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鬥不過地痞-看項羽短暫而霸氣的一生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這句詞表達了不少人對項羽的惋惜與不滿。惋惜的是偌大一個人物竟落得如此悲慘之下場,令人唏噓;不滿的是項羽為何不遂人願,捲土重來,再現霸王傳奇,給歷史一個完美的人物形象。

在中國古代人物形象中,項羽是一個英雄人物的經典。各種英雄人物的優點或讚譽都集中在他身上。他出身貴族,少年有大志,力能扛鼎,驍勇善戰,戰無不勝,一舉滅秦,成為諸侯上將軍,封十八路諸侯王,何等氣概,自稱霸王,毫不謙虛,又有虞姬美人相伴,最後霸王別姬,何其悲壯。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太公將其視為帝王,絕不為過。


貴族鬥不過地痞-看項羽短暫而霸氣的一生


項羽,生於楚國項氏家族。項家在楚國世代出將軍,封地於項地,以此為姓。秦皇遊會稽,小項羽言:“彼可取代之”足見其大志,不過未免鋒芒畢露。而其對頭劉邦也有言:“大丈夫應當如此。”相比之下卻低調得多。從二人之言,大概可以看出他們性格中的不同。

項羽從其叔習文習武,卻不甚感興趣,未能堅持太久,故又放言,欲學萬人敵之本領,即兵法,但也無所堅持。

秦始皇死,趙高弄權,二世篡位,扶蘇賜死,陳吳起義,天下大亂。陳王分兵五路,欲分兵而戰,然各路大軍之後便各自為王,自行其是,陳王也不思進取,貪圖享樂,起義軍實力減弱。章邯大將率秦軍打敗一路軍周文,直追陳勝,節節潰敗,陳勝為內奸所殺,起義失敗,然而義軍四起,帝國搖搖欲墜。


貴族鬥不過地痞-看項羽短暫而霸氣的一生


太守殷通欲稱天下亂世,招兵買馬,自建武裝,故邀來當地之名人項梁,然項梁,項羽叔侄二人殺太守殷通,自稱武信君,率八千子弟乒過江,陳嬰,黥布投之。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項梁敗之,劉邦投靠。項梁找來楚國後嗣放牛小子立為楚懷王,藉以緬懷已故楚懷王,更欲集結民心。而後與章邯大戰,項梁輕敵戰死,章邯大軍所向披靡,圍攻趙國。楚懷王命宋義,劉邦二路進攻秦軍,先入關者為王。項羽隨宋義出征,與宋義軍事戰略不合,項羽感覺處處制肘,故借宋義私通外敵之罪名殺之,項羽自領大軍。當世時,趙國戰場,各國大軍忌憚秦軍,不敢出城交戰,作壁上觀。項羽帶領楚軍,破釜沉舟,在鉅鹿大敗章邯,秦軍不敗神話被打破。項羽一戰而威,各諸侯大將於帳外跪拜,項羽稱為諸侯上將軍。


貴族鬥不過地痞-看項羽短暫而霸氣的一生


章邯忌憚趙高弄權,自己又打了敗仗,思考再三,投降項羽。進取關中路上,項羽擔心秦乒有造亂的危險,故全部坑殺之,僅留章邯,司馬欣與董翳幾人。

劉邦早已入關,項羽氣憤,攻破劉邦防守之函谷關,兩軍對壘。項伯為救漢軍中的張良,故告之逃命,張良告知於劉邦,劉邦大驚。經過鴻門之宴,化險為夷。項羽火殺阿房宮,自稱霸王,尊楚懷王為義帝,又封包括劉邦在內的十八路王,劉邦為漢中王而非關中王。頓時,十六國分立,各種爭權奪利使得彼此互相攻伐,天下大亂,項羽只得征討以安天下。

劉邦在漢中,一直積極尋求發展,一有實力就欲與項羽一決雌雄。項羽攻齊國之時,劉邦率五十六萬大軍攻項羽之彭城,項羽率三萬軍隊將其殲滅,劉邦險些喪命。後劉邦遣人說降英布。

項羽天生有霸王之才,卻無大將可用,無大才可謀,亞父范增也被劉邦之離間計所逼走。而劉邦後勤有蕭何,謀略有張良,陳平,大將有韓信,而劉邦有禮賢下士,有厚黑之御人之術。


貴族鬥不過地痞-看項羽短暫而霸氣的一生


項羽東西征討,兩線作戰,疲於奔命。在西線,項羽與漢軍對峙成相持階段,雙方軍隊厭戰嚴重。項羽言殺劉父,劉邦言分其一杯羹;項羽提出兩人屋裡對決以此分勝負以免百姓受苦,劉邦言鬥智不鬥勇。兩軍相持不得進,雙方以鴻溝為界,楚漢分治。然這不過是劉邦之緩軍之計,等到準備充足,又進攻楚軍,項羽猝不及防。為聯接韓信,彭越,劉邦順張良之言,給予承諾,破楚之後,裂土以封二人。最終,漢軍以四面楚國,十面埋伏之計大敗霸王。霸王別姬,一代英才烏江殞命。


老毛說項羽不是一個政治家,確實,項羽不會是政治家,政治家要的是謀略與用人,而項羽這兩方面都不具備。

張良說項羽有婦人之仁,確實,項羽是感性中人,他的表現很多都是他的真情演繹,這一點已經被劉邦等人摸得很透,鴻門宴就可以看出項羽的這一弱點。

項羽作為一個貴族後裔,劉邦作為一個鄉間地痞,最後地痞戰勝了貴族,這一現象值得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