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

哈哈大笑佛


经过戏曲和演义的代代相传,佘太君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佘太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真的带着一帮杨门女将出征过吗?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佘太君剧照)

佘太君原姓“折”,名赛花,是山西大同人,生于名将之家。

折赛花从小耳濡目染,不爱红妆爱武妆,喜好舞枪弄棒,研习兵法,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同时,她还曾帮助父兄练兵布阵,镇守边关,颇有章法。

949年,折赛花嫁给了北汉的节度使杨业。

由于嫁为人妇,不便随杨业镇守边关,她便常在府上操练男女仆人,随时为戍边御侵做准备。

治军打仗颇有威名的杨业,于979年归宋后,在抗辽战争中,屡获奇功。因此声外在外,这让宋朝的将领颇为妒忌,屡在宋太宗面前诽谤他。

986年,杨业奉命北伐辽国,由于潘美误听驸马王侁所言,导致兵不能控,最终大败而归。而杨业却在激战中不幸殉国。

当时,潘美和王侁担心会受到惩罚,便把战败的原因,都推到杨业身上。

折赛花得知后,愤然上疏,将杨业战死的过程陈述给宋太宗知晓。

这才让王侁被革职流放,潘美也官降三级,而杨业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

(杨家将剧照)

戏曲故事中,杨继业和佘太君有七郎八虎。不过,真实历史上,杨业和折赛花究竟有几个儿子,并不确定。《宋史》记载:“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这样看来,他们似乎有六个儿子,长子为崇仪副使,次子为殿直延浦,三子为供奉官,剩下的三个儿子都是殿直。

关于折太君(折赛花)为什么又叫佘太君,据说在折太君送儿孙们上战场的时候,想到“折”姓不吉利,为了能保他们福禄有余,便把姓改为“佘”,以期舍了自己保全儿孙之意。但遗憾的是刀枪无眼,杨家祖孙三代个个征伐疆场,都为国捐躯,真是“一门忠烈”。

当然了,这个说法也大都来自于戏曲,并没有历史记载。

(佘太君挂帅)

关于折太君最终的结局,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奸臣所害。

早在折太君17岁时,便奉命抵抗辽国。据说她连胜18场战役,打得辽兵闻其名便四散溃逃。

辽国萧太后暗中买通奸臣王钦若,在折太君酒中下毒。

折太君没有防备,饮下毒酒而死。

后来包拯知道后,由于他日审阳案,夜审阴案,于是又给她加了999月阳寿,这才让折太君起死回生,又活了999个月才死。

二、寿终正寝。

据《弘农杨氏族史》记载,折太君生于934年,于949年和杨业成婚,卒于1014年,卒年80岁。

三、百岁挂帅。

还有一种说法是,折太君并不是活到80岁,而是活到100岁。当时,辽国入侵,但杨家子孙大都凋零。折太君没办法,于是上疏宋仁宗,要亲自挂帅杀敌平寇,这一请求并得到宋仁宗的同意。于是,折太君书写了百岁挂帅的神话。

以上三种说法,第一种和第三种显然都不靠谱,什么包拯续阳寿之类的话,当然不可信。而一个人百岁还能出征,在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无非是对北宋“重文抑武”的做法,以及对北宋外战屡败的现实,所表达的一种民间情绪而已。

《弘农杨氏族史》上的记载,似乎也有些问题。因为古人似乎从来不记女人的生平事迹。不过,考虑到折赛花身份的特殊性,特意把她记载下来,也是说得过去的。

(参考史料:《宋史》《弘农杨氏族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佘太君,名赛花。北宋河北义安人。宋代名将杨继业之妻。她从小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在青年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寿终是77岁。不过有关于她的传说故事,多数人都说她活得了百岁呢!

