏制秦國的發展所以請求殺商鞅。雖然目的不同,但在嬴駟看來,這些人就是想要阻止秦國的變法。

哪知,這些人的算盤全打錯了,這樣的結果正是嬴駟想要看到的。

商鞅臨刑前,嬴駟去大牢拜見商鞅。請教商鞅秦國如何穩定度過這段非常時期?商鞅一一解答。君臣痛飲,嬴駟淚別商鞅。

商鞅終被車裂!

元老世族便聯絡義渠國對秦國發難。嬴駟因為得到商鞅的事先指點有所準備,輕鬆擊敗義渠國。

事後,嬴駟借世族串通外族一事一舉剷除元老世族。並借六國施壓殺商鞅一事開啟了東進之旅。

秦國統一六國之路開啟了新的征程。

假如商鞅不死,繼續留在秦國的話有可能就會發生當年吳起在楚國變法的狀況。國家內亂,舊制復辟,變法中止。那麼也就沒有了後來的秦國統一六國。





福臨1956


在秦孝公時代,秦國並不算強大。相比之下,魏國的軍隊是當時第一強的。加上秦國的國力和國土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就不可能在秦孝公時代就兼併其他六國。

從秦孝公開始,每一代秦王都有自己的任務。比如秦孝公完成了商鞅變法,並奪得了河西之地,對外拓了防禦縱深。秦惠文王搞定了巴蜀之地,秦昭襄王打疼了趙國,削弱了其他諸侯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完成了國家制度和儲君的傳承,保證了不至於中斷和傳位危機。到了秦始皇前期,鄭國渠等等各種水利設施開始施工,聚集國家實力,同時繼續削弱其他諸侯國。最後到了公元前230年開始,從韓國起一家一家的兼併統一,到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這是妥妥“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扶著歷史走


先來說一說秦孝公時期的政權,秦孝公初政還是贏氏當朝,甘氏主政,國家因為連年戰火國貧民疾,氏族強大,君王大權可以說是旁落。當時齊魏楚三國強大,秦國偏居西部一隅,六國鎖秦函谷關,又與魏國因河西之地連年戰火,不是魏國的對手。自商鞅入秦以後,秦國推崇商鞅變法,經過20多年的努力秦國在軍事和民生上稍有起色,當時魏國又與六國交戰,吃了不少敗仗,開始走下坡路,與秦國在河西一戰秦國奪回河西失地,秦國百年之辱盡洗,魏國從此成了小國弱國。這時的秦國才日益強大起來,六國也開始注意,沒過幾年秦孝公也就去世了,天下還有六國,有強大的齊國、楚國,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統一六國,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奮六之餘烈,這時才剛剛開始。



名士張海


其實題主說的不死是有兩種含義的,一種是長生不老的不死,還有一種是活到正常的年齡,也就是再加上20年的光景,咱們就分析一下第二種的情況吧。

導語

秦孝公,是獻公嫡子,名為渠梁。秦獻公23年繼位,當時才21歲,這位君王就已顯示出少年老成之相。老秦人好戰,民風彪悍,下馬耕田,上馬作戰。秦前幾代更是君位動盪,孝公接過了風雨飄搖的秦國,立志圖強。一席求賢令求得商鞅入秦,開啟了20餘年的變法強秦之路,一路支持商君的變法,開啟了戰時法制的先河,奠定了秦國強大的根基,可以說功在千秋。

奈何天不假年,年僅43歲的嬴渠梁病逝,這也是秦國曆史上的一大遺憾,毫無疑問的說秦孝公確實是一個非常英明的君主,如果他能在多活20年,真的可以統一天下嗎?我覺得是很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軍事力量薄弱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團依舊是魏武卒,秦國的銳士軍團是戰國中後期通過不斷和征戰歷練出來的,而且也是逐漸擴大規模的。當然,孝公和商鞅的軍功制和連坐法等等也是促進了相當大的戰鬥力。

當時秦國的軍事實力是遠遠不夠去征戰任何一個國家的,包括戰國末期比較弱的韓國,在初期也是有勁韓之稱的,而且臨近的魏國雖然經過馬陵之戰之後,但仍有強大的魏武卒30餘萬,直到伊闕之戰白起一戰削弱了兩國24萬的兵力,至此兩國的兵力才逐漸衰弱。再就是楚國齊國這種傳統大國,更不用說了,兩國也都是在幾十年後才逐漸走向衰弱的,楚國是白起的鄢郢之戰,齊國就是當時蘇秦的死間了。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愈發強大,成為戰國後期唯一能和秦國一較高下的國家。所以當時的秦國即使再給20年的光陰也沒辦法統一的。而且任何一次征戰軍隊都是需要休養生息的,這種戰爭根本不是短短几年可以完成的,這一定會是持久戰,而且還是在擁有絕對實力的局面。

