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日本人都非常的注重所謂的“自我羞恥感”,最為典型的例子可見於古時日本武士文化中的“切腹”。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而即使是到了現代,這種所謂的“恥感文化”也仍未消散,雖然武士階級已經不復存在,切腹也成為了只存在於史書中的東西,但那種影響了這個民族成百上千年的榮辱觀卻仍未消失,而是轉換成為了另一種深深刻劃在民族文化中的責任感。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就在前不久,日本就發生了一起因為因為責任感而自殺的案件。

時任電視節目「慾望の塊」企劃擔當的『P-style』社社長被人發現死於自家的公寓中,被一起發現的還有一封寫了『給大家添麻煩了。』的遺書。

「慾望の塊」是日本的一檔參賽者通過不同的挑戰競爭最終優勝者可以獲得一輛蘭博基尼超跑的電視節目。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但這檔節目卻在不久之前被曝出優勝者在節目結束很久以後仍未拿到跑車的情況,加之節目在開始之前向每位參賽者都徵收了150萬日元的所謂“參加費”,所以該節目也曾一度被抨擊為“商業欺詐”。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節目主辦方之一的『P-style』社社長在自家中自殺了。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但相信對於很多國人來說,這樣的行為是很難以理解的,畢竟就算生意失敗,甚至有所負債只要還有繼續下去的決心的話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可是在日本,類似的情況卻並不少見,不少的人在經歷失敗或挫折以後都會選擇自殺這條路,不禁會讓人覺得,這些人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

但其實,很多在經歷了社會性失敗以後選擇自殺的日本人並非是沒有東山再起的覺悟和勇氣,而是出自於一種愧對於周圍人和社會的自責感而最終選擇了自盡。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你也許會好奇,這不就是國內所謂的覺得沒面子嘛?

但其實,日本的『恥感文化』與國內的所謂『面子文化』還是存在著很多本質上的不同的。

就比如,咱們國內的所謂『面子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對外型」的心理,而相對的,日本的『恥感文化』則是一種「對內型」的心理。

很多國會在某些場合和情況下覺得丟面子或者丟人,但這種心理的本質則是一種“在意周圍的人怎們看待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某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評價以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他人對自己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對外型」。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而恥感文化的所謂「對內型」則是指的,諸多日本人在經歷相似的社會性失敗以後,比起自身評價的降低,更加讓他們坐立不安的是自身的行為對周圍人造成了何等的不良影響和傷害,而這種心理最終也將轉換為巨大的自責感與羞恥感,並且做出自我了斷的行為…

故此,諸多揹負指責的日本人最終選擇自殺的理由也就清楚了,所謂的“恥感文化”是一種遠比“面子文化”要來的沉重的的多的“枷鎖”。

畢竟,咱們可是很少聽說國內的哪個人因為覺得丟了面子而自殺的。

而這瀰漫於整個日本社會的“恥感文化”之所以會成為很多人自我了斷的緣由,其實是還有另一項原因的“加持”,那就是所謂的「高壓輿論」。

獎品未兌換,節目負責人自殺,日本“恥感文化”為何如此不留餘地

「只要炎上過一次就會社會性死亡」在日本並非是一句玩笑話。只要出過一次事兒並且被誰為人所知的話,基本上在這個地方就混不下去了,要是程度大一點的話可能在這個國家都混不下去了。

瞭解了這樣的「高壓輿論」加之紮根於日本文化中的「恥感文化」的話、那些經歷了社會性失敗的人們會選擇自我了斷也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