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清王朝閉關鎖國的政策帶來的惡果瞬間爆發,一發而不可收拾,夜郎自大的清政府被英國軍艦徹底打怕,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被迫宣佈五口通商且與英國人協定關稅,更甚至割讓領土給英國。

至此,我國自西周以來形成的天朝上國姿態蕩然無存,成為了割地求和的“下等國”,國家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行政主權、關稅主權皆遭到了嚴重破壞。當然這也間接導致中國不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亦開始捲入以經濟強國為主導的世界體系。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我們都知道,自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的國運就一直不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向下坡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再到1884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再到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被西方列強侵略的越來越大,喪權辱國的條約也籤的越來越多。

但是,作為歷史悠久的強國,中國有著深厚的底蘊,雖說清政府當時一直處於被“爆打”的局面,但真的沒有哪怕一次翻身機會嗎?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清政府出現過很多次翻身機會,哪怕把握住一次就能夠像明治維新的日本一樣,碾壓其他國家成為世界強國,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幾個清政府能夠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機會。

一、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堪稱清政府翻牌的第一次機會,以恭親王奕忻為代表的洋務派,看到了西方的先進和清朝的落後,他們被這種差距深深刺激,進行了這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在地方上,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一群能員幹吏,也是清政府中比較開明的人物,皆能接受這場自救運動。最重要的是,清政府的這個洋務運動可以說是和日本的明治維新處於同一時期、同一起跑線。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主持建立了一些新軍工企業。

1.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軍工企業的產生,使得中國的軍事技術行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比如江南製造總局能夠製造鋼鐵和槍支彈藥,一些普通的軍事供給完全能夠得到保障;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最大的造船企業,能夠生產排水量上千的大型戰艦和輪船。到1894年共生產了大型船艦30多艘,為北洋海軍的擴充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2.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對外國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這三支艦隊中最大的是北洋艦隊,北洋艦隊在當時號稱是遠東第一大艦隊,擁有戰艦二三十艘而且還有鐵甲戰艦,即使是一向重視海軍力量日本也望塵莫及。就連英國美國這些老牌的海軍強國,也是對清朝的海軍刮目相看,這對抵禦列強的侵略起到了很大的抵制作用。

然而不幸的是,這三支艦隊均沒有發揮出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南洋艦隊在1884年中法戰爭中,被法國海軍總司令孤拔率領的艦隊打到全軍覆沒。北洋艦隊就更不用說了,1894年甲午海戰北洋艦隊也是全軍覆沒。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3.新式學堂和留學生培養了一大批近代人才!

洋務運動時期,雖說清政府的主流的教育體系仍是科舉取士,但也出現了一批新的教育學校。這些學校有專門的軍事學堂、技術學堂,還有一些外國語學堂。而且,洋務派還選派留學生到歐洲留學,去接觸西方的教育。雖然這些教育改革只是局部的,但是對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近代化和培養專門的人才奠定了基礎!

洋務運動作為清政府崛起的一次絕好機會,清政府並沒有抓住這次機會。清政府依然維持著自己的老一套體系。沒有獲得什麼大的發展。甲午一戰反而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弱點。就連日本也開始超過清政府,來欺負我們!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二、康有為、梁啟超發動的戊戌變法運動。

這是一次變法改良維新運動,康梁主張通過改革封建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同時,康梁主張在經濟上支持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政治上改變封建制度,實行虛君政治,在文化上主張改革科舉制度,建立近代學堂在京師建立大學堂,在地方建立中學堂。

這樣的主張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奈何光緒皇帝只是一個傀儡沒有實質上的權力。因一些主張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在戊戌政變中光緒皇帝被囚禁,譚嗣同、劉光弟等變法人士被殺害,維新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日益窮途末路的清王朝沒有抓住這一次機會!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三、清末新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慈禧太后真正意識到了西方的先進,意識到了如果再不進行變革清王朝就真的要滅亡了!因此,還在逃亡中的慈禧太后,發佈變法上諭,成立了以奕劻為首的督辦政務處,來主持變法事宜!

清末新政的變革主要是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在政治制度方面,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將刑部改為法部,設立巡警部。
  2. 在軍事方面,成立練兵處,設立武備學堂,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常備軍。
  3. 在經濟方面,支持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鼓勵人們投資設廠,並且成立商部制定一系列法律。
  4. 在文化方面,廢除實行2000多年的科舉制度,建立新式學堂和鼓勵遊學。

與此同時,1906年清王朝又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並決定預備立憲,效仿日本的憲政制度,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然而,清政府並不是一心一意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玩的只是一套騙人的把戲,它想做的只是通過預備立憲來挽救清朝的統治危機,繼續鞏固自己的統治位置。

末年一直處於被“爆打”的清王朝,有多次翻盤機會卻不珍惜

瀚海說:

無論再多的翻盤機會,由於滿清統治者的思維侷限性和迂腐特質,結局仍是會走向滅亡,畢竟缺少靈魂的改革形同虛設,只會造成國家內部更多的矛盾,直至徹底無藥可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