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将双起:吴起、白起,均无败绩,谁更胜一筹?

鱼谈历史


对比两个不在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没有确切的直接资料证明他们之间的优劣,所以只能通过他们一生的事迹,取得的成功,在世时候的功绩来比较他们的优劣,但是这一些比较往往都带有个人主观臆测,缺乏历史实据,也无任何价值。

歪史认为吴起、白起两个人比较优劣,还是比较容易,因为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的名将,吴起前期,白起后期,都几乎一生无败绩。在后世,孙武吴起合称孙吴,白起、王翦、廉颇以及李牧合称战国四名将。从军事上来看两人似乎差不多。

军事上对比

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白起所率领的是以及强大起来的秦军,他的军队综合实力在战争时期已经超过了他的战争对手,主要是韩赵魏楚的军队,无论人员,装备,后勤补给。可以说是以强胜弱。而吴起则相反,率领弱小鲁国的军队大破齐军,率领五万魏军大破秦军五十万,率领楚军打败强盛的魏军。

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来,吴起的战绩都是他处于劣势时候建立的。而且不分国别,只要他经手,短期内就熟练调度,指挥有方,绝对的大帅之才。白起没有类似情况,他一生所率领的都是秦军,而且谨慎细微,完全是一个将才,即使在长平大破赵军之后,处在优势之下仍然不敢再次率军攻赵,最后被赐死。这一点可以断定,吴起强于白起。

行政上对比

如果军事上没办法拉开差距,在行政上,吴起绝对可以甩开白起。白起一生的成就完全在军事是,没有其他领域的成绩。这一点乏善可陈。而吴起在魏担任西河太守,聘请孔子弟子子夏讲学,开创盛极一时的西河学派,在任内将西河治理的物阜民丰,成为魏国的西方重镇。

在离开魏国以后,吴起来的楚国,得到楚悼王的信任之后,被任命为令尹,开始了吴起变法,经过纪年的努力,楚国国力大幅度提升,北面拆解三晋联盟。解除了楚国的威胁。虽然他最后被射杀,新法废止,但是他的能力不能被抹杀。


歪史


吴起和白起都是两国在变法改革红利中崛起的统帅。

首先来看一下吴起的成长:

魏国始于魏文侯,魏文侯继承的基业是相当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他继承的魏地,是一个四战之地,不但赵韩这两兄弟对魏国虎视眈眈,秦国和楚国也对魏地垂涎三尺。所以魏文侯开始改革变法历程,从根本上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到国家统治机构,魏文侯从“士”阶层中选拔了一大批贤才并委以重任,如吴起、乐羊、西门豹及李悝等人。

一场改革的兴起,必将源于思想的变迁和整合,而正是在一次次的军事交锋和政治角逐中,吴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邃的军事理论,吴起在魏国实行具有严格考选制度的“武卒制”,魏国再也不分“国人”和“野人”了,所有魏国臣民都有当兵的权利,一旦当兵,赐田宅、免徭役,极大的提高了魏国当兵热情。吴起开始精炼“魏武卒”,为魏国打造了一只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

吴起注重国家军事力量的加强,同时还争取国家和军队集团内部的协调统一,一旦国家出现“四不和”,就只能止戈息武,换个角度讲就是强调一个国家内部要“和”才可以出兵打仗,打仗之前军队内部要“和”才能出征,出征列阵,每个环节都要“和”才可以出战,具体到战场,军队作战相“和”才可以获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在吴起的眼中,更讲究带兵的策略,与贫苦的士卒同吃同住,行军时,他留着车马不乘不骑,而他自己的粮食也像普通士兵那样亲自背在身后,士兵们看了都觉得这位将军与别的不同,他是“自己人”。吴起能够放下身段,亲自为身上长满疮的士兵吸脓,清理溃烂的伤口,在得到这个士兵的感动的同时,得到了周围更多的士兵为他以死效力。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

西河是秦魏两国交界处,此前两国在此地已经打了七八年的拉锯战,双方互有攻守,互有胜负。而吴起来了后,战况瞬间得到改观,他没有与秦国耗下去,也不再纠缠于具体战役的枝节,而是首先布下全面的战略部署,他从少梁出兵,急行军迅速攻占元里、临晋,又派重兵把守,在这一带建立永久堡垒工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直取郑地,如此一来就在秦国土地上狠狠的划了一刀,刀锋起于北面的庞繁,收于南面的郑地,至此,整个西河与秦国再无干系,而这距吴起戍守西河才不过两年时间。

吴起还亲自设计了一整套激励机制,每次战胜后,他都请魏文侯在军中举办庆功宴,而且要分成三六九等,正式的就像是宫廷宴会。

在战场上立了“上功”的士兵给请到第一排就坐,他们的桌面上猪、牛、羊三牲俱全,且享用最贵重的金、银、铜等餐具。立了“中功”的士兵则被安排在第二排就坐,只能吃到猪肉,而且只能用铜餐具。那些寸功为立的士兵,他们只能坐在最后一排,而且餐具也只不过是一些陶罐,他们只能坐在别人看也不看或者投来鄙夷眼色的角落里,默默的看着那些立功的人满脸笑容的接受魏文侯的嘉奖,闻着他们筹光交错之际散发出来的酒香,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是被人抛弃的孤儿,这还不算,宴会结束后,还在大门外对士兵的家属进行论功行赏,以嘉奖他们对家人投身行伍的支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西河之地,秦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集结了五十万大军杀来,最后在魏国重镇阴晋城外列阵布营,情势万分危急。吴起胸有成竹,只是将从未在战场上立功的士兵挑出5万人,准备用他们来对付城外的秦人。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在下次庆功会上坐到第一排,站在舞台正中央!这5万人渴求立功,上了战场就像是饿了很久的猛虎突然看到肥羊群,于是个个以一当十,拼力厮杀。