她在17岁,辽国入侵,奉命出征,连胜18阵,吓得辽军渡黄河北逃。但她受了宋军奸细,王钦的毒酒,被奸人一刀刺入小腹,剖腹肠流而亡。奸人割下她的首级去向辽邀功,把她的尸首扔到了河里,后来进入汴河,被打捞起来,此时辽国拿着她的首级正来示威,皇帝便命包公调查,但见她的尸体多日未腐,内脏发黑,就知她是被毒又杀死的。

能断阴又断阳的包公,就到地府调查,便知了她的冤情,向阎王为她借了九百九十日的阳寿,以让她复仇杀敌。于是回阳间把她的尸体缝合完整,也还有首级也缝合完整,她就还了魂,活了过来 ,这时候奸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了。而后又出征作战,打败辽军,才凯歌还朝。本来觉得借来的阳寿已尽,等着死期。谁料包公在借寿时把日字故意写成了月,变成的是九百九十个月。她后来又与杨继业成亲生子,继续保护国家安宁。到最后,寿终时辰到之前,她的相貌变得很美,很年轻,只是还保留一头银发,但她瞬间浑身浴血,肚子裂开,肠子又流了一地,从马上滚落后尸首自行分离,又恢复了当年被杀时候的情景。只不过,这次她的人头是被一只大鹏鸟叨走了,将士们只好先把她的无头尸体先安葬了。那个大鹏鸟把她的头叨到了她的老家把头颅放在那里了,老家的乡亲们就把她的头洗好祭奠后,安葬了。

所以,佘太君有两个墓地,一个在太平川,另一个在折窝村。当然这是神话传说故事,没有考究性,所以朋友们也不必探究它的真伪,只仰慕她的爱国精神吧!


a梦美儿


相传包拯为佘太君从地府借阳寿九百九十九日的时候,有感宋朝非佘太君而不能保,就偷偷把“日”改称成了“月”,让佘太君多活了九百九十九个月。

杨家将中,佘太君被辽国萧太后的奸细王钦若所杀,后还阳续命,为宋朝延续江山。

九百九十九个月,也就是八十多年,加上之前佘太君的阳寿,就是百岁之寿。

相传佘太君报仇雪恨之后,又与杨继业成亲,生儿育女,最终因为朝廷猜忌杨家,佘太君举家迁回老家麟州。然而因为杨家退隐,宋节节败退,最终宋朝皇帝又不得不请其出山。


澹奕


根据民间通俗小说《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佘太君享寿170岁,直至杨家将第九代英雄杨满堂除奸,佘太君含笑逝世。当然,这是民间演义。历史上佘太君确有其人,享年约七十余岁。这里,我们只说演义,不讲历史。

佘太君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夫人,武艺超群,早年在北汉时就跟随老令公南征北战,因杨业出征打红令字旗号,佘太君出征打白令字旗号,故称“令公”、“令婆”。后随夫归宋,杨业因公授爵火山王,佘太君被封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特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即俗称的“天波杨府”,府前设石碑玉坊,凡此经过,文官落轿,武将下马。佘太君育有七子二女,并收养一子,八子合成“七郎八虎”,各个少年英雄,文采出众,武略超群,家传枪法虎虎生威,其中以六郎最为出众,七郎武艺最高。八子各个封侯拜将,传为佳话。

佘太君是天波杨府的实际掌舵人,后来金沙滩一战,“金刀杨无敌”杨业被奸贼潘仁美陷害兵败身死,七个儿子各个为国出征、血染沙场,七子去一子还。佘太君又辅佐儿子杨景杨延昭、教导杨家后代。及至后来,杨六郎挂帅、杨宗保征西,父子二人都为国征战几十年,马革裹尸。杨宗保死在边疆之后,西夏入侵,边关武将可用,大宋岌岌可危,宋仁宗打算割地赔款,此时佘太君已有百岁,主动请缨挂帅出征,带领杨门女将以及还是少年的重孙杨文广出征,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凯旋而归,这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十二寡妇征西”。

再后来,杨文广征南、杨怀玉征西、杨士瀚扫北、杨金豹下山,各个为国戍边,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还。杨家将每一代都为战场而生,又为战场而死。佘太君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强忍着悲痛,教育后代,传授武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最终故事讲到杨满堂除奸,杨家将举家奔赴战场,收复了玉门关,得胜还朝。此时的徽宗皇帝亲自迎接,佘老太君又喜又叹,加上年老体迈,最终溘然长逝,享年一百七十岁。

虽然,杨家将九代英雄的故事多半都是杜撰的,佘老太君在历史上也没有演义中那么传奇,但是那份保家卫国的精神肯定是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杨家将的故事能够代代相传,佘太君能为人民所称赞的重要原因。