即使再有20年,秦國也是繼續鞏固變法的根基,讓老氏族的復辟力量徹底消失。孝公還在,商君也就還在,一些更多的將領和人才也許就沒有那麼快的走向執掌軍事力量的一箇中心。

政治因素

戰國初期更多都是爭霸戰,也就是通過戰爭來打壓其他的國家,然後佔領領土,並沒有滅國之戰這麼一說。

當時秦國自商君變法之後已經逐漸的走出了天下卑秦的時代,秦朝的外交家也開始逐漸走向政治舞臺,張儀就是其中一個,當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許孝公多在位的20年之中,依舊是商君主政,不可否認,商君確實是大才,但是其實做不到張儀這種以三寸之舌鬥列國於廟堂之上。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列國都已經意識到,發展自己才是最關鍵的,而且強大自身不僅僅是軍力民力,還有外交上的政治聯盟依然重要。

兵家的流派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縱橫家成為政治力量的中流砥柱,合縱以圖存,橫強以更強,這種政治聯盟是很難被打破的,秦國剛剛變強就想著去滅國,其他的國家不會袖手旁觀的。

文化融合很難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文化流派更是百花齊放,同時也給六國形成了不一樣的文化底蘊。

秦國想真正的統一六國,軍事力量上的統一是必然的,文化上的融合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嬴政統一六國之後再全國同時實行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當然這些可以快速實行是有一定的基礎的,嬴政在統一六國花了近十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其實已經具備這個統一的實力的情況下進行的,十年也是在為文化的融合打基礎。

其實文化的融合也就是從側面表示著民心的一個穩定性,這個才是一個國家安定和穩固的基礎,當時的秦國顯然沒辦法在20年甚至30年之內完成這些。

總結

綜上,其實我還是認為孝公時代想要統一是很難的,雖然這個人有雄猜偉略,但是英雄其實是和時勢配合出現的,時勢造英雄這不是一句空白話。嬴政能夠統一,也是踩在了巨人們的肩膀上。

當然了,歷史也會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上天真的借給了渠梁20-30年的時光,孝公又任用了很多的大才,或許統一會更早來臨,誰又說的準呢~


歷史書寫於平凡人


不會,秦的強盛與統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六國的削弱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秦孝公之後的歷代秦王們也並不閒著,惠文王收巴蜀,武王擊敗韓國,打開了東進的通路,昭襄王時.相繼擊敗東方六國使韓國縮小了三分之二,趙國縮小了三分之一,楚國縮小了一半,並在長平之戰中使當時東方六國軍力最強的趙國損失了五十萬精銳部隊,使趙國從此一劂不振,在昭襄王死時,秦實際已經控制經超過東方六國之和,韓魏來朝,再加上這些戰爭六國之間相互戰爭,六國軍力都受損失,六國已經不能再阻止秦的統一步伐。秦王政是在歷代秦公秦王打下的基礎之上。奮六世之餘烈完成統一大業。所以說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秦王政都基本上繼承了秦孝公的遺志!都為秦的統一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秦的統一不是某個人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歷代君臣不懈努力的結果!


ZHUYUANZHANG


首先,看一下秦孝公的歷史:秦孝公(前381—前338)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戰國時代秦國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幹過兩件大事,其一是遷都咸陽,其二是任用商鞅變法。《過秦論》中寫到“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其次,根據史實,可總結秦孝公是一位有勇有謀,知人善任,敢為天下先的君主。

最後,暢想一下如果秦孝公不死,秦孝公能統一天下的問題:1、兵力情況:按照蘇秦說諸侯的推算,秦國兵力預計100萬,而其他六國兵力合計在300萬以上,儘管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在兵器、兵種上有優勢,但不許以對抗其他六國。2、戰略物資:糧草兵馬,這些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在秦孝公時期不可能達到發動滅國之戰的實力。3、國內的穩定:秦孝公時期,國內舊世族的勢力仍然存在,以及秦國北部西部的遊牧部落仍未完全歸順。

綜合以上原因,秦孝公即使再活20年,秦國也不可能統一六國。


山海經之悅


他不死商鞅也不會死,他的兒子也不會發揮自己的才華,秦始皇說不定只會吃喝玩樂了,他的才能還是不錯的,只要不死天下遲早是他的,只是他的兒子孫子不會樂意了。


月染霜雪


不能!因為他死了!


安棋1718


未必,因為此時魏國還是比較強大,第二河西之地也沒有完全收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