士兵作战勇猛,吴起又指挥得当,两个条件加在一起,以5万精兵吊打秦军50万大军。

阴晋之战也是军事史上少数以少胜多战役中的著名例子,此后,吴起在魏国的战神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吴起在魏武侯时遭到迫害,离开魏国,转头楚国,并且在楚国主持变法强军,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在军事上,向北伐魏救赵,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更重要的是吴起的变法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我们再来看白起:

商鞅在秦孝公时期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变法措施,其中针对秦国一些掌权贵族贪婪、软弱、堕落的特性,商鞅在变法的法令中特别提出:有战功者才能升迁。

白起实现了从两手空空的普通老百姓鲤鱼跃龙门的奇迹。

十六岁的白起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怀揣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梦想,踏上了行军旅程。十年间,军队中不断磨练,立下赫赫战功。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因军功获得了左庶长的爵位,成为秦军领导层最年轻的将领。那时候的左庶长属于秦军的中层领导,属于卿的范畴。此时此刻,英武不凡的白起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并且日益成为秦军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十年磨一剑。

白起遇到了一个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入九霄的机会,那是能够改变他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手握重兵地位尊崇的魏冉。在魏冉的眼里,白起作战勇猛,为人心狠手辣,做事果断干脆,但缺乏心机,不懂政治,他正是魏冉在政治斗争中所需要的!

白起的第一次实践之地就是战略要点新城,它处于楚国和韩国交界处,只要控制住这里韩楚间的关系就被切断,为了打破韩楚之间的联系,白起果断出手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了不足一万的兵力就攻取了新城。

六国为之震惊,白起的名号开始引起各国注意。还不等白起班师回朝便官升两级,封为左更。后来韩国为了挽回颓势,联合魏国攻打秦国,白起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深谙用离间之道,利用离间之计使得魏国主将和韩国主将互相不信任,然后才派兵围住了韩国阙与,魏军率军来营救却不出手,打算趁着秦军与韩军陷入到焦灼状态时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岂不知,白起竟然放着在韩国守关的一万军队不顾,转而攻打强大的魏军。等到魏国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秦军阵势已成,魏军猝不及防,很快陷入浴血苦战中。

魏军且战且退,朝着韩军营寨逃去。就在魏军大败的同时,另一边韩国的军队终于发现秦军正在偷袭魏军,可是韩军不敢贸然行动,然而败退的魏军却已经席卷而来,韩国的军营,因为来的盟军,所以原来设置的各种阵势都没了作用,双方军队相互交叉,乱作一团。

白起就等这个机会,趁着敌人还没喘过气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了韩军。秦军如入无人之境,韩军大势已去,想要退兵,但白起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因为他的作战思想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白起当机立断,命令军队脱了沉重的铠甲上衣,粮草淄重一律弃之不顾,只带杀人的刀剑,和获取头颅的腰带就成。秦军一路所向无敌,顺利将敌人五座城池收入囊中。

白起之名,让国际侧目。

白起一战成名,被封为“国尉”,实际上已经成为秦军最高统帅。数月之内,白起度过了黄河,攻取了安邑以东大片韩魏领土。

白起的战略战术通过阙与之战、华阳之战、攻灭楚国等战役中已经表现的很明显。

一、白起坚持打歼灭战思想,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攻城夺地,更重要的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二、白起更加强调追击战,他对“穷寇莫追”不屑一顾,即使有伏击,他也能够将计就计。

三、白起注重野战工事,他经常诱敌走出营垒,继而在预期地点筑垒阻敌。

四、白起在战前进行精确料算,这是军事家最神往的境界,料敌于先。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国内局势如何,他都会进行精确料算。

有如此四点,再加上以往的战绩,白起被称为“战神”,实在是实至名归。

结语

吴起和白起都有“战神”称号,在战场上都是战无胜,所向披靡。但是他俩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吴起善于治兵,白起善于用兵。

吴起更注重国家军事力量的加强与建设,通过改革、变法等途径重塑国防力量,属于国家战略级别人才。

白起从士兵起家,一路高歌猛进,坐到了军事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人才”。

他俩一个是全能型国家级干部,一个是纯军事型“战争贩子”。

论个人能力,吴起更胜一筹,白起略显逊色。

不过,最终俩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吴起被楚国处以车裂之刑,白起自刎于刀下。

英雄殊途同归!他们俩的死都是国家的损失,或许如果吴起没有离开魏国,也就没有后来秦国崛起,也就没有白起什么事了。


谈闲士


白起就算了吧。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十年未攻赵。


用户67724358697


个人觉得吴起更胜一筹,军事方面两人差不多都是战国时期少有的名将两人武功也差不多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其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世。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名留青史


吴起。

打仗,吴起也没输过,搞政治又厉害。春秋战国五百年历史,吴起能排在前五。白起政治差点。


安殊意


白起


孟公严


均无败绩哪来的?可以说他们赢得了最后但不能说他们没有败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