精彩视频片断余小波


就民间演义、话本流传的《杨家将》中的佘太君这位奇女子,大概是寿终正寝的。

而实际上,佘太君这位以妻子、母亲、家长的形象不断穿插出现在整个杨家将故事中的奇女子,其人物形象也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佘太君的形象会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呈现出不同的人设。

故事中的佘太君,名叫佘赛花,其实应该是折,却不知为何变成了同音的“佘”姓。其人物原型应该是来源自北宋府州的折家,《奇岚州志》卷九《人物•节妇》中记载:杨业娶折德扆之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

佘太君人物形象的历史变迁

佘太君最早出场是在元代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这部元曲中佘太君的形象是养家老妇人,是与谢金吾周旋的智者,但在这部元曲中,真正力挽狂澜拆穿贺驴儿奸细面目保护杨家的,是杨六郎的岳母、长国姑(太宗皇帝的姐姐,真宗皇帝的姑姑)。这部元曲中的杨六郎的妻子不是柴郡主哦。

之后佘太君又在元曲《孟良盗骨》中出场,但这部元曲主要讲英雄复仇、告慰忠魂张本,表达了对奸贼的愤恨,对番邦的仇恨。而佘太君只是杨令公托梦的传声筒,一个纯粹跑龙套的。

最早系统叙述杨家将故事的是明清时代的小说,比如《杨家将演义》、《杨家府演义》等。后人们再此基础上进行了敷衍、扩充、改编,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杨家将故事体系。这两部小说都具有一个很大胆的特点,那就是饱含激情地塑造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形象,她们武艺超群、性格豪放、聪慧灵秀,叱咤疆场,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教中的妇德女训,尊卑等级的枷锁。

这时候的佘太君,除了智慧意外,还拥有了先皇御赐的龙头拐杖,能够“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在杨家将小说形成的明朝、封建中央集权程度加深,清朝时达到了高峰。而佘太君受皇帝加封,地位尊贵,与元曲中长国姑,有了一种结合。但是,佘太君的权力来源,都赖于先帝的御赐。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佘太君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多变,一方面是革命斗士、又是阶级斗士。又是无所不能的变形金刚,简直成为了出能上马控大汉,入能居家气质女的完美人物形象。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杨家将的故事被改编成不同版本搬上舞台,较为有名的是豫剧《五世请缨》(原名《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1959年,梅兰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吸收豫剧、扬剧的故事,对杨家将故事进行了改编,最终形成京剧《穆桂英挂帅》,此剧成为献礼剧目。

这些戏剧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佘太君驳斥主和派的谬论,率杨门女将出征,抗击敌国,最终获得胜利,佘太君的形象是一百零七岁眼不花耳不聋的精神矍铄的老人。她披挂上阵,保家卫国是巾帼英雄,她与庸臣都发,是杨家的家长和精神领袖。她能识破敌人的诡计、说服软弱的帝王,她爱护子孙,希望子孙建功立业、也希望子孙平安幸福。她敢作敢当,不畏权贵,能够坚持原则。这些形象特点,非常类似于当时其他戏曲中的中国革命女性,比如《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沙家浜》中的阿庆嫂。

到了1962年,赵树理对山西上党梆子戏《三关排宴》进行了改编,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戏剧艺术片。在这部戏曲中,佘太君化身阶级斗士,对投递叛国的杨四郎无情地批判,比如称其为“小畜生”、说他“无耻下流”等。她往日慈母形象,变得只有立场和原则,少了亲情和温柔。佘太君不认可自己的儿媳辽国桃花公主,面对公主的寻死,态度十分冷漠。

到了改革开放后,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更是层出不穷,TVB就好有好几部杨家将,大陆也拍摄了杨门女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佘太君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同时也给了女性更多的责任,这种艺术形象的塑造,大概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时期的佘太君,就是“既要能赚钱养家,又要能貌美如花”。此时的佘太君形象更加完美,性格更加多面化,成为了“上的了朝堂,下得了厨房,骑得了骏马,耍得了金枪,斗得国奸臣,打得了番邦”的女变形金刚。

