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通常,想得得不到,是一種痛。

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清代,有一位著名畫家想得到另一位畫家的一幅畫。對方死活不給。

依說,這是一種痛。但事情似乎朝著別外的一個方向發展,要畫者實在要不到,便折衷請求對方同意,在這張畫上寫一下自己的內心感受,以示對這份喜歡的紀念。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如此這般寫了,要畫的人常年的咳嗽病奇蹟般的好了!在沒有得到的情況下,畫作竟然可以療疾!故事就這樣的流傳了下來,一晃就是三百多年。

故事中要畫的人叫王時敏,被要畫的人叫王石谷。他們同為清初畫壇“四王”之二。

話說,王時敏可是清代“四王”之首,是扛鼎的瓢把子。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王時敏出生於1592年的大明朝,活了88歲,前一半在明朝,後一半在清朝。王石谷出生於1632年,4年後清滅明,王石谷基本上要算是純清朝的人了。王時敏跨越明清兩個朝代,要大王石谷40歲。一個是老王,一個是小王。老王問小王要一幅畫,為什麼小王就不給面子呢?是什麼樣的一幅畫,這麼讓老王上心呢?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原來這幅畫就是赫赫有名的《秋山紅樹圖》,這幅作品是王石谷39歲所作,正是小王創作的旺盛期,也是能夠代表他一生成就的一幅作品。不願給老王,也是有道理的,必竟畫家畫出一張精品不容易,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由於今天主要介紹的是老王,所以就暫且忽略一下小王。因為,我們陳曉輝美術館前期推薦過小王的很多作品,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對於小王,大家知道叫王石谷的少,但知道王翬的多,其實王翬就是王石谷。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話說老王,出身可是不一般,他的祖父曾經是明朝的內閣首輔,在朝中擔任了多個重要職位。而王時敏的父親,更是一身的真才實學,可以說他的成長環境對他後來學習繪畫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樣得天獨厚的家庭氛圍,是許多書畫家無法比擬的。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幼年時期,因為是家中獨子,便獨受祖父的疼愛,備受栽培,在畫學方面,家中還曾專門為其請來董其昌先生,教授王時敏學藝。能請董其昌來指導,可想老王的家世是何等的了得。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家世好,對於有些人來講,是不思進取的由頭。但對於一些人來講,是成長進步的助力器。顯然,王時敏屬於後者,他充分利用家世好的便利條件,站在高處,望見遠處,在書畫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他將自己所學,進行了總結提煉,寫出了兩部著作西廬畫跋》《王奉常書畫題跋》,這兩本書,是對繪畫理論的高度總結,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和操作性。在書中,王時敏闡述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他的畫追求一種平淡天真,上承古法,摹古很深,將宋元時期的名家作品作為學習的最高標準。他主張畫好傳統畫,反對創新。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正因如此,他的畫嚴謹規範,氣韻生動。但也學者認為,因為缺少創新,他的畫千篇一律,比較死板。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還需要每一位讀者自己去評說。但做為一名畫家,傳統功底不紮實,就盲目創新,這是要不得的。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他認為,優秀的畫家必須有天分,這是基礎。但後天的素養也非常關鍵,兩者缺一不可。他堅持以儒學為指導的理論,明確指出要用儒家思想為“畫家正脈”,這對於當時畫壇,具有積極的意義,引領了正統的畫風。

最怕畫家放棄傳統,還覺得理所當然

他追求氣韻生動,遵從中正平和的審美價值。在技法上,他強調筆墨逼真,形神俱備,這與一些畫家單純追求以形達意,只重神似有著本質的區別,對畫家的造型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

—END—

本平臺所發佈的圖片均蒐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