但是,所有的作品中,都没有给辛苦打拼养家,还要保家卫国的老太君一个结局,估计在未来的无数年里,佘太君还要继续活跃在影视作品中,继续发光发热。


江畔初见月


从小对穆桂英挂帅印象特别深刻。作为古代四大巾帼人物之一,她是民间传说中的典范。


不过穆桂英终归只是小说中人物,但她却是历史上被大家所敬重杨门女将佘太君的化身。


佘太君名叫赛花,原姓折。但说书人说着说着,慢慢就把折演变成了佘。她父亲是北宋名将折德扆。



佘赛花身处爱国名将家庭,受父兄影响,耳濡目染的她从小就开始研究兵法,帮助父兄练兵,长成少女时已成为文武双全女将。


由于当时辽兵大举犯宋,佘杨共同抵抗辽国,结下了深厚情谊,加上佘杨两家家门当户对,小小年纪的佘太君被许配给杨业,结下娃娃亲。


成婚后,巾帼不让须眉的佘太君跟着杨业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赵光义把天波府给他们作为奖励。



当时有个明文规定:不管文、武官;不管有多大的事,为表尊敬,只要路过天波府,都要下轿和下马。


只是战功赫赫的杨业,最后却被韩国公潘美陷害致死。面对丈夫的冤死,佘太君把丈夫战死的前因后果告到坐拥天下的赵光义那。


最终:潘美连降三级,共犯王侁和刘文裕直接贬为平民。


丈夫去世后,佘太君7个儿子也陆续战死沙场。


面对西夏入侵,当时政府竟派不出应战的将士,准备投降时,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佘太君毅然带着儿媳,挂帅亲征,挑起保家卫国重担。


佘太君作为杨家中流砥柱的女人,值得载入史册,被后人永世传颂。



这位传奇的女中豪杰,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听过几种传说:


1、佘太君在17岁时就被奸人害死。


因包拯特异断案能力,看佘太君冤魂不散,就给她199天为自个复仇的时间,同时帮助宋朝抵抗侵略。结果到了期限,佘太君穿戴整齐等死,却没有死。


说是包拯认为佘太君阳寿还没到,就私自把她生死簿上的“日”字改成了“月”,佘太君的寿命就变成了999月。


2、还有种小说戏曲里的说法


说佘太君百岁挂帅,带领他的儿媳亲征西夏,直到战死。


3、佘太君最终活到了77岁,自然死亡。


这几种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活到百岁还能带兵打仗,未免太过玄幻。


但却充分说明这是大家的一种信仰:对于那些有气节、爱国家的英雄人物始终是尊敬与怀念的。


有书博物馆


至于历史上是真的有没有佘太君这个人,我们先看完这个故事再说。

据说佘太君17岁的时候就奉命出征,连胜18阵,辽军被吓得狼狈而逃,佘太君趁机追赶,然而却被自己军中的奸细所骗,说皇帝赐酒,为咱们庆功,佘太君并没有防备,于是喝下了这杯毒酒,毒发之后想要杀了奸细,结果反被奸细一刀刺入腹中,随后自己的首级也被割下,最后扔到了黄河。

未曾想佘太君的首级先是漂流到开封,然后逆流而上,漂进了皇宫,之后被打捞起来,皇帝命包公彻查,包公一看,这已经死无对证,只能在夜间前往地府,找到佘太君,听完佘太君的冤屈之后,决定向阎王借999日给佘太君,让她回阳间复仇。

之后包公找到佘太君的尸体,将首级和尸体缝好,结果当真起死回生了,连疤痕都没有,之后杀了奸细,大败辽军,但是佘太君的日子快用完了,于是准备在家中等死,结果到了期限,佘太君仍然没有去世。这是包公告知,说佘太君还要生七郎八虎,自己偷偷在生死簿上将999日改成了999月。

果不其然,佘太君在于杨继业结婚之后生下7个儿子2个女儿,全都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战争过程中,佘太君一直以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和丈夫都为国捐躯,之后自己挂帅西征,大败西夏,回归途中,竟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年轻,回到了十七八岁的容貌,佘太君快马加鞭想要赶回麟州老家,行至太平川时,战马突然一声悲鸣,佘太君被摔了下来,一时间浑身是血,肚子也裂开了,然后身体一歪便身首异处,原来是佘太君寿命已到,回到了最开始被杀时的状态。

就在这时,一直金翅大鹰叼走了佘太君的首级,飞到了杨家祠堂,将佘太君首级放在神案上,原来佘太君直到自己寿命已到,想要快马加鞭赶回去看看老家,结果却死在途中,佛祖见了之后,为了满足她的心愿,遂派金翅大鹏鸟将她首级带回。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佘太君这个人吗?

很显然这个是后人为了纪念佘太君杜撰的,其实正史里佘太君这个人存在还是不存在,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根据《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里面有个叫折太君的人,她的事迹和佘太君极为相似,只不过折太君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而这个折夫人经常帮助丈夫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公元982年,夫妇二人大败契丹军队,驻守丰州城35年从未有失,宋真宗还亲自赏赐了折夫人,而这个折夫人在历史上活了75岁。

所以说佘太君的原型很可能是取自折夫人,既然没有佘太君这个人,那自然是不知道她是如何去世的,只能通过后世文人杜撰而成。


猫眼观史


根据民间通俗小说《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佘太君享寿170岁,直至杨家将第九代英雄杨满堂除奸,佘太君含笑逝世。当然,这是民间演义。历史上佘太君确有其人,享年约七十余岁。这里,我们只说演义,不讲历史。

佘太君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夫人,武艺超群,早年在北汉时就跟随老令公南征北战,因杨业出征打红令字旗号,佘太君出征打白令字旗号,故称“令公”、“令婆”。后随夫归宋,杨业因公授爵火山王,佘太君被封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特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即俗称的“天波杨府”,府前设石碑玉坊,凡此经过,文官落轿,武将下马。佘太君育有七子二女,并收养一子,八子合成“七郎八虎”,各个少年英雄,文采出众,武略超群,家传枪法虎虎生威,其中以六郎最为出众,七郎武艺最高。八子各个封侯拜将,传为佳话。

佘太君是天波杨府的实际掌舵人,后来金沙滩一战,“金刀杨无敌”杨业被奸贼潘仁美陷害兵败身死,七个儿子各个为国出征、血染沙场,七子去一子还。佘太君又辅佐儿子杨景杨延昭、教导杨家后代。及至后来,杨六郎挂帅、杨宗保征西,父子二人都为国征战几十年,马革裹尸。杨宗保死在边疆之后,西夏入侵,边关武将可用,大宋岌岌可危,宋仁宗打算割地赔款,此时佘太君已有百岁,主动请缨挂帅出征,带领杨门女将以及还是少年的重孙杨文广出征,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凯旋而归,这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十二寡妇征西”。

再后来,杨文广征南、杨怀玉征西、杨士瀚扫北、杨金豹下山,各个为国戍边,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还。杨家将每一代都为战场而生,又为战场而死。佘太君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强忍着悲痛,教育后代,传授武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最终故事讲到杨满堂除奸,杨家将举家奔赴战场,收复了玉门关,得胜还朝。此时的徽宗皇帝亲自迎接,佘老太君又喜又叹,加上年老体迈,最终溘然长逝,享年一百七十岁。

虽然,杨家将九代英雄的故事多半都是杜撰的,佘老太君在历史上也没有演义中那么传奇,但是那份保家卫国的精神肯定是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杨家将的故事能够代代相传,佘太君能为人民所称赞的重要原因。


武威王


《杨家将》中,真实的人物有三,杨业、佘太君,杨延昭。佘太君是自然病死的,活了76岁,她生于934年,薨于1010年。文学以及影剧上流传的全都是她的传奇。其胆识与梁红玉不差上下,但名气上比梁红玉大多了,难道因为她是党项人的原因吗?福垊告诉您的是,其实她不姓佘,也不叫太君。

不姓佘又姓什么呢?不叫太君叫什么呢?

前面说了,佘太君是党项人,就是跟李元昊、李自成是一个民族的。原姓折(she),乃匈奴折兰王贵胄,故而匈奴时为折兰氏,演化到鲜卑族改为折娄氏,五代为党项族的折掘氏。她出身于抗击西夏、契丹的折家军,其父折德扆(yi)、其弟折御卿皆为名将。折家军的她嫁给了的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这可是典型的门当户对,高富帅迎娶白富美!那问题来了,是谁而又为什么把她的姓改成了呢?福垊以为应该是宣扬他们事迹的民间说书和创作者以讹传讹的结果。您想啊,第一“佘”姓比“折”姓常见;第二“折”本来念“zhe”,自然就会以讹传讹。

众所周知太君是她的封号,她原名是折赛花。一提太君,我们总能想到影视剧里沦陷区汉奸和民众叫日本人太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汉奸和沦陷区的百姓,他们要么不懂日语要么对日语似懂非懂。他们经常听到日本下级称呼上级“太君、太君“也就叫所有的日本太君了。其实日本人下级称呼上级的词是大人,但日语发音却”泰金(たいじん)“,也就误传为”太君“了。在唐宋时期,六品以上的官员其妻为封号,比如诰命夫人;其母亲也有封号,也就是邑号了。诸如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由此可见则以杨六郎(其实是杨业长子)杨延昭而封其折赛花的。那么折赛花是什么太君呢?根据杨业、杨延昭的职务,福垊认为应该为郡太君。

那么折太君是怎么去世的呢?

关于折太君的年龄,根据历史记载为76岁。而民间传说都是一百多岁,有的还牵扯上了包青天。其实折太君去世时,包拯还只是个孩子,那时才11岁。历史上对于折太君怎么去世的并没有记载。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宋代能活到76岁,也就说明她是善终的。另外,福垊大胆地认为,折太君一家虽然尚武,但折太君真正上疆场打仗的事应该是后人的想象。这也是折太君在历史的记载不足梁红玉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福垊


佘太君又名折太君,名赛花故作佘赛花。宋代名将杨业的妻子,出生在后唐清泰年间。真实的历史上,佘太君并不是如此神勇。丈夫因故战死后,上书使潘美连降三级。虽然正史上没有浓墨一笔,但是在“野史”上可是传的神乎其神。只说野史,不谈正说


佘太君在十七岁的时候,辽国开始入侵。佘赛花披挂上阵,连胜18场,吓得辽军直接北逃。而萧太后担心她权大,命贺驴儿杀死佘太君。贺驴儿假传圣旨,将一杯毒酒赐给了佘赛花。毒发之后,本想一刀杀死贺驴儿。没想到被他借力,反而被刨开了肚子。

之后佘太君无头尸体被抛入黄河灭迹,头颅被送给了辽国。但是尸体逆流而上到了皇宫,辽国则把头颅送来示威。包公日断阳,夜断阴。前去地府找到了佘太君得知了原委,并且向阎王借了九百九十九日杀退辽兵。佘太君回阳后,尸体被重新缝合了起来,连伤疤都没有,而原来的贺驴儿则被杀死。


在这之后佘太君上马挂帅,直接打到了辽国京城,凯旋而归。九百九十九日时限快到,佘太君什么也没要就回家等死。没想到左等右等都没有迎来死期,原来是包公偷偷的把日改成了月。在这之后才与杨继业结婚,剩下七儿两女,保护大宋江山。

到了佘太君百岁高龄的时候,被重新请出来杀敌。依然宝刀不老,杀退西夏强敌。在这百年时间,她一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看着儿媳大刀王怀女、孙子杨宗保、孙媳穆桂英一个个远去。而凯旋的路上,佘太君的阳寿用光,头颅掉了下来,身体变成了刚被害的样子。


部将还没反应过来,佘太君的头颅就被金翅大鹏叼走。而只好把尸体整理干净后,就地掩埋。随将赶回家时,发现佘太君的头颅在香案上。原来佘太君知道命不久矣,只想赶回家看最后一眼。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还是没来得及便身死。而佛祖有感,命金翅大鹏带她头颅回家一看,才有此事情。

乡亲们好好的把首级洗净后,祭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才隆重下葬。所以如今的佘太君墓有两座,一座在太平川,另一座在折窝村。演义当中活了100多岁,而真实的历史上只有七十七岁(无记载死亡原因)。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佘太君虽然没有如此传奇,但是也为大宋立下过功劳。而且“杨家将”也有,但是并没有如此厉害,一直是徘徊在政治的边缘。而佘太君的故事,是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在元代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明清时期出才现大量的小说,描述佘太君与杨家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